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文化兴趣的路径探讨

2022-12-17马永昌

今天 2022年21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图形数学

马永昌

(临夏州广河县三甲集小学 甘肃 广河 731300)

数学文化是现代文化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数学学科文化兴趣进行培养,有助于其深刻学习数学学科,推动数学学科的进步。因而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们需要思考数学文化的渗透。数学课堂上,对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因素深入挖掘,以数学文化内容为围绕点开展多元化活动,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数学文化,展示数学学科的本质意义。

1.以数学教材为基础,深挖数学教材中的文化因素

小学数学是对所学知识相关数学发现、数学趣闻和数学史等发展历程的介绍,利于激发学生数学文化的学习兴趣,挖掘出数学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深入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是一门存在丰富发展历史的学科,所以其蕴含了浓厚的文化气息[1]。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在教育和学习中,以一定的方式对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文化内容深度挖掘,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领略基础的数学文化,建立认真严谨的数学学习态度。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五年级上册的“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可以利用教学工具“七巧板”,利用这些趣味性的教学工具引导学生加强对多边形的认知,根据认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的组合多边形。顺便教师应用七巧板时对七巧板的发明故事简要讲述,让学生对数学背后的文化因素进行了解。七巧板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其被视为智力型玩具,在中国古代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是通过简单的图形拼接形成多种图案。据说可以利用七块板子拼成一千六百多种图形。七巧板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至公元前一世纪,在古代人们的不断改良创造下,最终于明代基本定性。通过讲述故事,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知识的意识,让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深入探索数学内涵[2]。只有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以数学教材为基础,合理安排内容,深度挖掘文化因素,才能让学生产生数学文化兴趣,并真正爱上数学。

2.开展兴趣课堂,渗透数学文化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其实已经开始接触稍微深层次的数学内容。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在对数学课堂内容安排设计时,不能如之前一般以教材知识的讲解为主,而是需要根据转变的教学观念,融入趣味性的知识,建设兴趣课堂,在课堂上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全新的认识数学学科。如教学之前,设置课前环节,在课前五分钟邀请学生上台,对自己知道或者查阅到的数学小故事、与数学相关的谜题等进行讲述,开展此类趣味性十足的小活动。利用此对课堂学习氛围进行活跃,赋予教学课堂文化性,增加数学文化因素时激发学生的数学文化兴趣。上一堂课结课时,可以顺便告诉学生下一节课的内容,留下一份特殊的作业,指导学生们于下一节课上课之前完成作业[3]。以“折线统计图”为例。当教师们教学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可以打破常规教学顺序,不再循规蹈矩地以教材顺序讲解知识,而是以知识的类型开展教学。

甚至教师教学完“折线统计图”,可以让其预习扇形统计图,指导学生对统计图相关的数学文化挖掘和分享。统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原始社会智力低下的人类用石块或者贝壳串成珠子,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计算需要计数的物品。夏朝开始进入奴隶社会,为了征集兵员,括敛赋税,需要调查人口和土地,《禹贡》中记述了九州的基本情况,以土质的优劣将九州的田、赋进行了复合分组,这是国势统计学最早的萌芽。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延伸课堂内容,给学生渗透数学文化,让其在数学文化的影响下,根据数学文化兴趣积极投入数学学习,了解数学发展历史,整体认知掌握数学。

3.丰富教学活动形式,激发数学文化兴趣

随着课改的推进,小学数学课堂内容增加了适量的数学教学活动,作为教师理应充分应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以活动实现对学生数学文化学习兴趣的激发。小学阶段的学生并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认知能力,哪怕高年级的学生思维方面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也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思维逻辑能力也不完善,这些情况致使学生无法完整的学习和理解数学这一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明白如何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数学知识,也不知道应当如何实现知识的迁移,加上逻辑思维体系的不健全,很容易遇到学习困难,被学习挫折打倒。但数学知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是数学家智慧的果实,都有值得师生学习和了解的文化故事。此情形下,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先对高年级学生的性格特征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关联起学生已学的各个知识点,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水平后以此为前提,优化教学方案的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发挥出自己的主体性,参与数学文化竞赛,展现自身能力的同时表现出学习意识和竞争意识[4]。如教师教学“圆”的知识时,其中涉及的π就可以作为数学故事的重要素材。π的中文名称为圆周率,我国历史上首先用数学方法推算圆周率的是汉代的大学者刘歆,而最先计算出精密圆周率的则是祖冲之。除了祖冲之计算出精密圆周率的故事,还有泰勒斯丈量金字塔、华罗庚要知识拒绝学位的故事等。学生们通过对数学文化知识的聆听和讲述,理解数学道理,根据数学文化的关注感悟生活中的数学。

4.引进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探索数学文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小学课堂中引进信息技术成为了大势所趋。事实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不仅生动趣味化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还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对数学文化知识的探索。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通常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相关习题训练为辅。此种模式实际并不适于学生数学文化兴趣的激发。根据时代发展,教师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现代信息技术对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进行创设,指引学生对数学文化进行探索,对数学历史深入研究。以精心组织的数学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其感受到数学文化的价值和乐趣后加深数学文化兴趣。

如“多边形的面积”中“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中,可以让利用计算机对短视频进行播放。短视频中,不同的图形相互叠加,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组合图形。随着图形的叠加,该组合图形越来越大,毫无疑问,最后的面积也会不断增大。学生们反复观看视频内容,得出相应结论,一开始只有一个图形时,该图形的面积比较容易计算,随着图形的越来越多,组合图形越来越大,面积计算难度也就不断增加。明白组合图形一定程度上需要结合已学的图形面积计算知识,知道组合图形的变化过程和性质。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说明哪些物品属于组合图形,此时学生们会回答锅铲、电脑、台灯、电风扇等。加强引导学生,让其明白图形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初步认识图形的本质,计算出不同图形和组合图形的面积。这种回归生活的数学教学,激发学生数学文化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注重数学实践启发,认识数学文化

数学学科知识存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学数学教师在激发学生数学文化兴趣的过程中,应当安排家庭作业,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训练,训练途中建立数学思维,对数学原理深入理解,梳理数学知识点,构建系统化的数学结构框架。数学学科教学中,数学作业实践是重要环节,所以安排作业内容时需要分析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根据两者之间的联系关联结构,调整作业难度,设计不同层级的作业内容,让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与提升。例如,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圆”的数学知识内容后,设置对应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圆的重点,以对圆的学习,认识相关的数学文化。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引导其自己亲自动手制作圆形图片,以折纸方式直观展现圆的半径和直径。借助此种简单方式,促进学生思考,生活化枯燥的理论知识,简单化处理复杂过程,于学生头脑中植入数学思维理念,在其深刻认知半径和直径的途中解读蕴含的数学文化,优化学生思维,建立思维逻辑,完善数学结构体系。

除此之外,教师们需思考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是以“圆”的教学为例。大部分学生学习时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只要用尺子测量就能知道圆的半径和直径,经过简单计算就能得出问题答案。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为了改变学生此种错误思想,教师们加强和学生的互动,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圆的表现是什么”,指引其深入观察生活实际,通过对生活中圆的表现的分析,明白圆的特性和本质。如国际会议的桌子制作成圆形是因为参与国际会议的成员来自不同国家,也都是国家的优秀人才,若使用方形或其他形状的桌子,安排座位时会因为距离的不同而引发不良后果。但采用圆形会议桌,由于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所以可以体现出参加者的平等性。利用此体现出圆的平等性文化,展现出圆的妙处,促使学生更加理解圆的同时,产生数学文化兴趣[5]。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数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文化兴趣,有利于学生全方面的认识理解数学学科。所以小学阶段,数学教师教学时合理安排课堂内容,做好课堂引导,挖掘数学文化因素,着重数学历史的讲解,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联系社会生活。利用此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数学文化兴趣,推动学生深化对数学学科的认知。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图形数学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升途径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分图形
找图形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图形变变变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