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市场化研究
2022-12-16李珍珍
李珍珍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要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强系统性保护。[1]22-34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全球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在中国知网上,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文章就有27092条,成果丰硕。但是,永春县作为一个“非遗大县”,其相关研究少之又少,大多数的非遗项目生存状况堪忧,传承式微。因此,本文试图分析永春非遗保护的现状与困境,探索走“非遗+”的商业经营模式,推进永春可经营性非遗市场化,在创新发展中保护好永春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永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永春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永春县对外的一张璀璨的名片。历年来永春县十分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关部门曾组织专门力量对本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搜集到了19530多条线索,编辑出版 《千年非遗在永春》《永春风物》《永春南音》等书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致力非遗保护,打造“非遗大县”
长期以来,永春县致力于非遗保护,建立多层级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 “中国四大家织”之一的“永春纸织画”、“中国四大名醋”之一的“永春老醋”以及富有永春本地特色的“一都山歌”“闽南水仙”“永春佛手茶”等,截至目前已有64个项目被列入县级非遗保护名录。在注重保护的同时,永春县也十分重视向上级申报非遗保护。随着历届政府对非遗的不遗余力地保护,永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广为人知,有部分非遗项目进入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成为名符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县。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有永春纸织画、永春白鹤拳(五祖拳之一)、福建香制作技艺(永春香、闽南天然香)等3个,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有永春漆篮制作技艺、永春佛手茶、永春老醋等5个,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有永春闹厅、永春鼓坠舞、五里街咯摊、逐火把、布袋戏等14个,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名、省级8名、市级40名、县级93名。
(二)加大推介力度,扩大非遗影响力
为了推动非遗保护,更好地释放非遗的文化价值,让人们更多地感受到历史沉淀下来的永春文化魅力,同时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永春注入新活力,永春县多措并举,吸收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比如建设非遗传承中心和展厅,集中展示6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推进永春白鹤拳、永春纸织画、永春篾香、永春老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文化旅游。在县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纸织画、漆篮、香、老醋等非遗精品体验馆。为了推广永春白鹤拳,永春县与相关实体合作,拍摄多部影视作品,进一步提升了影响力和知名度。其中电影《永春白鹤拳之擎天画卷》荣获2015年海南(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电影节“最佳动作片”,《极品师徒》荣获第51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特别评委会奖和最佳编剧金雷米奖。
(三)注重非遗传承,让非遗后继有人
为了非遗传承,永春县全力打造“传习培训基地+生产基地+市场集聚”的模式,组织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警营活动,让永春县的非遗后继有人。一是设立培训机构。设立永春一中、县老年大学、武警中队等150个传习基地,聘请相关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为传习师定期到基地传艺。在永春职业中专设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在泉州幼高专永春校区设立永春香、永春纸织画、永春漆篮等传统文化相关专业课程,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学校为基础、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传统文化基础人才培养体系。[2]12二是积极鼓励“老带新”“师带徒”。从现有的多家工作室中筛选出一批有志于非遗传承、又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青年人,大师与之“结对子”,进行传统技艺的“传帮带”,这一成果已逐渐显现,目前结对的徒弟有27人,在这些人中,已有3人获评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6人获初级助理工艺美术师资格。著名的纸织画名家周文虎培育了一批纸织画能手,尤其是其儿子周梅森、周梅君、周明塔,也已成为永春纸织画名家,他们中有的是省市工艺美术大师,有的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三是支持推陈出新。以永春的非遗为基础,结合当前年轻人的喜好,把古厝、老厂房、旧仓库等改造成书吧、茶室、咖啡屋、DIY室等,让大家在这里能“品茗、闻香、尝醋、赏拳”,推介“有一种生活叫永春”,让永春的非遗发扬光大。
二、永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目前,永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场化开发中已探索出一些成功案例,但总体上还停留在普查、申报、建立项目级别体系的初级阶段,挖掘不深,整合不足,管理不够规范,成效不够明显,因此,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利用亟待破题。非遗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新生事物的冲击。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非遗面临着新兴产业的强烈冲击,比如,永春漆篮工艺精湛,但做工繁杂,产能低下,相对于工业产品塑料篮子而言,毫无竞争力,制作漆篮,首先需要的是每个手艺人的清贫坚守,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口传身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减少甚至消失,许多精湛的传统技艺濒临灭绝的风险。
(二)非遗保护缺乏总体规划。长期以来,永春县非遗工作重视申报、轻视规划,申报的级别越高,扶持的资金越多,但非遗毕竟是小众,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保护价值重大,但存在着保护力度不足的尴尬境地。比如永春闹厅,这是一种源于泉州南音,具有独特艺术风格、浓郁乡土特色的合奏音乐,组成人员一般10-15人,一场演奏下来,艺人的报酬十分微薄,更不用说拿出资金研究提高艺术水平的了,这也侧面反映出地方资金的困难。重申报而轻规划必然导致开发中的盲目行为、无序行为,甚至破坏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分散经营,产业集群度不高。非遗在传承过程中产生众多流派,各流派之间分散经营,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较少从更大更深的角度去认识、安排,仅仅局限于小范围的整合、利用,出现非遗资源分散、片面,不能有效整合开发的问题,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
(四)财政投入不足、民众参与度不高、专业人才缺失等问题也制约着永春当地非遗保护的开展。地方财政对非遗的投入相对较少,不能有效地挖掘资源、开发利用;当地民众对“非遗”的概念还模糊不清,认识不足,对非遗的利用、开发积极性不高;非遗的传承依靠传承人的代代相传,年轻人缺乏热情,专业人才缺失导致传承环节断裂,以致消失。
三、推进永春可经营性非遗市场化的对策建议
要推进永春非遗市场化,走“非遗+”的商业经营模式是一个重要的出路。一方面,它发挥了非遗的独特性、唯一性、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让非遗创新创意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形成“非遗”产业发展新模式。从总的要求看,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加大战略层面的支持,创新非遗发展所需的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环境。其次,要走“非遗+”商业融合模式,落实“非遗+文化创意”“非遗+旅游休闲”“非遗+知识产权”这几种发展思路,从横向、纵向、环向,融合和延伸非遗产业链,提升产业关联度。在推进“非遗+”商业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实施产业集聚战略,推动非遗产业集聚发展,优化非遗产业布局。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对外非遗产业贸易合作发展。
(一)加大战略层面支持
一个产业的发展乃至繁荣,离不开政府的关注与大力支持。永春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遍地是珍珠,如何串成链,这首先是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
1.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机制。永春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发展香、醋、陶瓷等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都与非遗产业息息相关。因此,建立健全非遗保护体制机制日益显得重要。一是政府层面。要把非遗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专门非遗保护机构,形成抢救、挖掘、整理、申报、评审等工作体系,做到非遗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加坚实和更加完善的基础保障;二是相关部门层面。要全面加强非遗的普查、认定和登记工作。要对永春的非遗资源、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非遗保护动态有一个全面、详实的了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三是社会层面。要扎实做好非遗保护传承的“后续文章”,着力在非遗项目业态化、产业化和品牌化上下功夫,既要突出非遗特色,又要获得经济效益,成为永春新的增长点。
2.加大文化投入,完善文化财政支持体系。一要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经费的投入;二要探索建立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吸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要将非遗产业发展与永春县正在开展的“五全”招商结合进来,创设良好的营商环境,让非遗产业在永春县落地生根;三要提供专项资金,加强非遗保护的社会宣传教育,可举办永春非遗文化艺术展,展示白鹤拳、香、纸织画、漆篮、陶瓷、老醋、佛手茶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拍摄永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宣传片,在周末、节假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活动,吸引更多人走进并感受永春非物质文化遗产。
3.重视文化法治建设,切实做到有法必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现了“有法可依”。永春县作为非遗大县,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同时注重依法保护,结合2021年5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出台的《“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张贴宣传非遗保护标语,向群众发放宣传单,印制《非遗法》《“十四五”保护规划》文本免费发放等,充分利用县融媒体中心这个平台开辟非遗专题,将本县入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进行展播,为非遗产业化提供有力法制保障,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在产业化中更加有效地保护传承。
(二)走“非遗+”商业融合模式
1.“非遗+文化创意”
文化创意主要指文化、技能、文化服务的开发与创新,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具体业态表现形式包括数字动漫制作、网络游戏设计制作、动漫游戏软件开发、模型设计、动漫及衍生品设计、美术图案设计、创意设计、建筑设计等。[3]73-74与非遗的融合途径有:(1)选择合适的非遗题材,融入创新元素,整合提升。比如永春白鹤拳方面,自2010年以来,通过走市场化路径,引进文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永春联合出资拍摄《永春白鹤拳》动画电视剧,该片当年被评为优秀国产动画片。(2)发挥新媒体作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可以引导非遗传承人在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平台上传非遗短视频,也可以现场举行活动,让热心者拍摄短视频,比如永春在交通桥头持续开展“永春非遗展示体验系列活动”,围绕非遗“传承与发展”等主题邀请了纸织画、南音、高甲戏、白鹤拳等非遗项目传承人进行展示,结合非遗传承人自身的经验,不断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2.“非遗+旅游休闲”
旅游是流动的市场化的商业行为,人们旅游就是寻找一个“非常态”的文化猎奇。[4]63-66挖掘非遗元素,实现经营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经济价值,借助旅游这一方式,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传承,并参与国际合作,这一路径已经成为国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市场化路径的流行做法。[5]122在旅游项目的开发、模式的探索、线路的规划与整体的设计等方面,将非遗元素有机地融入到各个环节,从而释放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例如,永春县在旅游集散中心设立了纸织画、香、老醋、陶瓷、漆篮等五个非遗文创体验馆,吸引了部分非遗传承人、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入驻,这一举措形成了旅游集散中心与商家的利益共同体。
3.“非遗+知识产权”
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类的表现形式主要指文化知识版权的保护与服务,具体业态类别包括知识产权、版权和文化软件等文化类版权服务;文化贸易代理、艺(美)术品、文物、古董、字画拍卖等文化贸易代理与拍卖服务;娱乐及体育设备出租等文化出租服务等。[3]73-74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融合路径主要有:非遗通过线下或线上专业知识产权服务企业或平台,参与到交易流程中。如永春陶瓷、永春纸织画等都表现为具体的物质载体,这些物质载体又能成为知识产权交易或代理所指向的对象。目前,永春专门以非遗为服务对象的平台还比较少,大多数是综合性平台。
(三)推动非遗产业集聚发展
要立足永春发展“有根产业”的目标,在推进“非遗+”商业运营模式的基础上,立足本地实际,坚持怎么符合实际就怎么干;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找到若干个非遗项目,实施产业集聚发展战略,统筹规划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
1.做大篾香产业。目前,达埔镇已获得“中国香都”称号,已培育了“彬达”“兴隆”等知名品牌,成立了香产业技术战略联盟,每年都开展香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并设立福建省香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香产品研发中心,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打造“魅力永春情迷香都”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面向东南亚、美国、印度等国家的香产业销售市场很大,未来发展国际市场优势明显,政府要推进永春篾香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为永春县打造“中国香都”提供文化助推力。要积极创建香都小镇,继续推进达埔中国香都产业园区建设,创建达埔香业原材料种植基地、香产品自主研发基地,研制多种类香制品及香炉、香具,稳拓欧美、东南亚市场,打造驰名国内外的“中国香都”永春香产业园,形成集种植、生产、加工、展览、采购、观光、休闲、养生、创意、文研和网络于一体的国内首家“中国香都”智能产业平台。依托我县高速路道口区位优势,结合旅游产业发展,在达埔镇选址建设国内最大的“中国香都”原辅料国际交易市场;塑造“情迷香都”文化品牌形象,扩大公共品牌知名度。
2.提高老醋产业产业化水平。要通过“整合资源、提升质量、打响品牌、龙头带动”,推动传统工艺升级改造,快速提高老醋产业化水平。支持鼓励传统品牌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加盟、入股等方式,做大做强形成龙头和大型醋业集团。提升企业研发创新水平,通过产业技术联盟强化技术共享,提升老醋研发中心层次。延长提升产业链,引导企业在保健、特殊功效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和市场推广,创新风味醋、保健醋、果醋饮料等特色功能性产品,拓展消费空间。推进醋产业“文旅融合”,推动与工业旅游、文化创意、电子商务融合发展,鼓励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扩大产品销售,搭建永春老醋文化公共平台,支持企业建设醋博园、醋博馆等创意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加快建设集生产、文化创意、展销交易、物流配送、技术创新等综合性功能为一体的老醋基地。
3.开发非遗陶瓷文化。永春是千年古邑,史迹众多。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2016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苦寨坑的发现将中国烧制原始青瓷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00年,因此,永春县有人戏称德化是“瓷都”,那么永春是“瓷源”;要在“源”字上做文章,通过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的考古挖掘,开发非遗陶瓷文化,打造有“游”有“研”新经营模式,聚集人气。这方面也可以通过引进九牧集团入驻,带动一批陶瓷企业提档升级。
4.提升“白鹤拳”知名度。在做好大羽村、埔头村、观山村等武术特色文化旅游线路的同时,充分利用五里街旧街改造的契机,突出“翁公祠”武术馆、“白鹤拳史馆”等实地,以及苏瀛汉等“名家”的效应,做好白鹤拳史实研究,利用叶问、李小龙的“名人效应”,扩大永春白鹤拳的知名度,让“永春白鹤拳,无烧也拉仑”(闽南俗语,意为人人都会打白鹤拳)不仅在永春,在闽南地区甚至东南亚也是一句名言。这方面可以通过引进福建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创办永春白鹤拳仙岭办学点(大专文凭),筹划升级为省体职院白鹤拳分院。
(四)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
非遗产业跨界融合催生文化与艺术、传媒与管理、经济与科技等跨学科研究。因此,要推动实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扶持计划。要充分利用永春县出台《关于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计划的若干意见》这一契机,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突出抓好产业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乡土文化人才、乡村治理人才等方面高层次文化专业人才。一是支持能人兴县,重用本地人才。要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作用,扩大非遗产业的影响力。二是筑巢引凤,大力引进人才。要利用优惠政策引进非遗产业急需的考古、文物鉴定、编剧、导演、文化创意、经营管理等方面高层次文化专业人才,壮大非遗产业。三是注重后继有人,重视培育人才。弘扬非遗文化需要有大量的人才,要让非遗走进校园,充分利用中小学、职业学校等培训基地,培养大量的非遗传承人才,只有让非遗传承人才和非遗土壤紧密结合,非遗文化的发展才能有更好的前景。
(五)加强对外非遗文化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让非遗保护、文艺演出、艺术展览走向世界,提升永春非遗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同时促进对外非遗产业贸易发展。鼓励和支持非遗企业积极拓展境外非遗市场,扩大非遗产品和服务出口。比如,永春漆篮在东南亚有较大知名度,民间习俗嫁女儿都要陪嫁一只“永春漆篮”,这对永春漆篮的出口是一个利好的条件。仙夹龙水漆篮要在改进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产能,同时还可以推出个性化服务,“一对一”提供高端个性化工艺品。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代又一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市场化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解决非遗保护的有效途径,但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它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自身的缺点和弊病,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产业化过程中难以持续。因此在开发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推动非遗市场化运作,寻求在当前环境下非遗传承和发展的市场机遇,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6]4另一方面,要跟踪非遗市场化后的评估、监测、规范,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与收入分配体系,坚持原生态性、整体性保护原则,积极寻求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