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文”的特性和翻译价值

2022-12-16周红民高纯娟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时文图式文体

周红民,高纯娟

(南京晓庄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一、 引言

时文在当今翻译活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是国人了解域外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人文、科学的窗口,也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在一些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开设了《时文翻译》这一课程,与《文学翻译》、《实用文体翻译》构成了翻译专业的三大主干课程。但是对于什么是时文、时文应具备什么属性、其翻译价值几何,我们仍旧概念不清,边界不明,定义不一。

在大部分人的思维中,“时文”应与“时事”和“新”联系在一起,因此把反映当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的文章归为“时文”,“多指政治、外交、经济类的时事文章及政府颁布的文告等,以传达信息为主,通常属于正式文体”(1)林榕:《汉英时文翻译:文化语境观》,《闽江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第50-55页。。有些学者把“时文”等同于经贸、旅游、广告等“应用文体”。有些则界定为政治文献,如政府工作报告、党和政府各类文献。有些等同“报刊文摘”。有些将“经贸文献”看作典型时文。这些定义要么过窄,要么混同,如政府文告、政府工作报告明显属于应用文体范畴。因此,我们需要正本清源,对时文进行清晰明确的界定,以便在时文甄选和教学中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为此,我们需要弄清以下三个问题:1.时文属于什么文体;2.这种文体有何特性;3.其翻译价值几何。

二、 时文的范畴与属性

在汉语语境中,“时文”是出于意识形态和美学的需要,把某一种文体当作范本,加以阅读、追模、应用,进而流行于某一个历史时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经典和时文,“总是与现时的主流政治、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联系在一起”(2)周红民:《翻译研究探索与思考》,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21页。,通过官方的认定、出版、教育得以强化和传播。如骈文起源于汉魏,成于南北朝,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至唐代还相当流行,章奏表多用此体,唐代科考采用律赋,参加科考的士人出于对功名的追求,骈文必然会成为时文。明清时期以“八股文”取士,当时就将“八股文”称为“时文”,它有严格的格式,破题、承题、起讲等,内容取自“四书”,“借圣人之口气抒发我之本心”,在文章的严格定式、主题下,考生还得将韵散、观点等整合于一体,这不仅要将四书五经等传统著作牢靠地掌握,又要有丰富的知识功底,而且还要有按定式施展文墨的天赋。(3)李鑫:《范式角度探析李贽时文观》,《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第27-32页。那么“四书五经”必然当作“时文”来吟诵和研读,这些大都是附和主流政治而形成的时文。民国以来,时文的观念有所改变,“时文”多指“美文”,一个时期流行的、为人们所喜欢阅读的文章,也就是广义的美文概念。它一般指集“叙述、议论、感怀”于一体的散文。嬉笑怒骂之情绪、家长里短之琐事皆可做成华章妙言,情思曼妙,沁人心脾。如贾平凹所言“你可以抒发天地宏论,你可以阐述安邦治国之道,可以作生命的沉思,可以行文化的苦旅,可以谈文说艺,可以赏鱼虫花鸟……”(4)刘静:《文学报刊与文化散文的兴起——以〈收获〉〈美文〉为例》,《中州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第15-18页。。同时它集艺术性和美感体验于一体,人情世态,栩栩如生,状如眼前,给人启迪、顿悟、沉思,或哀怨、或愉悦,任凭沧海桑田,星换斗移,仍具阅读和欣赏价值。而唐诗宋词时至今日,仍然是我们的必读教材,是出于中国文学传统对美的追求。

(一) 时文的范畴

译界从汉语挪用“时文”这一术语,并在翻译教材和翻译课程设置中冠以“时文翻译”这一称谓,但是“此时文非彼时文”,翻译中的“时文”不单指“散文”或“美文”,更不是诗词歌赋,它极大地拓展了其覆盖范围或另有所指,因为时代在发展,审美性时文无法承载当今社会不断出现的新内容、新现象。

从内容上来看,它直指现实世界的方方面面,其主题无所不包,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人物、科技、商业。在英语世界里,它倾向于将这一文类归于“非小说类”(non-fiction),以显示与虚构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戏剧相区别,或者称为“说理性非虚构文类”(expository nonfiction)。Readsyblog就列出了24种题材:1)历史(history);2)哲学(philosophy);3)宗教和精神(religion and spirituality);4)科学(science);5)大众科学(popular science);6)政治学和社会科学(politics and social sciences);7)散文(essay);8)励志(self-help);9)商务和经济(business and economics);10)健康和养生(health and wellness);11)手工和爱好(crafts and hobbies);12)旅游攻略(travel guides);13)烹饪(cookbooks);14)教子和持家(parenting and family);15)少儿读物(children’s nonfiction);16)涉世和社交(educational guides);17)教材(textbooks?);18)语言(language books);19)幽默小品(humor);20)艺术(arts books);21)回忆录和自传(memoirs and autobiographies);22)传记(biographies);23)旅行日志(travel literature);24)新闻事件深度调查(journalism)。

但non-fiction有时又指非虚构“文学作品”(non-fiction literature),也显示了与“虚构”文学作品的区别。在以下几种解释中含有这一指向。Werriam-Webster解释为writing or cinema that is about facts and real events(基于事实和真实事件的写作或影视作品);Micosoft Bing网站解释为prose writing that is based on facts, real events, and real people, such as biography and or history(基于事实、真实事件、真实人物的散文作品,如传记或历史);Longman Webster English College Dictionary解释为literature based on fact, broadly literature other than novels and stories(基于事实的文学,除小说和故事以外的宽泛意义上的文学)。这些“非小说作品”用文学的表现手法来再现现实世界中的真人真事,古今中外之人、之事皆可做成该类文章,介于文学与事实之间的一种文类。最典型的莫过于“文学新闻”(literary journalism),或叫“新新闻体”(new journalism)、“创造性新闻体”(creative journalism),类似于汉语文化中的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由于新闻具有“文学性”,因此里面设计了叙事结构、故事情节、场景描写、人物刻画、象征意义等。如我们熟知的“Hiroshima, the Liveliest City in Japan”(5)张汉熙:《高级英语》,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9-45页。就是典型的“非虚构文学作品”。

因此,时文涵盖的题材非常广泛,它既有叙事性文类、又有说明性文类,还有描述、说理文类、抒怀感世的散文类,还有纪实文学类,当然这种分类以某一文类为主体,排除了与其他文类交叉穿插的现象。实际上,任何文类都会有交叉重叠的现象,如“历史”以“叙述”为主,但不排除主观评价,那么就会有“说明”性文类的存在。

这样一来,“时文”就涵盖了除虚构“文学”、“应用文体”以外的所有题材和文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将之设置为一门课程,与《文学翻译》、《实用文体翻译》并行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只不过现有的教材各有侧重,有的偏重新闻类题材、有的偏重散文,有的偏于科技题材。

(二) 时文的功能

“时文”介乎于“文学文体”和“应用文体”之间的文体。从文本功能看,“文学文本”倾向于“启思、教化、表达、移情、美学”功能;“应用文体”突出实用功能;而“时文”强调“信息、教育、教导”功能。从接受者层面来看,阅读文学是为了获得各种情感体验、积累语言素养、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阅读时文是为了积累知识和人文素养、开拓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用文体涉及了交际双方的互动,阅读文本是为了完成某一交际任务,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为了凸显“时文”的特性,我们首先从语言功能的角度来描述和分析“应用文体”。

应用文体是出于功利、实用目的而展开的语言活动。一般来说,应用文体包括:公文、说明书、教材教程、技术报告、合同、商务信函、广告公告、公示语、旅游手册、工程技术资料、商品目录、操作指南、宣传材料、说明书、专利描述、官方文件、报告、科技情报,外事商贸函件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文体。

具体来说,应用文体的语言主要行使呼唤功能(appellative/vocative function),或者称为“意动功能”(conative)、或“工具功能”(instrumental)、“操作功能”(operative)、“实用功能”(pragmatic)。语言呼唤功能的核心是读者,受话人,动员受话人行动、思考或者感觉,以文本要求的方式做出反应,在受话人身上产生一定的效果。(6)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p.41.它是“以言行事或施为性言语行为”(7)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89页。。具备以下四种次功能:a)指示功能,影响文本接受者行为的言语行为(命令、指导、请求、纵容),如政府公文、公示语、操作指南和教材。如果所指之物是某台机器的使用方法,文本就行使了指示功能(directive);如果所指之物涉及了整个学科知识,文本就行使了教导功能(didactic function);b)承诺功能,说话人承诺采取行动的言语行为,如合同、政府公文;c)宣告功能,履行行动的言语行为,如裁决、合同、政府公文等,(8)Hatim, B & Mason, I.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pp.60-61.d)诱导功能:说话人意在打动受话人的情感,如广告和宣传材料,要劝导某人做某事或者接受某一观点,就要诉诸他们的敏感点和意愿,诱导类语言也会传递一定的内容,但其重点是用独特的语言形式追求言外之结果。

根据Karl Bühler对语言功能的划分,本文认为“时文”主要行使以下四种功能:(9)Nord, C.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6, p.41.

1. 指称功能(referential),语言指向世界中的客体,根据客体和所指之物的性质,如果所指之物或者客体是接受者不知道的事实和状态(如交通事故),那么文本行使了告知功能(informative)。如:

例1:When a video was made public of four Minneapolis police officers on top of the face-down body of George Floyd, showing one officer with his knee on Floyd’s neck, choking him in the light of day, thousands of people in dozens of cities revolted for more than seven days.

光天化日,乔治·弗洛伊德脸朝下,被明尼阿波利斯的四名警察按倒在地,其中一名警察用膝盖顶压颈部,致其窒息。该视频曝光后,数十个城市的上万民众掀起了抗议活动,已持续一周以上。

很显然,这是纯粹的客观事实描述,后文接着写:

The expression on the officer’s face displayed the problem of indifference to black life that dates back to the policies adopted by America as it rose from the ashes of the Civil War.

这名警察脸上表现出的对黑人生命的冷漠来自于美国从内战废墟中崛起以后所采取的系列政策。

其中“The expression on the officer’s face displayed the problem of indifference to black life”这种主观评价是基于以上的事实,而“that dates back to the policies adopted by America as it rose from the ashes of the Civil War”这种解释说明同样具有主观臆断的性质,也是基于以上的客观事实。

下文这种完全带有主观性的描述仍旧指向客观世界真实的人——贝克汉姆。

例2:He possesses a steely cool persona and relaxed nonchalance and grounded calm approach to his life and career.

他具有钢铁般的酷哥形象,对生活对事业都保持一种轻松的超然和坚毅的冷静。

“指称功能”是时文最基本的功能,时文的一切内容都是基于客观世界的人和事,离开了指称功能,时文就失去了附着的基础,无论采用“叙述”、还是“说明”、还是“评价”、还是“描述”、还是“说理”、还是“抒怀感世”,都有指向,这一指向都是真实存在的人、物、思想观念、人情风物、文化现象、法律制度等。虽然时文都基于事实,然而除了基于4W(who, what, when, where)的新闻报道,纯粹陈述事实的时文并不多见,因此时文还具备以下三种功能。

2. 表达功能(expressive),在Reiss(10)Reiss, K.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 Limitations.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pp.31-38.的文本类型中,“表达功能”限于文学文本的美学功能(aesthetic),根据语言发送者对待客体或现象的态度,细分为:a)情感功能,表达个人的情感;b)评价功能,表达评价(如对政府政策)。在Newmark(11)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pp.39-40.的分类中,表达功能主要出现这些文本中:a)高端的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戏剧,最高级别的表达类为诗歌;b)权威性陈述,说话人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语言操控能力,这些话语有作者的印记,虽然其意义带有指向性,内涵意义也不丰富。典型的权威性文本为政治性演讲、文件、政府或党派人物发言、立法和法律文书;c)自传、散文、私人信件,这些具有表达性,是因为它们渗透着个人情感。纽马克分类是基于所有文本类型而言的,而且有失严谨之处。

笔者认为,任何时文都带有个人之见和情感表达,因此具有很强的表达功能,只是强弱不一。按照表达性强弱的顺序可以包括这些文类:散文、文学新闻(纪实文学)、回忆录和自传、传记、旅游日志、评论(时评、社评、人物评论、文学评论)。情感功能和评价功能既可以通过某一词语,如形容词、副词、动词看出作者的主观态度,也可以通过某一语句、段落折射出作者的偏向、爱好和感受。以下段落通过语义和逻辑的关联泛出了“初秋之情思”:秋天能治愈人性之恶、抑制人性之欲。在具体的词汇和句子层面,“enormities”(恶念)表现了对人类本性和对物质追求的否定态度,“perverted”(扭曲,歪曲)也表现了对人类邪念的否定,“let it be in the early autumn. Then, Nature will love him better than at any other season, and will take him to her bosom with a more motherly tenderness” 对初秋的向往溢于言表,同时通过隐喻 “ to her bosom with a more motherly tenderness”肯定了“初秋”的正面价值,因为“母亲的温柔怀抱”最能抚慰心灵。

例3:If ever my readers should decide to give up civilized life, cities, houses, and whatever moral or material enormities, in addition to these, the perverted ingenuity of our race has contrived, let it be in the early autumn. Then, Nature will love him better than at any other season, and will take him to her bosom with a more motherly tenderness.

假如我的读者决定要放弃文明生活,放弃城市、住所、任何物质和精神的欲望,还有我们人类独有的歪门心思,那么初秋便是最好的时机,这时的大自然比任何其他季节都爱你,她会以更多的慈母柔情揽你入怀。

3. 呼吁功能(appellative),意在接受者情感,文本诱导他们以一定的方式作出反应。如果要论证一个假设,我们就诉诸受众先前的经验和知识,其反应可能是对已知事物的认可;如果我们要劝导某人做某事或者某一观点,我们就要诉诸他们的敏感点和意愿。(12)Nord, C.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6, pp.41-43.Newmark(13)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pp.41-42.认为语言呼唤功能的核心是读者、受话人,采用呼唤这一词语是动员读者行动、思考或感觉,以文本意欲的方式做出反应。当然呼吁功能也通过其他题材的文本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取得。如果我们要顾客购买某一商品,我们就要诉诸他们的现实需求和向往,描述符合受众正面价值的那些品质;如果我们要教育一个人,我们就要诉诸他们易于接受的道德原理。呼吁功能的语言指针是祈使句和修辞疑问句,然而该功能也可以通过行使指称功能的语言和风格手段,或者用行使表达功能的语言来取得,如通过最高级和表达正面价值的名词来取得。呼吁功能甚至在诗歌语言中发挥作用,它满足了读者的美学诉求。

具有呼唤功能的时文并不多,主要为“演说辞”。政治家的演说试图说服民众接受其治国理政之理念,成功人士演讲用来励志,热心环保的人撰文是为了唤醒民众的环保意识,各行各业提议某一行动方案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4. 美学功能(aesthetic),美学因素既指文本引发的情感体验,如与文本共情引发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又指文学性表现手法,如文本的叙事结构(倒叙、插叙、直叙),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象征手法,讽喻手法等。但是最能直观表现美学功能的因素还是语言的形式要素,如节奏、韵律、结构、修辞等形式美。Newmark(14)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pp.42-43.认为美学功能是“用语言取悦感官的功能,句子、从句、词语的节奏、平衡、对比起到一定的作用,音效主要体现在拟声、头韵、响韵、尾韵、节奏”,其次就是隐喻,它连接了表达和美学功能。通过构拟外部世界的形象,语言打通了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连接通道,唤醒了感官世界的味觉、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其实,美化语言的手段还有很多,如借代、倒装、拟人、婉言、夸张、讽刺、仿拟等,如果不借助这些手段,在描述事实、说明道理、表达思想和情感时,语言就会变得十分枯燥,变为干干巴巴的事实陈述,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只剩下一副骨架了。

任何时文都存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段,只是多与少的区别,较为纯粹的美学功能只存在诗歌语言中,就连就事论事的时评也充满着创新隐喻,它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可触可感。

例4:The problem is that, in one area after another, Bush appears to be bogged down with no clear path out of the political swamp. …And many republicans are setting their own course as Bush’s job-approval ratings hover below 40 percent.

问题是,布什似乎陷入一个又一个政治泥潭,却找不到走出泥潭的出路。……当布什的工作满意率在40%以下徘徊时,很多共和党人在各走各的道。

美学功能是时文的一个副产品,时文不是为了追求美学功能而构造,而是使内容更有效、形象、趣味性地传达。因此它服务于信息功能和表达功能,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和评价而采取的手段。美学功能在以下文类较为常见:散文,文学新闻,回忆录和自传,传记,旅游日志,评论(时评、社评、人物评论、文学评论)。

当然,任何时文都是以上四种功能的混合,很少存在纯粹的所指功能,“所指功能”是“表达功能”、“呼吁功能”、“美学功能”的基础,缺乏“所指功能”其他功能就无所附着,其他功能都服务于“所指功能”。只是在不同的文类中,某一功能更加突出,如散文,其表达功能明显大于所指功能;而传记和旅游日志,其所指功能大于表达功能。虽然整个文本并不总是行使单一的功能,而是几种功能的混合或者相互重叠,但是某种功能在文本中占主导地位时,这种功能区分才有意义。

三、 时文的翻译价值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认为时文是基于现实世界而构建的文本,通过全民契约性符号系统——语言,对现实世界加以锁定和记录,实现了从现实世界向文本世界的跨越。它指向了现实、再造了现实,但不是对现实的简单记录、模仿和映现,而是超越了现实自身,因为它被强加了逻辑、假设、推理、判断、评价、情感,通过描述、解释、议论、抒情等叙事方式将现实世界与人的理性和情感合为一体,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和情感诉求而变得有意义,向人类打开了知识和情感的通道。

时文之用在于给我们传授知识、启思开智、提高判断力、丰富情感体验。无论是有形的人和物,还是无形的“理”、思想、风物时尚,还是对待人与事的价值判断、情感态度,只要是我们先前不曾知道的、不曾领会过的、不曾体验过的,都纳入了我们“知”的范围。它更新、突破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将之引向异度空间,进入异质文化领地,从而刷新读者对世界的认知,同时也获得新的审美体验。

“时文翻译”就是把一种文化基于现实世界的文本用另一种语言加以再现,无论是人物、事件、思想观念、人情风物、文化现象、法律制度,目标文本需要再现原文的真实逻辑、事理、情感,取得同等的信息功能、表达功能和美学功能。

“时文翻译”作为一门课程,与“文学翻译”和“应用文体翻译”在文体性质上有着明显的分界。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课程属性。而时文涉及的主题、内容、知识包罗万象,要在众多的知识体系和主题中选取适合教学的材料又并非易事。在此笔者拟以“翻译价值”为题,希冀对翻译教学的时文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价值”是抽象的信念、理想、规范、标准、关系、倾向、爱好、选择等,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时时处处起作用,指导人的思想,支配人的行动,评价某一事物就是来源于并反映了抽象的理想价值。以往学者对“翻译价值”的判断和认定往往依赖功能性标准,大处从对社会的影响着眼,小处从功利性角度阐述,如经济价值。本文设定时文的翻译价值排除了功能性和功利性因素,不对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或工具价值予以历时性和现时性宏观叙事,而是将“时文翻译”框定在教学环境之中,来考察它与教学对象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当然,这种关系要设定为一种正向、积极、促进、增强的价值引领。我们又假设时文翻译不仅仅是提高翻译能力那么简单,它还应包括认知、体验、情感、审美等过程。以此,在选择“时文”时,我们就应该考虑它是否有足够的认知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等。以下就“认知价值”和“美学价值”来展开讨论,以便我们对时文选择有一定的价值判断和倾向性。

(一) 认知价值

认知是获取知识的行为或者过程,包括感知、识别、思考、记忆、分类、推理、判断、解决问题。时文是用于传递信息和知识的语篇,它包含了现实世界各类信息、知识、以及对这些信息和知识的评判和情感表达。“作为读者的译者要对原文构建的世界进行认知性的解读,实际上就是对原文现实世界的识解”(15)陈吉荣:《论认知语言学对译者认知不足与认知过度的解释力》,《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第2期,第16-19页。,在识解的过程中,读者势必展开感知、识别、关联、思考、记忆、分类、推理、判断等一系列心理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异”的信息和新的知识、“异”的思维方式,未曾经历过的情感才能改变现有的认知结构。译者在对这些“异质”成分处理时,其认知图式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形:1)文本内容与图式的结构和期待一致,图式中的空位很容易激活、恢复、填补、关联,文本容易进入译者的期待视野,译者图式能轻松自如地加工文本,形成概念,把握概念之间的关联,造就主题意义,译者图式得到强化、巩固;2)文本违背图式结构和期待,译者图式暂时无法加工文本意义,但随着阅读和感知的深入,文本世界反作用于图式,图式中原有的组块被拆除,得到重新组合配置,得到了刷新,文本意义取得了关联;3)译者图式过于僵化,文本中的知识不能激活图式,或激活的知识与文本的意义不一致,这时表现为不能理解或误读文本意义。特别对于非原语文化的译者,他在自身文化中形成的图式不能认知文本中的人名、地名、事件、典故、传说等所蕴含的意义,有时会产生阻延、曲解、任意引申的消极作用。(16)周红民:《翻译研究探索与思考》 ,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57页。

对于时文的选择,第二类文本最具有认知价值,它略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给学生的知识图式带来三种反应,1)增强:吸收文本信息到现有的图式中,但不给整个图式带来任何变化;如blockchain(区块链), 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 augmented virtual reality(增强虚拟现实), live streaming sale (直播带货),popular internet celebrities(网红),因为这些文化现象在国内已经盛行,我们对之已有认知,翻译目的只是找到对应表达方式;2)调整:译者意识到现有的图式不利于理解新知识,对现有图式加以修正;3)重构:指针对现有图式与新知识存在的偏差,而创造新图式的过程。当然在获取文本知识的过程中,这三种反应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步骤,而是在一种连续的阅读过程针对文本中的多个知识域交叉发生的。

在以下的两个段落中,很明显,例5)都是我们大脑中的已知信息,与图式的知识结构和期待一致,其认知价值低,不会给我们带来知识更新,只带来增强的效果;例6)中,“进步主义”、“蓝色模式”、“底特律破产”都是我们图式中没有建构的概念,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需要不断调整现有的图式,重构新的图式,获得新知,因此,其认知价值高。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原有的图式会对新信息作出一系列假设、判断、概括、类型化、和推理。如以“企业破产”图式、“中国式养老金”图式来加工处理“政府破产”和“美国养老金”制度,从而对我们的“破产”图式和“养老金”图式有所添加。

例5:China is not an enemy. It is a nation trying to raise its living standards through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improved technologies.

中国不是敌人,而是一个试图通过教育、国际贸易、基础设施投资和技术改进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国家。

例6:Did the progressive “blue” model of city governance destroy Detroit? And if so, is Detroit’s bankruptcy a deeper concern to progressive cities like Chicago, Oakland, and Santa Fe, which are beginning to teeter under the weight of unsustainable pension liabilities?

是城市管理中进步主义的“蓝色模式”摧毁了底特律吗,如果那样的话,对那些在难以承受的养老金债务负重下开始摇摇欲坠的城市,如芝加哥、奥克兰、圣达菲,底特律破产是否会引发更深的忧虑?

因此,在时文选择上,我们要偏重那些富含文化信息的文本,“异”的人物和事件、“异”的风俗、“异”的价值观、思想和行为方式。在此,深度新闻调查、历史、政治、哲学、宗教、散文题材最有可能成为我们的遴选对象,最终考验学生用目标语来表达“异”能力。

(二) 美学价值

美学功能是时文的一种重要功能,时文能否入选我们的翻译教材,美学价值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看待。如同“2”中所述,美学因素既指文本引发的情感体验,又指文本的叙事结构和手法,还指最为直观的形式要素和修辞手段。情感体验指文本世界能否产生移情效果,读者能否与文本世界共情,产生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情感,文本通过对真实人物的塑造,或某一场景的描写,让读者产生沉浸式体验,不但能唤醒事实、事件、思想,还能唤醒与之相关联的情感,如同他们亲身经历过或看到过的人物事件一样,产生各种情感变化和联想。

在这一方面,“新新闻”,即文学新闻表现得尤为突出。它将小说的写作技巧与新闻事实结合起来,构成了既具时代真实性和文学审美质素的语篇,“与小说不同的是,文学新闻必须事实准确,虽然文学新闻中的人物如同小说一样需要生动活泼地呈现于笔端,但是他们的情感和戏剧性冲突具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因为我们知道这些故事是真实的,这些作品的文学性来自于与世界的冲突”(17)Sims, N. The Literary Journalists. Ballantine Books, 1984, p.25.。 Wolfe的“新新闻”就以生动、极致的散文形式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在形式、风格和内容上打破了一切旧的体制。它抛弃了传统新闻报道的字数限制和倒金字塔风格,其作品长度可达至四千字左右。利用了沉浸式体验、声音、准确性、象征性作为其基本元素(18)Sims, N. The Literary Journalists. Ballantine Books, 1984, p.48.。文学新闻为时代而写,除了提供新闻事实,还提供了多种声音,1982年Kidder以《新机器之魂》获得了“普利策”奖和“美国图书奖”,在这部书里,他跟踪了一个设计团队的计算机的设计过程,他用自己的声音构建叙事,即可以展开复杂的描述,又能表现矛盾和冲突,其关键技巧就是故事情节和个者声音,比起就事说事的新闻报道,能让读者对世界感触更深。(19)Maguire, M. Literary Journalism as A Key to Reporting’s Richest Prize. Literary Journalism Studies, 2011(1), pp. 53-71.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美学价值,其美学价值来自于读者的情感体验和文学手法的赏析,所以文学新闻应看作时文翻译最佳材料之一。

美学价值还在于语言的形式要素和修辞手段,文本经常利用隐喻、夸张、含蓄、婉陈、拟人、习语、格言、谚语、俚俗语来加强表达效果,特别是隐喻,它是翻译能力的试金石,正如Newmark所说,“隐喻翻译是一切语言翻译的缩影,因为隐喻翻译给译者呈现出多种选择方式:要么传递其意义,要么重塑其形象,要么对形象或者意义加以修改,要么将意义和形象进行完美的结合,林林总总,而这一切又与语境因素、文化因素如此密不可分,与隐喻在文内重要性的联系就更不用说了”(20)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p.85.。所以无论是哪一种题材的时文,我们应当考虑其修辞手段是否充分。

四、 结语

以上对“时文”的范畴进行了阐释和描述,认为时文涵盖了除虚构文学作品和应用文体以外的任何题材和体裁。从语言的微观层面观察,其语言行使的功能有:1)指称;2)表达;3)呼吁;4)美学。从整个文本出发,时文行使了“信息、教育、教导”功能。从接受者层面来看,阅读时文能积累知识和人文素养、开拓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时文都适合做翻译素材,因此笔者以翻译价值为题,选取了“认知价值”和“美学价值”作为时文翻译语料的参考,并对之加以阐述。在选择时文时,其信息和知识要略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对现有的知识图式有所突破,有所添加,并且能在汉语中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而时文是否有“美学价值”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与文本世界的共情能力,最终也是考验学生的翻译能力,特别是隐喻的翻译。

猜你喜欢

时文图式文体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如何通过时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明清“四节体”戏曲及其文体价值探赜
引入优美时文对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促进作用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灵活运用时文阅读,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