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22-12-16王晓霞甘肃省古浪县城关第四小学
王晓霞(甘肃省古浪县城关第四小学)
一味地模仿、参考只会让学生失去自主意识和学习能力,而关注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发展,可以让学生在分析数学问题的同时进行创新学习,更有利于实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探索新知识,通过辩证思维来解答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借助多元化的数学活动创新数学教学,鼓励学生多互动、多交流,在相互的思维碰撞中培养创新意识,构建创新课堂。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
1.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不仅表现在积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意识,还表现在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针对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要建立由内而外的教学新模式,强调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深度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形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拥有出色数学创新意识的学生,除了对数学符号、算法敏感之外,其还会主动尝试应用数学工具解答数学问题,从而发展自身的数学思维。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学生眼中的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答,数学思维更加活跃。
2.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创新意识是一种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意识,其包含了数学知识的联动、创新应用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其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尝试创新的同时不再满足于传统教学活动的引导,主动尝试以新方法、新思路解决相关数学问题。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借由对数学问题的重新解读、数学方法的重新加工形成数学创新能力,在创新的同时认可自我。对于学生来说,创新意识能够引导其不断进行尝试,在尝试的同时提升其数学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更为密切。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才能够在创新的过程中高效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1.应用数学图表工具,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对数学知识进行重新应用、深度挖掘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创新要求教师不要过度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创新应该以认知、应用、积累为基本手段,重视学生主观意识的表达。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多元化的数学工具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将抽象的数学问题、概念加工为直观的教学对象,要求学生学会通过具体实例运用归纳和类比发现数学关系与规律,从全新的角度展开数学探究活动。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题目某小学正在举行运动会,操场上坐着不同年级的学生。为了方便管理,教师把学生分到了4个区域当中,每个区域中有119人,问四个区域共有多少名学生?
对于此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四个正方形,并在每个正方形中写出具体的人数,对关键信息进行整合。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推导简便算法:假设在每个正方形区域中各增加1名学生,则每个正方形中都有120个人,运算120×4的难度明显比119×4的难度小。在得出数学运算结果之后,将运算结果减4,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另外,在运算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表格梳理数学关系,分析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师让学生思考其他的数学运算思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2.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所谓教育,不应该是亦步亦趋的过程。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激发数学灵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知识板块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勇于探索一些开放性的、非常规的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一课时,针对本节课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以小组为单位的数学教学活动。教师要求学生每四人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先独立展开学习,然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别绘制三角形,并总结三角形的性质。在这一环节中,有些学生单纯地关注三角形的外观特征,如三条边的长度是否相等、三个角的大小是否相等,从直观的视角进行数学分析;有些学生则会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推导:改变三角形的边长、角度,则可以得到不同的三角形。这样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依靠数学学习成果的交流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几何图形的学习不仅要从图形的整体结构入手,更要关注构成图形的元素,在对图形进行“微调”的同时,掌握数学知识。小组成员所给出的数学学习结果会启发其他学生的学习,赋予学生新的学习灵感,促使学生从新的角度展开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3.品读数学文化故事,培养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保障学生在主观情感上接受创新、在数学学习中乐于创新,多交流、多互动,优化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尝试借助数学史故事为学生提供参考,要求学生学习数学家从无到有、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使其利用既有的数学资源完成创新任务。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各类数学问题、数学史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一课时,在讲明数学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尝试要求学生运算,并为学生讲解用代数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假设鸡和兔的初始数量都是1,数量逐渐增加,则动物腿的数量也会递增,学生可以通过数字的累加来“凑数”,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这一环节的运算难度较大,且运算过程极为烦琐,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此时,教师可以尝试布置课外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用更为简洁的数学方法来运算相关数学问题。在品读数学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分享“鸡兔同笼”的其他解法,如“抬腿法”“极值法”等,依靠验算来帮助学生归纳数学知识。教师要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学生独立认知、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是一种锻炼学生思维与数学技能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尝试利用新方法、新知识、新问题来优化数学教学流程,以认知、探究为出发点,创新、积累为终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主动体验创新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