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视域下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比较研究
——基于广东省3313名中高职学生的实证调查

2022-12-16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职院校素养

操 凯

(1.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学院,广东 佛山 528237;2.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2018 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目前学前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保教质量有待提高。”[1]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通知(2021-2030年)》指出:“要让适龄儿童普遍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2]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3]。这些文件的出台,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幼儿教师教育质量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对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质量的追问。当前,学前教育发展正经历从外源式的数量扩张为主转变为内生式的教育质量提升为主,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实质以及有效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路径。

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Cultura”[4],它在近代人类学上的专门意义始于英国人类学家泰勒(Tylor)1871年的用法[5]。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亚文化,是学前教育专业所形成的文化体系,是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形成的较稳定的独特价值观,以及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学前教育专业人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等[6]。学前教育专业文化作为根植于专业建设中的隐性基因,作用日渐凸显。从育人来看,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有助于培养高素质善保教的幼儿园师资;从专业自身看,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是学前教育专业生存发展的灵魂[7]。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是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走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职业院校对专业文化的作用日益重视,国内关于专业文化建设的研究日渐增多,但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研究相对缺乏,有学者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研究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指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走向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在于专业文化生态的共生”[8]。有一些学者对学前教育专业班级文化建设以及传统、民族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的实践进行了探索[9-12]。已有研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第一,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理论深度不够,过于表面化;第二,大部分研究只是对传统、民族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的实践、学前教育班级文化建设等进行了探索,缺乏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本身的内涵及建设路径方面的研究;第三,研究方法上更多采用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很少有实证研究;第四,很少有以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立足点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

本文以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立足点,从中高职比较的视角,利用问卷对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大规模实证调查,对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情况、核心要素、存在的问题、建设的作用、途径、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养的途径、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促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对策,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高质量发展,进而促进幼儿教师教育质量和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调查方法与程序

(一)研究工具及信效度检验

调查采用自编的《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情况调查问卷》,问卷的总体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α为0.818,表明问卷信度较好。

(二)研究对象及程序

从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东莞市、珠海市、惠州市、江门市、清远市、河源市、茂名市、汕尾市、阳江市等11个城市的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中随机选取3 500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际回收问卷3 5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187份,剩余有效问卷3 313份,问卷有效率为94.7%,运用SPSS22.0软件对问卷有效数据进行处理。样本构成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2 131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1 182人。

二、调查结果与比较分析

(一)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情况差异分析

对“学校类型”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中职与高职学校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4.663,df=2314.0,p<0.001),在“实训教学场所中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6.203,df=2326.7,p<0.001),在“校企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7.001,df=3311,p<0.001),在“校园文体活动中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 异(t=10.222,df=2210.4,p<0.001),在“利用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6.517,df=2309.4,p<0.001),在“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氛围”上存在显著差 异(t=11.747,df=2419.2,p<0.001),在“学生参加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类活动意愿”上存在显 著 差 异(t=2.256,df=2298.5,p<0.001),在“专业教师在专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上存 在 显 著 差 异(t=2.817,df=3311,p<0.01),在“学生专业文化素养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t=6.398,df=2429.8,p<0.001),在“社团活动对专业文化的作用”上存在显著差异(t=6.517,df=2350.2,p<0.001),在“学校利用宣传栏、广播、公众号等宣传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t=10.681,df=3311,p<0.001),在“班级文化建设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8.106,df=3311,p<0.001),总体得分上中职学校高于高职学院。

(二)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的核心要素比较分析

从中、高职学校分别来看,中职学校的学生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的核心要素依次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占比95.87%)、专业的行为规范(占比83.72%)、专业的价值理想(占比79.49%)、专业人的精神风貌(占比77.8%)及其他(占比4.27%);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的核心要素依次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占比97.46%)、专业的行为规范(占比85.62%)、专业的价值理想(占比81.81%)、专业人的精神风貌(占比79.1%)及其他(占比3.3%)。

通过对“学校类型”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在“专业知识与技能”和“专业的行为规范”两个要素上存在显著差异(t=-2.690,df=2894,p<0.01;t=-2.030,df=2599,p<0.05),高职院校比中职学校更加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和“专业的行为规范”两个专业文化核心要素。而在“专业的价值理想”和“专业人的精神风貌”两个要素上中高职不存在显著差异(t=-1.909,df=2567,p>0.05;t=-1.395,df=2531,p>0.05)。

(三)中高职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分析

从中、高职学校分别来看,中职学校的学生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依次是:学生对专业文化理解认识不足(占比62.6%)、没有在校企合作中融入专业文化教育(占比31.3%)、没有在实训教学场所中融入专业文化(占比30.55%)、没有在校园文体活动中融入专业文化(占比29.33%)、教师对专业文化教育不够重视(占比21.16%)、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占比20.79%)、没有设置专业文化方面的课程(占比19.9%);高职学院的学生认为在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依次包括:学生对专业文化理解认识不足(占比65.06%)、没有在实训教学场所中融入专业文化(占比38.07%)、没有在校园文体活动中融入专业文化(占比36.8%)、没有在校企合作中融入专业文化教育(占比35.53%)、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占比29.27%)、没有设置专业文化方面的课程(占比29.1%)、教师对专业文化教育不够重视(占比27.33%)。

通过对“学校类型”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中职学校和高职学院在“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教师对专业文化教育不够重视”“没有设置专业文化方面的课程”“没有在实训教学场所中融入专业文化”“没有在校企合作中融入专业文化教育”“没有在校园文体活动中融入专业文化”等问题上存在 显 著 差 异(t=-5.604,df=2235,p<0.001;t=-3.834,df=2303,p<0.001;t=-6.198,df=2202,p<0.001;t=-4.523,df=2359,p<0.001;t=-2.454,df=2404,p<0.05; t=-4.742,df=2342,p<0.001),均是高职院校比中职学校问题更加严重;而在“学生对专业文化理解认识不足”问题上,中高职不存在显著差异(t=-1.803,df=2500,p>0.05)。以上数据表明,相比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

(四)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作用比较分析

从中、高职学校分别来看,中职学校的学生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依次包括: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占比90.73%)、提升专业质量(占比90.43%)、促进专业建设和发展(占比83.48%)、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占比78.46%)、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占比72.74%)、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占比72.36%);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依次包括: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占比90.95%)、提升专业质量(占比90.69%)、促进专业建设和发展(占比83.33%)、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占比80.63%)、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占比72.08%)、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占比71.91%)。

通过对“学校类型”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各项作用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中高职在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上差异不大。

(五)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途径比较分析

从中、高职学校分别来看,中职学校的学生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途径依次包括:教育教学中融入专业文化(占比91.55%)、实训教学场所中融入专业文化(占比86.11%)、校园文体活动中融入专业文化(占比83.53%)、校企合作中融入专业文化(占比76.72%)、设置专业文化方面的课程(占比77.1%);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途径依次包括:教育教学中融入专业文化(占比91.37%)、实训教学场所中融入专业文化(占比88.92%)、校园文体活动中融入专业文化(占比81.81%)、校企合作中融入专业文化(占比78.17%)、设置专业文化方面的课程(占比76.82%)。从数据占比来看,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校园文体活动中融入专业文化、设置专业文化方面课程三种途径上占比较高,高职院校则在实训教学场所中融入专业文化上占比较高。

通过对“学校类型”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在“实训教学场所中融入专业文化”这一建设途径上存在显著差异(t=-2.966,df=2693,p<0.01),在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途径上,相比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会更多地采用 “在实训教学场所中融入专业文化”这一建设途径;而在“教育教学中融入专业文化”“校园文体活动中融入专业文化”“设置专业文化方面课程”等三种建设途径上,中高职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六)中高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养的途径比较分析

从中、高职学校分别来看,中职学校的学生认为提升学生专业文化素养的途径依次包括:实践活动(占比89.86%)、课堂教学(占比81.46%)、校园活动(占比80.38%)、制度建设(占比50.31%);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提升学生专业文化素养的途径依次包括:实践活动(占比90.36%)、课堂教学(占比83.67%)、校园活动(占比81.81%)、制度建设(占比48.56%)。从数据占比来看,中职学校在制度建设提升学生专业文化素养上占比较高,高职院校则在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校园活动提升学生专业文化素养上占比较高。

通过对“学校类型”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在提升学生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素养的各种途径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中高职在提升学生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素养时所采取的途径差异不大。

(七)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分析

从中、高职学校分别来看,中职学校的学生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依次包括:技能提升(占比90.29%)、知识学习(占比88.6%)、职业素养(占比82.12%)、其他(占比6.01%);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依次包括:技能提升(占比90.61%)、知识学习(占比89.76%)、职业素养(占比82.15%)、其他(占比4.15%)。

通过对“学校类型”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在“知识学习”这一影响上存在显著差异(t=-2.190,df=2657,p<0.05),相比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活动对学生“知识学习”影响更大;而在“技能提升”“职业素养”等两方面的影响上,中高职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三、调查结论与建议

从中高职院校总体现状比较分析来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力度不足,有待加强。在教育教学、实训教学场所、校企合作、校园文体活动、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文化不够;运用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力度不够;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方面的课程开设不足;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宣传力度不够;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文化素养不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专业建设发挥中作用不足。

方差分析结果也表明,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情况总体优于高职院校。相比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训教学场所、校企文化、校园文体活动中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文化频率更高;中职学校运用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开设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方面的课程,利用宣传栏、广播、公众号等宣传学前教育专业文化频率更高;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养水平更高,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类活动参与意愿更高,专业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更大。

综上,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情况总体优于高职院校。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要加大专业文化建设的力度,多在教育教学、实训教学场所、校企合作、校园文体活动中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多运用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多开设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方面的课程,多利用宣传栏、广播、公众号等宣传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提升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和参与专业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进而促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质量整体提升。

(一)文化与教学贯通:将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高职院校应经常将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渗透到日常的专业课教学中,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渗透专业文化育人理念、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的精神内涵,将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紧密结合,实现专业教育与专业文化有机贯通。一方面,在日常的专业教学中,从多种视角深入发掘和提炼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的精神特质,有机融入人文精神和优秀的幼教行业文化,培养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另一方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整合专业文化教育资源。具体来说,利用专业文化的共融性串联学前教育各专业课程,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文化内涵,将多门课程的专业文化元素进行提取整合、统筹协调、串联组合,形成了“课程融合、共建共享”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文化与实训室融合:将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全方位融入实训教学场所

高职院校应注重将专业文化全方位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各实训教学场所。一方面,增强实训室专业文化氛围。尤其注重将新时代幼儿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融入实训室的各个角落,例如可以在各实训室墙面、走廊、楼梯口等学生经常出入的地方呈现幼儿园场景的图片,还可以采用墙绘、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式将专业文化元素艺术地展现在实训室的墙面上,同时图文并茂地介绍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素养、职业道德要求等,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另一方面,要建设职业性、 实践性、 专业性的实训室文化,吸收幼教机构、幼儿园和幼教职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因素,尽可能再现幼儿园的真实工作环境,使学生一走进实训室就能受到这种蕴含职业文化元素的专业文化的熏陶。

(三)校企文化融通:将行业(企业)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文化

高职院校应重视行业(企业)文化与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专业文化对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实现专业文化与行业价值导向的统一。第一,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念,不断丰富专业文化内涵。对行业(企业)文化要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吸取幼教行业(企业)文化的精髓,促进行业(企业)文化进入校园、实训室、教室与课堂,融入行业发展前景,嵌入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将最新的幼儿教师职业标准、幼教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融入教育教学中,使专业文化与行业(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第二,“请进来”。学校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文化课程建设时,可以邀请优秀的幼教行业(企业)人员参与制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业文化课程、指导实训教学等,还可以让优秀园长和一线骨干幼儿园教师参与专业文化教学活动[16]。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单纯将行业(企业)文化引进课堂,将校企文化有机融合后再引进课堂会更加丰富和贴合实际,这样更能增强专业文化课程与教学的行业适应性。第三,“走出去”。一方面,组织专业教师到优质的幼教企业、幼儿园实践,深入幼教一线,了解幼教行业(企业)文化,如幼儿园教育理念、课程内容、幼儿教师职业素养、行业标准、职业要求等,并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的专业教育教学中,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融入行业(企业)文化,从而有目标地将学生培养成行业所需的职业人;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学生到幼教机构、幼儿园见习和实习,深入接触幼儿园实践,深入体验幼教行业的理念、价值取向、管理方式、行为规范、职业意识、敬业精神等,增强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的认知、认同与自觉,切实消除学生就业时可能面临的两种文化所产生的“文化隔阂”和“文化不适”。

(四)文化与活动融合:校园文体活动中要多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文化

高职院校应该在各类校园活动中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的内容。第一,建设富有专业文化特色的社团,并在社团活动中融入专业文化。专业社团是学生学习和感知专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参加各类专业社团活动,能够充分感受和体验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各类文化,学生可以通过幼儿园模拟教学活动,仿真体验幼儿教师职业、感受幼教职业文化、体验幼教岗位角色、促进职业意识的形成;第二,在学校各类专业活动与竞赛中融入专业文化,充分利用学校文化艺术节、职业教育活动周、技能文化节等系列活动融入专业文化,通过学前教育专业汇报演出充分展现学生各类专业技能,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各项技能大赛,如幼儿园教学技能大赛、讲儿童故事、幼儿歌曲演唱、幼儿舞蹈表演、儿童剧、幼儿简笔画、玩教具制作比赛等,促进学生各项幼教专业技能的提升。

(五)班级与专业文化共融: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文化

高职院校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应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第一,设计彰显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墙。文化墙可以融入幼教领域的名人格言,先进的幼儿教育思想和理念,还可以融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纲要》《指南》等行业标准和要求。第二,师生共同参与设计富有幼儿园氛围的班级文化,专业教师提供专业理念和设计思路,学生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如学生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玩教具制作能力,让班级充满幼儿园式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专业文化与行业氛围的熏陶。第三,打造幼儿园化班级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幼儿教师职业化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幼儿园式管理的班级文化中迅速成长为幼教职业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要分工明确,让每一位成员都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借鉴幼儿园管理中的先进理念,创造和模拟幼儿园情境,通过仿真实训室以及与专业结合的班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营造专业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幼儿园文化,建设幼儿园化的班级制度文化,营造幼儿园化氛围,尽早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养,以适应就业的需求。

(六)课程与专业文化融合:增设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类课程

高职学院应多开设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类课程。一方面,注重课程中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教育资源的挖掘,形成独具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文化课程体系。要根据幼儿园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设置“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等专业文化素养课程,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伦理、职业情感,让学生具有明确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根据学生职业发展规律,设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职业类专业文化课程,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基于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开展创新创业等拓展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4]。另一方面,开发建设“专业+行业”文化课程。“专业+行业”课程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专业文化知识,提升对专业文化的理性认知。“专业+行业”文化课程的开发首先应对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找准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和幼教行业(企业)文化的切入点,挖掘和提炼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的精髓,明确专业文化基本要素,然后在课程中融入幼教行业(企业)和幼儿教师职业的先进专业文化元素。最后,还应设计一定的专业文化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专业精神。

(七)利用各类校园传播载体,营造浓厚的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应不断丰富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各类校园传播载体,包括宣传载体、活动载体、物质载体等。在宣传载体方面,要多利用宣传栏、广播、公众号、抖音等媒介宣传学前教育专业文化,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传播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活动载体方面,可以创办幼教企业家、行业专家、优秀校友大讲堂,举办幼教企业文化、幼儿教师职业素养讲座,开展各类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竞赛活动;在物质载体方面,要让专业文化气息弥漫在专业所辖的每个物理空间(教室、实训场所、走廊、宿舍、数字化传播系统等),可以建立专业文化长廊、专业文化墙,创办专业文化报刊,建立专业文化网络平台(专业论坛、公众号、视频号)等。通过多样化的专业文化校园传播载体,使专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营造浓厚的学前教育专业文化氛围。

(八)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专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一方面,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文化素养,培育能够服务于专业文化育人体系的专业师资团队。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去幼儿园和幼教机构参加实践,进行专业研修访学、专业素质拓展等,深入了解区域行业(企业)文化、专业文化历史与先进理念,并邀请行业(企业)优秀园长、幼儿教师、专家等高端技能型人才组成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共同参与教研室以及专业文化育人体系建设研讨,让专业教师在研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对专业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另一方面,将专业文化中精神、行为与制度层面的要素融于日常专业教学之中。专业教师要结合自身认识,理解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并在自己日常的专业教学中融入专业文化,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日常专业教学、实践训练的互动中,感受深刻的专业文化,将专业精神、意识内化为一种专业自觉行为,提升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文化素养,助力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中职院校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