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全”其美才是教育最美的样子

2022-12-17叶存洪

江西教育 2022年41期
关键词:智育差生分数

□叶存洪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应该是教育最美的样子。教育说一千道一万,其根本宗旨就在于成就这两“全”,两“全”其美了,教育方针、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的落实自然不成问题。

先说说“面向全体学生”。这是千百年来人们的一个美好愿望,也是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的执着追求,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夸美纽斯的“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都表达了这一神圣的教育理想。但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教育事实上变成了“有钱”“有闲”人家的特权,成了“少爷”“小姐”的专利,寻常百姓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以求果腹。现代义务教育是一个了不起的举措,基础教育阶段“免费”“普及”“强制”,在这个阶段尽可能消弭差异,甚至统一穿校服以模糊身份界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了“有教无类”。

美中不足的是,在义务教育受教育机会均等这个大背景下,教学层面的不均衡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教师错把“差别”当“差生”,单一以分数高低评判学生,千方百计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而不是想方设法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人为地造成了学生“三个世界”的划分,少部分学生被教师视为“朽木不可雕”“孺子不可教”而遭放弃。一些课堂上,“差生”慢慢不见了,甚至中等生慢慢也不见了,渐渐远离教师的视线,教师仅带着第一方阵一路狂奔。我无意指责教师,因为教育问题并不都是教师的问题,它表现在学校,根源在社会,本质上是“应试文化”的强大惯性使然,是评价“指挥棒”的偏差所致。

事实上,按照“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各有优势领域,东方不亮西方亮,通常人们说“上帝”在某处给你关了一扇门,就会在另一处给你开一扇窗。教育应该正视差异,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都有受到尊重的权利。一个真正的教育家应该真心地爱每一个来到你学校的学生,不分俊丑、优差、贫富等。说句大实话,决定我们生活质量的是中等生甚至所谓“差生”,他们进不了清北、“985”“211”,当然一般也就出不了国,去不了大城市,更多地留在本地,服务在你我身边:送快递,开公交、地铁,机关服务窗口办证,超市导购、收银员……所以,善待中等生甚至“差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教育的底线应该是,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虽然分数不一定高,但他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个善良本分的人,一个不自暴自弃的人,一个愿意自食其力过日子的人。

再说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三育论”,到后来的“四育论”“五育论”,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探索在逐步完善。这里谈两层意思:

一是各“育”内在的科学发展。德育,要说我们不重视,那真是不客观,但德育的效果与德育工作的实际付出有些不成比例,德育内容和方式都有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德育内容,大到理想信念,小到行为习惯,根本在于“知敬畏”“懂廉耻”,没有这两个东西打底色,一些人很可能便是“我是流氓我怕谁”。德育方法,我们总以为“人是教会的”,其实,人是教会的但不完全是教会的,“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式,要培养学生通过“悟”在道德“两难”情境中作出合理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智育,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人们往往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解为各学科都考高分的智育,进而又把智育等同于分数,甚至干脆就缩写为“教育=分数”,陷入分数崇拜而难以自拔:分数高“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分数不高“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虽然智育与传授知识分不开,智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获得,但不能简单地把智育归结为积累知识,不能在知识分量与智力发展之间画等号。而实际教育中却常常“因为总是存在着唯一的答案,我们没有必要去质疑老师讲出的结论,因而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努力,就可以直接相信并且牢记课本上的知识。久而久之,我们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因而也变得害怕不确定的结果。因为不确定的结果意味着考试的分数可能会更低,这从心理条件反射上给予我们恐惧”,导致某种程度的“高分低能”现象,使育人变成了育分,学生成了“考生”,解决问题变成了解答问题。体育、美育,带共性的问题是偏重技能而忽视了“欣赏能力”“体育精神”:一上音乐课就是唱歌,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一上美术课就是画画,教师画一笔学生跟着画一笔;一上体育课就是跑跑跳跳,教师示范动作要领,学生照着模仿练习。事实上,音乐、美术教学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听一首曲子、看一幅画作,懂得怎么欣赏它;体育除了动作的快慢、优美、协调等技能外,还应该培养学生敢于拼搏、勇于胜利、不甘失败、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团队合作等体育精神。劳动教育,而今似乎就是“种菜”,且往往有“劳动”无“教育”。在劳动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创造、尊重劳动人民、尊重劳动成果等思想情感。总之,“五育”内容应按照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系统建构。

二是各“育”之间的协调发展。一个好的教育,既要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上都得到发展,也要使得到发展的各个部分和谐地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蔡元培先生以有机体为例比喻“五育并举”:“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实利主义者,胃肠也,用以营养;公民道德者,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美育者,神经系也,用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之可求。”人体各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有机关联,不可分割,简单地排序导致的结果便是什么都要分主次,于是学校的课程便有了“主课”“副课”之别,连带着任课教师的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绩效奖励等待遇都不一样。教育怕割裂、怕折腾。一会强调这个重要,一会突出那个第一,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自然就会受影响。

我在一些地方调研发现,学校有“阴阳课表”,贴在教室黑板边上那张课表“做”得很漂亮——“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而真正执行的课表却是在学生的文具盒里,在那张课表上,音体美全没了,道德与法治课也是若隐若现、时有时无,道德与法治课往往由班主任或语文教师兼任,很多时候被挪用上语文课了。一些小学每天学来学去就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我们不禁要问:一个残缺的教育何以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完整的教育才能培养完整的人,德智体美劳是有机不可分割的,必须协调发展、融合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基石,不能动摇。◆

猜你喜欢

智育差生分数
科技创新 智育未来
非遗剪纸绘梦想,厚德启智育新人
分数的由来
武术,是一生的修行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在书上睡觉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浅析现代美术教育的美育、德育、智育功能
差生妈妈的六年艰辛育儿经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