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校共育背景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2022-12-16申振宇赵晓娟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武小杰心理健康

申振宇,赵晓娟

(兰州民族中学,甘肃 兰州 730070)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要以健康的心理发展作为基础。然而近年来,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因为心理问题导致的悲剧不断出现,让人悲痛不已。而高中生,作为即将成年,却又稚气未脱的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身体和心理正发生着快速的变化。面对高考巨大的压力,学校、家庭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家长作为主要的教育者团体,他们有责任针对高中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携起手来,建立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疏导,帮助学生积极克服心理障碍,培养良好心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幸福生活[1]。

一、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与学业相关的心理问题及原因

高中的学习无论是难度还是强度较初中而言,都增大了很多,学生们不仅要在学习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学习方法也需要不断地调整。高考作为学生考取大学,获得更大发展的必经之路,社会高度关注,家长殷切期待,学生全力以赴。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让学生们承受着来自外界和自身的双重压力。如果能得到较好的心理疏导,化压力为动力,将使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而如果对压力处理不当,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思想负担,甚至产生诸如厌学,焦虑,神经衰弱、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又会进一步导致学习成绩的下滑和不稳定。

(二)与人际关系相关的心理问题及原因

高中学生需要长时间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学习,很少有大段完整的时间与别人进行交流,内心的想法得不到及时的倾诉,而周围的人又经常与高中学生保持距离,以免打扰他们的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在人际关系中会出现一些问题[2]。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与教师之间沟通不畅引起的心理问题。虽然教师与学生几乎每天相处,但由于教学和学习任务重,致使彼此缺乏心灵的交流,使得学生容易对教师产生隔阂。二是与同学之间过度竞争引起的心理问题。进入高中,学习的压力通常会以同学间竞争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有些学生对竞争的内涵理解有误,在竞争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自卑、嫉妒甚至人身攻击得严重后果。三是与家长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心理问题。高考的压力不光体现在学生身上,家长也是焦虑万分,不断地催促孩子去学习,给孩子讲各种道理,将孩子与亲戚、朋友、邻居家的孩子做对比,甚至用过激的言辞刺激孩子。家长们不恰当的引导和教育方式经常会导致孩子与父母关系的疏远,甚至影响整个家庭的和谐。

(三)与特殊的成长阶段相关的心理问题及原因

高中生正处于从未成年向成年过渡的特殊阶段,他们渴望独立,自我感觉已经成熟,但与现实中的不能完全独立、不够成熟形成较大的反差。青春期的他们思维活跃,内心敏感,自尊心强,容易对事物充满期待,也容易在受到挫折时一蹶不振,迷失自我[3]。

学业、人际关系、特殊的成长阶段是引起学生心理问题的常见因素,但对于每个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究其原因都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家校协同共育是解决高中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利于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复杂的任务,最完美的教育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针对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人们对家校协同育人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家校共育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趋势,并且不断地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态。在面对高中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时,我们应当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家校协同育人的作用和优势,助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其日后的幸福生活做好铺垫。

(一)家校协同,让教师指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每时每刻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然而家长们不同的教育程度、文化素养、个人阅历,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都会使他们对家庭教育产生不同的理解,对子女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最终达到不同的家庭教育效果。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发现大多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都可以在家庭教育中找到问题的根源。有部分家长因为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得家庭教育的消极影响不断地在孩子身上累积,最终导致孩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家长教育的惯性并不能轻易、自觉地发生改变,这就需要得到专业的指导。2015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2016年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都指出,在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学校,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教师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多年的专业训练以及丰富的教育经验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解决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能力[4]。在教育中,教师作为家长的合作伙伴,需要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家庭,去了解他们不同的成长背景。因此,家访应当成为连接教师与家长的桥梁,成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有效形式。成功的家访能够顺利地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连接起来,在家长与教师的交流中,家长可以了解学校的育人理念,教师的教育方法,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让家长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也让教师找出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从而有的放矢地指导家长更好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可以共同探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达成理念和方法上的一致,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以实际教学为例,随着最后一科考试结束,轻松愉快的暑假生活即将拥抱每一位学生。可小杰与母亲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考试后,小杰走出校门,径直进了一间网吧。在校门口等待小杰的母亲一路跟随,在网吧门口拨通了小杰父亲的电话,父亲迅速赶到,将小杰从网吧带了出来。回到家里,正当父母准备发作时,小杰却抢先一步,夺门而出。被母亲拦住的小杰开出了买一部最新的品牌手机作为不离家出走的条件。眼看着父子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无奈中,小杰母亲拨通了班主任王老师的电话,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王老师来到小杰家中,只见小杰父亲在不住地抽烟,母亲不停地掉眼泪,小杰拳头紧攥,怒气冲冲,气氛很紧张。见王老师进来,小杰近乎咆哮地喊了一句“我受够了”,然后冲进卧室。王老师静静地陪着小杰父母,待情绪稍稍平复之后,母亲开始慢慢诉说自己的心酸。原来小杰现在的家庭是有了小杰以后重组的。母亲在孩子的成长中,不允许出现一点点的偏差。上小学时,天天接送,怕孩子被坏人欺负。上初中时,她悄悄跟着,怕孩子学坏。上高中后,她强烈地希望孩子能考上一所好大学,经常忧心小杰的学习,每天上下学都会远远地跟在后面,甚至有时候会去学校,透过教室的窗户看孩子上课的状态。小杰也经常发现母亲跟着他,但都会假装没看见,可没想到这次他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母亲觉得自己小心翼翼,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竟然不再乖巧,不再听母亲的话,她很痛苦。

在了解完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王老师耐心地安慰小杰母亲,帮助她分析小杰的现状和问题的原因:自上高二以来,小杰的情绪波动较大,多次的谈心谈话,都没能找出具体的原因,只说自己压力很大。或许母亲过分的关心才是他压力的根源,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理解和成长的空间,母亲的形影不离在小杰小时候可能感受到的是母亲对他的关爱。孩子在长大,而母亲关心的方式没有改变,就会逐渐成为成长的束缚,孩子会感受到压抑,长期积累的压抑终会在某一瞬间爆发。不过压抑的情绪能够爆发出来,比一直藏在孩子心中要好。王老师建议小杰父母当务之急是重新建立起跟小杰之间沟通的渠道和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例如,当下应尽量不要提与学习有关的事,鼓励小杰找朋友玩,嘱咐他早点回家,母亲再不要跟着,让孩子放下思想的负担,而父母只需照顾好孩子的日常生活。

一段时间后,母子间恢复了正常的交流,王老师顺势与小杰进行了一次长谈,引导小杰站在父母的立场上认识他们的所作所为,理解母亲的不容易和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应当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接纳母亲在家庭教育上的不完美,要多与父母交流,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想法,理解自己的做法。高中生已经不是小孩子,应当为建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做出自己的努力,也应该为自己的将来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王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小杰与父母的关系逐渐升温,彼此间的交流更加频繁、深入,小杰的成绩开始平稳地进步,往日的压力也烟消云散。家校协同,让教师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在家庭教育中迷茫的父母,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家庭教育为孩子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让家庭成为充满生机和智慧的心理健康教育阵地。

教师指导家庭教育也可以通过家长微信群,班级公众号等信息化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中推荐有关家庭教育的理论、案例。家长也可以在平台中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晒出自己在解决孩子心理问题时的成功做法。让家长在阅读和分享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增强化解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能力[5]。用教师、家长集体的智慧解决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这样的家庭教育将充满活力和现实意义。

(二)家校协同,让家长助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在成长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教师虽然是专业的教育人员,但仍然有很多问题不能凭一己之力解决。家长,作为教师的同盟军,陪伴孩子成长的全过程,对孩子的教育更具针对性和连续性。打开校门,请家长走进来,让家长切身了解孩子的学校,了解作为学生的孩子,了解不同的孩子。让家长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去认识自己的孩子,让家长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学习不同的育儿经验,不同的教育方法,取长补短。通过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座谈,倾听彼此的心声,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提升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通过邀请家长参加针对青春期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题班会,举办家长论坛、鼓励专家型家长分享教育心得等活动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此外,父母因为从事不同的职业,拥有不同的专业技能,而这些难得的教育资源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多元发展。让家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家校协同,助力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以实际为教学为例,在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每日激增的病例数让学生们惶恐不安。而日益临近的高考更是增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们无法像往常一样坐在教室里安静地学习,甚至因为戴口罩而不能自由地呼吸。很多学生为此焦虑不安,情绪波动很大。作为非专业的防疫、抗疫人员,教师只能尽力去安抚学生的情绪,努力为学生创造安静的学习氛围。但空洞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虽然使出浑身解数,却对学生由疫情带来的恐慌、焦虑等情绪几乎毫无益处。当家长委员会了解到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心理问题和老师的无可奈何后,他们迅速展开行动,找来了三位分别从事社区工作、医疗工作和志愿者工作的家长。三位家长用自己专业的知识,生动的案例、感人的画面为同学们举办了一场针对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专题讲座。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很多实用的防疫知识,而且当他们看到一个个平凡的人为了抗疫的胜利不顾个人安危无私奉献时,唤起了他们努力学习、奉献社会的豪迈勇气。当他们知道我们的国家为了战胜疫情,不落下任何一个人的坚定立场时,更加坚定了他们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决心。从此,学生们不再因为疫情而迷茫,不再因为高考而畏惧,他们战胜了内心的软弱,在学习的道路上劈波斩浪、奋勇前进。

将家长请进学校,在家长的帮助下,学校教育从形式到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多元,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增添新的元素,促进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家校协同,共筑学生健康心理防线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教育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给学生建立起一道牢固的心理防御屏障,让学生有更好的心理免疫力,在受到心理伤害时能够自我治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我调节,让心理变得强大,使自己拥有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拥有幸福的人生。

以实际教学为例,高考结束,小武同学拿着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满心欢喜地来到学校,感谢曾经给他指引方向,让他走出困境的老师们。看着眼前这个乐观的大男孩,谁又能联想到就在两年前,小武差一点因为心理问题而放弃学业,外出打工。

刚上高中时,小武特别安静,来自农村的他穿着朴素,腼腆害羞。每天都在读各种各样的书,很少与老师、同学交流。虽然读书很多,但是成绩却不断下滑。老师们想尽办法,采取各种措施,都没有找到小武成绩下降的真正原因。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小武的成绩再次退步。小武的父亲突然来到学校,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辛苦的劳作在他的脸上和手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让人同情。他此次来学校的目的是为了给小武办理退学手续,同时也带着事情能有一线转机的期许。原来,从农村来到城市上高中的小武因为与别的同学在经济条件和成长环境上都有较大的差距,使得内向的他与同学们很少有共同的话题,总觉得低人一等,所以将自己封闭起来,每天以书为伴,逃避与别人的交往,不愿融入班集体中。再加上懂事的他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经常责怪自己不但不能帮助父母减轻压力,还要上学增加父母的负担。在经历了多次的思想斗争后,他决定辍学。父母苦口婆心地劝导丝毫不能动摇他退学的决心,最后只能选择妥协。了解了事情的真相,老师们也找到了小武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大家一面安慰小武父亲,一面劝说小武,希望他能坚持读书。最终,小武答应读完高一,这也算是暂时稳住了局面。但如何才能让小武顺利的读完高中,考上大学。老师们进行了一次大讨论。大家确定的努力方向是先让小武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并将其充分地发挥出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逐步解决他的心理问题。而问题的关键,是寻找小武的闪光点。语文李老师提出,小武平时读了很多书,他的理解能力和作文水平在班级中名列前茅,希望以此为切入点对小武进行帮助。往后的学习中,李老师经常给小武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将他的作文作为范文供班上同学分享学习。还推荐他参加各种作文比赛,因为有丰富的阅读量和扎实的写作功底,小武在比赛中多次获奖。其他老师也不失时机地给予小武鼓励。有了老师们的帮助,父母的默默支持,加上自身的努力,小武不光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开始主动参与班级事务,和同学们积极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同学情谊,也跟老师们有了更多的交流互动。慢慢地,一个开朗、自信的小武出现在了大家面前。毕业晚会上,小武说了一番发自肺腑的话:“我感谢我的老师、父母、同学,从现在起,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会勇敢面对,全力克服。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当把困难踩在脚下,我们就是自己的英雄。”此时小武的内心充满着感恩和激情,他已经完全走出了自己心理的“低谷”,迎来了更强大、更成熟的内心。让学生在教师、父母的指导、陪伴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强大自己的内心,这正是学校和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终的目的。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来说是幸福的,对一个民族来说是幸运的。新时代的教育,首先是要培养出心理健康的社会公民,而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学校和家庭应当建立起和谐的双边关系,建立健全的联动机制,让学校在家校协同育人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质量,让家长在家校协同育人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素养。学校和家长共同提升教育合力,致力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让学生在家校协同育人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猜你喜欢

小武小杰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约定
剥花生的智慧
你的书包呢
小武的心思
他鼓励了我(二)
偷梁换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