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深度学习,创新教学实践
——人工智能与小学音乐的教学融合
2022-12-17王茂福
王茂福
(张掖市山丹县东街小学 甘肃 张掖 734100)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进课堂已经十分普遍,比如AI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代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深度学习背景下,我国有必要加强对人工智能与小学音乐的教学融合研究,以人工智能为载体,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水平。
1.人工智能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的意义
1.1 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身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以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一点,并且很容易被周边的事物所吸引,在小学音乐学习中也常常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所吸引,很难理解音乐教学内涵。教师将人工智能与音乐教学相互融合,能够给学生提供声情并茂的画面和视频,原本静态的音乐知识成为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也会随着跳跃的音符“翩翩起舞”,将全部的注意力融入集中到音乐知识上[1]。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也会对生活中的万物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比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太阳为什么总是东升西落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问题在学生心中画上了重重问号,学生也乐意主动去探索和解决。在小学音乐学习中,学生的头脑中也会浮现出很多问号,教师将人工智能与小学音乐融合,能够给学生展现更加直观的知识,学生也可以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萌生探究愿望,逐步发现、关注更多的音乐和相关现象,展示、交流自己的发现,体会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主动参与身边的音乐活动。
2.人工智能与小学音乐融合现状
2.1 人工智能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成为趋势
随着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智能化成为音乐教育的关键词。85后或者90后成为素质教育未来的主要消费群体,80后和90后学生家长在教育观念上更加先进,在思维上更加活跃,希望孩子能够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在音乐领域有更好的造诣,通过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具有强大的记忆功能,能够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数据进行准确存储,也可以记录学生学习音乐的全过程,并且这些内容都可以以一种数据的形式呈现给教师,方便教师作出教学调整。因此,人工智能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2]。
2.2 人工智能融合受到教师能力影响
将人工智能与小学音乐教学相融合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以外,还要具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但是在当前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师资力量分配不均匀,这也就导致各个地区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虽然部分教师也意识到人工智能与小学音乐融合的积极作用,但是受到能力限制,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不高,不利于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发展。
3.人工智能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策略
3.1 利用人工智能电子设备改变学习实践方式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国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技术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并影响着人们的教育、生活以及家庭。在这个资讯发达的年代里,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加强对人工智能电子设备的应用,用人工智能设备改变学生学习实践方式。
《音的高低》是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判断音的高低,训练学生的听觉判断能力。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呈现不同高低的音乐,让学生对音乐进行辨析,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参与性也不高。为此,教师可以尝试将智能声音控制LED频谱仪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智能声音控制LED频谱仪是建立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该仪器设备能够迅速收集现场音乐,并且根据现场音乐的强度变化通过色彩绚烂的光谱以及闪烁地展现出声音的强弱、长短等等,声音的高低强弱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变化。在游戏中,学生自己拍手的节奏会在智能声音控制LED频谱仪中以不同的光谱展现,学生或歌曲演唱,或乐器演奏,通过不同强度的声音对比,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不同音乐的强度[3]。
3.2 运用人工智能软件降低音乐欣赏与创作难度
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音乐课程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尤其在艺术实践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联系,也就是说在今后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会教材中的音乐,同时还要学会音乐欣赏和创作。为满足学生音乐教学工作发展的需要,教师可以加强对人工智能软件的应用。比如在学习《蜜蜂》一课中,教师可以在深度学习理念的引导下加强对编程猫的应用。学生利用编程猫软件中的音乐画板,让学生结合已有的音色、节奏等知识创作《蜜蜂》。在过去学生只是音乐课堂的被动参与者,但是在运用编程猫软件的过程中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参与者,学生在参与中收获知识,见证成长,也提升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教师还加强对“小欧机器人”的运用,小欧机器人具有强大的语音识别系统,能够实现点名、乐曲欣赏以及改变乐曲速度等众多功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更加积极有趣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 利用智能技术打破专业壁垒
音乐装扮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原本枯燥的生活不再沉闷,音乐也是语言发展历程中最古老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很多情感借助音乐为载体实现了情感的升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为音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音乐内容也更加多样化。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不少学生对此产生畏难心理,认为音乐学习需要具备扎实的乐理知识,有足够优秀的嗓音条件等等,基于此很多学生对音乐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打破专业壁垒,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
首先,教师可以加强对微课的应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它是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必学知识,教师可以在微课中给学生呈现掌握本首音乐的技巧和方法,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具体工作中,教师要利用计算机提前搜集与《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相关知识,丰富微课视频内容,接着,教师可以将本节课内容运用人工智能软件制作成Flash动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搭建人工智能化的校园网络音乐平台。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上传到网络音乐平台,让更多的师生学习和交流,这可以有效地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较好地把握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情况,对今后的音乐教学实践与课程调整提供参考依据[4]。
3.4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整合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以人工智能技术为载体,整合教学环境,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人工智能与教学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明显提升。比如在学习《我愿住在童话里》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给学生呈现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比如《老人与海》、《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小红帽》的故事,并将这些童话故事与人物融合组织在一起,通过音乐与信息技术融合,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生动的童话故事与本章节的主题十分契合,教师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童话故事[5]。
3.5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
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但是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项全新的挑战,为此,我国应该加强教师培训,逐步提高教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人工智能技术培训活动,微课作为人工智能的代表,学校管理人员可以按照微课培训活动,阐明微课制作的目的和意义。培训活动可以以《你准备好了吗》开场,为音乐教师揭示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日益更新,教师能够强烈感受到迈向数据化时代的紧迫感。再从微课的特点,技术要求,巧妙创意,制作方法,软件介绍,后期制作等方面,结合教师平时的制作经验与心得,系统详细地进行讲解。通过活动老师更加明确微课这一信息时代产物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学到了实用的制作方法,受到老师的一致好评[6]。学校也应该分析人工智能时代对音乐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完善音乐教师培训体系,将人工智能技术的培养内容纳入到教师培训体系中,促使教师在培训中掌握更多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小学音乐教师应该乘着深度学习的翅膀,创新教学实践,将人工智能与小学音乐教学更好的融合,促使小学音乐教学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提升小学音乐现代化教学水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将会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朝着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