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三融三育三协同隐性育人路径研究①
2022-12-17王倩
王 倩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山东 威海 264300)
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原则,积极探索课程育人体系,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创新专业课程育人模式,发挥专业课程隐性育人辐射作用,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实现“课课都育人”的效果。在对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和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专业课程隐性育人问题为导向,构建符合“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德技并修人才”要求的专业课程隐性育人路径,使课程育人融得进、隐性育人落得实。
一、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育人目标
区别于直接说教式的课程育人模式,专业课程隐性育人功能是通过在教学设计开发和教师言传身教中无形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潜移默化地引起学生心理、情感和知觉的改变和建构[1],实现润物无声的隐性育人效果。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发挥隐性育人功能,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之中,培育学生的品德素养、文化素养、职业素养,三育目标层层递进,全面培养德技并修人才。
(一)打牢学生的品德修养
品德修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发展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基础。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其道德判断逐渐超越权威标准[2],正形成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与学生接触密切的专业课教师在学生形成道德意识过程中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专业课教师通过专业课堂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需要注重课堂隐性育人教学设计,不断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专业课教师在言传身教过程中的道德行为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识别能力,形成自己的内部道德意识,并以此来调节自身的道德行为。身教重于言教,提升教师素养对发挥教师言传身教隐性育人作用、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专业课教师应该以专业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建立与学生辅导员的沟通协调机制,融合校园文化生活,形成专业课教师“粉丝”效应,在日常专业课堂中改变传统说教课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课堂活动中,以身作则、严以律己,用实际行动为学生品德修养树立学习榜样。
(二)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人们在文化方面具备的内在品质,学生的文化素养表明学生在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与这些知识相对应的行为能力、言语表达等综合发展水平,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是巩固学生品德修养和发展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时代赋予职业院校的使命和要求,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应该培养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课程要创新教学模式,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家国文化资源,不仅能够增加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还能让中华优秀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充分发挥专业课程隐性育人作用,培养学生具备中国精神特质的文化素养。
(三)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与职业相关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意识等方面,是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3],是学生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在职业上的根本体现,也是毕业生就业的隐性竞争力。工作需要技能,更需要智慧,职业素养是工作智慧的根源,职业素养像大树的根系支撑着学生的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根深则枝繁叶茂。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需要职业素养的支撑。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在落实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的同时,应该考虑在课堂中创设职场情境,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符合专业特性的职场化锻炼,在课堂职场情境中通过不断学习、改变,最终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职业素养,为将来在职场中更好、更长远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职业教育专业课程隐性育人路径
为了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隐性育人作用,培育具备品德素养、文化素养、职业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专业课程需要进行育人模式变革,构建完整的职业院校专业课程隐性育人路径,形成教学内容融合优秀文化、教学过程融合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评价融合行动导向、线上协同线下、课中协同课后、言传协同身教的三融三协同隐性育人路径,有效培育学生品德素养、文化素养、职业素养。
图1 专业课程三融三育三协同隐性育人路径
(一)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融合
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进行重构,与优秀文化、信息技术、行动导向进行深度融合,实现教学的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形成专业课程隐性育人教学体系。
1.教学内容与优秀文化融合
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孔子说”“历史论”等传统文化和“爱国心”“强国志”“报国情”等家国文化将优秀文化、专业技能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寓教于文,实现专业技能、价值引领和文化素养的协同发展[4]。专业知识、优秀文化、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需要教师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整理重构,并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高质量备课,同时对专业课教师的内涵要求也比较高,既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养。加强专业课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对提升教师政治素养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政治素养提升能够更好地把握专业课程思政主线,筑牢专业课隐性育人内核。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实现优势互补,集合思政课教师、文学类专业教师的力量,对专业知识、优秀文化、思政教育进行集中研讨,通过三者有效融合让专业课程焕发新的生机。
2.教学过程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
适应新时代学生认知习惯的变化,以BOPPPS 模块化教学为基础,对教学过程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块设计,并通过游戏动画、智慧教室、仿真软件等现代教育技术,模拟企业工作任务,设置职场挑战环节,打造活力课堂,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5]。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和实践技能要求比较高,一方面需要职业院校具备智慧教室、信息化教学设施以及仿真实训室,并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有效培训,使专业课教师能够具备一定的信息化能力,利用虚拟仿真、3D 动画等软件辅助完成课堂活动,增加课堂技术性与趣味性;另一方面需要专业课教师具备实践教学能力,能够积极参与企业顶岗锻炼,不断积累企业工作经验,依据企业工作任务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将职场案例融入课堂活动,增强课堂职业性与拓展性。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放任学生自主活动不管,而是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对学生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或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有效发挥言行示范作用,在言传身教中培育学生的品德素养。
3.教学评价与行动导向融合
基于OBE 教学理念创新课程教学形式,从学习任务出发,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情境创设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专业课堂中行动起来,将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教师教给学生新专业知识、新专业技能的同时更有效地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更高效地解决问题,并在教会学生做事方法的过程中融入做人的道理,寓教于任务成果之中。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行动导向,改变以往以考代评的结果性教学评价模式,构建以学习成果为基础的教学评价模式,使教学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行为性,这其中对教学平台和课程教材的开发也是必不可少的。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充分利用新型教材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新型活页式教材改变以往以学科体系为基础的教材编写理念,将知识技能在文化故事、企业案例中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品德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除了基本的知识技能外,还配套实训项目和学习档案,学生的所有课堂活动过程及结果都能够在活页教材中体现,一本教材除了包含教学内容外还全面记录了学生的成长过程。新型活页式教材搭配线上教学平台能够全过程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成果,从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应用情况、素质提升情况三个维度构建学习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知识、技能培养情况进行客观性的定量评价,对学生素质能力进行过程性的定性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等多方主客体评价构建育人效果监测指标,对学生和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合理评价,对课程隐性育人全过程进行系统评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改进自我,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提升育人水平,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成长进步。
(二)线上线下、课中课后、言传身教三协同
开展线上与线下、课中与课后、言传与身教的协同育人,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隐性育人模式[6]。将课程教学创新与课程育人改革同步,打破学科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创新专业课程教学育人模式,开展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将育人课堂从课中延伸至课后,利用情景短剧、职场任务等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好学、易学,教师言传身教、教学相长,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习惯。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向教育教学方面延伸发展,丰富的网络开放教学资源拉近了学生与名校、名家的距离,网络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易获取性等特性弱化了专业课教师的知识权威性。专业课教师应改变传统说教式课堂,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开发建设线上课程学习资源,线下设计开展趣味性、职业性的课堂活动,并利用线上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便于开展过程性教学评价,实现线上与线下协同。现代专业课程的育人维度不再局限于一个多媒体教室或者一小时的课堂,专业课教师应该积极与辅导员进行学生心理、性格等方面的交流,扩展专业课隐性育人维度,在课堂上依据学生性格特征进行个性化指导,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将价值引领融合于技能训练之中,课后也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适当的人文关怀,实现课中与课后协同。说教式的课堂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育人效果,教师说学生听不如教师示范学生行动,只有真正经历才能感同身受,专业课堂通过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工作任务,教师给予必要的示范与指导,通过有效的言行示范在课堂实训中重塑教师权威,使教师的言传身教深入学生内心,实现言传与身教协同。
实现线上与线下协同、课中与课后协同、言传与身教协同对专业教师的管理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包括需要专业课教师具备沟通能力,通过与学生、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实施个性化育人;需要专业课教师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在线上与线下、课中与课后有效组织学生的教学活动,安排学生开展职场挑战;需要专业课教师具备创新能力,能够设计开发各种课堂创新活动和职场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育人认同感。
三、总结
强调专业课程隐性育人是专业课程回归本真的表现,是专业课教师回归本职的体现,综合运用BOPPPS教学模型、OBE 教学理念、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课程教学方法变革传统课堂的同时,加强与课程育人的有机融合,解决单一教学模式存在的学习被动、思政育人难以渗透等问题。全面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构建专业课程三融三育三协同隐性育人路径,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言传身教的隐性育人功能,这其中需要专业课教师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拓宽自身知识面,组建教学团队,发挥各专业教师的专长,改革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方法,让每一堂课都有温度,让每一次育人都有力度,让每一名学生都有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