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以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2-12-17海南师范大学郑丽花

办公室业务 2022年21期
关键词:师范大学馆藏馆员

文/海南师范大学 郑丽花

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资料的服务机构,是提升师生综合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为读者、用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数字化信息服务模式,满足读者用户们对图书馆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图书利用率。随着近些年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ICT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高等院校已经成为互联网使用的最大用户。随着读者、用户需求结构的变化,不仅仅是获取到本校的各类信息资料,更多的是通过数字信息平台来获得不同捷径的信息资源。运用大数据技术辅助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可以使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具有信息资源数字化,以及信息利用共享化的特点,加强馆藏书目数据库的标准化,规范化等。由此可见,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构建数字化,是“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

一、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趋势

(一)信息资源数字化。传统图书馆资源建设要往信息资源数字化方向发展,信息资源集聚很重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图书馆馆藏书籍、文献等信息数字化和社会各界信息的数字化资源。馆藏信息资源,即以纸张图书、情报和信息等为内容,建立一个信息查询数据库,提供给读者用户使用。这是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服务的基础。在科学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量爆发的今天,地方高校图书馆以保存珍贵文献弘扬文化精神的作用也越发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发展信息资源数字化服务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社会信息数字化是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将馆藏资源的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转换为数字化信息,存储于网络数据中,这样读者用户就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通过计算机、手机联网等对图书馆的资料进行检索和查阅。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的便捷性在于,读者可以运用计算机快速处理信息,使其快速传播。图书、情报和信息,以纸质版为载体,在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可使其数字化资源海量、有序地保存更长时间,且储存空间小不易损坏。这种信息的储存不仅限于本馆的馆藏,也可以是外部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此外,图书馆书籍、情报、信息及纸质图书的管理中存在的一大难题是一些资料在被借阅后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损坏,尤其是一些珍贵的文档资料,一旦被损坏,往往难以修复。一些珍贵的原始资料也因此被收藏起来,不再对外借阅。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针对馆藏珍贵文档资料进行扫描、电子化处理,以便更长久地保存、利用。

(二)信息资源利用共享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各地方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建立在一个统一的组织管理下,各成员馆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承担不同的职责,以一定的经费作为保障,互惠互利,相互发展。资源共享的基本理念是联盟形成的最初动向。地方高校图书馆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使命,能够为读者们提供更便捷的信息资源服务,满足读者用户日常的阅读文化和科研需求。信息资源利用共享化不仅可加快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还能利用信息资源的再开发,帮助不同需求的读者们查找到信息,从而也提升了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建设信息资源利用共享化不但可以为读者提供更齐全的参考资料,还可以开拓馆藏文献的范围,使其最大化发挥应有的价值。

地方高校图书馆以互联网为纽带,对外部信息资源进行加工过滤,成为虚拟馆藏数据库,使得图书馆馆藏文献走向数据化。读者还可通过检索关键词快速获取大量的信息,即便是自己所在馆没有相关的信息,也可以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远程迅速传递信息。信息的传递模式由单一的借阅模式扩展到了提供网络即可提供各种相关的信息服务,服务内容不再局限于本馆的数据,使得高校图书馆成为一个真正的信息资源服务中心。读者可以足不出户便获得所需的信息资源,也可以在获取各个成员馆最新的信息。此外,读者只需在家里轻点鼠标可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二次编辑,这种便捷是以往的传统图书馆所不能比拟的。传统图书馆一本书一次只能借阅给一个人使用。而数字图书馆则可以突破这一限制,一本“书”通过服务器可以同时借给多人查阅。这种收集各方资源形成的整体资源、利益及共同分担费用以降低成本的经济行为,直接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三)数据库的标准化、规范化。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是对传统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体系的创新发展,可以使数字化馆藏资源的功能发挥最大化。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建立数据库过程中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合,可以了解到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从大数据反馈中可以对读者进行定位,从而更好地实现数据库的便捷化管理,使地方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在管理上更具智能化和科技化,从而实现馆藏的基本价值目标。

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制定了系列工作标准和科学的规章制度,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各个管理部门也明确各自的管辖范围和职责,管理逐渐规范化。图书馆各管理部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工作表,制定部门内相关的监督人员,对工作期间的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和对读者服务的态度进行有效的监督,如遇到不按规章制度的工作人员,也会立即提出整改的有效措施。此外,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进一步提升了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使其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为读者和用户们提供更加积极的阅读体验效果。图书馆管理员要按统一的业务标准管理图书,并接受学校领导的监督和指导,从而提升图书馆的吸引力,更好地为师生提供服务。

二、当前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战略地位问题。一直以来,地方高校图书馆积极推进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工作,新馆的建设满足了读者对信息资源及自习空间的需求。但是,从整体战略上来看,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以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从目前数据库建设程度来看,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使用的效率较低,难以适应读者集中获取信息的趋势。实体图书馆是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以纸质图书、报纸及馆藏资料为主,由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外提供借阅、参考咨询、文献检索、保存、传播等服务功能的场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能局限在特定的区域里为读者们服务,难以满足师生对广泛信息的需求。此外,图书馆缺少特色信息资源也是制约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重要问题。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仍以传统的资质文献为主,不够重视地方特色数据资源库的建设,还停留在信息化图书馆的水平阶段,数字化服务进程缓慢,不能满足师生对特色信息的需求。

(二)组织结构及服务模式创新问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地方高校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及服务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地方高校图书馆存在组织结构框架趋于僵化、部门建设之间过于死板等问题。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是把现有的纸质图书资料上传到相应的系统中,并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资源的输出。但是图书馆的每一个管理部门是相对独立的存在,以职能部门化和业务范围为基本管理原则。这种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最大的作用在于组织权利的集中化,便于集体的管理和各个部门成员之间进行集中管控。同时,也导致各部门间没有过多的联系。这种传统的金字塔型管理组织已经不适应数字时代的要求,例如,图书馆举办的一些综合性工作需要跨部门协作时,这种结构就会显出应变差,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和融合,不利于馆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不利于对读者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也制约了图书馆业务的发展。

(三)馆员数字化能力提升问题。传统地方高校图书馆逐渐向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对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图书馆馆员在工作上实现更多的协调和知识的融合,这就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馆员共同协作。目前传统馆员所具备的能力远远不能适应新一代数字图书馆馆员的要求。传统的图书馆馆员工作还是以简单的借还为主,大部分馆员的专业素质、外语储备、信息收集能力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地方高校图书馆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提供精神文明支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馆藏现有的文献记载中挖掘出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脉搏,不仅是学校发展的真实历程,更是知识文化的传承。图书馆里不同的文献记载更是对学生知识的扩展和经验的积累有着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图书馆的工作是相对滞后的,容易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产生消极心理,不利于图书馆建设的全面推进。

三、解决对策

(一)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随着地方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加快,图书馆在管理与服务理念中需加强数字化建设的管理理念,把数字化管理理念模式落到实处。地方高校发展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应从“藏书楼”向“读书楼”偏移,要实现馆藏借阅咨询一体化。海南师范大学坚持可持续发展,逐渐建立健全特色资源建设的推广和利用准则,对外宣传地方特色馆藏资源,促使更多读者用户了解和使用这些特色资源。同时,图书馆要明确馆藏建设与管理目标,也要为高校现有学科专业提供专业的资源共享平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不同学术类型期刊等进行处理,将其转变为数字化信息,支持不同读者用户对数字化信息资源的访问和获取,为更多的读者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逐渐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及馆藏化,及时运用互联网进行收集和整合数字化资源并积极对网络上的资源进行拓展,做好各类信息资源的分类储存,促使有用的信息资源进一步得到合理的利用。

(二)组织结构及服务模式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读者对数字化信息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高校图书馆的要求已不仅仅满足于普通的文献查询、借阅等,更需要图书馆提供有针对性的业务办理,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科学合理规划高校图书馆的组织结构是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的必然要求,优化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不仅有利于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更有利于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各种对外的服务活动。传统图书馆中组织结构框架趋于僵化、部门建设之间过于死板等问题,严重地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积极性的发挥,为此,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要以发展图书馆的执行力作为目标,从组织结构及服务模式上进行创新。

对此,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管理人员经常主动与读者联系,了解不同的需求,主动为读者服务。图书馆不同的职能部门要进行更多的沟通和协调,建立健全图书馆新的组织机制。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中始终以读者用户为中心,把被动单一的服务模式转化为主动型的服务模式。在业务办理上尽量摆脱简单借还服务,在信息收集、加工处理等方面利用网络技术,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不断提升师生对图书馆的满意度。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在满足教学和科研需求的同时,还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进行数字化发展,为不同的学科专业引进不同的数据库资源,使师生在信息资源共享中受益。

(三)提升馆员数字化素质。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对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水平能力的评价标准将是能否为更多的读者用户提供更全面、更新、更快、更准的信息需求服务。因此,对于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以便更好地从事图书信息的管理、编辑、网络资源的开发等工作。馆员在面对网络上杂乱无章的庞大信息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专业能力,用图书馆馆员特有的思维去组织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使读者们可以更方便快捷地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海南师范大学管理人员打破对于传统图书馆在时间、空间上的各种限制,提供的服务也不再局限于馆藏文献,可根据需求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为读者提供24小时全方位的服务,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和利用等。此外,培养图书馆管理员对文献资源的采集、加工、整理,信息资源的发掘、编辑及网上资源开发、筛选的能力,以适应图书馆服务方式上的重大转变。注重图书馆馆员素质的培养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高校和社会要保持步骤一致,积极为馆员创造各式各样的专业学习机会,使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自愿加入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队伍中。

四、结语

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的一部分,为人才培养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大数据时代为图书馆馆藏结构带来了明显的变化,图书资源从纸质的单一化演变为如今的数字资源化。但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进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做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组织结构及服务模式创新和提升馆员数字化素质工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从而完成对新时代的使命。

猜你喜欢

师范大学馆藏馆员
馆藏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Film Music and its Effects in Film Appreciation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