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一体化背景下精品课建设探颐

2022-12-17安东芬

今天 2022年21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技工岗位

安东芬 吴 喆

(河北省机电工程技师学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技工院校在一个国家中担负着培养工匠和数亿合格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技工学校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和发展服务、立德树人和培养职业精神、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适应市场需求为基础。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教学方式,提高人才整体培养能力。我们不断努力使专业结构适应产业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整合学校和企业,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工学结合,使技能工人的培训水平和范围更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领导和指导下,创建了一体化课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施精品课程建设,是进一步深化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支持职业学校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途径。

1.工学结合一体化精品课程建设的时代背景

技工教育的发展要求专业与职业岗位紧密联系。每个职业都有其特殊的职业属性和工作流程,这是不同的工作场所、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安排所决定的,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接受系统的职业培训,包括知识的范围和结构、培训内容和技能方法等。为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和方针,提高技工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更好应用,进一步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建设精品课程引起了技工院校的重视。

特别是对新人才的需求不断向新职业、新岗位的转变,岗位变动步伐加快,对新时代的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技工院校需要深化现有的学习体系,将培养专业能力的知识引入课程。以专业岗位核心竞争力为核心的精品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可以使技工院校独立完成特定的职业、专业和岗位的活动。它将职业资格与技术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服务于技工院校师生的教育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化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工学结合一体化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

技工学院的教学应按照一体化课程的要求组织和实施,其特点是按照专业标准,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并以接受岗位专业素质为目标训练。因此,为了理解技工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我们需要从课程建设的角度澄清课程建设的理念。

在建设精品课程方面,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几个关键环节。首先,技工院校必须重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借助智慧网络平台,我们将加强云平台的升级和优化,建立学习资源信息库,用优质的学习资源丰富网络;其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高技工院校精品课程应始终强调职业理论与专业实践工作的有机结合,并将两者结合到技工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中,一体化课程使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和在学习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尊重培养合格劳动者的内在规律,以工匠、劳模精神为技工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力,道德与技术并举,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兴趣,积极探索培养技术人才的途径和培养合格劳动者的理论;最后,要深化专业素质与技术岗位的无缝衔接。技工院校精品课程的开发,应注重教学目标的岗位技能,情境教学工作流程和对教学方法行为的定位,实现学生现有专业素质与未来技术岗位的匹配和衔接。

3.工学结合一体化精品课程建设的特质

3.1 精品课的预见性

技工院校精品课程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精品课程上,可以代表中国技工教育的发展趋势,反映技工教育课程的特点,以职业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设计为指导。例如,精品课程体现了课程的工作标准,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程,采用研究性、合作性教学方法,有效培养学习者的能力。同时,预见性也体现在是否有设计感上。课程设计意识是一种追求完美、不断改进的意识,体现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上,超越经验主义和传统习惯的束缚,以科学、有效、整合、独特为课程建设目标。

3.2 精品课的典型性

技工院校精品课程示范是为了体现高层次技工教育课程的特点和规律,成为此类课程的典范,在技术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学习取向体现了技术技能的应用;课程体系与工作实践和专业资格相对应;课程内容以实践教学为主;课程评估采用形成性评估。

3.3 精品课的融通性

在精品课程建设理念的指导下,课程应面向技工院校全体师生和全社会。资源共享和相互整合,体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开放性和启示性。因此,技工院校应加强精品课程学习数据库的建设,积极推进专业智能平台的设计与实施。

4.工学结合一体化精品课程建设的路径

4.1 适应技工教育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对技能人才职业素养的不断提升,技工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技术人才专业岗位的核心竞争力,精品课程建设应以专业岗位核心能力为基础,以职业素养培养为主轴,聚焦专业岗位核心竞争力,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导向性课程建设,将培养目标、课堂教学和职业能力有机融合,满足技工教育的多样性需求,主动深化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技工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吻合度。

4.2 支持高级技术人才培养

课程的精品首先表现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微课堂、微课程、微视频、资源库为基础,同步课程拓展资源,利用“互联网+”、“职教云”等技术平台,在遵循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规律的基本上,运用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平台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展示资源,线上线下课程有机融合,满足技工院校学生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4.3 构建精品课程设计的新形式

精品课程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开展知识点和特定教学,从而充分展示综合设计的职业技能教学实施案例。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个相对稳定、独立、完整的“学习点”作为一个整体,将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作为学生提升专业岗位能力的主要目标,通过精品课建设,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专业技能。精品课程教学与教育资源的开发同步,不仅满足了教师灵活的课程设计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还进一步吸引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教育活动。

4.4 支持多样态课程教学改革

一体化教学要求,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打造信息学习平台,引入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建设。行业企业的技术和运营专家熟悉精品课程的建设,并与教师合作现场教学情境,展现专业岗位的实际功能。教学在此过程中,将实际工作环境引入课堂,教师依据工作实际介绍企业工作实际运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要点,这些教学要素是内化的,其教学设计具有实践经验,并具备功能多样共享数字资源的特征。从多样态的数字学习环境开始建设,到支持优质资源的收集和分配,逐步探索解决技工教育问题的途径,并营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生态环境,从而满足学生适应未来的职业需要。

4.5 促进专业技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将教学实践与专业标准联系起来,选择一个中心“教学点”作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精品课程与教学课程相结合,延伸拓展专业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让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成为完整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技工教育精品课创新理念,作为提高学生岗位职业素养的核心能力课程,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两方面改革课程内容,使其适应未来的就业需要,促进其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有效衔接,进而支持学生各种专业技能的发展,加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扩展技能的能力,以确保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在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

4.6 推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持续提升

技工院校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打造信息支撑平台,鼓励教师转变观念,提高其自身水平,适应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需要。通过线上学习、教学观摩、国培计划等举措,教师可以更广泛了解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和教学运用能力,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并将平日的“产、教、学、研”融入信息化课堂,推进教师信息化精品课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4.7 科学规划精品课程建设的未来方向

为了使精品课程的设计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必须根据学校的现状、特点和专业特色,制定课程开发计划,合理规划课程设计。明确按照大纲设计要求,设定教学目标和任务,明确实施步骤、保障措施和前瞻策略。依据实际情况,可把精品课分为三种类型,例如道德教育、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道德教育旨在教育、发展和提高每个人的德育水平;社会教育基于普适性、可持续性和生命母源为文化建设原则;职业教育则是一个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侧重于技能、专业实践和岗位设计课程。

在对技工教育质量有重大影响的课程基础上,采取普及教育与提高教育质量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大量合格课程与少量优质课程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规划和建设学校、市级和省级精品课,并支持其他课程,以期全面提高技工院校学校课程的质量和效益。

结语

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注定要求技工院校内涵发展以精品课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教学设施的“一流化”。这就需要有先进的技工教育课程建设理念,有适时配套的教学管理保障机制,有良好的课程建设和运行环境,以及能精诚恒久的教师团队,从而在丰富完善工学结合一体化精品课程改革基础上,为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一条新路。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技工岗位
今年遴选千门左右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从技工到英雄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
河南省高校篮球精品课程建设长效运行机制研究①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技工与专家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浅谈技工院校UG/NX4.0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