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研究
2022-12-17董想生
董想生
(天水市秦州区城南小学 甘肃 天水 741000)
现如今,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多年,但在多个教育环节上依旧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对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双减政策的颁布,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如何充分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成为了教师们教育研讨的热门话题。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是学生未来学习的发展的基础,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快教育模式的转变,积极落实减负增效的教育任务。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将分层教学模式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实现因材施教的要求,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成长。[1]
1.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实施原则
1.1 主体性原则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小学语文分层教学中,同样要遵循主体性原则,一方面体现在分层划分上,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评判存在一定的主观思想,而且不能准确把握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如果教师完全按照自己想法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活动上,完成对学生的层次划分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要积极地听取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为其安排合适的学习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分层教学中,教师需要将主体性原则作为教学实践的重要思想,以此确保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1.2 灵活性原则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中对学生层次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变化进行随时调整,所以要遵循灵活性的原则。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知识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但难度不宜太大。如果让学优生学习简单的知识,学生会感到非常无聊,时间久了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而如果让学困生学习难度较大的知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会受到打击,进而可能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为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达成目标,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挖掘出学生更多的学习潜力,令学生的学习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趋势。[2]因此,在小学语文分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灵活性的原则,根据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分层进行科学性地调整,确保学生能够一直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心和求知欲。
1.3 目的性原则
任何教育活动的实施都要遵循目的性原则,小学语文分层教学也同样如此。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和成长打好铺垫。在小学语文分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并根据目标随时调整学生的层次,确保学生既能学到基础的知识,又能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综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让学生能够在“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氛围当中,得到不断地提升和发展。这样一来,能够有效提高小学语文分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分层学习中既学到知识,又从他人身上学到各种优点,发挥出分层教学模式的教育价值。
2.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策略
2.1 教育目标分层,巧设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引领着教学活动的开展,科学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能够确保后续教学活动更稳定、更顺利的展开。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强化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不能只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不能一味地强调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而需要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3]因此,在双减下的小学语文分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教学目标的分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例如,《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在学习该篇课文的时候,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于学困生来说,一方面要认识、会写基础的生字,另一方面要理解课文中“横贯”、“天下奇观”等词语及比喻句,并尝试着对“潮来时”的情景进行梳理;对于中等生,教师则要求学生在前一层次基础上有条理地说出潮来时的情景,并且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对于学优生,教师让学生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并模仿该方法介绍一处景物。通过对学习目标的分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安排了适合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就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很好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2.2 教学方式分层,满足学生需求
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适用的教学方式不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引导,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实现双减政策所提倡的减负增效的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分层,使每一名学生都能高效地完成语文知识学习,同时完成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样以《观潮》一课为例,讲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在班级中进行巡查,并重点关注学困生的小组,这主要是因为学困生的专注度相对较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会“开小差”,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还针对学困生的小组设立小组长,确保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向不会出现偏移,注意力能够更好地集中在课堂中。对于自觉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好的学优生,教师则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谈一谈自己觉得钱塘江大潮“奇”在哪,适当延伸学习内容,以达到“拔高”的效果。通过教学方式的分层,令大多数学生都能将心思放在课堂中,而且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更清晰地明白这一句话有着总领全文、点明题旨的作用,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学生在课下的学习任务自然而然会相应减少。
2.3 课后作业分层,减轻学生负担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教师要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课余时间,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在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出课后作业的教育价值。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丰富作业设计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实际需求设计出多种形式、不同内容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轻松、快乐、高效地完成作业,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检查、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语文学习。[4]例如,学习完《草船借箭》以后,教师在班级中开设了“作业超市”,设计了一系列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自主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再适当进行调整优化。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多种多样:1、看拼音,写词语。2、将词语补充完整。3、按照词语意思将其填入句子里。4、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出故事的主要内容。2、搜集资料,了解《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将相关的歇后语补充完整……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兴趣选择题目,并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作业,等到第二天教师进行检查和批改。通过对课后作业设计的分层,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减轻了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而且达到了更好地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作业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2.4 课后服务分层,强化实践效果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后服务活动,通过课后服务来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吸收,同时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能力。在课后服务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同样需要重视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以此来强化学生实践探究的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强化素质教育的落实。例如,在植树节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一同参与了植树活动。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为校园添把绿”主题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诗歌、演讲、情景剧等形式,将环保意识渗透其中。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自由组合,但为了确保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安排了相应的任务,如一名学习成绩相对不是很好的学生,但他有很强的信息素养,教师则可以安排这名学生负责资料的搜集;再比如一名学习成绩相对比较好但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让他负责材料的整理和撰写。在学生完成表演以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点评,实现对学生的鼓励和激励,让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心和积极性,同时强化实践的效果,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结语
总的来说,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并抓住这一机遇,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将分层教学模式融入到教学活动中,遵循主体性、灵活性与目标性的原则,把握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课后作业、课后服务等环节,使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