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音乐课堂中情感与个性养成的融合方法研究
2022-12-16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小学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小学 于 飞
为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是学生日常教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和剂”。但是新课程教育改革下新的音乐教学有了更大的需求和新的发展目标,《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在音乐教学中要突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所以当下小学阶段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学习时,不仅要学习基础知识、系统认识和学会音乐,还要能够有突出的音乐兴趣和独特的审美能力,能够保持对音乐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自己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打造小学音乐优秀教育课堂,将情感态度与个性养成要素加入进去,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以生动的音乐艺术形成,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
一、优秀音乐课堂中情感与个性养成式教学的价值
1.情感养成价值
不同学科对于情感与价值观的塑造能力不同。音乐课程学习中,情感与价值观念更多的是从审美与艺术欣赏角度出发,情感审美层面的内容体现的更多。将情感养成融入到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去,能够体现以音感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其应用价值在于深化学生的教学感受,突破表层教学观念的束缚,为课程教学提供更多方向的发展内容。情感养成式教学符合音乐这样带有较为突出个体感受的学科。小学阶段学生对音乐的体系化认知不强,除去部分有较为系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在该年龄段都对音乐课程抱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同时也有距离感。晓之以情的教学模式是相当完美且舒适的教学闭环,从情感出发引入学生,最后再回归到情感之中。情感养成式教学符合《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需求,以音乐知识为载体,适当的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润物细无声地带给学生更好的音乐享受和教学体验,同时还能够借音乐抒情,借音乐表达美和情感[2]。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培养专业的音乐学科人才,而在于让学生有正确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兴趣。而这一阶段的学生也是最容易调动情感和付出情感的,为此情感养成价值体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十分的突出。
2.个性养成价值
“个性”化的培养在小学教育阶段无法寄托于常规学科教育之中,主要学科的学习是学生回收“个性”的过程,那么音乐课程的学习就是学生释放“个性”的过程。个性化教学可以从三个角度阐述其优势。一是从学科教学效率角度来看,个性化教学既能够满足音乐教学需要,还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这二者之间的有效结合推动了学科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也容易让小学阶段的学生爱上音乐,主动学习音乐;二是从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讲,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塑造很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常规教育环境无法提供太多个性化教学的辅助,对于学生自我能力和自我心理发展方面的塑造度不强。这些需求落到音乐体育美术这类学科身上,目的就在于放松学生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音乐中得到更多个性的释放;三是从音乐课程本身来讲,音乐是自由且充满审美价值的,不同的人创造和品味音乐的感受都存在差别,为此学生应当从小学阶段就培养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对音乐有自己的感知能力,这样“个性化”的塑造,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可能会在音乐方面有所建树。
二、优秀音乐课堂中情感与个性养成式教学的路径
1.引发情感共鸣,体现个性管理
在学生对很多学科具体内容没有认识的情况下,会本能的畏惧和退缩。教师需要抓住学生学习初始阶段的这一心理特征,对症下药,提供给学生更多教学心理方面的助力,这也有助于学生从开始阶段就呈现出对音乐教学的兴趣。首先在落实情感与个性化教学之前,教师要明确本次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对学生的情感引导和个性培养应该要到怎样的层次。比如刚刚接触一首新歌时,需要教师先为学生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精神,并以学生可以接受能够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拿《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举例[3],这首歌曲创作于1995年,虽然耳熟能详,但创作年代与当前学生生活的年代已经有了不小的距离,直接将歌曲放在学生的面前,从歌词到旋律,学生很可能会不明白歌曲具体要表达的含义。教师不能在此环节塑造学生的“个性表达”,而是要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发展路线。拿这首歌曲举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MV或者PPT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歌曲旋律、歌词及主要内容。画面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够与音乐相辅相成,帮助学生进行思考。歌曲播放完毕,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大家对这首歌有什么好奇呢?踊跃地提出你们自己的问题吧!”有了教师的带动,学生便有了自主思考的勇气和提出问题的信心,其情感的抒发也就体现在这样的瞬间。可能有的学生会提到春天,有的学生会提到色彩,有的学生可以通过“双桨”这样的隐喻带入到春游中去。学生的看法是千奇百怪的,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思考深度不够,但是思考格局却很大。教师要学会主动采纳学生的观念和思考内容,并寻找合适的时机输出自己的观点。
2.拓展教学场景,突出个性养成
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材模板,但往往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总会在长期聚集性学习的过程中突出自己班级的教学特色和学习特点。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自身的个性和情感价值观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案制定不能一味地考虑单独个体的需要,而不考虑周边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教学场景和教学内容得扩充要从学生自身出发进行合理选择。教师要做好这一教学工作需要首先划定三个步骤的教学目标。第一个步骤是课程准备阶段,这一阶段可以适当放松对学生的关注度,转而将注意力都聚集到教学目标和教学歌曲上来,先对固定的教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材料进行排版,可以用PPT或者图片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也可以适当的给学生留一些课下作业,让学生自己收集与该歌曲有关的资料,在课堂上,教室可以先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内容,再对应教学设计模板进行适当的补充,遇到超出教学目标范围的内容时,要分辨学生该部分资料的收集是否积极,可适当给予鼓励和夸奖。这样教学过程从教师单方面输出变为了与学生之间的双向输出。情感的共鸣在此中间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还能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第二个步骤是课程进行阶段,拿《五星红旗》这首歌曲举例,作为一首典型的爱国歌曲,教学场景的塑造十分容易,由于在课程的准备阶段,教师已经让学生进行了歌曲相关资料的查找,学生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4]。因此很容易就能进入到学习氛围中去,教师可以一些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或者剪辑视频代入课程,学生受到视频的吸引,对歌曲所讲述内容也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之后为学生完整的播放歌曲,歌曲播放结束后,学生可以先抒发自己的歌曲的感受,在听到歌曲的第一时间,想到了什么,歌曲中有哪一句或者哪几句歌词最深入人心……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因为收到了规范化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时候输出的内容并不是自己的真实感受,所思所想有可能也会与实际教学内容之间存在差距。音乐教师也格外重视这一问题,教学场景的塑造和拓展目的也是为了能放松学生的学习心情,放下规范化教学理念的影响畅所欲言,将自己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与音乐和歌声进行零距离的接触。第三个步骤是在歌曲教学完毕后的总结阶段,学生在经过系统性的学习之后,思维不再具备发散性,而是有了较为统一的思想成果,但与此同时,个体的情感输出也存在本质的区别,教师要重视学生情感的输出需求,让学生主动的说出自己在歌曲中感受到的精神。《五星红旗》这首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歌词中一直重复的“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歌词本身是循序渐进的,对五星红旗的感情从自豪到最终超越了自己生命般的重要,这期间有极为强烈的情感过度,学生在反复品位和聆听的过程中,对歌词会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三、塑造教学氛围,强调个性概念
教学氛围的塑造是帮助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满足学习兴趣的良好辅助。在过去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占据着教学的绝对主体地位,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度也越来越低。从学生年龄这个最大的影响要素入手,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并没有太多的专业知识培养诉求,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要求也并不高,但是教师作为成熟的个体,对音乐的品鉴能力和专业知识辅助下的欣赏能力本身就与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很大的代沟。按照传统教学模式那样发展,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任何教育成果都只是表面化,不符合情感与个性养成这一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当要始终强调“个性概念”式教学,将情感教学和个性教学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氛围的塑造可以分为两个步骤来执行,一是小集体氛围的形成,也就是在音乐课程过程中,为学生塑造相应的教学氛围,在音乐课堂之上,可以让学生充当主人公,以歌曲为依托来进行现场表演,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大合唱,培养和形成组织氛围,让学生在班级整体环境中寻找到自己的合理站位。二是大集体氛围的形成,音乐教学对学生价值观和情感的塑造是深远且积极的,受到个性与情感融合式教育理念的影响,即便音乐课程教学的强度不大,课程安排不多,但是也能够将影响力延伸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5]。
四、连接情感通道,拓展个性内容
情感与个性的塑造需要内外连接与沟通。学生在音乐课程中的教学也是如此,较为经典或能够源远流长的音乐作品不是因为诞生于特殊的年代,就是因为其中寄托了作者深厚的情感。这样的作品往往底蕴深厚,理解难度高,且不容易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很少有内容深沉的歌曲,但是背景复杂或者寄托了作者深厚情感的作品却不少,很多爱国主义的歌曲和脍炙人口的儿歌背后其实都与动荡年代有关。教师需要连接学生与作品之间的情感通道,让学生通过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来与作者隔空对望,尽可能多地了解深层次的情感,沟通自身与作品本身的意蕴。拿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国歌为例子,聂耳先生创作歌曲的时候,正是国家与个人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那个动荡的年代已经逐渐的远离了我们,对于当今时代下生长的小学生来说,尚未进行系统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很多对国家的情感都来自于本能和教育体制的塑造,音乐作为情感传递的有利工具,教师要把握好这一优势。学生在学习这一歌曲时,教师可以带领认识歌曲背后的故事,尤其是作者的故事以及那个年代人们的故事。情感的连接是双向的,也是相同的,情感通道的建立和个性化内容的延伸有助于学生深化情感方面的内容,从音乐作品中感知到更多的能量。除了本土歌曲之外,教材中也增添了不少有异域风情的歌曲,这些歌曲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十分贴合,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够欣赏到当地的风情和风景。对于这类歌曲,教师可以适当的选择部分现代流行音乐与课程内容进行对比,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接受度高,对作品的感知力也会进一步的加强。小学阶段音乐课程的内容设计并不单一,因此课型的选择也非常的多样化,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吸收能力,对应的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进度。课程的学习并不难,但是思想发展和情感延伸需要一定的铺垫和辅助,教师要放松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一定要追求高效的教学效率,而是要在单位时间内保证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其个性能够有所展示,情感价值观念能够有所发展。
情感与个性养成的融合方法很好地兼顾了音乐特点与小学阶段学生教育特点这两个主要因素。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先进性和可动性,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需要突出对学生学科素养及自身情感的培养。作为审美价值较高的学科,音乐对学生情感层次的感染和净化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也是音乐学科的重要责任和教学任务。本研究从情感教学和个性化教学这两个方面出发,将其有机的融合为一体,希望能够为未来创新性音乐学科教育的发展提供部分有价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