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域下建设类高职“卓越工匠”培养路径与策略研究

2022-12-16陈尹刚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卓越工匠管理制度

陈尹刚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47)

卓越工匠的培养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建设类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需要依托建筑行业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敬业工匠精神的紧缺人才,为建筑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 建设类高职“卓越工匠”培养的内在逻辑

1.1 建设类高职“卓越工匠”培养的理论逻辑。从理论上看,建设类高职“卓越工匠”培养目标源自于用人单位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在教学目标上,需要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操作中,通过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将教学目标分为专业技术和创新研究等,依据具体的实践目标,制定相应的培养标准,将实践目标内化为教学动力。教学内容需要精心设计,要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专业发展方向,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教学内容需要多样化,要选择一些适合学生专业发展的知识技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研究型学习方式进行,增加项目教学法。

1.2 建设类高职“卓越工匠”培养的实践逻辑。从建设类高职“卓越工匠”培养的实践来看,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促进实践教学科学有序的开展,二级部门需要根据学校管理制度来制定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等,教学系部再制定相应的实践性教学指导资料等文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及时根据实际存在问题,反馈教学情况[1]。

需要形成完备的实践教学保障,才能确保实践教学体系有序进行开展,保障措施主要有制度保障、师资保障、基地保障、资金保障等。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用来指导实践教学的正确发展方向,还可以激励教师和学生。实践教学评价需要建立多元评价方式,评价的主体一般由用人单位、学校、教师和学生构成,这些要素共同构成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整合教师、工程师等资源,实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

2 建设类高职“卓越工匠”培养的困境

2.1 卓越工匠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要求不匹配。从建设类高职卓越工匠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尽管有一些与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相关,但是不够系统完善,没有形成体系,对于学生实践教学管理和考核等方面有所缺失。尽管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较为完善,但是由于学生是实践教学主体,学生认可度不高会影响实践教学成效,也会影响学生参与积极性。从建设类高职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等相关制度中可以看出,大多数高职都在着力解决实践教学项目的落实,但是较少涉及实践教学组织和考核的内容。

2.2 卓越工匠人才培养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于实践教学体系来说,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至关重要,需要加以完善。当前建设类高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如在实践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缺少制度管理,管理要求不明确。对于实践教学活动的审批管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实践教学设计等环节没有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缺少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职责管理制度和学生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相关制度。

2.3 卓越工匠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健全程度直接影响到卓越工匠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到实践教学实施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从调研中发现,一些建设类高职卓越工匠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对于教师的评价主要是根据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技能大赛取得的成绩来评判,这样就不利于对教师客观评价,无法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在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评价中,注重学生学习成果的数量,而忽视学生实践教学成果的质量,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方式,很难对实践教学进行有效评判。

3 产教融合视域下建设类高职“卓越工匠”培养的路径与策略

3.1 完善卓越工匠人才培养制度,提升教学水平。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关键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效率。

一方面要针对参与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建设类高职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卓越工匠的培养质量,因此必须优化教师管理制度,切实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提升。另一方面,结合教师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企业挂职实践方案,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派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重视教师队伍的发展。

3.2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卓越工匠人才培养提供教学保障。要积极与企业进行联动,开展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以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完成,全面提高实训实践教学效果。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通过校企合作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比如将PDCA管理模式引入,加强实训基地四个环节的管理,在实训计划的制定上要严格遵循学校发展规划,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进行检查,确保管理制度可以落到实处,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提高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有效促进实训基地的良性发展。

3.3 引入多元评价主体,完善卓越工匠培养的评价方式。建设类高职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根据卓越工匠的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的教学目标,构建教师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实践学习评价体系。对于教师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要特别注重区分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分别进行指标体系的设置,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让教师能够根据结果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行为。对于学生实践学习评价体系,要注重其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等各方面的指标设定,不单一的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在优化评价标准的同时,注重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全面获知评价结果,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导向性。

猜你喜欢

卓越工匠管理制度
90后大工匠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工匠风采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工匠神形
大作为 走向卓越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