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中的整体性评价和细节性评价

2022-12-17祁建淮江苏建湖县教育局教研室建湖县湖阳路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实验

◇祁建淮 王 芳(江苏:建湖县教育局教研室建湖县湖阳路小学)

整体性评价策略

一、目标完成是否关注学生核心素养

目标是否完成是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最基本、最基础的评价方法。2022年版课标从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出发,重新定义了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课堂教学评价,简而言之,就是看学生的科学观念有没有掌握、探究实践能力有没有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有没有被激发、科学思维有没有提升。其实,科学思维也是能力的一种,为何把科学思维单列出来呢?就是提醒大家,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思维是核心素养中的核心。一节课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看学生的思维有没有发展、提升,特别是核心的核心——创新能力有没有得到培养。

二、教学流程是否展现教师教学基本功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对课堂气氛的调动、学生的引导、教案的执行有重要影响。

(一)语言表达

一要流畅,把握好讲话速度和顺序。二要精准。“精”是数量上要精,长话短说;“准”是问题指向要准,复杂的话简单说,让人一听就懂,切忌偏离主题、滔滔不绝。三要亲切,亲切中带有鼓励。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笔者曾经在一次基本功比赛中听了一节课,刚开始,由于教师和学生是第一次见面,班级里没有一个学生举手,气氛尴尬。但在教师极具亲和力的微笑和不断鼓励、启示下,班级里大部分的学生陆陆续续举起了手,尝试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是看得见的改变。

(二)板书书写

板书是对一节课流程的总结。板书的美观程度和精妙设计影响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但近十年入职的教师在大学期间缺乏书写训练,加上现在自媒体时代书写机会减少,教师的板书书写质量出现滑坡,绝大部分公开课呈现“贴板书”的现象,大大削减了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挖掘。所以加强板书的书写训练刻不容缓。

(三)倾听习惯

倾听既是良好的习惯,也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比赛课中,经常听到学生发言时明明说错了,但教师却没有在意,或并不纠正,急于往下“走”教案。这样的课堂就不是一个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也不是师生之间交流顺畅的课堂。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发言,做到心中有生、眼中有光、手中有法。

运行管理维护工作是保障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为保障系统可靠、高效、持续、安全运行,要尽快出台有关政策措施,明确运行管理责任单位和系统维护的经费、技术、人员、物资保障渠道,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三、教学方向是否促进学生可持续生长

可持续生长可为学生后续更好地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应用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平时说的“教学生六年,想学生六十年”,就是这个理念。什么才是支撑小学生科学学习可持续生长的要素呢?是兴趣!2017年版课标修订时,专门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写进课程的四大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是2017年版课标提出的,但切中要害,永不过时。

现实中,我国科学教学中存在着:一年级小学生发言时“小手如林”,随着年级的增高,举手发言的学生“门可罗雀”的遗憾现状;实验教学中存在讲实验、看实验、背实验的糟糕现状;期末考试学科评价背讲义的痛苦现状。这样的科学教学现状让学生如何可持续生长?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论更重要!我们科学教师都更要关注这一点,目前在中国的科学教育中也最需要“兴趣”的加持。

四、教学器材是否体现材料结构化

器材结构化是美国兰本达教授在《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中提出的。器材结构化,是通过教师设计并选取器材、调整器材顺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最经典的器材结构化课例就是,教学“水的浮力”时,先将一个马铃薯放在一个盛有水的烧杯里,发现马铃薯沉下去了,将这个马铃薯捞起来放在另一个盛有水的烧杯里,发现马铃薯不可思议地浮起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了,大脑飞快地运转起来。这就是器材结构化的魅力。

五、教学设计是否倡导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STEAM教育理念实现的平台和载体。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近几年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操作流程(发现问题—设计方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验证反思改进)。让学生围绕一个明确的项目,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各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有助于对传统教学流程的再造,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并以此带动学习情感与效能的变化,最终落实并体现“以生为本”的现代学习理念,让核心素养在项目式学习中得以培养。

在2018年全国小学科学年会上,山西的郝斌《做手机支架》一节课,精彩地利用项目式学习理念进行了教学设计,赢得掌声一片。他先设计了一个驱动性的任务:制作一个手机支架模型。还有产品要求:实用、美观、方便、性价比越高越好。在评价标准的引导下,课前学生自己在书本上、手机电脑上、私家车上,去观察、研究、思考、整理。这个过程就是自主学习。走进课堂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你学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全班交流共享资料。这是合作学习。有了前期的调查、交流,大家对手机支架模型可以怎么做进行了深入讨论。第三个环节就是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用模型把手机支架表达出来,尝试使用后大家再来评价……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会更加投入,更加深入。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素养导向。

细节性评价策略

一、在课堂导入中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创设情境是调整学生学习状态、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手段。2022年版多个学科课标都强调创设真实的情境、生活的情境、身边的情境,让学生熟悉场景,有话可讲。

一般不超过三分钟,班级95%以上的学生注意力应集中到课堂中来。切忌避重就轻,导入环节用时过长,等教学到本节课重难点内容时,学生的注意力已超出教学黄金时间的区域。

(二)内容有趣

小学科学永远姓“小”,这是由学科教学的对象决定的。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学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新鲜感。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认知生疑

创设的情境能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思考,这是最有效的情境导入。中国学生缺乏的就是问题意识,“钱学森之问”这么多年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充分说明,课堂中问题意识的激发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课堂中倡导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学生大胆提问,交流想法。当然,问题提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千万不要将研究的问题强塞给学生。

二、在设计方案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方案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环节。方案设计是思考用什么样的实验去验证猜想、需要什么样的器材、实验的步骤是什么、注意点是什么。思考的因素较多,容易出现偏向遗漏,对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也提出较大挑战。方案设计一般应遵从3W原则,完成三方面的内容:what指我们现在有什么;where指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的目标是什么;how指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做。这个设计过程是个深度思考的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涉及建模的思想、排序的思想、质疑的能力。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至于设计的成果,可以让学生说,也可以让学生画,还可以让学生用器材演示出来。

三、在探究实践中追求“真刀真枪”

探究实践是小学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小学科学学习的最终目的。2017年版的小学科学教师用书中,有南京师范大学郝京华教授给科学教师写的一封信,信中强调要引导学生“真刀真枪”地做实验。探究实践强调的“真”:一是时间要“真”,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通常一堂实验课,学生的操作时间应在15分钟以上。另外,学生做实验的时间应该有长有短,而不是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全部整齐划一地做好。教师巡视时,对于做好的小组,提醒观察、整理实验数据,给予没做好的小组指导、点拨,以加快其实验的进程。二是参与要“真”。所有的成员分工明确,共同参与,小组中的角色要“轮岗”,而不是永远让几个学优生表演。科学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三是结果要“真”。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得出什么结论就是什么结论。不是要求全班学生每次全部正确,要允许出错。“容错”应该是科学课堂一个常态的、必然的现象。

四、在数据分析中反思存在的问题

(一)发现归纳的过程(感性—理性)

得出数据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从具象到抽象,从实验现象、实验数据中发现科学规律。

科学探究实践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反反复复、不断推翻、不断修正的过程。上面讲的“容错”,既是正视现实,更是为课堂提供生成性资源,教师一定要利用好。

(二)反思纠正的过程(结果—过程)

正是有这个过程的存在,才让科学探究更加真实。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从结论阶段返回探究实践过程阶段,反思存在的问题。例如,在“折形状”实验中发现数据存在问题时,首先要肯定学生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然后引导学生从反常数据中寻找原因:可能是使用了已经做过实验的纸筒;可能是放书本的位置不是正中央;可能是放最后一本时用力过大……

五、在课堂小结中将探究延伸到课外

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的总结,也是将课内探究延伸到课外探究的重要环节。

(一)可行性

可行性是指课后布置的任务要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有的教师在讲《摆》这一课时,课堂上探究了摆锤的重量与摆的次数之间的关系,课后请学生探究摆的长短与摆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但课外学生缺少铁架台、秒表等专业的器材。这样的探究就不具有可操作性。在讲授“植物生长”时,布置学生量一量绿豆芽每天长高了多少,既简单有趣又有可操作性。

(二)实用性

贯彻新课标中“学以致用”的思想。科学课提倡探究式教学,提倡工程实践。积极鼓励学科融合,推进STEM课堂实物化,成果化。

(三)文化性

文化性是指课堂在拓展延伸阶段,对所涉及的科学史、科学名人精神进行提炼升华,让学生受到教育。如,讲到“纸的性质特点”时,最后可以播放中国造纸术源远流长历史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讲到“探究电路暗盒”时,可以穿插爱迪生发明电灯、寻找灯丝的故事,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实践中,不怕失败、勇于探索的精神。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实验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做个怪怪长实验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