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12-17李鹏龙

今天 2022年21期
关键词:分组数学老师

李鹏龙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中咀岭学区三合小学 甘肃 临夏 731700)

引言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作为主导,在课堂上利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讲解,这种授课模式不仅仅扼杀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减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同时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依赖老师,不会主动的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积极探索和创新的思维能力。本文将探究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提高小组合作模式的策略。

1.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小学数学中的意义

小学处于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学生整个教育生涯的基础铺垫,所以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教育界得到格外的注重。但是由于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都是进行应试教育,过于注重学生们的成绩,并没有根据学生实际自身发展情况而制定相对应的授课模式。而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能够让学生们多交流合作,在沟通的过程中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小组合作突出学生为主体,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们团队精神意识。

2.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特征与应用现状

2.1 小组合作的基本特征

在教学中,作者将学生分组:优秀、优良、一般和较差生分为一组,以实现组与组之间的同质性和组内的差异性。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应该关注每个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在小组合作中实行“田字形”桌椅。在小组中,学生自由发言,一起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优秀学生教差的学生,可以发展他们的互助。注意倾听,不要擅自打断别人的发言,尽量理解其他发言的要点,正确评估他人的意见。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做进一步的解释,每个小组应有一名常驻代表,持续发言,如果发言不完整,可以由小组其他成员补充。最后教师应该根据口语情况来判断并给出正确答案。无论是对是错,都应该及时得到确认和表扬。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每个学生都同时用自己的大脑、嘴和手。他们愉快交流思考,储存他们的合作学习成果。

2.2 拘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就目前小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授课时,虽然已经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但是由于很多教师传统思想观念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转变,在课堂上无法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地发挥起到作用。依旧会按照自己的计划给出相对应的答案,这一过程并没有认真地倾听学生们说讨论出的结果,观察讨论的效果如何,也让小组合作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只是让学生们进行短暂讨论,并没有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与学生。

2.3 合作目的不明确,合作效率低

笔者看来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小组的一员,平等地参加讨论,熟练地引导讨论,把讨论推向高潮。及时鼓励,增强信心。当问题很难解决,队伍的成员如果无力解决,及时给予指示,鼓励他们敞开心扉,获得突然的灵感。双方互不让步,陷入僵局时,必须巧妙应对。学生想要停止讨论,或者讨论中有明显的缺陷的话,会受到鼓励和纠正。教师的及时指导有助于使讨论达到高潮,获得优秀的表现。参加讨论时,教师还必须明确和总结学生的观点。因此,必须理解学生原则上有什么样的问题,有相同的观点,有什么样的差异大,这是为什么学生的问题浅薄,讨论还不完全的原因。学生的问题通常很难理解。因此,在和全班同学交流时,不同的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处理,集中,迂回,可以组织密集的讨论,相互补充灵感,仔细解释学生充分讨论后,可以得到各问题的合理答案。同时,可以提高教师教育的有效性。在整个数学教育过程中,在教育的各特殊环节中,教师对学生负责推广人员必须经常了解学生合作的影响、讨论的重点、认识过程等。在参与者的支持下,灵活适应下一个学习环境。

2.4 分工不合理,合作效果差

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时,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如果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没有合理性,也会对最终合作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很多教师在课堂分组实践进行随意分组,一般都是按照位置分组,并没有根据学生们的成绩或者是交通沟流能力进行合理的分组。这样会导致部分的小组有的成绩一般或全部都较为内向,学生分组的质量参差不齐,会让后续成绩好的同学在讨论过程中有促进作用,而那些较为内向或者成绩一般的同学并没有发挥到真正的讨论作用。因此,老师在进行合作分工时要根据学生们的成绩或者是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但是,如何基于团队合作的教育,不仅需要考虑形式。笔者个人认为团队合作是良好的教育手段。为了充分利用团体合作、交流、研究的有效性,我们应该给(1)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学生交流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就是独立思考。只有完全独立的思考让学生有沟通的必要性,就交流的主题可以形成个人的观点。(2)尽量照顾所有学生,尤其是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学习困难的学生表现,及时给予认可和表扬,提高他们的信心。(3)应当映射和扩展内容。“多维问题”必须通过沟通来扩展思路。(4)教师深入集体,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长期指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和帮助。(5)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1 巧妙设计情境引导,调动学习兴趣

现如今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普遍的运用,但是如果想要达到提升课堂质量的效果,还需要教师在运用时进行创新性改变。就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当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会感觉到老师的讲解无聊且乏味,并且理解效果差,当老师在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让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老师只是在课堂上简单的分一下组,把问题陈列出来,让学生们去进行分析和交流,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交流,并不会真正的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想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首先老师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不能一味地去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讲解,也需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新的教学方法。

3.2 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合理分组

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在本质上差别还是很大的,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较为勇敢活泼,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反应,但有的学生会因为内向和自卑而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看法。所以说为了让所有学生在合作学习都能有表达自身看法的机会,老师在分组的过程中也要将优生和差生、性格活跃和性格内向的学生进行交互式分组。这种方式可以让成绩较好的人带动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同的性格之间以便于他们之间能够互帮互助,提高他们学习讨论的效率,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3.3 小组间竞赛模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

教师在引导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通过对情境问题的设立,让学生们分小组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并且教师在进行问题的设计时不宜过于简单,否则学生们没有通过思考和讨论就得出答案,就不能完全发挥出小组学习的优势,也不利于养成他们积极动脑思考的逻辑思维能力,当老师在设计问题将具有重难点的知识引入到课堂,在解决难题时让学生感受到喜悦,对重难点知识加深印象,不会很容易地就将所学的知识甩到脑后。也可以让同学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对这些知识更有把握的去认识和了解。

当教师在给出精心设计的问题时,可以设计小组之间的竞争,对于最先寻找出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嘉奖,激发小组成员的荣誉感,也鼓励没有成功的小组继续努力。可以鼓励学生们在课前寻找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圆锥体,在进行分组讨论时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让同学们观察圆锥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当同学们在进行一定激烈的讨论后,老师可以通过积极举手抢答的方式让先找出计算方式的小组进行回答和解析,并设置奖励的模式,积极鼓励一下回答问题的小组,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出学生之间的好胜心,通过勇于活跃地寻求问题的答案而活跃课堂的气氛。课前的动手实践也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数学知识都具有促进的作用。

3.4 科学评价鼓励学生,促进提高

课堂氛围也是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学习的一方面,因为小学生普遍年纪较小,他们的心理和智力并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完全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以老师的引导讲解为主。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制造的氛围对于学生们我也有一定的影响,当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是可以通过巡视的方式对每一组成员遇到难点时进行提点,并对于一些积极性不高的小组展开鼓励模式,调动小组之间讨论的氛围。在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后,由老师进行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并科学地评价每一个小组学生的优势,让学生感觉到荣誉感,也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欲望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用也基于小学生的心理作用,如果小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去讨论问题,那么对于数学教学的质量事半功倍。但如果学生只是通过老师的要求下被动地去进行讨论,当然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老师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极其重要的,需要老师去引导和鼓励学生寻求答案、收获知识。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提升小学生学习效率具有很大的积极性效应。采取小组合作模式可以让同学们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帮助、优势互补。小组间的竞争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自身的职责,培养自身的团队荣誉精神,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猜你喜欢

分组数学老师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