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教学做合一理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2022-12-17卞武胜江苏兴化市边城学校
◇卞武胜(江苏:兴化市边城学校)
学习数学对小学生极为重要,学校应当加大对数学学科教育的重视程度,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课堂。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让学生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涉及数学知识,可以说生活离不开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渐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高效组织教学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在如今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该理念对完善教学策略依旧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做合一与问题解决
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含义就是将教学、学习、做题三者关联起来,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促进学,学指导做,学的效果反馈给教……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策略,不仅要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点,更要给学生安排足够的做题时间,让学生在做题中掌握知识的运用。对于小学数学科目,学生课后的做题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学生通过做题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哪方面知识有欠缺,再有针对性地去补习。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做之间的平衡,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提高其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近年来,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发展很快,在一线的教学中应用也非常广泛。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难题,让学生再结合自身经验和学过的内容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难题,无论是学习中的还是生活中的难题,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数学是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有一定难度,数学问题通常都设置得非常巧妙。学生做数学题时可能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尝试不同的做题方法,数学解题过程会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其发展非常有帮助。
二、问题解决教学的价值
将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具有很高的培养价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在数学教学中使用问题解决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当学生发现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时,就可能会被数学的魅力所吸引,从而更加喜欢数学学习。做数学题一般都会有题解过程,学生在解题时的思考过程、下笔过程都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遇到做不出的题目时,可以适当参考一下答案,学习一下答案的解题思路,做的题多了,其思维水平也能不断提升,学习数学解题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的身影。很多的数学题目都是有问题情境的,学生带着生活经验去读题会对题目理解得更透彻,通过做数学题也会逐渐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可以说,学习数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面对数学题目,有一个解读、思考、动手的过程,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会让学生对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靠。
三、教学做合一理念下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对师生关系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学习者。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小学生年龄小,还不能准确地辨别事物是好是坏,作为小学教师应当让学生有一个试错的机会。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的生活经验丰富、学识渊博,但不可以优越的姿态面对学生,而应当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情谊。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心理诱导的方式鼓励和激励学生,说:你很聪明,你性格很沉稳,老师相信你会学好数学的,等等,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当学生进入了学习状态,听课或做题效率都会有所提升,在遇到难度大的数学题时,也能静下心来思考琢磨。
例如,在讲授梯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梯形的构造。小学生对于梯形这个形状并不陌生,但大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计算梯形面积却是非常疑惑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推理和运算,这样推导出来的面积公式学生也会记得更牢。学生在学习梯形面积公式之前,已经掌握了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求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拆分梯形。有的学生将梯形划分为两个三角形,也有的将梯形划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划分后学生就能恍然大悟,利用三角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之和求梯形面积。然后,将个别梯形面积求解方法推广到任意梯形上,进而总结出面积公式。教师应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思考推理的机会,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喜欢听教师讲课,但自己不愿做题,教师要改正学生的这种心态。学生只有在做中学,自己多思考,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不能依靠题海战术来学习。如今市面上的数学卷子种类非常多,学生不可能把全部的卷子都做一遍,加上数学的概念众多,出题的角度也多,有很多的题目是没有必要重复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只要掌握一种类型题目的求解方法就不用再在这种题上下更多的工夫了。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增长的关键时期,在思维能力训练上不能松懈,培养探究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数学课堂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从出题人角度出发去设问,这样,学生今后做题也更容易看出题目考察的点,对其学习很有帮助。
例如,追及问题是非常经典的一类题,也是一个学习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题干和问题并解答。教师可以选一位跑步快的学生和一位跑步慢的学生上台演绎,共同参与出题。教师可出一题:假设讲台长30米,甲同学每秒跑5米,乙同学每秒跑10米,他们分别站在讲台两侧,两人同时出发,问两人多久后相遇。这个问题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作答,假设所用时间为x,根据速度乘时间等于路程,甲走的路加乙走的路等于讲台总长,5x+10x=30,进而计算出x=2(秒)。在这样的课堂演绎中,学生对数学题目理解会更透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加大难度,进一步改题设条件,如甲乙从同侧出发,或甲在一端、乙在讲台中间等,学生只要掌握了此类题目的出题方向、解题思路,今后遇到类型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能力。要想解决问题就先要发现问题,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思考、多观察。学生应该怀有一颗对事物好奇的心,善于发现问题,再结合做题经验去解决问题,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掉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中也应该紧密联系实际,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这样学生对题目解读起来会相对容易一些,也能从不一样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小故事或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一年级下册中有《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内容,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我们的日常生活几乎离不开人民币。教师在讲授这一课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可以提问学生都用过哪些面值的人民币,见过哪些面值的人民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人民币的照片,学生看着人民币图片再结合自己生活经历会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本课学习的难点是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进率转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买卖小游戏,有的学生是卖家,有的学生是买家,当买家给的钱大于商品价格时,卖家需要找钱,在买卖游戏中学生对人民币进率会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因此,将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积极开展小组活动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会经常举办学习小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课相比于其他科目来说难度大一些,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会的题目。一般情况下,学生遇到难题都会向教师求助,希望教师对题目条件进行分析,再把解题过程说给学生听。学生不懂就问也是要分情况的,学生自己应尝试着去解答,实在做不出再向教师求教。教师要帮助学生摆脱学习的依赖性,学习小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深度思考,遇到难题可以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大家集思广益,相互之间交流一下想法,很有可能在摸索中就找到了解题办法。
每位学生个性特点不同,思维模式不同,对于相同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可能不同,小组讨论有利于学生进行思维碰撞,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广度。例如,在低年级的20以内加减法内容教学中,对于9+4=__这个题目,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算法。有的学生把9凑到10,再加3计算得出13,也有的把4凑到10,再加3计算得出13,这就体现了思维方式的不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小组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思维宽度。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学做合一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从生活教育出发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学生的解题过程有助于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也能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包容小学生活泼爱动的特点,学生有求知欲是好事,学生应当有一颗乐于探索的好奇心,遇到问题自主分析解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