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幸福为本的自我心理调适

2022-12-17舒曼

江西教育 2022年41期
关键词:负面猴子痛苦

□舒曼

如何做更好的自己,我们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内心,通过改变自己来获得成长和安全感。我们不要寄希望于他人帮自己脱离困境,指点迷津。心理是外在世界的投射,而内心的世界又是个体经验与社会各种关系交织形成。心理因素是一个系统,行为表现与心理的关系是瓜与藤的问题,在这个链条中,我们可能要追述我们行为的一切相关信息。

在现实困难面前,很多时候,我们有时候害怕的恰恰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正如我们小时候都怕“鬼”,是因为看到了内心的恐惧。

在漫长的时间维度里,让我们能够生存下来的,正是我们不断完善自我,并从中获得可贵的成长。保持一份对自我的认知,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真正构建自己的人生护城河。

假设我们所有人的内在都有一个自我价值,这是一种经自我评估产生的自我资源。倘若某个人的内在只有比较少的资源,那么他可能会表现以下几种不同的行为:

在困难面前所呈现的不同心态

首先,伪装掩盖内心空虚。内在资源不足的人,不惜一切代价去维持“我也有资源”的假象。正如一些贫困生会更重视穿着打扮,在生活中,表现出事事争强好胜、注重面子、故意炫耀,与代表权力的人作对,或者故意违反规定、坚持己见、任性妄为。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在这次疫情面前,有人故意违反疫情防控条例,无视他人的规劝,我行我素。从心理分析来看,那种在生活中总是做出一些炫耀自己的事情,正好反映出他内心的不足。

其次,弥补内在资源不足。在压力面前过度使用手机,不停地刷微信朋友圈刷微博,这是一种补偿心理。在重大疫情面前,什么事也做不了,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通过讨论分享外在信息求得心理上的满足;尽管心理上会得到虚假的满足感,但自己的生活状态依然是失控的。

再次,表现出一定攻击性。自己内心资源的不足,就会转向攻击。比如通常无法直接攻击病毒,转向攻击身边的人,这是一种替代性的安全攻击。有人和家人闹矛盾,有愤怒敌对的情绪,这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愤怒性的攻击是负能量的一种宣泄和表达,但只要增强自我觉察,我们就会发现,有时候我们愤怒的并不是具体的对象,而是自己的内心。

最后,有抑郁逃避倾向。有些人意识不到自己拥有这些资源,就会引起或维持抑郁倾向,表现出无助和绝望心理,反复去咀嚼曾经类似的痛苦,陷入自卑自怜之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珍惜自己的内心的资源,激发正向的积极性,找到生活的意义。

前面我们分析了心理资源不足的几种表现,由此可见,所谓的“问题”,都是改变和成长的信号。

幸福心态的心理调适

第一,自己的问题不是独特的。我们总是夸大自己痛苦的倾向。有人会哀叹为什么不幸的偏偏是我,从而将问题无限扩大,用一切资源去纠正它,这样一来,既封锁了问题又封闭了自己,还导致了新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倾向:夸大了别人的幸福,放大了自己的痛苦,总是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如果你细细地了解一下别人的生活,可能会发现各有各的幸福,也各有各的不幸。孩子从母体出生的过程伴随着鲜血和疼痛,还有婴儿腹部的伤疤,就是一个例证。

第二,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消极情绪是为了保护我们,让我们活下来,而积极情绪是为了让我们活得更好。面对负面情绪,我们要学会接纳,而不是控制,越控制越失序。就像失眠,要想解决,又睡不着。按照医学观点来看,人若是生了病,就应该想方设法去治愈它,这也许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看法,但对于某些心理障碍,这样做不仅不能起到治愈的作用,甚至会加重症状。尤其是追求完美的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做到内心放松,带着症状去生活,顺其自然,不去治疗可能会自然治愈。心情不佳时,这样做可以挽救负面情绪。首先,强调感觉,写出情绪感受,会减轻焦虑感;其次,重新定义,也就是说这为情绪进行新的诠释,除了这个负面角度, 还有其他可能的解释吗?这样才能帮助自己跳出情绪的泥沼。

第三,关注自己的内心。曾有一个来访者,与我交流时止不住失声痛哭。在断断续续的倾诉中,她说她的快乐被眼疾废了。而真正让她不快乐的,并不完全是眼疾,也有她面对困难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我建议她要试着在生活中尽量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关系的改善不在自己学习什么技巧,或是去改变对方,而在于我们自己的状态,状态调整好了,情绪变好了,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内在空间和智慧来容许别人做他自己。我在心理辅导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有社交恐惧症的来访者。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是因为在他内心有一个超然的、完美的自我,这个超然的、完美的自我绝对不允许他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任何一丁点的问题,因此他干脆就不去交往。所以每次面对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一方面我会对他肃然起敬;另一方面,我也会告诉他,放过自己吧,谁又能做到完美呢?

第四,不把负面情绪归因他人。许多人认为,因为考试失利,我才痛苦。事实上,考试失利的确会对我们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对我们影响更大的是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这才是引发痛苦的根源。认知就是一种看问题的角度。“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想起小时候吃甘蔗,喜欢从根部最甜部分吃起,结果甘蔗越吃越没味,最后很有可能会丢掉一大截;相反,如果从上面最不甜的部分吃起,则是另一种情形。这或许就是人们真实的生活,每个人都有两杯必喝之水,一杯是苦水,一杯是甜水,没有人能回避得了。区别不过是不同的人喝甜水和喝苦水的顺序不同。心态阳光的人,喝苦水的时候,能够以欣然接受的心态,对生活抱有美好的期待,知道有甜水在前方等待;喝甜水的时候,能品味当下的幸福,发掘内在优势来应对可能到来的挫败。

第五,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为何有些人变得更快乐,而有些人却焦灼不已?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否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在分享为何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自然要讲到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家布雷迪把两只活泼的猴分别缚在两张电椅上,电流是每20 秒激发一次。被电击的滋味当然不好受,它们开始嚎叫挣扎。然而,猴子不愧为灵长类动物,甲猴子很快发现,它的电椅有一个压杆,只要在电流袭来之前压一下压杆,就可免遭电击;而乙猴子却发现,它的电椅上没有压杆。于是,甲猴子就紧张地估算着电流袭来的时间,背负着超强的心理负荷和责任感;而乙猴子虽然很无奈,却无忧无虑——最后,甲猴子得了胃溃疡,乙猴子却无恙。

心理学家解释说:“当面对无法摆脱的困境而去做无谓的抗争,会引发更大的问题。”正所谓“焦虑不是问题,为焦虑而焦虑才是最大的问题”。

当然,也请朋友们不要误会,面对困难不是回避它,更不是逆来顺受。心理调适的目的是让我们懂得:接纳生命中无法改变的痛苦,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去完善自己。简而言之,接受无法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

猜你喜欢

负面猴子痛苦
谁痛苦,谁改变
分担痛苦
男猴子和女猴子
淘气的猴子
猴子出海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痛苦力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永远的新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