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微信平台服务海洋文化宣传的思考
——以“海洋档案”公众号为例

2022-12-17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海洋档案馆王文玫孙晓燕李渊玮

办公室业务 2022年21期
关键词:海洋微信历史

文/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海洋档案馆) 王文玫 孙晓燕 李渊玮

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实施和海洋事业的飞速发展,全媒体时代海洋文化宣传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如何实现快速有效的宣传,营造与时代吻合的海洋文化氛围,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微信平台以其用户广泛、社交互动性强、多元信息传播功能等特点,成为文化宣传的新阵地。海洋档案承载着海洋的历史与文化,它的原始性、凭证性决定了以档案资源服务海洋文化建设,具有更高的可信度,也更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微信平台为档案部门展示档案文化、档案开放服务等提供了重要平台,不断满足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文化需求,基于海洋档案开发的文化产品借助微信平台可实现快速便捷的传播效果。

一、档案微信平台宣传海洋文化的可行性

(一)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是档案部门的职责所在。2020年新修订《档案法》提出,国家鼓励档案馆开发利用馆藏档案,通过开展专题展览、公益讲座、媒体宣传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未对档案馆开发利用馆藏资源作出硬性规定,但仍不难看出档案馆职能向开发利用拓展的趋势。由此,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迎接,积极应对信息时代“变局”,是档案馆势在必行的担当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档案微信平台是宣传海洋文化的重要窗口。全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以用户量大、形式灵活、阅读方便等优势成为宣传阵营的排头兵。“海洋档案”微信公众号从2017年10月开通至今,灵活运用图文、H5、微视频等方式发布推文700余篇,主题涵盖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海洋国际合作、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生态文明、极地大洋科考等,以档案的视角呈现海洋事业发展各个领域艰辛与成就。由于推文特色鲜明、故事真实、形式多样,满足新媒体环境中的受众需求,成为宣传海洋文化的重要窗口。

(三)利用档案进行海洋文化宣传的独特优势。海洋文化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中,认识、研究、开发、利用、经略海洋而生成的精神和物质成果。从“兴渔盐之利”到“海上丝绸之路”,我国拥有历史悠久的海洋文明和深厚的海洋文化积淀。第一次全国海洋综合调查、第一次南极考察、首次远洋科学调查等珍贵海洋档案,凝结了几代海洋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是海洋事业发展的真实记录和海洋精神、海洋文化、海洋事业的积淀延续,蕴含着历史凭证等多重价值,是海洋文化的“母资源”。利用档案进行海洋文化宣传不仅可以真实、立体再现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历程,也可以有力抵制、消解历史虚无主义,增强社会公众的国家海权思想和海洋文化自信,在发挥档案独特价值中丰富海洋文化内涵。

二、“海洋档案”微信公众号宣传海洋文化的实践经验

“海洋档案”微信公众号紧紧围绕“立足中国海洋档案馆馆藏资源优势,服务海洋文化建设”的目标,统筹考虑海洋档案特色、业务亮点、新媒体平台特点、受众偏好等因素,组织精干力量成立运营课题组,研究规划创设“亲历者说”“老照片”“海洋人物”等专题,以档案为原材料,通过口述历史、编研文章、创作视频等方式再现里程碑事件背后的点滴记忆,促进海洋工作者对历史的重新认识,增进公众对海洋工作的兴趣,凝聚建设海洋强国的共识和力量。“海洋档案”微信公众号推文从选题、成文到编辑,力争将尘封的档案用心推送给公众,让档案成为海洋文化宣传的特色与亮点。

(一)抓住机遇,谋划选题,凸显档案现实价值。“海洋档案”微信公众号推文在选题上打破了档案的时空限制,聚焦海洋事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时间节点、重大热点事件,适时推介每个事件或纪念日的历史脉络。如2020年4月19日,我国发布了南海部分岛礁和海底地理实体标准名称,并提出中国地名委员会1983年4月受权公布的《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继续有效。“海洋档案”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编辑推文《今天我国公布了南海部分岛礁和海底地理实体标准名称,那么37年前公布的是什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3年第10号)中相关档案史料介绍给读者,很自然地将档案融入现实生活中,在凸显档案资政便民价值中的同时,拉近了档案与读者的距离。

(二)创新方式,贴近公众,尘封档案焕发生机。微信平台作为新媒体,在内容传播中具有形式多样、表达灵活等特点,不能局限于文字堆砌,进行简单的史料介绍或情况概述,要借助短视频、微动画等新媒体方式,挖掘档案故事、展现生活真实。“海洋档案”微信公众号要重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类型多形式的推文,使档案看得见,可以听,动起来,赋予档案文化新活力。截至2022年1月,已陆续发布《一个大国的承诺》《为星辰与大海的相约》《去地球最南端抹上一道中国红》等一批优秀的微视频作品,展现了我国海洋事业各领域开拓者筚路蓝缕的艰难历程。

(三)打造专题,丰富视角,用档案点亮历史星空。档案相较于文学作品,其内容的呈现是碎片化的,为真实再现海洋重大历史事件,“海洋档案”微信公众号推文探索以多角度多层次全档案素材打造专题,以构建历史记忆为目标,兼顾宏大的历史史实与细碎平凡的史料故事,在时间和逻辑上串联碎片事件,真实全面还原事件过程,让公众直观地了解档案内容。在“纪念我国首枚洲际导弹发射成功40周年”专栏中,根据老照片、口述资料、人物档案等制作档案专题产品32个,连续2个月以“图鉴”“史料见证”“亲历者说”“来自国家的记忆”“我看历史”等栏目向社会公众发布。其中“史料见证”栏目围绕1980年参与首枚洲际导弹发射试验的高进先生捐赠的日记展开,日记以诙谐的语言配以生动的简笔画记录了任务执行的重要瞬间。推文发布的每一篇日记下方以年轻人的思维和语言风格与日记中的年轻人进行时空对话。不同年代的青春在此相叠重合,为这份跨越时光的史料重新注入了活力与朝气,引发了情感共鸣,凝聚更多力量。

(四)内容至上,弘扬精神,讲好档案背后的故事。内容是传播效果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最终打动读者、能够引发共鸣的,是原创推文中丰富而厚重的历史脉络以及代代海洋人在事业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精神谱系。无数海洋人不畏艰险、耕海探洋,铸就了感人肺腑、令人振奋的“南极精神”“深潜精神”等,只有用心用情走进档案,才能准确传递出档案背后所承载的时代精神,为新一代海洋人奋进新时代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海洋档案”微信公众号围绕推动成立我国首个海洋专门管理机构的29名专家,认真搜集研读他们的自传、书信等档案,在海量的资料中寻找打动人心的细节,原生态地将专家们工整清晰的学习笔记、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忘我工作的照片、朴实有力的话语融入人物故事中,使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专家们的情怀与精神,以及每位老科学家的性格和喜好等,达到鼓舞人心的效果。

三、关于利用档案微信平台服务海洋文化建设与宣传的思考

(一)坚持唯物史观,把握档案宣传海洋文化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用档案还原历史时,不应该只是简单地拿史料去堆砌,档案工作者要牢记“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自觉引领工作,坚持正确的唯物史观。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客观审慎对待每一份档案,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个历史人物、每一个事件节点,正确判断档案史料内容与价值。对于网络上公开的档案,要仔细辨别,做到追根溯源。档案微信平台工作者只有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用好史料资源,鉴往知来,保证文化宣传工作不偏航。

(二)强化为民情怀,打造有吸引力的海洋档案文化精品。档案工作者肩负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重大历史责任,强化为民情怀,打造有温度、有思想、有品质的海洋档案文化精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就是“海洋档案”肩负的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浸润时光的档案,尽可能地满足大众对海洋历史的探寻与关注。“海洋档案”曾推出一期“新中国第一座海浪观测站——小麦岛海洋站”,该观测站是由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于1950年亲自考察选址的。推文选取了该站建站初期老照片和不同时期的海洋观测记录等珍贵档案,展现了小麦岛海洋站数十年的变迁。读者留言希望平台介绍更多海洋站相关内容,为满足读者需求,“海洋档案”第一时间推送了厦门海洋站、坎门验潮站等一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海洋台站,广获关注转发。

(三)专通结合,培养复合型档案编研人才。在新媒体环境下,无论传播媒介、传播生态、传播格局如何变化发展,“内容为王”始终是根本。海洋档案资源的开发要在内涵挖掘的深刻性和体现海洋文化特色上下功夫,这就需要从事档案编研人员深耕历史知识和海洋科学知识。深耕历史,可以使档案编研从时代背景、历史发展脉络等方面谋篇布局,使档案故事具有历史的深度。例如,“海洋档案”曾推出我国潮汐预报相关的文章,该推文一方面回顾了我国潮汐预报发展历程,同时结合科技发展,科普潮汐预报的科学知识,这就需要兼备历史和海洋专业知识。除了档案编研与海洋专业知识外,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宣传海洋文化,还需要懂得媒体宣传的知识,熟悉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掌握新媒体平台使用方法等,将饱含历史价值的档案运用到海洋事业发展中。

(四)围绕中心,加强合作,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指出:“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做好海洋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要自觉树立大局意识,在宣传中主动作为,借助外部力量和资源,多方合作,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近年来,海洋档案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节点,从海洋历史文化的视角进行主题宣传,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营造环境、烘托氛围,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素材和平台。此外,海洋档案利用馆藏资源原创推文“钓鱼岛中国的固有领土——历史真相”“证明我国对南海诸岛主权的近代外国地图”等,使档案成为反驳历史虚无主义的武器,增强了国人的领土主权意识。

四、结语

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大力推动海洋文化繁荣发展。通过“海洋档案”微信平台能够积极发挥档案资源优势,在传承海洋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聚焦海洋强国的征程印记,积极创作和传播反映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成就的文化精品,讲好海洋故事,不断提升我国海洋文化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为海洋强国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海洋档案”的探索与实践,彰显了以档案微信平台服务海洋文化建设和宣传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海洋微信历史
海洋的路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微信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