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结构 大能量
——大班科学区低结构材料有效投放的思考
2022-12-16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幼儿园
孙 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幼儿园)
所谓低结构材料,是指结构松散、可变性强、玩法多样、方便易得的游戏材料。常见的低结构材料有纸盒、瓶盖、吸管、饮料瓶等。运用低结构材料,能够在传递节能环保理念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挖掘与合理利用身边常见的资源进行游戏与探索。也正是鉴于低结构材料的上述突出价值,其合理运用引发了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在教育实践中,笔者尝试运用低结构材料组织相关的教育活动,初步获得了一些认识和看法。下面结合“大班科学区低结构材料的有效投放”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一、有效增删,及时满足幼儿的科学探究需求
在向幼儿投放低结构材料之后,并不意味着这些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可变化的。相反,其应当根据幼儿科学探究的需求灵活调整与增删。而要想更好地收到这一效果,势必需要教师的认真观察。建立在教师观察与及时增删基础之上的低结构材料,更容易满足幼儿在科学区游戏的实际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投放竹筷和托盘这两种生活中常见的低结构材料,鼓励幼儿将一根竹筷竖立在托盘上,观察竹筷是否能在托盘上直立。经过反复的尝试后,幼儿发现竹筷是无法单独在托盘上直立的。以此为基础,教师再引导幼儿利用橡皮筋将若干根竹筷扎成一捆,把竹筷两头对齐,这时幼儿会观察到用橡皮筋捆绑并对齐后的竹筷能够在托盘中直立起来。同样的竹筷、相同的托盘,捆绑前后的现象却对比鲜明,很容易激发幼儿动手探究的兴趣。以此为基础进行的有关压力和受力面积的科学知识的渗透也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幼儿可能会心生好奇:竹筷被橡皮筋扎成一捆后能发生变化,那其他物品是否也能呢?对于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教师可以为他们投放诸如一次性塑料吸管等其他低结构材料,以供幼儿探究与思考,满足幼儿科学探究的好奇心。
二、高低结合,引领幼儿科学思维的深度发展
提倡运用低结构材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就必须且只能运用低结构材料。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结合实际情况,当有需要时可以实现高低结合,即确保高结构材料与低结构材料的合理使用。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两者各有特点与优势,有效融合才能确保价值最大,从而推动与引领幼儿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投放大量的一次性纸杯这一低结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一次性纸杯在游戏过程中蕴含的压强原理知识。首先,教师可以为幼儿展示一次性纸杯极易损坏,一个人要想站在一个一次性纸杯上非常困难,很容易就被踩坏。接下来,教师可以为幼儿展示将众多个一次性纸杯并列排在一起,排成若干排,再在上面铺上一层硬纸板,人再次站上去,一次性纸杯则不会被踩坏。这其中蕴含着哪些科学知识呢?教师可以由“为什么同样是一次性纸杯,相同的人站上去却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一问题入手,向幼儿讲解其中蕴含的压强原理。与此同时,幼儿会好奇:如果换成其他物品是否也可以?对此,教师便可以投放一些高结构材料,如幼儿平时喜欢玩的积木、大块乐高等,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的积极配合,以及高、低结构材料的有效融合,让整个科学探究活动得以有效进行。若干次的提出猜想、加以操作、验证的过程本身就是幼儿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促使幼儿的科学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
三、尊重差异,融入层次鲜明的低结构材料
不同幼儿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其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不同,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不能统一论教,而应当立足不同幼儿的实际特点,进行有区别且有针对性的精准引导。这一理念应当体现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作为幼儿感兴趣、乐于参与的科学区,教师自然也应当将这一理念有效贯彻、落实下去。教师应当在尊重幼儿差异的基础上尝试投放层次分明的低结构材料,让不同的低结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科学探究的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在科学区为幼儿投放塑料尺子、塑料梳子、塑料小勺、塑料吸管、气球、碎纸屑等众多低结构材料,鼓励幼儿摩擦手中的低结构材料,将其放在碎纸屑上方观察现象。教师应当尊重幼儿差异化的想法,对于想要知道为什么的幼儿,教师可以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讲解,便于幼儿理解;对于想要进一步探究是否还有其他物品能在摩擦之后吸起碎纸屑的幼儿,教师应当给予他们鼓励,肯定他们的想法,并按照他们的需求准备相关的低结构材料。这样高度包容与尊重幼儿的做法,既让科学探究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能从动手操作中感知“摩擦起电”的科学原理,还能让学有余力、有更多想法且行动力较强的幼儿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切实达到了促进不同水平幼儿科学素养与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发展的良好效果。
四、加强指导,给予幼儿科学探究必要帮助
区角游戏要求教师为幼儿投放相关材料,让幼儿进行更多的自主探究、感知与体验。科学探究也是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放手”,任由幼儿去操作、参与。相反,这对教师和幼儿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科学区向幼儿投放低结构材料之后,教师应当加强观察,精准指导,给予幼儿科学探究必要的帮助,这样才能确保科学区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而幼儿也能从中切实有所获、有所得,获得有效的进步与成长。
例如,教师可以在科学区为幼儿投放若干木板、毛巾和装满水的瓶子。这些低结构材料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但是幼儿却不明确教师投放的具体用途。这显然会影响幼儿的参与兴趣和参与程度,也影响了科学区域活动的实际效果。由此出发,教师应当及时引导,为幼儿示范这些低结构材料的具体用法:将木板斜放在一定的高度上形成坡度,然后将瓶子从木板顶端放下去,任其自由滑落;在木板上铺一块毛巾,再次将瓶子置于木板顶端,同样任其自由滑落。教师的示范能使幼儿清晰地知道这些低结构材料的用途。幼儿在明白之后会效仿,也会在实际操作与观察中萌发想要探究导致出现不同结果的科学原因。这样,原本陷入“僵局”的科学区游戏得以按照预期设想开展,也充分凸显了科学区依托低结构材料所进行的活动中,教师精准指导的价值。教师要意识到纵使低结构材料易得、可变性强、可塑性高,但其恰当运用也要确保幼儿能理解、易操作的基础上。而要想确保这一点,教师的精准指导格外重要,且必不可少。
五、结束语
低结构材料在幼儿园大班科学区的巧妙投放与运用,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促使幼儿积极展开各类型的科学探究活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高度重视低结构材料的投放与合理运用问题。在以后的大班幼儿教育实践中,笔者将进一步围绕科学区低结构材料的有效投放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旨在引导更多教师能重视低结构材料的运用价值,且能有效投放,促使大班幼儿在科学区中发展科学探究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