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2022-12-17张雅乐

今天 2022年21期
关键词:加减法情景数学知识

张雅乐

(陇南市实验小学 甘肃 陇南 746000)

引言

陶行知教育理念提倡“生活即教育”,即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以生活作为背景,以生活场景作为教育素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结合学习的目的也告知我们,学习是为了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人生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而如果以生活经验作为教育素材和内容,便能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知识的魅力,同时又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在获得知识与技能提升的过程中,更好的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1]。因此教学离不开生活,我们要充分借助于生活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促进教学水平进步与提高。而在小学阶段的数学科目具有抽象性强、逻辑性强的重要特点,而对于处于小学阶段学生认知能力、想象能力、抽象分析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将生活情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数学科目中获得更显著的学习效果。

1.应用生活情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分析

1.1 应用生活情景能够使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知识和概念较为抽象,这就使得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想象能力不足的小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将生活情景与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借助于生活情景映射出数学知识点,让学生在所经历过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将使学生对相应的数学知识在理解方面变得更加容易,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促进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效果得到进步。因为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进行结合起来,使相应的数学知识变得更直观更形象,学生的学习难度就会得到有效改变。

1.2 运用生活情景进行数学教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分析,而在教学方法方面也应充分贴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将生活情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则是有效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重要教学策略,例如在中进行《分类》知识教学时,为学生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可以引导学生按照物品的制作材料、按照物品的使用目的、按照物品的应用方法等不同属性分别进行分类,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于分类的概念有更准确的认知,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掌握分类的意义,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该部分内容的学习。采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学生不会感觉枯燥乏味,也摆脱了单纯对学生进行理论讲解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情景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征,可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2]。

1.3 设置生活情景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索兴趣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基于生活情景的应用可以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与探索研究兴趣。看似普通的生活情景,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较为丰富,然而需要教师能够对这些生活情境进行有效应用,能够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知识[3]。例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售卖货情景,就是学生所学数学知识丰富的体现,在售卖货的日常生活情景中包括分类、数据统计、计算、概率等多方面知识内容,而在课堂中创建这样的生活情景,可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数学知识进行探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进而在生活中积极研究数学,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2.运用生活情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2.1 课前导入环节应用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课前导入环节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在进入数学课堂之后,快速融入到课堂学习氛围,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通过课堂导入环节可以为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做好相应的情景铺垫,帮助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掌握和认识,使学生快速适应学习过程中的角色,保障课堂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而更重要的是借助于课堂导入环节,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为课堂教学有序开展奠定基础。例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加减法计算”时,该部分内容是小学阶段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基础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根基,帮助学生快速高效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有利于学生在后期学习的过程中更顺利、更高效[4]。基于该部分内容的重要性,我们在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应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结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高效准确掌握该部分内容和知识点,为学生后期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环节的作用,从课堂导入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将生活情景应用于导入环节,为学生的兴趣激发奠定基础,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加减法的重要作用和目的,以此为基础提高加减法的教学效果。在应用生活情景时,可以将学生常见的在商店购买商品的情节作为该部分内容的情景铺垫,使学生感受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让学生在这一情景中认识到学习好加减法知识是人生必备的技能。而情景化的内容也使学生对加减法理论知识在理解方面变得更加形象,改变了单纯“说教式”的枯燥乏味状态,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加减法知识奠定了有利环境。

2.2 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情景深化数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相关数学基础知识进行掌握之后,往往需要对数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然而对于这类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难度更高的内容在引导学生进行掌握时,往往无法有效激发出学生的思维活力,使得教学过程无法有效顺利展开。而借助于生活情景的应用,将相应的数学知识拓展内容应用到生活情景中,以此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将打破学生对这类重难点知识学习的现状,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更浓,教学效果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例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了《圆的认识》这一课知识之后,使学生对于圆的基本概念有了清楚的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圆的基本性质进行探索,为了使学生对该部分内容学习不觉得枯燥乏味,为学生提供以下生活情景,将使学生在探索圆的相关知识时积极性更浓,研究的更加深入:草地上有一棵树,树上拴着一只羊,而羊顺着这棵树将周围的草吃的一干二净,树周围一圈没有草的土地与其他有草的地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5]。以此情景为背景,请问学生:你们发现这块草地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在这块草地上你能看到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然后为学生每人发一个大头针、一根细绳和一支铅笔,让学生用大头针代表大树,用细绳代表拴羊的绳子,用铅笔代表这只羊,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画出与羊吃完草后一样的情景。于是学生通过对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生活情景,对于圆的相关知识和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在这一情景中学生的探索和研究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探索数学知识的良好氛围得到构建。然后教师通过操作展示引导学生按照教师所发的教具在纸上画出圆,认识到大头钉代表着圆心,而细绳则代表着圆的半径,而羊吃掉的那一圈草最外边的长度则代表着圆的周长,逐渐引导学生对圆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性质进行学习、研究与探索。以上述生活情景作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入研究与探索,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泼有趣,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探索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乐趣,将有利于对数学知识进行延伸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攻克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内容。

2.3 在课后布置生活实践类作业

在应用生活情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课外实践的作用,使学生借助于课外实践在生活情景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与研究,从而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找寻数学知识,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例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统计”相关知识时,可以在课后以生活情景为内容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统计全班学生的睡眠时间,并计算出全班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按每天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为标准统计全班学生达到标准的有多少?不达标的有多少?对于未达到标准睡眠时间的同学有什么指导策略?通过这一生活里情景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对统计相关知识进行充分应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统计之后,那对于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了更针对性的指导。即有效加深学生对于统计学相关知识的印象,也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对于该部分知识的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结语

知识源于生活,我们的数学知识均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借助于生活情景融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将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研究回归本质,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对于所研究的数学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而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课堂导入环节、课中深化环节以及课后作业布置环节充分发挥生活情景的作用,以辅助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显著进步与提高。

猜你喜欢

加减法情景数学知识
情景交际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楼梯间 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