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L教学模式下商务英语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以《综合商务英语》为例
2022-12-16闫楠楠
闫楠楠
(淮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一、引言
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新教育背景下,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应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1]。因此,高校教学应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以立德树人为检验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确保“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基于此,文章以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商务英语》为例,探索在内容与语言融合理论(CLIL)指导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强调在学科内容与语言知识双聚焦的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以期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商务英语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
(一)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使命和学科定位
英语专业的发展应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充分意识到外语专业的教育任务已不再囿于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而要聚焦对学生正确思想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的铸造[2]。就商务英语专业而言,一方面,该专业的日常教学以英语为主,而语言作为思想和文化的载体,在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传播了语言所承载和蕴含的国外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授课教师应有意识地强化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维护好本国文化与国外文化的平衡,避免顾此失彼,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国内外文化和思想观念上的差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守护好意识形态阵地。另一方面,《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指南》中明确规定:本专业学生除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商务专业知识外,也应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并且能够熟练使用英语从事涉外领域的工作,满足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交流合作的需要[3]49。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4]基于此,充分发挥外语学科的专业特色,培养具有坚定中国心的外语人是所有外语专业的共同使命。
(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性质和地位
英语专业课程以外语语言为依托,教学内容和形式多样,课程性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而言,一方面,应结合专业和学科特色,传授语言文化和商务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发展所必需的语言工具和商务技能,充分发挥课程的工具属性。另一方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人文属性高度契合了课程思政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同样应该强化价值引导,帮助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和情感价值观念。以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综合商务英语》课程为例。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综合商务英语》的授课时间横跨大一、大二两个学年。教学内容和主题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涵盖了从语言、文化、社会文明到跨文化交际、国际商务交往等多个领域。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横跨两年的教学时长决定了其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承担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因此,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应主动承担起课程思政教育的使命,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专业本领的商务复合型人才,从而帮助外语专业的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语言为工具和媒介,肩负起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时代使命。
三、CLIL教学理念内涵
内容和语言融合式学习(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以下简称CLIL)是一种将学科内容与语言学习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该理论的提出者认为融合是一种强大的教学工具,既能确保学科教学,又能够获得语言的提升[5]。
CLIL教 学 理 念 的 核 心 为4Cs,即 内 容(Content)、交际(Communication)、认知(Cognition)和文化(Culture)[6]。在4Cs框架中,内容(Content)指的是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各种知识、技能,既包括专业学科知识,也包括语言知识。交际(Communication)的核心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内容知识进行交际,强调的是语言在学科内容学习中的应用功能和媒介属性。认知(Cognition)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文化(Culture)方面,CLIL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学生在借助外语媒介开展内容学习、交际和认知思考时,应认识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能够正确看待和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
鉴于商务英语专业具有国际商务和英语语言交叉融合的复合型特征,CLIL教学模式及4Cs教学框架迎合了该专业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内容为驱动,语言为载体的双聚焦教学需求,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语言技能、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基于CLIL教学模式的《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实践
与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相比,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性和商务综合性,强调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文化和商务知识分析和解决国际商务交际中真实问题的能力。在此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不仅应掌握必备的语言、文化和商务知识与技能,同样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以便在跨文化交际和国际商务合作中站稳立场、树立本国自信,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和国家的发展需要。
基于此,本研究以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综合商务英语》课程为例,基于CLIL理论的4Cs教学框架,在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实践,以期在提升学生语言和商务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在教学内容中融合正确价值观念和文化意识的引导,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外语学科语言知识和商务技能传授的工具性与情感价值教育的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一)挖掘课程内容,明确思政主题
教材分析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因此,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应该以教学内容(Content)为依托,充分挖掘教学素材中的思政元素,并隐性融于课堂教学。《综合商务英语》课程内容根据不同的主题开设多个单元,围绕主题(如语言文化、商务交际、企业文化等)设置单元语言和商务背景知识板块,教学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蕴含丰富的思政育人素材和价值。以笔者所在院校使用的《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教材为例,授课教师通过团队协作,结合核心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提炼出以下思政教育主题:①商务伦理道德。如职场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社会责任、公平竞争等。②生态和谐与文明。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共存与平衡、人类命运共同体等。③民族自信。如民族服饰、饮食、社会发展变迁等。④批判思维,独立思考。如全球化利弊、各国社会体系差异、文明演化历程、网络文明等。⑤人生态度,积极乐观。如生活与家庭平衡、职业发展、生活选择等。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主题可以看出,《综合商务英语》课程内容教学主题多样,思政元素丰富。因此,基于CLIL教学理念,授课教师在借助语篇分析和主题谈论增进学生课程知识和语言能力双聚焦的同时,应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增设思政教育板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实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
(二)改进教学形式,创造交际情境
4Cs教学框架中的交际(Communication)强调课堂上的语言教学应注重语言在真实语境下的应用。在CLIL情境下,语言既是学习工具又是交际工具[5]。因此,在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授课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应用环境,借助课堂活动和情景交际渗透思政主题或元素。融入了思政元素的真实情境设计,如主题辩论、文化故事展示、商务体验式案例等,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锻炼,更易于激发学生的代入感和参与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认同,进而促成学生从输入(教学内容和语言知识)到输出(言语交际应用)、认知到实践的转化。如在讲授饮食文化差异单元内容时,授课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发布限时课前任务:要求学生选取一道家乡特色美食,收集和整理美食背后的故事(如典故、传说或美食本身的寓意等)分享至线上平台,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说明。此外,授课教师也会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情境,如安排学生进行商务展会模拟,设计家乡美食产品宣传方案,引导学生尝试将美食产品推广到国际市场,宣传中国饮食文化。图文并茂的美食故事分享和商务场景的设计不仅实现了单元教学主题的导入,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商务素养,也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家乡文化,认识到我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内涵,从而在学生完成教学内容和语言知识的双重学习任务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本国文化的了解和自信,提升宣扬本土文化的能力。
(三)注重思维导向,提升思辨能力
在CLIL教学模式中,认知(Cognition)强调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即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教学内容过程中应该具备把对具体或抽象的知识内容理解与语言联系起来的思辨能力[5]。此外,鉴于外语学科的专业属性和教学内容特色,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过程中势必会接触和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体系在价值观、意识形态、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差异,教学内容中充斥着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的碰撞与冲突。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辩证看待文化差异,在面对文化冲突时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如在讲授互联网的发展单元内容时,通过提供主题关键词和相关案例,如“键盘侠”“网络谣言”“网络安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交流自身的理解和看法,列举日常生活中所感知到的网络乱象,小组合作分析网络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方式,进而引导学生辩论开展清网行动,净化网络环境的必要性,帮助学生认识到国内外网络文化差异及利弊。通过案例展示、小组合作、课堂辩论等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授课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单元话题的认知和态度,锻炼学生言语交流、互助合作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授课教师也能够适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意识到善用网络,在网络世界学会自我约束和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四)培养国际化视野,强化跨文化意识
CLIL教学模式中的文化(Culture)指的是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提升。从外语学科性质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外语学习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和社会文化的载体[7]。因此,授课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度。在学习和了解各国文化体系时,授课教师不仅要培养和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更要加深学生对本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肩负起外语学习者在国际舞台上弘扬中国文化,传递中国声音的时代使命。
五、结语
文章以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商务英语》为例,探讨了如何基于CLIL教学模式对该门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改革。首先,对于外语教师而言,挖掘课程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提升教学过程中的文化价值引领意识是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前提。其次,授课教师不仅应在课堂活动中创设真实情境,激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变成交际实践,也要通过内容教学和任务设置,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跨文化意识。最后,通过课程思政改革,授课教师在帮助学生实现课程内容和语言知识双重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要努力做到“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8],促使学生将所学所思转化为日常价值选择,践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