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微课教学策略探析
2022-12-16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殷东升
□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 殷东升
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下,教师既要加强化学知识的有效教学,引领学生系统、准确地构建化学知识体系,还要关注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综合发展,以多元化教学活动设计启动学生化学课堂多向探索思维程序,锻炼学生化学学科核心能力。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意识,合理布设微课教学资源渗透应用路径,借助微课强大的包容性、直观性、趣味性等教学优势,全面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生态,为学生自学、研学、践学化学学科知识创造丰富机会,打造智慧化高中化学课堂。
一、以微课指导前置学习,激发生本预习兴趣
微课素材以5-8分钟的简短视频为主要形式,教师借助微课指导学生展开前置学习,要比机械的要求学生预习教材更具生动性、有效性,可以切实激发学生化学新知预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前预习效果。服务于前置学习的微课素材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更深层次的教学需要在课堂中实现。因此,教师整合的预习微课素材的难度不宜过高,更重要的是发挥出微课教学指导的激趣、启学作用。
教师投放的前置学习微课要设置明确的预习任务,凸显预习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学习思维集中到重点知识的探究思考中。《金属的化学性质》章节第一课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活泼金属钠,教师以微课指导化学课前预习时,不仅借助微课点明课堂学习的知识要点,提出“分析金属钠有哪些性质?”核心预习任务,还为学生前置学习梳理了预习程序,在微课视频一开始展示“观察物理性质—预测化学性质—制定验证方案—分析方案现象—得出性质结论—探讨同类物质的性质”的课题研究方法,使学生跟随微课内容预习更具目标性。在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的双重驱动下,学生的前置学习效果更加显著,都能较为全面的形成钠的化学性质初步掌握,而且其预习效果能顺利衔接至化学课堂教学,使学生课堂学习的计划性更强。
二、以微课创设课堂情境,启动生本探索思维
微课教学资源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匹配多种教学情境的创设需求。教师运用微课素材创设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无疑为情境教学模式注入全新活力,有利于带动学生化学学习热情,启动学生探索思维程序。微课资源与化学课堂情境创设存在太多对接融合点,教师合理拆解化学课堂教学进程,把握各教学环节的主要目标,根据教学需要的差异性,更有针对性的筛选微课素材,灵活选择情境创设的切入点,提高微课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度,为学生准确理解化学新知,高效完成化学课堂学习任务提供更多教学支撑点。
将微课素材投放于课堂导学阶段的情境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其思维发动效果,使学生快速进入化学课堂学习状态。教学《物质的分类》章节内容时,课堂导学环节,教师投放微课短视频创设生活情境,展示多组生活图片材料,包括图书馆排列整齐的图书、超市内分类摆放的商品、自助餐厅设置的不同种类食品区……图文并茂的微课资源增强了导学组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教师设置的生活化图片素材,彰显鲜明的分类特点,让学生感受不同分类标准的运用,激活学生分类思想意识。随着微课导学进程推进,教师逐步引出更具深度的分类方法,在微课中融入按照通常的存在状态、物质种类分类、组成纯净物的元素种类分类等分类标准和对应问题,顺利切入课堂教学主要内容,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更强。
三、以微课辅助知识讲解,深化生本概念理解
为了更好帮助学生突破化学课堂学习的重难点知识,推动学生化学知识准确建构,教师发挥微课资源在化学知识讲解中的辅助作用,引入更多数字教学资源,将抽象难懂的化学知识用更加直观具体的微课信息形式呈现出来,达到化抽象为具象的教学效果,简化化学知识理解难度。化学学科教学内容涵盖了很多微观世界知识,这些知识看不见也摸不着,学生理解和应用起来有较大的难度,往往是学科教学的重难点所在。教师精心筛选微课素材,渗透可视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正确理解化学概念内涵搭建思维立足点,深化学生化学知识认知理解,培养学生微观探析核心素养。
教师做好化学课堂教学系统规划,预设学生课堂学习容易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根据学生动态学习效果,灵活投放微课素材促进学生知识理解。化学实验“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以表格方式填写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实验结论。待学生实验分析结束后,教师针对学生取代反应微观层面分析存在误区的学习问题,投放课前准备好的微课资源,用微课视频展示该实验微观结构上的取代反应全过程,弥补学生实验分析学习的思维片面性,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取代反应原理及甲烷的相关化学性质,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生成建构的准确度。
四、以微课优化实验教学,增强生本学习体验
教师深刻把握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围绕化学实验教学目标,渗透微课资源辅助化学实验教学顺利展开,增强学生化学实验学习体验,提高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因素较为多样,比如,有的化学实验反应速率太快,学生还没细致观察到实验现象已经反应结束;有的化学实验危险性较大,不适合在教室内操作……教师配合微课资源优化化学实验教学组织,可以有效解决这些教学难题,增强学生化学实验观察感知体验。
教师以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做好实验课堂的启思教学和引导教学,为学生准确观察化学实验现象,顺利建立化学实验认知提供助力支持。《氧化还原反应》章节涉及到铁丝生锈的化学实验,但铁丝生锈需要漫长时间,课堂中无法完成该实验演示。教师引入实验微课素材配合教学展开,一分钟的简短视频中,完整呈现出铁丝生锈的整个过程。教师组织学生反复观看微视频,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其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内容,对接课堂教学核心知识,触发学生化学课堂教学内容深度思考,推动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形成。概念指导教学后,教师以铁丝生锈实验为抓手,设置一些考察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针对性习题,帮助学生建立相关问题的解题思路,教会学生化学知识应用方法。
五、以微课延伸课后训练,推动生本认知内化
高中生对人机交互的训练方式有更高的学习接受度,教师切合学生训练学习兴趣取向,以微课资源延伸课后训练教学,塑造学生化学课后训练学习崭新内驱力,提高学生课后训练学习参与效度,推动学生化学学科认知内化。微课资源也为教师拓展学科训练域度提供了便利,教师可适当融入一些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学习材料,发散学生学科认知视角,引导学生从更多维度、更广层面理解应用化学知识,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及创造性学习能力。
教师将微课素材与其他信息化教学载体建立联动,构建良好的信息互动体系,使其有效服务于学生知识理解和实践应用。“硫和氮的氧化物”专题训练设计中,教师立足专题教学重难点知识,筛选少而精的习题素材制作成微课,并观照学生学力差异,由易到难分层展示这些训练内容,要求学生在其能力范围内,尽量多的解答这些化学问题。教师配合网络学习平台投放微课资源,借助信息手段分析学生训练反馈信息,把握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人短板,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指导及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生化学训练学习效果。微课最后,教师还渗透了硫和氮的氧化物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航天事业等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化学学习知识面,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创造有利条件。
微课作为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和教学特点。教师要正确看待微课资源的教学作用,利用微课营造多元化化学学习场景,塑造学生化学探究学习动力,触发学生化学课堂深度学习,构建更具信息特色的化学学科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