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 挖潜增效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2-12-16李昀钊甘肃省武威市武威第十一中学
李昀钊(甘肃省武威市武威第十一中学)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现阶段我国课程教育现状来看,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均是围绕各个学科来落实。而学科素养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在不同学科中衍生出不同的核心素养。因此,围绕核心素养推动学科教学改革成为了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学科素养的提出无疑为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围绕核心素养培养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优化调整则成为广大教师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观念渗透,奠定核心素养的培养基础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价值观易受外界影响,因而需要接受正向的观念引导,促进其认知能力的提升。观念渗透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步骤。教师应该将价值观培养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各种素材,帮助学生了解教材中人物、故事所传递的观念与思想,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观念渗透的过程中奠定核心素养的培养基础。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六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设计一些具有价值观导向的问题,如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老班长具有哪些特征?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特别留意“老班长”,体会其所展现出来的崇高品质。伴随学生对课文理解的不断加深,教师再向学生提问“老班长为什么好像回味似的说自己吃过了”,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深入阅读,寻找答案,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习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
二、审美创造,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审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的美,感受语言文字中蕴藏的魅力,让学生在审美创造的过程中不断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材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这首古诗描绘了滋润万物的春雨。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尽管通过教材中的注释能够大致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但是往往难以深刻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和传递的情感。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展示诗句中表现的春雨场景,然后向学生提问:杜甫为何要在题目中选择“喜”这个字?学生带着问题再次学习,并尝试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寻找答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去了解杜甫写这首诗的背景,初步了解春雨滋润万物所带来的丰收的希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大家都看到过春雨,是怎么感知春雨的呢?通过引导,有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看见的场景进行感知,有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听到的声音进行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分别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对全诗进行品读,则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所描绘的优美情境,一幅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春江雨夜图跃然纸上。
三、阅读引导,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
要想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不断巩固核心能力,离不开阅读的有效支持。只有不断阅读、不断积累,才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小学语文教材中诸多课文的主旨都能够在文章中找到关键语句,教师通过抓住这些关键语句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捕捉阅读重点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散思维。
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要求学生分享旅游中爬山的经历,激发学生讨论课文主题的兴趣。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黄山天都峰秀美、巍峨风景的图片或视频,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欲望,让学生带着阅读期待进行初次阅读。在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作者是如何描写爬山过程的?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再次进行阅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叙事方法,让学生发散思维,思考作者为什么没有将写作重点放在爬山的过程,而是注重描述爬山前后的人物对话,让学生通过文章中的对话来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在观念渗透、审美创造、阅读引导中进行渗透,在渗透中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增强体验、发散思维,最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