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育管理模式下高校学生组织队伍领导力的培养与探究

2022-12-17李海燕

今天 2022年21期
关键词:领导力高校学生队伍

李海燕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高校是学生由高中时代慢慢向社会过渡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高校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无可比拟的。不同于潜意识里其他阶段的教育,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高校教育的核心还在于“育人”。高校学生组织队伍是在校大学生中的骨干力量,是师生间传递信息、沟通情感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保障各项学生管理工作有序运行的重要力量。他们既是普通的学生,又和一般学生有所不同。作为未来社会中最活跃的因素,他们是挖掘领导人才的主要人力资源力量。开发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领导人才、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高校大学生的领导潜能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高校学生组织队伍作为在校大学生中的中坚力量,其领导力的开发和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题目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1 高校学生组织队伍是学院管理队伍的必要补充

很多高校辅导员数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学生工作如果仅靠辅导员去推动,将无法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的。组织队伍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群体,能够最大程度协助教师完成繁杂的工作,完成上通下达的任务。他们是辅导员开展日常工作的重要帮手,也是学校管理工作队伍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2 高校学生组织队伍领导力培养是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学生组织队伍领导力培养作为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路径,在完善学校管理体制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学生组织队伍在辅导员指导下,个人在组织、策划、统筹等方面均会获得提升,自身领导力得到提升,对学生本人未来就业、创业及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

1.3 注重高校学生组织队伍领导力培养、为国家输出复合型人才

很多学生组织队伍成员在协助辅导员工作时,得到了锻炼个人组织能力和领导力的机会,这种学习机会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领导能力,同时减轻了辅导员繁琐的日常事务工作。同时,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及领导力,是新世纪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能够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成为企业的“抢手型”人才。从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环境来看,培养学生领导力符合国际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提高人才竞争力、降低失业率、促进企业与国家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4 高校学生组织队伍领导力培养有利于完善学校管理体制

学生组织队伍领导力培养能够在学生组织内部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从而减轻了学校管理部门的负担。学生领导力的发挥不但决定着学生组织内部运行是否正常,且发挥程度关系着学生组织能否得到学校的认可,能否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因而,学生组织队伍领导力培养有利于促进学校共同体发展,有利于完善学校管理体制。高校要重视提升学生组织队伍领导力培养,用以更好的进行学校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

2.高校学生组织队伍领导力的培养现状

我国高校不够重视学生组织队伍领导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能通过帮助辅导员分担工作任务,承担管理学生日常事务来提升领导技能。2007年,共青团中央开始在北京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通过理论教育培训及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组织队伍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实践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1 服务意识薄弱

首先,当前的学生组织队伍成员服务意识淡薄,没有树立为学生服务、引领学生共同成长的价值追求和服务观念,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将其视为谋取利益的一种方式。其次,当前高校学生组织队伍成员的招新纳贤工作通常采取具有激励性质的宣传,以“物质”利益为主要宣传内容。以宣传成为学生组织队伍成员能够获得学习成绩以外的加分、更多的锻炼机会、补贴等利益为主。此宣传内容容易强化学生的功利性。再次,工作中部分学生组织队伍成员经常是被动性地接受辅导员下达的工作任务,或遇事情就推脱,更别谈策划组织引领学生共同进步。学生组织队伍成员在服务意识方面有所欠缺,会引起其他学生产生不满情绪,也将导致学生组织队伍成员失去号召力。

2.2 教育领导专业理论知识匮乏

在我国目前的高校学生组织队伍中,仅有很小一部分人学习过领导理论的相关课程,且知识体系不系统,绝大多数的学生成员主要依靠前辈的心得传授、自身的经验积累进行日常的学生工作,不懂得运用诸如目标管理、绩效管理等科学理论和方法。高校自行举办的有关学生领导力的培训讲座缺乏。因此,缺少领导力理论教育和实践的指导致使学生组织队伍成员对于领导力相关的理论知识储备极为匮乏。

2.3 领导力效能发挥有待提高

高校学生组织队伍成员作为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承载着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双向期许,这对其工作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然而现阶段,学生组织队伍成员为了组织活动而组织活动,尤其是受指导老师的要求或者学校文件的硬性规定所驱动,很少有学生成员主动的举办一些创新性的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学生组织队伍成员在开展工作和活动过程中,缺乏独立决策的能力,且执行力不足,活动成效不能令各方满意,进而声望受损,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下降。

2.4 缺少专业领导力培养的环境

在高校学生组织队伍成员的实际管理工作中,校级、院级(系部)领导及老师中很少有人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人才。各级管理者为寻求方便,通常情况下直接选择表现良好的学生来当学生组织队伍成员,这类“重使用、轻培养”的人才观念泛滥,不利于专业领导力的培养。

3.高校学生组织队伍领导力的培养途径探讨

高校学生组织队伍成员领导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一方面需要学生的自我努力,不断地丰富充实自己,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有组织、有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传授领导力的理论知识,并提供实践和锻炼的机会,让学生组织队伍成员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个人的领导力。

3.1 制订专业领导力培养的方案

高校的首要职能便是人才培养,培养学生是高校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而领导才能作为21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这就要求学校必须重视学生和学生组织队伍成员的领导力培养。高校制订培训课程计划,选择以“领导力”为主题的课程对高校学生组织队伍成员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注重讲授方法,结合教材开展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组织队伍成员,使之提高领导能力。

3.2 构建高校学生组织队伍成员领导力培育体系

当前,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都是零散的,没有形成系统化和专业化。高校应设立一支培养学生组织队伍成员领导力的专业队伍,这支队伍中要有专业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依据学生组织队伍成员的个性特征来培育,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重视,增强归属感。同时,学生组织队伍成员的选拔体系要民主化,选拔的流程要规范化。学生成员的选拔标准要包含德才兼备的内容,既要有思想品德素质,也要重视个人能力素质。

3.3 强化对高校学生组织队伍成员的思想引领

高校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明确角色定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摒弃功利主义思想和形式主义作风,树牢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真正做到奉献校园、服务同学,将学生的真正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高校教师也要给学生组织队伍成员提供多一些能够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锻炼机会和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能够自主的开展一些创新性工作,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个人的领导力。

3.4 高校学生组织队伍成员要持续不断地提升自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组织队伍成员只有不断的加强锻炼,才能真正的提升自己的领导意识和领导效能。提升学生组织队伍成员领导力的关键在于学生自身。学生组织队伍成员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岗位职责。同时要制定相应的工作和学习计划。学生组织队伍成员要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把所学到的有关领导力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以期获得更好的工作成效。

结论

高校学生组织队伍成员领导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高校学生组织队伍成员领导力的培养,不但需要社会的支持、学校的重视,更需要学生持续不断的自我完善。高校要不断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让学生组织队伍成员领导力得到有效的锻炼,潜移默化中引领众多学生不断成长,使所培养的人才能为社会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猜你喜欢

领导力高校学生队伍
我国教师领导力研究综述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企业创新变革中的领导力研究
邮学保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简介
大雁的飞行队伍
《领导力21法则》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还剩多少人?
2009的50位最具领导力的CEO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