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2-12-16

现代英语 2022年19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王 霞

(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一、引言

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民素质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需要在国内弘扬中国精神,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进行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必须努力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1]。

二、大学英语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校的重要基础课程,英语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语言。中国要与世界他国进行跨文化交际,就必须学习英语,因此,大学英语具有潜在的思政教育功能。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中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进而培养学生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担当。学生除了应掌握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之外,还应学会跨文化交际技巧。不管是句式,还是思维,英语和汉语都具有很大差别,学生应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巧。只有这样,学生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时,才能有效地进行沟通,减少交际误解。

大学英语是各所高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英语是高校的一门必修课,国家对每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都做出了基本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英语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做到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共同发展[2]。

三、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高校将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让学生全面认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一)有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校将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课程相结合,丰富了英语课程内容,使英语课程变得更加有趣、饱满和充实。另外,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思政教育变得更加有趣。因此,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至关重要。

“立德树人”,顾名思义,“立德”即要有品德,“树人”即发展人,“立德树人”即要培养有品德的人才。高校应以培养学生的德育为先,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世,而这与思政教育分不开。

(二)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

只有对国家文化高度自信,在国民的共同努力下,国家文化才能进一步繁荣发展。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客观理性地分析西方文化,并和中国文化进行对比。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学生不能盲目崇拜他国文化,要学会用全面、理性的眼光去分析不同国家的文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认识到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也才能高度认同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感到自豪,树立文化自信[3]。

四、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大学英语是高校最基础的必修课程,也是高校进行思政教育的关键。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将思政课程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一)教师没有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意识

部分高校英语教师没有做到将思政建设和英语课程教学相结合,只是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对学生进行英语课程教学的意识,只是生硬地传授知识。还有部分高校教师并没有将思政建设形成体系,在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是零散地加入一些思想建设方面的知识,杂乱无章、强行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导致学生没有强烈的学习和参与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地达到了教书目的,并没有起到育人作用,严重制约了英语课程教学中育人作用的发挥。就英语课堂教学而言,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教师思政教育意识的薄弱影响了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高度,高校下达给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任务并未落实。

(二)忽略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对比

大学英语教材的版本有很多,但这些教材版本都只是单方面地介绍了西方饮食习惯、服饰、礼仪等,在教材中,鲜少介绍中国语言文化,也没有将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进行对比[4]。学生出于对西方文化的好奇,才会一味地向往西方,不加以区分,全盘接收西方文化。部分高校教师将授课范围局限在教材上,仅仅只是向学生讲授书本上的知识,关注点局限在提升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上,没有挖掘出课程里面涉及的思政元素,也没有将中西文化进行对比。

(三)师生缺乏互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高校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依然是“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起着主体作用,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5]。传统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少,教师一味地讲,学生即使有疑问或者是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面对沉闷的课堂氛围,他们也很少提出问题或观点,教师很难了解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掌握情况,也不能以丰富的课堂活动引起学生的共鸣,很难从思想价值层面掌握学生对课文的实际把握情况。

(四)高校教师考核标准缺乏课程思政考核

部分高校对教学评价考核标准没有加入思政考核元素,对教师评比标准关注的是教师的PPT、教师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学生的英语成绩或者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基础能力,并没有考虑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融入了思政元素,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

五、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措施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面对课程思政在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挑战,高校应大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培养教师的思政意识,只有教师提升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意识,学生才能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高校也应该不断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从整体上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深入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优化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政基础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基础性课程地位也决定了高校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思政元素,只有这样,教学内容才能得到优化,课程的思政效果才能得到大幅提升,这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授课时,首先要做到将教材烂熟于心,其次要找准教材中可以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要将思政内容形成系统知识,有条不紊地穿插在教材讲授过程中,而不是零散地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政教育意识,明确德育目标,不能仅将眼光局限于提升学生英语基础能力上,也要关注、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6]。

(二)实施探究式教学,重视中国与西方文化的比较

大学英语教材只是单方面地介绍西方文化,对中国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没有进行对比讲述。只有深刻认识中国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学生才不至于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学生应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平等、各有所长,学生需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西方文化,从而用广阔的视野审视并认同中国文化,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尽管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但部分学生弘扬中国文化的意识薄弱,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将自身发展和国家发展结合,学习好英语和母语,更好地用英语向世界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学生只有学好英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得更远。

(三)注重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在教师授课过程中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辩论、小组讨论等方式,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将思政教育融入无形之中,在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的思政意识得到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8]。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与思政有关的视频、图片或者是音乐,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品格。这些视频、图片和音乐可与国家时事相结合,也可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向学生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培养学生关心国家时事的意识,为国家培养有担当、有道德、有文化的大学生。

(四)完善教学评价考核标准

高校应完善教学评价,在考核标准中要突出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导向。教师不仅要完成基础英语教学,还需在课堂上融入思政元素,在考查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时,不能只考查学生英语基础能力,还要考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思想道德水准等。高校也要考评教师的综合能力,重视教师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的提升,将对教师思想职业道德考查纳入教学评价[9]。高校要考查教师是否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上,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是否有创新性转化思政元素的能力。只有将其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六、结语

新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学已经提出了新要求,部分高校仍存在尚未深入挖掘材料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忽视以中西对比提升文化自信、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师生缺乏互动交流、教学评价无法凸显课程思政导向等问题。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需改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在完成教材内容讲解基础上,融入思政元素,利用互联网实现多途径教学模式,实施探究教学,重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培养学生的辩证思想和批判性思维。教师需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肩负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促进教师外因和学生内因共同起作用。高校应该完善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中突出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导向,对学生进行思政水平测试,教师评比也应加入思政水平和职业道德测试。教师在教授学生听、说、读、写等内容的同时,要自觉地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思政元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心怀向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提升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构建新时代高校育人的大格局。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