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创新模式探析

2022-12-16◎王

传播力研究 2022年26期
关键词:受众用户信息

◎王 萌

(青岛日报社,山东 青岛 26604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了飞速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在人们接收信息与传播资讯等方面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通过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就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接收与传播信息,这种局面的形成对我国的传统新闻传播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新闻传播要想最大程度地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就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在新媒体背景下进行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一)信息传播速度快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逐渐崛起,我国全面迈入了新媒体时代,人们通过网络便可高效地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而高速率的信息传输速度也是新媒体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也得到了验证,前一秒还远在千里之外的消息,可能下一秒就变得人尽皆知。如国家颁布的政策第一时间就会通过新闻的方式推送到手机等终端设备上,某地发生地震的消息几乎与地震发生时间同步推送。尤其是近年来,5G 网络的覆盖面逐步扩大,使得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传输效率进一步提高,新闻信息的实效性也有了显著增强,对提高新闻的影响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全民参与舆论

对比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环境下受众在获取信息时比较被动,主要途径为通过电视定时定点地观看新闻,或者从报纸上接收信息。显而易见,该模式下受众缺乏参与感。再加上信息传递速度比较慢,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大打折扣,很多时候都达不到理想的宣传教育效果。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类型的新媒体平台相继问世,成为了海量信息的重要载体,如近年来抖音、微博、微信等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分享信息和制造信息的重要平台。当某一政策颁布和实施后,人们可迅速接收到,并就政策的可行性以及实施以后产生的效果等展开讨论,同时在新媒体平台发布自己的看法。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舆论的发起者,从而形成了全面参与舆论的局面,在参与舆论这件事上,每一个公民的权利都是平等的,这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受众的参与度。

(三)公众监督

在新媒体还没有发展起来时,政府部门在实施公众监督这项策略的过程中没有给群众提供足够便利的沟通和反馈渠道,因而难以真正发挥出公众监督的作用。同时,政府部门的职权透明化程度较低,一方面降低了群众的积极性和期待值,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内部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和约束,故从内部滋生了贪污腐败等现象,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权益。在这种形势下,人们想要维权也找不到更好的途径,实名举报、检举信等正当维权途径往往也是渠道单一。但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播不再是层层递进,而是呈现出了由点至面的传播形式,很多信息一经网络发酵,就会迅速蔓延,这也是人民群众在政府公众监督中发挥出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的根本原因。如哪里有官员存在贪污腐败行为、政府官员工作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等,都可以在网络环境中得到公开,同时政府也有义务通过开展网络评议等活动,接受公众的监督[1]。越来越多的网民选择新媒体来对自己关心关注和与自身利益关系密切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情绪、意见和态度的多重表达。

二、新媒体时代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传播内容海量化

依托于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新闻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得到了大幅度增强,即便跨越的距离较远,也能实现信息的交互。同时,新媒体时代成功解决了新闻传播内容单一的问题,从原来只能接收和了解本国新闻,转变成能随时随地了解国内外近期所发生的重要新闻,包括各国经济、教育、医疗卫生、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同时,也正是因为进入了这样的时代,新媒体网络空间内的信息量激增,新闻传播内容逐渐呈现出海量化的特征,为人们获取多元信息以及更详细的新闻信息创造了条件。

(二)受众的身份和地位发生变化

在新闻传播领域,新媒体给受众带来了身份和地位上的变化,受众生态得到进一步调整,其具体表现如下:首先是受众身份上的变化,之前受众仅仅是新闻信息的接收者,但如今除了这一身份之外,受众也成为了新闻信息的制造者,甚至具有着多重身份。联系近年来的形势来看,受众越来越习惯于将自己的生活点滴发布于社交平台上,其互动交际黏性更高。除此之外,受众还具有着新闻信息消费者和体验者的身份,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现阶段我国新闻传播领域对精准投放的研究愈加深入,希望通过分析和确认消费者的需求,将媒介产品进行投放,进而实现产品价值。其次就是受众地位上的变化,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受众明显缺乏主导权。随着时代的进步,受众在舆论场上逐渐有了地位,“无力的大众传播观”是对当时舆论环境的一种反映[2],受众开始有选择性地接触和使用媒介。而进入到新媒体时代后,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新闻传播媒介趋向平台化发展,受众的自主性和主导权也得到进一步强化,其由前些年的主动受众实现了到如今能动用户的地位升级。

(三)传播形式多样化

对比传统新闻传播与新媒体传播,以前的新闻信息大多以报纸报刊为载体,以文字形式为主,只有极少部分性质特殊的新闻会附带一些图片,所以看上去要更加严谨,但也十分单调。再加上播报的信息一般是具体的新闻事件及其所造成的影响这两方面的内容,故很多时候都不能吸引人们的阅读兴趣,无法获得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而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形式正朝着多样化和灵活化的方向发展。首先,信息载体从以往单一的文字形式,变成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相结合的形式,甚至可以根据受众的心理,在视频中穿插趣味事件,吸引受众继续阅读下去。其次,对于一些新闻传播者来说,通过对新闻信息进行再创造,同时附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还可带动更多受众参与到讨论和互动中,从而提高话题的热度,所以传播途径相较以往也更加灵活和便捷。

(四)新闻传播的风险性更高

新媒体为传统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和新路径,整个新闻空间变得更加开放,受众面更广,信息传播和制造的门槛有所降低。但值得注意的是,低门槛往往也意味着新闻质量的降低,以及行业约束性极大减弱,而今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制造者,成为舆论环境的主导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是否能给新闻传播带来风险。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人越来越多,但其中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的人员数量却极其惊人,他们不懂专业的剪辑技术,更不了解身为一个媒体人应该遵守的行业规范,这是如今人们经常能看见网络环境中存在较多不实言论的根本诱因。这些虚假信息一经发出,在新媒体技术的带动下,经过网络舆论和社会舆论的发酵,将会产生无法挽回的社会影响,继而威胁到人民的权益甚至是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度,可见其风险性较以往有了大幅增加。

三、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创新模式

(一)转变观念,探寻受众的真实需求

媒体融合是新闻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不少媒体单位都在研究更高效的新闻传播媒介及方式,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近年来广受欢迎的“中央厨房”、全媒体矩阵总控等等[3],这些新兴媒体产品在受众群体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从这里我们也能推断出,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要始终立足于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要善于引导受众完成理念上的转变。

首先,如今仍有很多新闻都是定时定点推送的,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新闻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效应,应该培养受众的定时阅读或观看习惯,确保他们准确掌握新闻信息的推送时间以及具体推送形式。在具体落实阶段,可采用如下办法:早间新闻要尽可能精简,一方面要满足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早晨往往是人们比较忙碌的一个时间段,要尽可能地压缩新闻播报的时间;中午一般是人们的休息时间,为了增加流量,要尽可能地将午间新闻制作成H5 场景新闻或者是互动短视频的形式;而晚上时间则比较充裕,所以不妨以深度报道或者专题报道的方式展开,带给受众一个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总而言之,新闻传播的创新务必要与受众的需求联系起来。

其次,要进一步突出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主导位置,强化其能动用户的地位,从而加快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上文提到,新媒体时代受众的互动交际黏性增强,因而如今的新闻传播模式也是社交与新闻相融合的一种模式,其充分体现了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强大的舆论聚合能力。一方面,向消费者展现新闻产品的价值,另一方面,凝结不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不仅可供用户选择的媒介方式和平台更多,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也有了更丰富的平台,这种现象促进了新闻信息的裂变式传播。比如,某媒体报道一地因滞销蔬菜水果而面临巨大的潜在经济损失,对此许多热心网友纷纷转发新闻,这一行为在较短时间内拓宽了销售渠道,不仅成功帮助该地区农户解决了困难,还充分展现了媒体平台的影响力,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即是用户自主传播的效应。

(二)增加深度,强调有内容的新闻生产

在新闻媒体领域,内容输出永远是受众所期许和需要的,也是整个产业的立足之本,粗制滥造的新闻只会逐渐降低受众的期待值,降低受众的喜爱程度,这是一条终将走向衰弱甚至灭亡的道路。所以不管技术如何更迭,我们要始终坚持内容王道,制造有内涵的新闻节目,向受众传递有内容、有深度的新闻信息,不断强化内容生产的发展观。

对其现状进行分析,新媒体网络环境下很多新闻客户端不断崛起,但没经过多少时间又相继消失,其高调地向大众传递有个性化的新闻内容,但这种个性化却普遍存在雷同问题,甚至是真是伪也极难判定,他们更在意的是如何吸引眼球、如何获得更高的流量。在现阶段的媒体领域,“拿来主义”之风盛行,用户真正关注的独家新闻却越来越少[4]。那么,面对这种局面,最紧要的问题就是提高新闻内容及评论的质量,要真真切切地聚焦于受众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挖掘新闻的差异点,即便不能制造独家新闻,至少也应该通过二次创作为受众呈现新颖的观点。

在与用户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评论字数超出正常范围等情况,导致用户所表达的内容十分有限,不能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完全表述出来,这种情况下,可根据需求选择转接长文编辑、界面滚动短评、推荐优质精评等方式,带动更多的用户参与到新闻评论中,并给出客观和高质量的评论,这样既有利于正向引导舆论,也能提高新闻整体的深度和品质。

(三)融合科技,创新新闻传播的形式和渠道

要想实现影响力的提升,就需要不断开辟新的传播途径,创新新闻传播形式,最终发挥新闻产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具体目标应该是,构建新闻传播矩阵,要从以往单向度一元化的局面中摆脱出来,朝着“复式多面体”的方向不断进行努力,争取打造一个多平台联动的传播梯队,通过交互式界面向用户传递有内容的新闻信息。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基于新媒体时代,借助科技的力量推动新闻传播形式的革新,进一步拓宽传播渠道。

5G 技术在现代社会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为信息传播插上了更轻薄的翅膀,在5G 技术的支持下,移动式场景新闻得以出现在大众面前,并且一经推广就成功得到了当代人的认可和喜爱。其中当属短视频新闻的反响最好,其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受众,相较于传统文字式的媒介形式,前者的动态性更强,故更能吸引用户的阅读兴趣,也方便用户通过观看短视频快速总结重要信息,提高新闻阅读的质量。同时,移动式场景新闻的核心仍然体现在“移动”这两个字上,也就是说,人们不必再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等待新闻播放,拿起手机随时随地都能看,还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进行观看和阅读,非常符合如今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对碎片化阅读的需求。在实际制作短视频新闻的过程中,要注意多挖掘亮点,少做无用的铺垫,精准把控受众的心理和需求,在新闻内容上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站位和道德法律界限,向大众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达到引发大众情感共鸣的效果,真正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引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巧妙地将短视频新闻与VR 技术、人工智能等结合起来,用以营造虚拟化的场景新闻,借助先进的剪辑手段和个性算法来加强新闻传播形式的创意设计,这样既能吸引用户阅读下去,也能逐渐增强用户黏性。

四、结语

媒体融合是我国传统新闻产业共同努力的目标,要积极推进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模式创新,改变和优化传统的新闻传播形态,在关注技术输出的同时,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理念,不断向大众输送高质量的新闻信息,奠定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的高新技术手段,要持续拓宽新闻传播途径,开发更高效、更便捷的新闻传播形式,打造移动式场景新闻,让用户随时随地都能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从而进一步增强用户黏性。总而言之,新媒体为新闻传播带来机遇和挑战,如何扬长避短是接下来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点,要不断从实践中总结问题,立足于当前的媒体环境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以实现新时代下的新突破。

猜你喜欢

受众用户信息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订阅信息
关注用户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展会信息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