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玉米穗腐病的发生及防治
2022-12-16张海剑
孙 华 张海剑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河北 保定 071000)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饲料和工业原料。河北省位于我国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是玉米种植大省之一,其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10%。玉米穗腐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同时其病原菌产生的毒素也严重影响玉米的质量,人畜食用后危害其健康,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死亡。
1 玉米穗腐病发生规律
玉米穗腐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后期和贮藏期。在玉米生长后期,桃蛀螟、玉米螟、棉铃虫等穗部虫害咬食果穗造成伤口,病原菌通过伤口侵染果穗,加重玉米穗腐病的发生;在玉米成熟期降水量偏多可加重玉米穗腐病的发生;在贮藏期高温高湿的贮藏环境也有利于穗腐病的发生。
2 病原菌种类及症状
据报道,引起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多达40余种,主要有镰孢菌、木霉菌、青霉菌和曲霉菌等。河北省玉米穗腐病的主要病原菌有镰孢菌、青霉菌和木霉菌。在玉米生长后期主要由镰孢菌中的拟轮枝镰孢菌和青霉菌中的草酸青霉引起穗腐病;在贮藏期主要由拟轮枝镰孢菌和哈茨木霉引起穗腐病。
不同病原菌引起的玉米穗腐病症状不同。拟轮枝镰孢菌多侵染果穗顶部或虫孔附近,籽粒变为灰黑色,表面覆盖白色或紫色霉层;草酸青霉大多在虫孔附近侵染,籽粒表面覆盖灰色或灰绿色霉层,发病严重者籽粒松动,易脱落;木霉菌多引起整个果穗的腐烂,病原菌侵染籽粒后继续侵染穗轴,导致籽粒和穗轴腐烂,并在籽粒表面和穗轴遍布绿色霉层。
3 防治措施
3.1 加强农业防治。适时播种,错过病害发生期;合理密植,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适时追肥,提高植株对病原菌的抗性;收获后及时晾晒,降低籽粒含水量;进行深耕,清除杂草和病株残体,破坏病原菌生存环境。
3.2 种植抗性品种。对玉米穗腐病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种植抗性品种是防治玉米穗腐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在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尚未见高抗玉米穗腐病品种,创玉107、安玉308、中科玉505等抗玉米穗腐病,冀农168、伟科966、农华106、农华208等中抗玉米穗腐病。
3.3 加强化学防治。在玉米吐丝期喷施50%异菌脲、5%井冈霉素、40%苯并咪唑、70%甲基托布津、10%苯醚甲环唑或者240 g/L噻呋酰胺等杀菌剂,可有效防治玉米穗腐病。喷施杀菌剂的同时喷施杀虫剂,如吐丝后期喷施45%噻菌灵·苯醚甲环唑·氯虫苯甲酰胺1 000倍液,可提高对玉米穗腐病的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