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ESP教材建设研究
2022-12-16郭金秀
郭金秀
(湖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 孝感 432100)
一、引言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载体和工具,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教材不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教育和人才培养理念的贯彻。因此,外语教材在外语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当前随着全球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世界高等教育领域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继2017年美国希拉姆学院首提新文科理念,开创跨学科文科教育和人才培养新模式之后,2018年10月我国教育部联合其他13个部委发布“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明确提出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新文科建设给外语教育带来变化的同时,也势必影响作为教学内容载体的教材,指引英语专业教材开发、编写与出版市场的变革。
当前我国英语专业教材根据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三大类:专业技能课程教材、专业知识课程教材以及专业相关知识课程教材[1]。专业相关知识课程属于英语专业拓展类课程,其中以ESP(特殊用途英语教学)课程最为常见。ESP课程设置目的是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使语言学习与社会需要有机融合以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教育范式向学科交叉融合的转变以及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使得英语专业ESP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不仅必要而且必然,从缓解当前社会需求和英语专业发展不协调两者之间矛盾的角度来看,英语专业ESP教材建设显得尤为紧迫。
二、加强英语专业ESP教材建设是新文科外语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一)加强英语专业ESP教材建设体现新文科外语教育改革的特征
“新文科”理念的提出是对时代之变的适时回应。“语言智能+”、计算语言学等新兴文科方向的兴起,突出了新文科外语教育的特征:综合性、跨学科、融通性。蔡基刚(2018)等著名外语教育专家认为国家经济社会新形势下必须对英语专业教育的发展进行重新定位,大力发展复合英语专业[2]。外语学科教育定位不再是单纯的语言技能和外国文学、文化知识学习。与外语学科密切相关的人文学科以及其他关联学科都将被全方位、系统、多层次地融入大外语学科教育内容,相互交叉融合渗透,形成了外语教育内部发展和外部延伸的多样化跨学科样态[3]。
在此背景之下,传统的单一英语语言知识类课程和教材难以全部回应新外语教育改革对英语专业转型的要求,因此系统开发实用性高、针对性较强、专门培养专业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工作的能力的ESP教材成为目前过渡时期的必然选择。
(二)强化英语专业ESP教材建设符合新文科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逐渐深入内地广大区域,开放合作、交流融合已经成为各地方区域战略发展的新常态,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4]的跨专业复合外语人才。另外,随着现代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一大批新兴产业的诞生,知识范围与类型不断扩展与丰富,社会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外语人才培养面临转型升级,从“专业教育”迈向“跨学科教育”,从“专业性”转向“综合性”。显然传统的单一语言技能型或者研究型外语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学者姜智彬(2019)对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人才培养定位进行了分析,指出“新外语人才培养需要以‘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为核心能力,以语言科技为核心手段,有效提升外语教学的实用性、针对性”[4]。
英语专业ESP教材的大力发展顺应了社会发展变化对外语人才需求的调整,它从新外语人才培养规格对学科知识交叉复合要求的适应度出发,在内容的选择上突破学科、专业的界限,进行外语关联学科知识整合的探索,为培养高素质的卓越外语人才提供有效的科学指导。
三、英语专业ESP教材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21世纪以来,我国英语专业ESP教材建设取得了重大进步,从一开始的被忽视,到现在的逐渐繁荣,其建设发展渐渐迎来了春天。然而,和种类繁多的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知识课程教材相比,英语专业的ESP教材建设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教材数量和种类较少,可供教师和学生选择的余地不多。此外,也有个别授课教师自编ESP教材出版发行。总体来看,当前我国英语专业ESP教材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定位与教材目标相脱节
教材是编写者对课程标准之于课程设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的理解。英语专业ESP课程立足培养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帮助学生实现语言交际能力与专业发展能力同步提高,从一般英语学习逐渐转向专业英语学习者。教材应以培养英语学习者语言应用能力和未来职业方向关联为课程内容,“依托专业英语词汇、句型、文体特征等内容,以英语语言技能的形式融合交际任务的编排思路实现语用能力的提升”[5]。但是据调查,相当一部分英语专业ESP教材在对该课程目标的把握以及对教材本身的目标设计上存在着指导思想界定不清、两者相互脱节的问题[5]。严明(2007)也对我国英语专业ESP教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发现教材的教学目的不明确,课程定位与教材目标相脱节[6]。
(二)教材开发缺乏科学的指导
新时期社会对多元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促使各高校英语专业在探索特色发展中积极开发ESP教材,但是总体来看目前教材开发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和系统的指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教材编写者在编写理念上没有深入调查学习者的目的需求和学习需求,忽视ESP教学的不同层次和阶段性[5],一味堆砌专业理论知识。第二,部分学校鼓励教师开发特色ESP教材,教师以自编讲义为教材内容,内容繁杂、随意性强,缺乏统一的标准。有些ESP教材理论性太强,有些内容过于宽泛,缺乏与英语技能课程教材以及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教材的有效衔接,没有明确的层次类型规划。
(三)教材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
根据严明(2007)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英语专业ESP教材基本都遵循英语语言技能+专业知识介绍的编写模式,在语言技能培训方面都比较注重阅读技能的训练,只有少数涉及其他语言技能诸如听、说、翻译、写作方面的练习。教材内容编排和组织上以任务和主题活动为形式的体例不多。大多数英语专业ESP教材形式上类似于英语阅读读物,偏重于专业知识介绍,内容比较单一,趣味性不强[6]。
(四)教学材料真实性不强,更新缓慢
学者冯辉(2016)对我国英语专业教材建设进行了全面调查,指出我国英语专业相关知识课程教材除外交学导论、统计学入门、英美军事史等少数较为专业的学科课程外,其他课程教材建设基本齐全,基本满足复合型英语教学的需求[7]。然而近年来,英语专业ESP教材开发与更新的过程比较缓慢,材料真实性不强,不贴合实际,即使更新内容也是大同小异,忽视真实语言在具体专业语境中的运用,无法体现社会需求的复合外语人才培养理念。
(五)立体化建设严重不足
总体来看,英语专业ESP教材当前市面上出版的英语专业ESP教材主要以纸质版为主,一课一书,缺乏基于整体教学、学习解决方案设计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就内容而言,不仅较少有为主教材提供配套的电子课件,与主体知识密切相关的习题试题库及答案、教案、学习软件、自测(考试)软件等基本为零,教师教学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指导资料也几乎没有。从教材出版形式上来看,缺乏多媒体运用,音像制品、电子资料、网络出版物等数字化出版产品的开发和使用还有待发展。
四、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ESP教材建设推进路径
(一)重视英语专业ESP课程,建立独立ESP教材体系
当前我国英语专业发展逐渐迈入内涵提升的新阶段,随着新文科外语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逐步落实,着手建立独立的ESP教材体系成为实现新文科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出台ESP课程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建立独立、层析清晰的ESP教材体系将有助于缓解传统英语专业定位与社会对多元复合型人才需求不协调的矛盾,使英语学习者逐步转型成为适应新文科外语教育改革要求的“懂外语、精专业”的复合型专业学习者。
(二)按需区分层次,构建合理教材体系
英语专业ESP教材是一种专业化复合型教材,既要体现相关学科和语言融合的特色,又要考虑不同学习者ESP学习需求,因此,加强对英语专业ESP教材建设,离不开科学、规范的指导,通过按需区分层次,构建合理体系,使ESP教材满足不同层次的知识需求。
首先,必须依据高年级的英语相关知识专业课程目标,按需分层次融合学科知识与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由于不同专业领域对学生语言能力有不同的要求,英语专业ESP教材中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结合的度以及课程理论体系的介绍可以借助于未来职业的不同目标需求,在配比比例和难易程度上体现出层次来。其次,在进行教材建设和更新的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以其学习需求和专业学习兴趣为尺度科学地分配资源和知识体系,使教材编纂前后相连、排列科学。
(三)教材编写要注重整体性和真实性
ESP教材内容的整体性主要指英语语言知识和相关专业学科知识之间的跨学科综合。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需要ESP教材编写者打破传统教材编写拘泥于语言技能培训或专门学科理论知识介绍的狭隘理念,使“传统的语言课程具备一定的专业性或知识课程具备一定语言学习性”[4],突出英语与关联学科多层面、多维视角上的整合与融通。除了知识的整体性外,ESP教材编写者还需要把握学习者语言技能学习的整体性,兼顾学生听、说、读、写、译在相关职业发展方面的深层次需求[8]。
为了满足交际需求,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重视学习目标、学习材料、学习任务的真实性是教材编写者需要注重的另一个原则。ESP课程实用性较强,如果教材的编写没有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客观考察和准确分析,显然教材目标定位将会偏移,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同样如果教材选编的语料内容脱离真实的语言环境,教材也会沦为“真空课文”。
(四)构建立体化的英语专业ESP教材
新文科外语教育改革背景下,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会被大幅度引入英语专业ESP课程教学,构建集音频、文字、图像于一体的多功能立体化的英语专业ESP教材势在必行。教材编排中音像和图像资料的运用能直接将学生引入真实的语境,反映出实际语境的多样性和生动性。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学习指南、考试题库等辅助教学资料的开发使课程学习由课堂理论讲授延伸到课外。网络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库的建立将突破传统单一纸质教材的时空局限,变革ESP课程学习模式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学习进度随时选择合适的资料进行教学内容更新和补充。
(五)施行多渠道教材开发策略
不同于传统语言教材的开发,英语专业ESP教材开发事关语言教师、专业教师、学习者、教育管理者和出版商等多方因素,需要处理专业的复合性与知识的融合性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王嘉铭(2011)针对目前英语专业ESP教材开发中的问题和其本身的特点,提出了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依托、以教材改造创新为依托、以教学科研引领的三种ESP教材开发模式[5],为新文科外语教育改革背景下的ESP教材开发提供了新思路。特别是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依托的方式,不仅充分考查了学习者的需求,而且基于“校情”对ESP特色课程目标与教材的整体关系进行了多方审议和调整,使两者之间得到有效衔接。该模式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相关职业素养、实现英语专业向复合型专业转型奠定扎实的基础,是当前新文科外语教育改革背景下专业ESP教材建设的最直接有效的开发模式。
五、结语
新文科外语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国英语专业发展将进入新阶段,发展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复合英语专业、培养特色复合型英语人才成为新时期英语教育改革的方向。英语专业ESP教材建设为英语专业转型过渡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方式。重视学习者需求,把握好指导思想,在教材开发、内容选择、编排、出版等各方面不断研究和改进以形成高质量的ESP教材,是推动实现英语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转型提升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