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体验式生命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以厦门翔安第一中学为例
2022-12-16孙东耀许丽玲
孙东耀 许丽玲
(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福建 厦门 361101)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青少年沉迷网络、自残、自杀等行为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这种形势下,生命教育在国内更加受到重视。但是大多数学校在生命教育中,以说教为主,对体验活动涉及较少。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以下简称翔安一中)多年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建立系统化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在学生日常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积极生活、成就人生,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效。
一、明确生命教育内容,确立以体验式教育为主要途径
有学者将生命分为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生命教育内容则相应地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相对应形成生命教育的三大目标:热爱生命、积极生活、成就人生。其对应的领域为:安全与健康、养成与交往、生涯与价值。[1]
多年来,翔安一中以热爱生命、积极生活、成就人生为目标,确定教育内容,在实施途径上,编写系列校本课程材料,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更注重突出体验式生命教育这一教育途径。
体验式生命教育强调学校要创设一种环境、搭建各种平台、建设系列课程,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营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体验、积极思考并进行生命感悟的氛围。这种“体验”能够让学生明白生命的不易、健康的不易,进而更加积极地培养健康生活好习惯,提高生命的质量。[2]学校选择体验式生命教育这一主要教育途径,主要基于以下思考:
一是体验式生命教育强调在实践中认识生命,体现生命教育的实践性。从认识论上讲,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要建立正确的生命观,离不开实践。而体验是实践最直接的形式之一,对生命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尊重生命的独特性,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反思自己以前的生活,规划未来的人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学习和反思,活动的领域涵盖日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虽然这种实践活动有时并非专门指向生命教育,但学生能在这些活动中,进行体验和反思,进而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二是体验式生命教育突出整体性,体现了生命教育的全面性。生命的整体性一方面体现在人要从出生走向死亡,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作为生物的生命与作为人的生命的双重属性上,还体现在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三个方面。在进行生命教育的时候,不能将各个部分孤立起来。要全面认识完整的生命,既要进行整体生命观的教育,也要通过实践和体验,来体现生命的过程,体验生活的复杂与精彩,这样才能对生命形成全面的认识。体验式生命观既注重课堂上知识的学习,也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体验,从而确保了教育的完整性。
三是体验式生命教育突出自主性,为生命观教育提供了条件。学生的体验活动,虽然有老师的引导,但是在体验过程,更多地强调自主。体验式教育中强调学生是主体,在这个过程中,促使生命个体自由、个性化地发展成为重要的要求。强调自主性,就是要不能让学生成为盲目接受知识的机器,因为那是对学生个体生命的控制,使他们的生命丧失了品质。强调自主性,能引导学生在教学和实践情境互动中,不断探索,在发现中得到享受生命成长带来的快乐。
二、开设系统化课程,为体验式生命教育打下基础
翔安一中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由学校编写相关材料;其二是在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其三是在日常校本课程中让学生体验生命教育,如排球课。
首先,学校从初一到高三,每个年级都有相应的生命教育课程。初一课程为《生命的起源》,接下来各个年级依次为《生命的多彩》《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生命中的关系》,其内容涵盖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各个部分,学校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我探索,从生命的整体性出发,进行发展性生命教育,进而倡导学生热爱生命、积极生活、成就人生。
其次,学校在语文、物理、生物等各个学科中都充分渗透生命教育元素。比如在初中语文课程中,教师讲授《紫藤萝瀑布》《石缝间的生命》等课文时,会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升对生命的感知能力,体会多彩绚烂的生命的价值。而在生物这门学科中,则从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意义等多个角度,让学生建立科学的生命观。例如,教师讲授高中生物课《细胞的分化、衰老与癌变》,在介绍细胞的基础知识时,注重讲述将人的衰老和疾病同细胞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生命、直面死亡议题,同时引导学生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度过人生。
最后,学校还在校本课程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在体验中,懂得积极生活、成就人生。比如,学校是传统排球强校,多次在全国和全省大赛中获奖,学校开设排球校本课程,在高强度的训练中,让学生养成不怕苦和累的坚强品质。同时,在训练中,讲解女排精神,让学生体验如何应对人生路上的各种挑战,最终实现成就人生的目标,并让学生确立为国争光的价值观。
三、以学生为主体,全方位开展体验活动
学校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与体验的基础上,注重围绕生命教育的三大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全方位地开展体验活动,让生命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体验自然生命,让学生懂得热爱生命
生命的属性,首先是自然属性。学校在教育过程中,首要目标是让学生体验生命的不可逆性,进而对生命产生敬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生命与安全、生命与健康两个领域的教育内容。
一是让学生体验生命与安全。学校以安全教育周、防灾减灾宣传周、消防宣传周、防范溺水、道路交通安全日、法制宣传日、禁毒日等为重点时间节点,常态化组织学生开展防火防震疏散演练、使用灭火器现场灭火演练,“预防溺水生命救护”专项演练,通过这些安全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保护生命安全的防护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创设这些安全主题体验式活动中,学生深刻感受到生命与安全的辩证关系,从而懂得珍惜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二是让学生体验生命与健康。学校组织医务室编写《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学生健康读本》,对中学生常见疾病特别是日常传染病的病理与预防作专门介绍。同时与共建单位厦门市第五医院合作,定期邀请医生开展营养健康、肺结核、艾滋病等健康知识讲座,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学校体育教研组认真执行每天运动一小时的规定,通过大课间活动、体育课、课后锻炼、体育比赛、体育社团等载体,落实学生体育锻炼要求,引导学生掌握体育技能,不断增强体质。
学校把学生心理健康作为学生健康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在每学期的开学第一周和每年的5 月、11 月,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并营造关爱自我、关注心理健康与心灵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体验社会生命,让学生学会积极生活
学校以课堂和作业为抓手,以一日作息表为助手,以定期反馈总结反思为推手,推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校从课堂、作业、作息表、家校协同、定期反馈等环节抓起,全方位培养,全流程跟踪,推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首先,学校坚持五育并举,把劳动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制定《厦门翔安第一中学劳动教育方案》,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以节水节电节粮教育为切入点,培养学生低碳、不铺张不浪费的生活习惯。以五一节、教师节、母亲节等节日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其次,让学生体验生命与交往,学会与他人交往。人际交往既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中学生而言,人际交往主要是指学生与教师、同学和家长等的交往。翔安一中心理学教师开设人际交往教育专题,引导学生掌握人际交往方法,保持健康的交往心态。教师还通过分析学生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具体事例为形式,帮助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克服相关障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亲子关系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坚持家校合育,做到多措并举,共同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2021 年9 月,学校开展了中学生亲子关系调查,了解学生亲子关系的现状。还定期通过线上线下家长会、家长讲座、家访、致家长的一封信等途径,为家长提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建议。
最后,让学生体验交往的过程,突出情感的体验。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要融入情感,做到以情动人;引导家长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爱把生命提升到真正存在的境界,它超越了感官的直观。”[3]学校还通过举办“我为家人做道菜”、亲子悦读等亲子互动活动,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温馨互动,助力学生获得温暖融洽的家庭心理氛围。
(三)体验精神生命,引导学生成就人生
精神生命反映的是生命的意识和价值追求,是指个体的情感、观点、思想、信仰等价值体系。精神生命体验,是中学生命教育的高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围绕“生涯规划”与“价值信仰”两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进行体验。
一是引导学生做好“生涯规划”。学校构建开放的生涯教育体系,开设生涯课程、生涯发展讲坛,开展学科渗透及咨询指导等各项工作,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还在高一年级定期组织研学活动,让学生进行职业体验。比如,组织学生走进科德航空厦门基地,聆听专业人员的细致讲解;还让他们走进空中客车A320 驾驶舱,了解驾驶舱的内部构成,并进行模拟飞行驾驶学习。学生在学习航空知识与模拟飞行体验中,逐渐萌发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初步思考,体验精神生命的价值,成就自己的人生。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学校发现,有部分学生缺乏自主选择的意识和能力,特别是学习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更是较差。为此,引入霍兰德职业倾向量表,对学生进行测评,让学生理解六大类不同的职业倾向,即:社会型、现实型、艺术型、研究型、常规型和企业型。学生根据结果,知道自身学科能力的强弱。在此基础上,再引导他们自主选择选修课程。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从而让他们能更加自信地面对人生。
二是坚定正确的价值信仰。学校让学生追求真善美,在此基础上学会决策,并懂得对自己的决策负责。学校让学生学会悦纳真实的自己,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做到正确对待挫折,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回馈所爱的人,回馈社会。学校心理教师定期开展挫折主题教育,比如,在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突然提高运动难度,引导学生去完成一些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从而让他们体验如何正确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对于学习上碰到困难、生活上遇到波折的学生,班主任和心理教师及时辅导,引导他们把失败当作成长和进步的动力,提高心理韧性。
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死智慧”,让他们正确理解死亡现象,懂得临终关怀,学会向死而生。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开展活动,让他们在帮助老人的同时,重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懂得珍爱青春,明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道理。
学校健全思政工作体系,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命价值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提高生命的深度与广度,通过国旗下讲话、校友回校分享人生经验等,让学生懂得应该如何成就自己、服务社会。
学校坚持在日常行为习惯中健全学生人格。坚持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家认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人格健全的方向。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功能,全面推行有温度的教育,建设充满生命情怀的校园文化。建立校史馆、嘉庚广场、国学园、舫山碑苑以及排球长廊等设施,打造“诚勤毅敏”、乐观向上、阳光积极的校园氛围,提升学生对校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还通过公众号、黑板报、宣传栏、心灵小报、广播站加强积极生命理念宣传,营造“绽放完美生命,享受阳光人生”的校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