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读聋人大学生语言支持服务现状研究

2022-12-15尤丽娜沈雪晴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聋人手语聋生

尤丽娜 沈雪晴

(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 上海 200032)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快对于特殊人群的语言规划建设,2012年《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首次将手语和盲文规范化工作列入语言文字工作的任务体系。2016年《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服务特殊人群语言文字需求”。2018年,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残联联合印发《关于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通知》,提出具体推广方案,进一步改进残疾人教育支持保障条件。

聋人高等教育的支持性服务是指运用政策或者辅助工具专为听力残疾的学生创设无障碍学习环境,以改善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条件[1]。目前国内高校为聋人大学生提供的各项支持性服务,主要涵盖学业支持、生活支持和无障碍环境支持等[2]。本调查旨在通过调查聋人大学生,了解目前聋人高等特殊教育支持体系中语言支持服务的现状,为进一步改善聋人大学生的教育支持服务提供参考。

二、调查工具、对象以及方式

(一)调查工具。本研究自编《在读聋人大学生语言支持服务现状调查》问卷,以学校、政府、家庭、社会为维度。其中学校维度主要调查信息无障碍学习环境的营造,家庭支持维度主要调查聋生家庭的语言支持情况,政府维度主要调查聋生对于国家康复助听等支持性政策的了解情况,社会维度主要调查无障碍社会生活环境的营造。问卷共有45个题项,编制的过程中,请在读聋人大学生反复确认是否能够理解题项的具体含义,以避免聋人学生由于无法理解题项意义产生理解偏差。问卷编制完成后,邀请专家对问卷进行评价,并根据专家的建议进行几轮修改。问卷量表题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32,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中KMO值为0.927,Bartlett球形检验P值小于0.05,说明具有较好的效度。

(二)调查对象与方式。问卷通过问卷星进行发放,数据来源于全国21所高等院校25个专业的听障生,户籍地分布于全国29个省市。根据问卷完成所需时间,设置完成本问卷耗时180s以上(含180s)为有效问卷,完成问卷耗时低于180s则认定为无效问卷。本次调查共回收629份问卷,其中10份问卷为已毕业学生填写,24份问卷填写耗时低于180s,所以无效问卷共有34份,问卷有效率为94.6%。

三、调查结果

(一)聋人大学生语言支持服务现状。

1.学校支持。

(1)手语支持。聋人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结构以听人为主,但也不乏优秀的聋人教师。关于听人任课教师的手语使用情况,80.99%的聋人大学生表示部分老师会手语,31.83%学生的听人任课老师会自己打手语上课。当任课老师仅采用口语教学时,34.1%的学生表示有手语翻译老师同步翻译,51.69%学生表示有时有翻译,有时没有。还有14.21%的学生表示当任课老师仅用口语教学时,完全没有手语翻译的支持。辅导员是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老师,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77.31%)的辅导员会手语(见表1))。

表1 学生对于教师手语能力评价的单样本t检验

学生对于教师手语能力的评价采用五级计分。学生对于听人任课教师、聋人任课教师、手语翻译教师以及辅导员的手语能力评价都显著高于3(p<0.01),即学生对于教师的手语能力持较为肯定的态度,且对不同教师的手语能力评价无显著的差异。

关于课堂情境之外的手语翻译支持情况,51.09%的学生表示学校的大型会议以及活动有手语翻译支持,45.38%的同学表示有时有,有时没有。35.97%的学生表示学校安排的实习实训有手语翻译支持,超过半数学生(54.29%)表示有时有,有时没有。

关于手语课程的开设情况,61.51%的学生表示学校开设了手语课程以统一规范手语,其余38.49%的学生则表示没有开设相关课程。

(2)辅助沟通技术支持。关于辅助沟通技术的应用,课堂情境下,82.52%的学生表示学校使用过语音转文字实时字幕,其中37.31%的学生表示所有课程都有实时字幕的支持。17.48%的学生表示学校尚未开始应用任何语音转文字辅助沟通技术。在各种集体活动中,80.33%的学生表示学校提供过语音转文字实时字幕,其中33.61%的学生表示所有集会都有实时字幕的支持。在使用过的学生中,67.5%的学生表示该校的语音转文字系统为音书提供,这可能与音书系统的创始人石城川先生参与了本研究的网络问卷发放有关。32.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使用的是哪一系统,还有部分同学表示其学校的语音转文字系统为讯飞听见。

越来越多的聋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使用语音转文字工具来辅助沟通交流。74.12%的学生表示平时会使用语音转文字的工具,其中使用“讯飞听见”工具的学生占74.15%,使用“音书”的学生占23.81%。也有学生表示讯飞听见和音书两者都会使用。此外,还有学生表示自己会使用小米、红米手机自带的“小米闻声”、华为手机自带的AI翻译工具以及微信的语音转文字功能等。

(3)语言类课程的开设以及无障碍物理环境的建设情况。关于语言类课程的开设情况,84.87%的学生表示学校为其开设了《大学语文》或者《阅读与写作》课程,13.95%的学生表示学校并未为其开设语言类课程。此外,还有学生表示学校为其开设了沟通、心理健康等课程。

关于无障碍校园环境的建设,40.1%的同学认为,学校有针对聋生创设无障碍的校园环境,22.18%的同学表示没有,还有37.6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

2.家庭支持。家庭的语言支持方面,63.36%的学生表示其父母支持他们选择最合适的沟通方式,24.2%的学生父母对手语仍持否定的态度,希望孩子采用口语的沟通方式,12.44%的学生父母支持他们学习手语,用手语交流。关于父母和聋人子女单独交流时的沟通方式,文字(72.77%)仍是最主要的沟通方式,其次分别为口语(64.71%)、手势(49.08%)、手语(48.07%)。

在家庭聚会中,超过2/3学生的家人会顾及在场的聋人学生,调整沟通方式。其中42.35%学生的家人主要采用口语交流,但会通过文字告诉在场的聋人学生交谈的主要内容。12.27%学生的家人使用口语交流,但会有家人用手语翻译。还有7.9%的学生表示他们在场时家人会使用手语交流。1/3的学生表示在家庭聚会时,父母家人主要使用口语交流,他们基本无法了解交谈内容。

关于家庭对助听设备以及康复治疗的支持,近2/3学生的父母为聋人子女配置了助听设备或者人工耳蜗,近70%学生的父母主动了解关于康复治疗的机构与信息,其中半数家庭支持聋人子女做了康复治疗,还有半数家庭因为经济原因没有送子女去做康复治疗。近1/3学生的父母没有为子女提供任何助听设备以及康复治疗的机会。

3.政府支持。统计数据显示,参与此次调查的271名配戴助听器的学生中,36.53%的学生表示可以向残联申请助听器,或者申请配置助听器的相关补贴,59.04%的学生表示并不清楚相关政策。43名植入人工耳蜗的学生中,12人表示可以向残联申请人工耳蜗植入的相关补贴,29人(67.44%)表示并不清楚相关的政策。

关于残联、聋协等机构是否组织了手语培训,沟通方式不同的聋人学生的回答相近。表示残联、聋协等组织机构组织了手语培训的占比都接近20%,表示“没有”的也接近20%,还有近60%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其中以口语为主要沟通方式的学生表示不清楚的比例略高。

关于康复服务政策的知晓情况,沟通方式不同的聋人大学生的知晓情况也相近,接近70%左右的学生表示不清楚是否可以向残联申请康复服务或者补助,仅有20%左右的学生表示可以向残联申请相关服务。

对于目前配置的助听辅助设备,配戴助听器与植入人工耳蜗的满意度接近,佩戴助听器的学生中,近50%表示助听效果很好,其他学生则表示助听效果一般。许多学生有助听器但不会配戴,原因为配戴助听器后只能听到刺耳嘈杂的声音,仍旧听不清楚他人讲述的内容。

4.社会支持。关于对目前手语电视新闻的适应情况,53.78%的学生表示看不懂新闻手语,55.13%的学生表示手语界面太小看不清,65.21%的学生表示有手语翻译服务的节目太少。还有学生指出手语电视新闻的问题:“手语不统一,大家打法都不一样”“手语翻译有时看懂有时看不懂”“没有字幕,看不懂手语也听不见”等。还有学生充分应用语音识别工具来获取信息,“习惯用讯飞和音书来进行翻译,很少看手语”。

在日常生活中,聋人学生遇到需要手语翻译支持的情况时,23.19%的学生表示会求助于学校的老师,31.76%的学生表示能够从社会上找到手语翻译员,还有45.04%的学生表示无法获得手语翻译支持。

5.语言支持服务的需求度。具体见表2:

表2 语言支持需求度的单样本t检验分析

聋人大学生的语言支持服务需求度调查采用五级计分,得分越高,表明聋人大学生对于该项语言支持服务的需求越高。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各项语言支持服务需求度的平均值都明显高于3(p<0.01),表明聋人大学生对于所列的各项语言支持服务都有较高的需求。其中需求度最高的前四项为“我希望影视作品、电视节目、电视新闻都能够配备全文字幕”“我希望学校提供的语音转文字实时字幕,帮助我们准确快速完整地获取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就医、法律咨询时,我希望有手语翻译为我翻译”“我希望学校为我们开设语言沟通类课程,提升我们对书面语(文字)的理解以及表达能力”,需求度相对最低的支持为“我希望父母家人能够学习手语,尽可能地用手语跟我沟通”。

(二)聋人大学生语言支持服务现状在背景变量上的差异表现。

1.性别对语言支持服务需求的影响。具体见表3:

表3 性别与语言支持服务需求的方差分析

不同性别学生对语言支持服务的总需求度呈现出了显著差异(p=0.044<0.05),女生对语言支持服务的需求度要显著高于男生。其中,女生对于学校语言支持服务(p=0.030<0.05)与政府和社会语言支持服务(p=0.012<0.05)的需求要显著高于男生,而在家庭语言支持服务方面,女生和男生没有差异。

2.是否在聋人班对语言支持服务需求的影响。具体建表4:

表4 是否在聋人班与语言支持服务需求的方差分析

聋人特教班学生与普通班聋人学生在语言支持服务需求上没有显著差异(p=0.191>0.05),从平均值来看,普通班学生对语言支持服务的总需求要相对高于聋人班学生。其中普通班学生对家庭支持的需求要显著高于聋人班学生(p=0.013<0.05)。

3.父母是否是聋人对语言支持服务需求的影响。具体见表5:

表5 父母是否是聋人与语言支持服务需求的方差分析

父母都是聋人、父母一方是聋人、父母都是听人与学生的语言支持服务总需求呈显著差异(p=0.045<0.05),学生对语言支持服务的总需求由高到低为父母都是聋人>父母都是听人>父母一方是聋人。此外,父母是否是聋人与学校语言支持服务需求呈显著差异(p=0.027<0.05),也为父母都是聋人>父母都是听人>父母一方是聋人。

4.沟通方式对语言支持服务需求的影响。具体见表6:

表6 沟通方式与语言支持服务需求的方差分析

聋生的沟通方式与语言支持服务需求呈现极显著差异(p=0.000<0.01),需求度由高到低为“手语和口语,以手语为主”>“手语和口语,以口语为主”>“手语,无口语”>“口语,无手语”。此外,聋生的沟通方式与政府和社会的语言支持服务需求呈现出极显著差异(p=0.001<0.01),与学校和家庭语言支持服务的需求呈现出显著差异(p=0.026<0.05,p=0.018<0.05)。

四、结论

1.学校层面。大部分高等特殊院校为聋生开设语言类课程、手语课程,提供手语与实时字幕翻译,但无论是课堂情境还是课外情境,各方面的信息无障碍支持都还存在不充分甚至缺失的现象。

2.家庭层面。大部分家庭接纳聋生的语言特点,但仍有父母对手语存在偏见,部分聋生为家庭聚会中的“隐形人”,部分家庭因重视不足或者经济困难没有给予聋生助听设备和康复治疗的支持。

3.政府与社会层面。助听设备、康复培训以及手语培训的政策普及不到位,手语电视新闻满意度低,社会手语翻译支持不足。

4.聋人大学生对于语言支持服务具有较高的需求,尤其是对影视作品、电视新闻配置字幕、学校环境下的语音转文字实时字幕、就医法律咨询情境下的手语翻译以及语言类课程的开设。

5.相较而言,女生、父母都是聋人的学生、通过手语和口语沟通,并且以手语为主的学生的语言支持需求度较高。

五、建议

(一)推进信息无障碍法律支持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实施。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目前我国关于残疾人保障方面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现有的法律条款多为保障残障学生受教育权利的概述,且主要集中于义务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从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角度来看还存在大片的空白,导致无法可依的局面。所以要加快现有法律法规的修订,加强信息无障碍的法律保障。比如,在手语语言规划方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修订,增加有关国家通用手语的条款,尽快将手语作为一门独立的语言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明确手语语言地位;在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参照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状况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修订,补充在银行、医院、市民热线等服务窗口提供手语翻译服务,将语音识别辅助沟通技术纳入听障辅具等条款。同时督促地方出台配套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细则,增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在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规范方面,参照《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结合聋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加快《残疾人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制定,为高等院校创设无障碍的物理环境提供规范与依据。

(二)加快手语的规范化建设,提升手语翻译的行业地位。多数教师的手语水平仍未达到娴熟的水平[3],而听障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影响因素中相关性最大的为师生的沟通水平[4],因此,手语翻译员在聋生课堂上的作用不容忽视。除了通过法律法规明确手语地位,还要加快手语规范化的进程,提升手语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与水平。一方面,要在《第一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成果基础上,积极推进《第二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制定与实施,由政府、残联、聋协共同协作,联合社会机构加快国家通用手语的推广与培训以及手语语料库的建设;另一方面,参考国外较为成熟的手语翻译职业认证制度,加快制定国家职业标准或者评价规范,尽快建立手语翻译培训、测试和鉴定体系,加大手语翻译员的培养力度,改善手语翻译员的从业环境,让更多具备特教理论知识、翻译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手语能力的人才加入手语翻译的行业队伍中。

(三)增加专项经费投入,加强信息无障碍校园建设。第一,招收聋生的高等特殊院校要增加专项经费投入,加强信息无障碍校园建设。首先,高等院校要提供专项经费设置手语翻译编制,聘请专职的手语翻译教师,并将国家通用手语培训作为聋人高等教育教师岗位能力培训内容,纳入岗位能力考评指标,提升校园内的手语服务质量与水平;此外,要将《国家通用手语课程》纳入聋生的必修课和听人学生的选修课程中,统一规范聋人大学生的手语,促进听人学生对于手语的认知以及融合校园环境的建设。第二,学校要加大语音识别辅助沟通技术的经费支持,在聋生的课堂全面应用科大讯飞、音书等语音识别辅助沟通技术,提供手语、字幕、口语三位一体的信息交互渠道。第三,建立网上课程资源平台,由课程教师为所授课程建立学习资源,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辅助聋人大学生的学习。第四,通过勤工助学、志愿者服务等平台,吸纳同专业或者高年级的学生作为志愿者,成立一支笔记记录员队伍,为聋生提供课堂笔记记录服务,并及时将课堂笔记上传至课程资源平台。

(四)坚持政府主导,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建立联动机制。绝大多数聋生的父母都为听人,在聋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果既不接触手语也未能得到良好的口语康复训练,聋童将会被置于错失语言习得关键期的风险之中,而语言发展的迟滞将会带来认知等一系列能力发展问题[5]。目前关于聋人群体的语言支持服务还未形成完善的保障体系,要加快保障体系的形成,就要坚持政府主导,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动。在学前阶段,各地方残联作为责任主体要与卫生部门、社区形成联动机制,通过社区工作人员排摸听障家庭情况,及时做好残疾人登记工作,通过助残员等工作人员准确有效传递相关康复补助政策,确保相关福利政策落实到位,保障听障儿童康复治疗的权利。在学校教育阶段,各地方残联要与社区、学校同时保持紧密联系,建立良好互动,通过学校平台加强支持保障政策的宣传与解读,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与互动,深化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对于信息无障碍的理解,转变支持服务理念。

猜你喜欢

聋人手语聋生
中日聋人大学生体育参与比较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聋人大学生与健听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比较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奇怪的手语图
做聋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