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素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2022-12-17袁彩萍
袁彩萍
(庆阳市环县第四中学 甘肃 庆阳 745700)
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研究,目的是了解素“素材性”资源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存在情况及利用方法,丰富课程教学过程,优化课程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质量。立足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视域,教师开发与利用“素材性”资源,应当紧紧把握每节课的主题,围绕主题开发“素材性”资源,根据课程内容将“素材性”资源设计到学习任务、探究问题中,引领学生思考、探索,从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史料实证观念等核心素养。
1.“素材性”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价值
“素材性”课程资源可以直接作为教学的来源,比如:课程导入、某历史事件的史实资料等,是学生内化知识、学习课程知识的良好资源。“素材性”课程资源可以分为可预设、不可预设两种,可预设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如教材、不可预设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如动态生成的资源等。在课堂教学中开发与利用“素材性”课程资源,教师应当深入发掘教材,在教材中开发出“素材性”资源;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随机抓取事件,以历史事件为基础引入更多的史实资料,形成动态生成的过程;同时需要强调以“素材性”资源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发掘生活中的“素材性”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历史知识。教师要灵活运用可预设与不可预设两种资源,关注学生的主观学习体验、学习问题,引入合适的素材资源,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动态获取“素材性”课程资源,成为学习的主人[1]。
教师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深入发掘与利用“素材性”资源,既有利于课程教学进度的推进,也有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根据新课程要求,学生应当具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爱国情怀、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观念、历史解释观念、时空观念等。在课程教学中开发“素材性”资源,利用不可预设素材引领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认识历史本质,发展学生的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2]。
2.高中历史“素材性”课程资源开发实施与利用方法
2.1 发掘隐性素材,丰富课程素材内容
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开发“素材性”资源,教师应当以教材为基础,组织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通过提取符合教材课程内容主旨的隐性素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以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为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解知识点,为了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知识,教师在确定“中央集权”主旨之后,深入发掘教材内的隐性素材,比如:中央集权制度与西周政治制度的差异、制度差异的原因等,这些均是隐藏在教材中的素材性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对比西周、秦朝两个时期的政治制度,直观呈现素材资源的同时让学生更透彻理解“中央集权”的特征,提升本节课学生的学习质量[3]。
2.2 开发历史事件等素材,促进学生直观理解历史
历史事件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素材性资源的典型构成,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中最常使用的素材之一。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需求,认识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根据素材、教材与课堂问题自主探索、交流互动、论证思考,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真正依靠自己推动学习过程,才能够高效学习历史知识,实现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观念等核心素养的发展。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这门课程时,可以发掘课程中隐藏的素材性资源,包括:(1)汉武帝实行的“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政治思想;(2)董仲舒提出的:“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各家学说,都要从博士官学中排除出去”政策建议;(3)“官吏主要出自儒生”的政治现象等,以多样的经典素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同时设计问题:(1)“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最初是谁提出来的,汉武帝为什么大为赞同?(2)“独尊儒术”在当时是否有基础,有何种基础?(3)“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成果是什么?在当时造成了哪些方面的变化?对好后世乃至我们现代生活产生了何种影响?
教师根据开发出来的经典素材设计一系列思考问题,以问题驱动学生思考与探索,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利用教师呈现的素材性资源进行交流,更深入地了解“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本质所在,准确把握知识要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3 发掘课题研究素材,拓展学生历史知识视野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开发素材性资源,应当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内容,提取教材中每单元的课程主题,围绕主题记性呢拓展,引入更多的探究性素材,这样既能够拓展学生视野,也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提供素材性资源,让学生利用素材论证史实、推导出课程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程教学为例,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是朝代更迭之下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师立足主题拓展素材范畴,将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发生的事件、产生的客观事实作为素材。比如:教师呈现《阿房宫赋》中“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要求学生思考:“这首诗句描写的是项羽纵火焚烧所致的结果,这个结果是真实存在的吗?请大家根据老师为搭建提供的秦汉朝代更迭发生的客观事实资料思考问题,互相交流,猜测这是否正确。”
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史实素材,学生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思考与猜测,既能够对本单元的政治制度更替形成初步认知,也可以在猜测、论证的过程中形成史料实证观念,同时拓展历史视野。
2.4 以素材为教学资源,持续推进各环节活动
上述提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素材,无论是何种素材性资源,其最终均要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才能够发挥其效用。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为教学中不同环节、不同教学活动特点,灵活运用素材性资源,支持各活动的落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2.4.1 课程导入素材性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课程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最初环节,这一环节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环节运用素材性资源,直接引入不可预设的素材性资源,以真实的历史事件、直观的历史图片等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对本单元学习主题产生学习欲望,为之后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以人教版必修二教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为例,本单元主题思想是“中华文明与文化”,主要线索是从夏、商、西周时期到明清时期的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大屏幕播放山东地区的儒家学堂图片,提出问题:“儒家是我国主流思想,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与思想,那么,儒家是最早出现的思想体系吗?根据上述史料内容,说说,儒家出现的时期是哪个时期?除了儒家之外,还有什么主流思想产生,这些思想除了核心不同之外,还有什么不同?(引出不同思想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这一概念)”。教师以鲜明的画面、真实严谨的史料素材资源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探索兴趣,促使学生对主流思想产生强烈好奇心与探索欲,能够驱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索不同时期的主流思想,充分体现素材性资源的价值。
2.4.2 以素材为探究源泉,驱动学生深入探索
课堂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是教师在导入课程主题之后组织的重要活动之一,能够驱动学生深入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素材性资源,更是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以上述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在探究环节利用素材性课程资源,可以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呈现“秦朝时期各方朝贡”、“秦砖”的图片,展示秦朝的政治制度思维导图,让学生思考并且探究:“如何证明是秦朝时期的文物?从哪些方面说说?这个秦砖是否可以说明秦朝时期的手工水平及生活水平?”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与思考,从历史史实的角度出发论证自己的观点。教师以探究活动驱动学生利用素材性资源进行探索,深入探究历史知识,充分发挥素材性资源的利用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应以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历史思维、拓展学生历史视野、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与史证观念为主,在落实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持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上述对“素材性”课程资源的研究,可以看出,“素材性”课程资源本身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与教材内课程知识与课程主题十分契合,既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范畴,也可以辅助学生思考问题、探索历史事件,辅助学生理解历史概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高效性。今后,教师应当以教材内课程为依据,深入发掘课程知识,灵活运用“素材性”课程资源,从而提升高中历史课程教学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