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控

2022-12-17王丽杰于海涛刘亚男于田利厉桂香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基腐病山东省病害

王丽杰 于海涛 宋 顺 刘亚男 于田利 厉桂香

(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山东潍坊 261061)

山东省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 2 200~2 900 h,年平均气温 11~14℃,平均降水量550~950 mm;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农田土壤以潮土、棕壤和褐土为主。综合气候、土壤、光照、降雨及小麦生产水平等条件,山东省是我国最适合生产优质小麦的区域。然而,山东省小麦多发生纹枯病、全蚀病、茎基腐病等病害。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鞘和根茎上,可导致小麦抽不出穗而形成枯孕穗,在小麦拔节后的发病初期,根茎下部近地表处的叶鞘上出现云纹状病斑,病斑扩大后可形成花秆,使支柱基本变黑,造成小麦烂茎。全蚀病在小麦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病株症状明显。苗期发病时,病株形态小,下部叶多泛黄,植株根部和地中茎呈黑灰色,严重时可造成麦苗枯死,严重威胁麦苗成长。在潮湿条件下,小麦拔节后茎基部叶鞘和茎秆表面可形成黑褐色菌丝。

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原菌混合侵染的真菌性土传病害,在2015年零星发生后,便迅速蔓延到全省,对小麦作物的影响不可估量。截至目前,山东省小麦茎基腐病侵染面积达80万hm2,蔓延至15个城市,有的田块管理不到位,白穗率高达30%~50%。因此,小麦茎基腐病成为山东省小麦种植重点防治对象[1]。

1 发生菌源

小麦茎基腐病属于真菌性土传病害,由假禾谷镰孢菌、禾谷镰孢菌等病菌综合作用诱发,造成小麦分蘖量越来越少、病株较多、穗粒数及粒重降低。发病初期,小麦茎基部发生褐变(1~2节呈褐色),严重时变成深褐色,开始死亡;湿度大或中后期,小麦根部可能会出现红色或白色霉层[2]。

2 发生症状

在小麦病害中,茎基腐病对小麦的危害最大,以小麦根部受害最为严重。当环境潮湿时,病变部位会产生黑灰色的霉菌;播种后,幼芽受害会出现褐色斑痕,受害严重时会腐烂而死;小麦根部受害出现黑褐色斑痕,植株茎部出现褐色条斑,严重时茎部折断而枯死。枯死植株呈青灰色,拔起病株可见根毛和主根表皮脱落,根冠部变黑。

3 发生原因

3.1 品种抗性差

根据对黄淮流域大面积的田间调查,小麦栽培无免疫品种,高抗品种也很少,多数品种感病或高度感病。目前,主栽小麦品种有济麦22、鲁原502、冀麦32、山农28等,对小麦茎基腐病均无抗性或抗性较差。因此,应加强抗、耐病品种的筛选和培育。

3.2 土地耕作方式不合理

目前,山东省实行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多年连作,秸秆全部就地还田,大量镰刀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造成接近地面的菌种累积,为下一季作物的发病提供了条件。此外,旋耕方式的推广、土壤耕作粗放,致使整地质量差,土壤不实;秸秆还田时未施腐熟的有机肥,秸秆在土壤腐熟过程中吸氮耗氧,致使土壤水分和养分存储不足,不利于小麦深扎根,降低小麦对病害的抗性[3]。

3.3 水肥施用不合理

水肥施用不合理,导致土壤养分不足。灌溉条件改善和水浇田面积扩大,小麦整个生长期内田间小气候潮湿;施肥时未根据土壤中状况进行配方平衡施肥,偏施氮肥,磷肥、钾肥不足,有机肥施用量大幅减少,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小麦生长。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与土壤中的磷、钾含量相关,磷、钾含量高时,小麦茎基腐病发生轻;磷、钾含量低时,小麦茎基腐病发生重。这些都是导致小麦茎基腐病大发生的重要因素[4]。

4 综合防治技术

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住关键时期,选择防、调、治相融合的防治方法,播种前加强预防,并结合物候及环境,科学调控播种工作,有效预防出现早期侵染的情况,从而有效控制小麦茎基腐病发生与危害。应结合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从小麦的种植开始做好防治工作。通过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适期晚播、科学合理施肥、种子处理、苗期防治等措施,对小麦茎基腐病进行综合防治,提高防治效果,保证小麦少受病害侵扰,确保小麦生长顺利。

4.1 做好监测调查工作

根据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开展广泛的调查工作,对发生状况进行全方位了解,综合全面分析高发区域,制定有针对性且有效的干预措施。调查时,应注重冬前苗期、返青期和灌浆后期等普查工作[5]。

4.2 科学栽培管理

4.2.1 选用良种。选用抗病、耐病的小麦品种。根据近几年的田间调查,与半冬性和弱春性品种相比,冬性品种的抗病能力更高;与高秆品种相比,矮秆品种抗病性相对较高。因此,山东地区夏季小麦应尽量选用冬性、半冬性、矮秆抗病品种。

4.2.2 适期晚播,合理轮作。适期晚播,避免过早播种,减少小麦冬前被病菌侵害的现象。基于山东省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状况、气候特征及耕作实际情况,可把小麦播种时间延迟10 d。播种时间最晚不得晚于10月20日,即霜降前3~4 d。合理轮作,勤中耕除草,降低田间湿度,预防病菌产生。禁止从病区引种,防止病害蔓延。该病害高发地区,应结合实际情况,每隔2~3年轮作大豆、玉米、花生等农作物,有效切断菌源持续积累的途径,以预防该病害的出现。

4.2.3 精耕细管,适当深翻。播种前,深度翻作土壤,深度不得低于30 cm,把表层残留物或秸秆埋藏在土层下,有效降低病原菌基数。深翻后,耙细整平,尽量平整表层土壤,合理控制播种深度,抑制病原菌侵染。

4.2.4 合理施肥。避免施用氮肥,均匀施用适量的磷肥、钾肥。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田块,可施入适量的钾肥,以提高小麦植株的抗病水平。追肥时,采取滴灌方法,有效抑制肥害的产生。干旱、涝洼是该病害的诱发因素,应迅速浇水或排涝。针对盐碱地区,地下水是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好采用地表水进行灌溉。

4.3 药剂处理

为适应山东地区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生产的要求,在田间试验和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探索集成了一套小麦“一拌、两喷”高效绿色植保技术,充分考虑小麦生产轻简化和全程机械化需求,确保小麦增产增收,对实现区域内小麦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3.1 种子处理。对于小麦茎基腐病菌而言,秋季小麦播种后至越冬前是侵染的高发阶段,保苗是重中之重。为此,可采用种子包衣或拌种技术。100 kg种子可同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300 mL或32%戊唑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0 mL或48%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00 mL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包衣或拌种。此外,可用100 kg种子与1亿个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微囊粒剂300~400 g或1亿个孢子/g木霉菌水分散粒剂2.5~5.0 kg进行拌种。对于病虫害混发地块,可用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可用27.2%氟环菌·咯菌腈·噻虫嗪按照种子量的0.5%拌种,以达到病虫兼治的效果。

4.3.2 苗期防治。喷药2次,第1次是拔节期喷药,第2次是抽穗灌浆期喷药。可选择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等药剂,具体剂量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喷洒药剂时,必须瞄准小麦茎基部,促使药剂渗入小麦根基部,实现有效的防治作用。

猜你喜欢

基腐病山东省病害
渭南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及防控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QTL的分析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百香果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