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传媒的文化软实力及提升研究

2022-12-16石鹏飞

传播力研究 2022年26期
关键词:影视剧实力影视

◎石鹏飞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文化软实力与意识形态相关,是一种绝对不能被忽略的“伟力”,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国家战略的重要考虑对象。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已经在多个领域受到了外国文化软实力的冲击,在思想价值、行业标准等方面盲目追求西方的“认证”,忽视了自主文化软实力体系的构建。特别是在影视传媒行业,大量与我国历史真实景象相悖的元素充斥在古装剧之中,已经无形中对很多人造成了影响。鉴于此,必须重点分析和解决影视传媒领域存在的文化软实力问题,构建属于我国的独有的文化软实力传播体系。

一、影视传媒中的文化软实力解读

文化软实力在影视传媒领域中以“服化道”及“思想理念”等形式存在。具体而言:第一,社会大众观看一部影视作品时,除了关注剧情的发展、主要人物的设定之外,还会重点关注服装、妆容、所描述的历史背景下的各种道具。比如,一部设定历史为唐代的古装剧之中,无论是居庙堂之高的朝廷官员,还是处江湖之远的平民百姓,其所穿的服装都应该符合历史典籍的描述,剧中出现的各类道具应该尽量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再如,辣椒这种植物在明代传入中国,那么拍摄明代之前的古装剧时便不应该出现这种食物,否则便是一种在文化软实力层面的“露怯”行为。第二,影视传媒领域的文化软实力还受到现代因素的影响。比如,在现阶段的网络社交媒体中经常看到一些对历史有研究且具有较强文化敏感性的人发出呼吁——对一些古装影视作品中“夹带私货”的行为感到非常愤怒。如现在的日本、韩国(高句丽)在历史上都是我国的附属国,这些国家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在服装、建筑风格等方面从中国学习了大量的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现代拍摄的我国历史古装剧之中可以频繁出现大量以日本、高句丽风格为主的古代建筑和服饰。这种“混淆”的做法将会对很多中国观众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可能会令相当一部分观众无法分清中国古代的服装、建筑与古代日本、高句丽相关事物之间的区别,甚至会认为我国古代的服装、建筑就是这些古装剧中呈现出的效果。第三,与思想价值相关的影视作品领域文化软实力的内容为:将一种形象绑定某个国家、民族,舆论观念不允许其他国家和民族出现这种影视形象。比如,美国科幻电影中存在大量彰显“个人英雄主义”的主角,如钢铁侠、美国队长、金刚狼等。这些“超级英雄”在世界遭受危机时,往往以一己之力拯救全世界,影片在大卖的同时,这些英雄形象也深入人心。但我国知名演员吴京拍摄的《战狼2》在上映之后却无端遭受了很多恶意指责。比如,某位高校教师甚至称“吴京的电影中出现了大量平民死伤的场景,这体现了导演的心理变态”。从本质上进行分析后发现,这是一种不知不觉间受到了欧美国家文化软实力入侵的最佳证据——英雄只能是外国人,不能是中国人。由此可见,影视作品中的文化软实力会在诸多方面对人们造成影响,必须要加以重视和提升。

二、影视传媒领域文化软实力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软实力阵地在影视剧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失陷”现象

上文提到的对“个人英雄主义”题材的影视剧作品进行的两极分化式的评价,实际上已经显示了一个问题,即我国影视传媒领域的文化软实力阵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失陷”现象。除了这种较为明显的现象之外,还有一些似是而非且严重脱离实际的情况,容易对很多涉世未深的年轻观众造成严重的不良价值引导。例如,一些古装影视剧的主角是“穿越者”。主角到了古代之后,迅速发现了古代社会的落后之处。之后洋洋洒洒地制定了发展方案,在短时间内使一个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最后得出的结论看似发人深省实则幼稚到了极点——古代劳动人民贫穷的根本原因是“不够努力”。这种古装剧最大的失败之处在于,将国家治理、社会发展、一个行业的成熟过程视为儿戏——主角创业过程中的资金来源是什么未知、创业过程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解决原材料来源问题未知。“已知”的情况是,主角刚开始创业便有人为其提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场地,一应设施完全齐备,一众下属随时待命,而这些人力物力耗费了多少成本、创业过程中是否存在收支失衡等情况又是“未知”。但在现实生活中,上述景象根本不可能发生,这样的古装影视剧的文化价值导向完全没有可取之处。

(二)过于看重外国标准,忽视中国传统文化

多年以来,我国影视传媒领域过于看重外国标准,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一些极端情况下,甚至中国古人耗费数千年时间传承至今的文化瑰宝在某些影视作品中都成为了可以被随意亵渎之物。代表性的情况为:现代都市题材的影视剧中,男女主角前往高档餐厅就餐时大概率选择西餐红酒,结婚圣地多为巴黎、维也纳。这种观众已经“看腻了”的桥段背后掩藏着很大的文化软实力问题——中国古代传承至今的八大菜系蕴含着中国古人关于“吃”的所有智慧,一道精心烹调的中式菜肴考验一名厨师的刀工、对火候的掌握、对食材的选择等多项“功力”。任意拿出一项事物,在文化传承价值方面都会超过西餐,但这样的桥段很少出现在影视剧中,不得不说是某些编剧、导演自己放弃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过于迷信外国的标准。

(三)存在一定的“不伦不类”情况,乱改现象严重

我国影视传媒领域传承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种不伦不类的现象——将一些文化经典乱加改编,颠覆人们的认知。比如,知名导演高希希拍摄新版《三国》时,不知出于什么样的考量,将三国时期的历史知名事件、历史知名人物张冠李戴,客观地讲,这是一种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亵渎行为。又如,“三足鼎立”局面尚未形成之前,中国北方的两大军阀是曹操和袁绍。这两大势力参与的“官渡之战”是三国期间的三大战役之一。在这场战争开始之前,袁绍阵营最重要的谋士是田丰和沮授,这两人都为袁绍提供了非常好的建议。但在高希希版《三国》中,对田丰形象的演绎尚可,沮授则完全消失——自始至终都没出现过,而原本应该是沮授提出的建议被转移到许攸的身上。到了三国实际上已经形成的时期,正史中的记载为:蜀汉派遣邓芝出使东吴,但被高希希导演改成了马谡(同样没有邓芝的任何戏份)。这样的“乱改”严重弱化了影视作品文化软实力的传播能力,会对观众造成误解,使观众思维陷入混乱状态。

三、提升我国影视传媒文化软实力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影视传媒作品的创作水平,注重多元文化融合

“内容为王”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影视作品创作中[1]。致力于打造优良影视作品以及提高创作水平,是促进我国影视传媒文化软实力有效增强的基础,以典型故事作为创作题材,既能将当时社会背景的特征进行充分彰显,又能与现实生活建立密切联系,以宕荡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吸引受众群体的关注,同时达到有效传播独特的中国文化的目的。在服道化制作中注重多元文化融合,提升影视作品创作质量,使其在国内外诸多影视作品中大放异彩,形成独具一格的影视作品创作模式。以河南卫视出品的“中秋奇妙游”为例,以传统文化元素为内涵,在创作模式方面采用“网剧+网综”的形式,如“秋月稷”作为开场节目,作品中融合了“祭月”“团圆”“驱邪”“愿丰收”等多重主题,将传统文化与舞蹈艺术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融合之美。每个节目的细节不仅被细致刻画,同时注重优化剧情细节部分,实现“网剧+网综”的架构形式,能够将“中国节日”以更加丰满的状态进行展示,后期的“重阳奇妙游”“ 端午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作品也正在策划创作当中。由此说明,若想有效提高我国的影视传媒文化软实力,除了注重多元文化融合以外,也要重视艺术表现手法创新和创作水平提高,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向广大受众展示优秀的中国文化。

(二)发展新型文化影视产业链,延伸市场多个领域

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以及国际地位提升,使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在此环境下,持续增强弘扬与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非常必要。而更多优质的影视作品创作是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能够将中国独有的中华文化展示给各个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文化软实力[2]。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属于文化产业链中特殊的存在,不仅与其他类型产业发展模式有着较大的差异,其价值影响也各不相同。不仅仅是从视觉与听觉两个层面体现影视产品的价值,而提升观众体验并与相关载体相互结合,逐渐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既能获得预期的效益,又能将影视产品的价值最大程度展现出来。因此,需要重视与发展新型文化影视产业链,拓展市场多个领域,打破原有的娱乐舒适圈,推动影视产业创新发展,以覆盖全面的文化产业链作为支撑,不断丰富影视传媒中的文化内涵,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

(三)在影视作品中积极开发、应用传统文化,凸显文明古国的独有魅力

五千年的历史沉淀,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国传统文化,值得弘扬与传承的历史文化,为更多优质影视作品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能通过影视作品向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展示中国特有的优秀文化[3]。由于各国家间文化背景差异,仍有部分国外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的错误认知,并对中国影视作品想表达的内容无法理解,这是致使中国影视作品缺少外国观众关注的主要原因之一,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中国民族文化在国际方面的传播难度[4]。针对上述问题,就创作者而言,在今后的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需要将更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在影视作品中融合与应用,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与创作初衷,从受众维度考量国外受众的观影习惯与特点,了解国外受众群体对中国影视作品的认知情况,以促进和实现以文化自主创新为切入点,在影视作品中积极开发、应用传统文化,凸显文明古国的独有魅力,进而达到通过影视作品高质量宣传中国文化以及显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预期效果。以《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一部影视作品为例,小哪吒外在形象设计,不仅有着中国文化元素的体现,又融合了颇为颠覆性的“丑”形象设计;其独特的人物塑造形式,在满足当前年轻受众群体心理需求的同时,也点明了原著的核心精神,创作高品质影视作品内容,真正做到通过影视作品体现时代精神,现代化表达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其赋予深刻时代内涵及社会意义,推动中国影视传媒行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影视作品价值的最大化[5]。

(四)注重审核,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避免资本力量过多介入

上文提到,很多古装影视剧被“乱改”的现象会弱化文化软实力。除此之外,在一些“资本力量”的干涉下,影视剧作品中的广告植入也令人“无力吐槽”。比如,某卫视投资制作的很多古装剧之中经常直接出现现代广告商的名字,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作品中,真实历史人物身边的某些“配角”会成为“背锅者”。这里面需要明确一个问题,即非历史正剧可以适当进行修改,如以“架空”的模式构建历史背景,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但若是历史正剧,历史典籍中没有提及的人、事、物不应随意添加,更不能张冠李戴。比如,《至尊红颜》的主角是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女皇能够登上至尊之位必定有其过人之处,其杀害自己的儿子、女儿等行为是历史书籍中明确记载的事件,却在电视剧中完全被转移到了其他人的身上。对于这种乱改行为及广告植入的行为均应加以控制,否则不利于文化软实力的传播。

(五)科学选择优秀影视作品的宣传方式,避免本末倒置

宣传工作同样是影视传媒传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环节,但一些原本制作精良的优秀影视剧由于选择了错误的宣传方式,反而使观众的关注重点发生了偏离,本末倒置之下不仅降低了票房收入,还弱化了文化软实力的传播。比如,电影《建军大业》讲述了南昌起义从筹备到实施这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历史事件。主人公是青年时代的周恩来、叶挺、陈毅、贺龙以及时年已经40 岁的朱德。演员阵容为朱亚文、欧豪、黄志忠等。其中,朱亚文、黄志忠都是青年实力派演员,应该作为主要宣传对象。但该电影上映前的宣传却突出了“小鲜肉”,将饰演叶挺的欧豪与饰演何长工的李易峰作为主要宣传对象,使得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初始印象大打折扣,最终票房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由此可见,为了彰显文化软实力,影视传媒的宣传方法应该保持科学性,切勿本末倒置。

四、结语

文化软实力的传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我国作为有五千年历史且传承至今、从未断流的文明古国,在文化领域的自信心应该位居世界前列。但近代承受的百年屈辱令很多人对我国璀璨的历史文明不屑一顾,认定西方的文化价值体系在方方面面均超过我国。这种认知无疑是错误的,既不符合科学历史观,更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基于此,在现代社会,我国应该从影视传媒领域着手,首先扭转错误的文化观念,建立能够有效传播本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机制,重新塑造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影视剧实力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实力抢镜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跟着影视剧学育儿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