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沙坦酯应用于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及对机体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2-12-16王春明
王春明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湖北 武汉 430000)
0 引言
高血压易导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动压力值持续升高,常导致患者头疼、疲倦,长此以往患者可发生冠心病或者脑卒中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一般有家族史和情绪易激动的人高血压发病率较高,部分高血压患者主要因为工作和生活压力大造成,据临床调查显示,近年高血压的发病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逐年增多,年龄超过60岁的人群大约49.1%患有高血压,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威胁较大[2-3]。老年人大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高脂血症等,病情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持续加重,常导致患者的病情持续恶化,要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对患者的病情有效控制,最大程度减轻病情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威胁[4]。本文对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分析,探讨阿利沙坦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为对象,分组方法为随机抽签法,各组30例。对照组病程范围4-10年,病程均值(8.02±0.45)年;年龄范围63-87岁,年龄平均(73.40±8.32)岁;高血压分级:1级高血压21例(70.0%),2级高血压6例(20.0%),3级高血压3例(10.0%);典型症状:19例患者头痛(63.33%),22例(73.33%)患者疲倦或不安,17例(56.67%)患者心律失常,19例(63.33%)患者心悸耳鸣,13例(43.33%)患者视物模糊;男性18例(60.0%),女性12例(40.0%);体质量指数范围22-33kg/m2,指数平均(27.16±3.09)kg/m2;呼吸范围16-20次/min,呼吸平均(18.43±1.09)次/min。观察组病程范围4-10年,病程均值(8.07±0.32)年;年龄范围62-88岁,年龄平均(73.37±8.25)岁;高血压分级:1级高血压20例(66.67%),2级高血压8例(26.67%),3级高血压2例(6.67%);典型症状:21例患者头痛(70.0%),20例(66.67%)患者疲倦或不安,18例(60.0%)患者心律失常,20例(66.67%)患者心悸耳鸣,10例(33.33%)患者视物模糊;男性17例(56.67%),女性13例(43.33%);体质量指数范围23-32kg/m2,指数平均(27.20±3.14)kg/m2;呼吸范围16-20次/min,呼吸平均(18.58±1.03)次/min。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以中国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为诊断标准[5];②性别不限[6];③入组前未接受过同类药物治疗;④认知正常[7];⑤愿意与医务人员积极沟通;⑥可正常配合临床研究。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严重不全[8];②全身性感染;③继发性高血压[9];④合并其他系统疾病;⑤已确诊有良恶性肿瘤[10];⑥对研究用药过敏。
1.2 方法
对照组:指导患者单次口服厄贝沙坦片(生产企业: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016;规格:75mg)75mg,每天用药2次。两组用药6个月观察疗效。
观察组:指导患者单次口服阿利沙坦酯片(生产企业: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8002;规格:240mg)240mg,每天用药1次。两组用药6个月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与血压水平变化,根据中国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诊断标准评价疗效:显效:头痛、疲倦或不安和心律失常、心悸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显著减轻,舒张压下降程度≥10mmHg,或者舒张压水平降低到正常范围内,舒张压下降程度≥20mmHg;有效:上述症状有效缓解,舒张压下降,但下降程度未达到10mmHg,或者降低到参考范围内,收缩压下降程度≥30mmHg;无效:病情变化未达到上述显效、有效的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11];(2)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用血压仪对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进行检测[12];(3)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将空腹静脉血离心处理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为准,检测指标主要有NALP3、ET-1和sICAM-1[13];(4)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T-proBNP水平,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为准[14];(5)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6.0检验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有病程和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与NALP3、ET-1、sICAM-1、血清NT-proBNP等,计数资料有性别与高血压分级、典型症状和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
观察组显效率53.33%,有效率43.33%,无效率3.33%;对照组显效率43.33%,有效率36.67%,无效率2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总有效率[n(%)]
2.2 血压水平
观察组治疗前后收缩压水平(163.54±6.71)mmHg降低到(122.69±2.03)mmHg,舒张压水平(97.36±3.19)mmHg降低到(64.31±4.50)m m H g;对照组治疗前后收缩压水平(163.68±6.54)mmHg降低到(136.72±3.27)mmHg,舒张压水平(97.45±3.24)mmHg降低到(82.05±5.72)mmHg。观察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血压水平( ±s,mmHg)
表2 血压水平( ±s,mmHg)
收缩压舒张压t 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163.54±6.71 122.69±2.03 31.916 0.000 97.36±3.19 64.31±4.50 32.817 0.000对照组 30 163.68±6.54 136.72±3.27 20.195 0.000 97.45±3.24 82.05±5.72 12.831 0.000 t - 0.082 19.966 - - 0.108 13.351 - -P - 0.468 0.000 - - 0.457 0.000 - -组别 n t P
2.3 血管内皮功能
观察组治疗前后NALP3水平(8.90±1.53)pg/L 降低到(6.14±1.29)pg/L,ET-1水平(50.34±12.53)ng/L 降低到(21.45±10.83)ng/L,sICAM-1水平(562.39±45.30)μg/L降低到(309.12±24.51)μg/L; 对照组治疗前后NALP3水平(8.87±1.46)pg/L降低到(8.06±0.37)pg/L,ET-1水平(50.42±12.40)ng/L 降低到(38.04±8.16)ng/L,sICAM-1水平(562.41±45.23)μg/L降低到(513.49±36.18)μg/L;观察组血管内皮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血管内皮功能( ±s)
表3 血管内皮功能( ±s)
NALP3(pg/L)ET-1(ng/L)组别t P t 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0) 8.90±1.53 6.14±1.29 7.554 0.000 50.34±12.53 21.45±10.83 9.554 0.000对照组(n=30) 8.87±1.46 8.06±0.37 2.981 0.003 50.42±12.40 38.04±8.16 4.568 0.000 t 0.078 7.954 - - 0.025 6.701 - -P 0.469 0.000 - - 0.490 0.000 - -
续表3
2.4 血清NT-proBNP水平
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 (2536.04±620.98)ng/L降低到(1806.31±240.25)ng/L; 观察组血清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血清NT-proBNP水平( ±s,ng/L)
表4 血清NT-proBNP水平( ±s,ng/L)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30 2536.04±620.98 1806.31±240.25 6.003 0.000对照组 30 2537.12±620.71 2041.26±252.19 4.054 0.000 t-0.007 3.695 - -P-0.497 0.000 - -
2.5 不良反应
观察组头晕和头痛、肌酐升高、转氨酶升高等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对照组上述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3.33%比较,P>0.05。见表5。
表5 不良反应(n,%)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动对血管壁形成的压力值高于正常水平,对患者体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大,久之对患者体内脏器的影响极大,尤其是病情使患者头疼、疲倦等症状明显,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较大,老年高血压患者大都有基础疾病,如果合并高血压,则会对患者的身心状态造成较大的影响,对患者机体血管内皮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极易导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据临床统计显示,高血压患者在清晨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高,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所以患者需要采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水平[15]。
高血压患者需要24h控制血压水平,为患者平稳的降低血压,尤其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的降低,增强患者清晨时间的安全性,避免患者在心脑血管时间高发时间段出现意外,有效稳定患者的病情,这对患者的病情控制有着积极作用[16]。本次用阿利沙坦酯治疗的效果显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患者的收缩压由(16 3.5 4±6.7 1)m m H g降低到(122.69±2.03)mmHg,舒张压由(97.36±3.19)mmHg降低至(64.31±4.50)mmHg,NALP3由(8.90±1.53)pg/L降低到(6.14±1.29)pg/L,ET-1由(50.34±12.53)n g/L降低至(2 1.4 5±1 0.8 3)n g/L,sICAM-1由(562.39±45.30)μg/L降低至(309.12±24.51)μg/L,血清NT-proBNP水平有明显降低的情况,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阿利沙坦酯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血管内皮功能的同时,可获得较好的降压效果,并不会导致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本次用阿利沙坦酯治疗的效果显著,该药属于1.1类抗高血压药物,能有效阻断人体内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用药后可对患者的循环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尤其是体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可使患者体内的醛固酮分泌明显降低,使患者的肾脏组织血流量有效改善,促使患者体内的一氧化氮与前列环素等物质有效分泌,这种物质可使患者的血管物质有效扩张,内皮细胞的增殖可得以有效抑制,缩血管因子释放途径有效阻断,这时患者的外周小动脉可有效扩张,周围血管阻力因此明显降低,可使患者机体的血压水平明显降低[17]。据临床研究显示,阿利沙坦酯具有较好的吸收率,口服用药后1.5-2.5h便可达到峰值,半衰期为10h左右,可以在患者的胃肠道中完全水解,从而形成EXP-3174药理活性代谢产物,这种产物能选择性结合血管紧张素Ⅰ受体,经此途径起到明显的降压效果,且非活性成分可明显减少,用药后患者产生缓激肽介导的情况可明显缓解,患者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可能性显著降低,刺激性干咳的发生率有效降低[18]。阿利沙坦酯可以平稳的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对患者血压的稳定有良好的保持作用,有临床研究显示,该药并不会对患者体内的血脂和血糖以及转氨酶等指标造成较大的影响,相较于其他抗高血压类药物而言,该药的不良反应少,用药后患者的机体耐受性好,对患者血管收缩的作用显著,这时患者末梢血管阻力可有效减轻,对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效果显著,与王蓉等[19]研究结果有相同之处。阿利沙坦酯并不在患者的肝脏中生成代谢产物,用药对患者肝脏不会造成较大的负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治疗的安全性高。经阿利沙坦酯治疗后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有效降低,该指标属于脑钠肽胆末端-前体,主要是人的心脏分泌生成的肽,可短时间遭到酶破坏,可有效反应患者的心功能,水平降低说明患者的心力衰竭情况有效改善,用药未对患者的身心状况造成较大的影响,能降低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20]。
综上所述,阿利沙坦酯应用于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显著,对机体血管内皮功能有着积极影响,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显著降低,NALP3、ET-1和sICAM-1水平显著改善,且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并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