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4C/ID模型的教学设计模式的构建研究

2022-12-17杨雪峰

今天 2022年21期
关键词:设计模式目标模型

杨雪峰 彭 霖 王 炜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4C/ID模型运用到教学设计过程中,能够使教师对于教学目标有更加明确的认识,有助于教师掌握与学生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恰当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为学生打造生动的学习环境,并且以更加综合的方式来对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提高认知能力,并且能够使他们掌握较为复杂的技能操作能力,最终有利于学校培养综合人才教育目标的实现。

1.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从整体上看,课堂教学主要存在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教学目标不明确,掌握度较低、教学过程不合理,方法较单一以及教学评价不及时,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1.1 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

在传统的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师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这样会使得课堂氛围较为低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课堂上的互动环节比较少,无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还是学生之间的互动都比较缺乏,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参与度并不高。

1.2 教学目标不明确,掌握度较低

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保持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使课堂的教学效果更上一层。在现阶段,许多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多的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掌握层面,只要求学生认识记忆和理解,对应用的要求都不是很高。对于学生是否能够更加深入地分析和评价不是很重视,这样会导致学生无法掌握综合性的操作技能,无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来解决问题。

1.3 教学过程不合理,方法较单一

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于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不重视,使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串联,知识点会显得零散又没有逻辑性,不利于学生养成逻辑性思维,更遑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技能。而且许多教师更喜欢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适当采用信息化的方式,能够使教学更加高效。

1.4 教学评价不及时,效果不理想

要使教学效果更好,对学生进行中肯的评价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评价的结果能够及时地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也能够更清楚自己掌握得较好的部分,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为他们明确日后改进的方向。如果教师对于教学评价不够重视,会不利于学生保持持续性的注意力。

2. 4C/ID模型的提出

为解决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从课堂教学的根源即教学设计进行原因分析,可将4C/ID模型引入教学设计之中。

4C/ID模型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教学设计模型,是由戴克斯特拉教授(特温特大学)和麦里恩伯尔教授(荷兰开放大学)等人开发出来的。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复杂认知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认知理论之后对信息进行加工,并且有新的思考。它将复杂学习看作是态度、知识和技能的一个集合体,强调学生要在情感语境下学会认知、掌握动作技能。它不像传统的教学,将各种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成相对简单的任务,侧重于让学生能够解决一个个简单任务。相反,4C/ID模型更加注重保持教学的整体性,让学生慢慢学会掌握整体性的复杂认知技能。有利于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利用将任务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利用4C/ID模型进行教学设计能够使教学目标更加清晰,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够在明确的目标引领下进行学习。并且这个模型涵盖了情感、知识和技能目标,让培养学生复杂认知技能的教学目标更加突出。同时,4C/ID模型设计的教学是通过细化学习任务,并通过一条主线串联起来,使得学生学习的难度有所降低,又不会破坏学习的整体性,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合理。这种教学设计也能够运用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

3.教学设计模式构建注意要点

在教学设计模式时,需要强调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实践性和技术性。

3.1 教学设计模式的整体性

4C/ID模型与传统的设计教学有明显的区别,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有复杂认知的技能。传统的教学设计为了让降低难度,会分解任务,侧重于某一个特定具体的学习领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4C/ID模型更加强调学习任务的整体性,通过对涵盖的技能进行学习,然后进行整合,以此来提升学生整体复杂认知的技能。

3.2 教学设计模式的实践性

通过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我们会发现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复杂认知技能这方面是存在着不足的。4C/ID模型的运用能够让教师的教学设计进一步优化,在保证学习任务整体性的情况下,让学生边做边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4C/ID模型。

3.3 教学设计模式的技术性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且与教育深度融合,教师提升教学设计水平,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4C/ID模型就主张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案例学习的支撑,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让学生充分调动感官,以此来促进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

4.应用实例

4.1 应用实例背景简介

“识别与运用商品介绍FAB法”作为案例进行教学,首先要对商品介绍FAB法的基本含义进行阐述,然后要说明如何对F、A以及B准确识别,还要说明如何利用商品介绍FAB法实现对商品有效又准确的介绍。很明显,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一项复杂认知技能,以此作为学习内容十分恰当。

研究对象需要选择年龄在十六七岁左右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想象力较为丰富,思维较为活跃,思维方式更多地体现为形象思维。但是同时他们不具备复杂认知的能力,也不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自控能力和自学能力还有待提高,选择他们作为研究对象十分恰当。在实践过程中要用视频向学生们展示介绍商品的相关场景,让他们能够更快地进入场景。

4.2 教学设计模式构建

在“识别与运用商品介绍FAB法”教学设计中运用4C/ID模型,主要流程是:

要明确“识别与运用商品介绍FAB法”的教学目标(涵盖情感、知识和技能),要重点突出复杂认知技能的目标(用FAB法对商品进行有效的准确介绍);将复杂认知技能进行分解,具体是三个复用性的认知技能(分别介绍商品F、商品A和商品B的内涵和相关应用),一个非复用性的认知技能(运用FAB进行介绍);分析上述提到的两种认知技能对知识和信息有哪些需求,前者主要是对商品F、商品A和商品B的内涵和具体使用规则有需求,后者主要是对如何综合使用在策略和心智方面有需求;学习任务的呈现的形式可以是PPT、音频和视频等等,可以利用平板电脑、电子白板等等设备进行呈现;形成并利用学习策略让学生学会运用FAB法来进行商品识别。利用合理的综合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与评价。

4.3 应用效果分析

通过将“识别与运用商品介绍FAB法”这个案例的教学设计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进行使用,对培养学生的复杂认知技能有所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设备,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还可以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们互相合作来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可以让学生们参与课堂的意愿提高,也有助于提升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从最开始认识FAB发到能够完成分解的任务,再到最后能够实现综合的商品介绍,在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中,让学生的复杂认知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并且,还通过相应的评价反馈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结语

教学设计水平的高低会对教育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本文通过4C/ID模型为创新教学设计提供了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使得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有助于在整体上培养学生的复杂认知技能。

猜你喜欢

设计模式目标模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设计模式识别的特征信息分类研究
自制空间站模型
“1+1”作业设计模式的实践探索
智慧图书馆环境下的融贯式服务设计模式研究
三维协同设计模式下的航天项目管理实践与展望
模型小览(二)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