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力耕育人:项目群驱动德育体系建构

2022-12-15钱文霞

中国德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课程

■ 张 勇 张 竹 钱文霞

德育一体化建设旨在构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贯通的德育体系,在促进德育理念、目标、课程、方法等科学发展的同时,改变德育教学碎片化、割裂化、分散化弊病,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江苏省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立足学生成长需求,结合学校育人文化及地方特色,创设“力耕”德育项目群,从德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方式等维度,构建起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德育一体化体系,以提高德育工作成效,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一、擘画“两轴四象”德育蓝图

学校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以品格塑造、课程建设为“两轴”,以文化建设、项目管理、德育课程、综合评价为“四象”,确立了立德立品、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打造特色育人项目,构建项目化管理体系。

力耕园

(一)文化奠基涵养精神力量

在“力行·至善”的校训引导下,学校力求将教学环境与育人文化相统一,创设“立根—力耕—力更”课程体系,以夯实道德基础、培育文化基因,办有情怀的教育。

(二)项目管理助推全员育人

一方面,学校定期召开项目招募会,设置引导、奖励机制,吸引更多教师参与项目研究,不断为德育项目研究组带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学校积极创新德育管理模式,将传统的“直线型”管理模式转为“倒扇型”自主管理模式,教师可依据个人所需进行自主选择,不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与专业水平。

(三)课程建设助力品格提升

为实现各学科的横向融通、课内外的深度融合,从而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学校将德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结合,丰富德育载体,提高德育成效,践行全科育人理念。

(四)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为完善“立根-力耕-力更”课程体系建设,学校创建配套评价体系,对教师德育教学情况、学生德育实践成效进行动态化评价。学校创新编写《葵娃成长手册》,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成长,激发学生积极性与创造性,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发展。

二、构建“力耕育人”德育体系

(一)夯实“德育双基”目标

学校立足“德育双基”育人目标,积极开展德育教学实践,以提高学生素养、内化言行规范。此外,学校积极落实“四好”教育,引导学生践行身善、心善、行善、品善,使学生在大我、公我、德我及个我方面不断取得进步。

(二)创生德育项目群组

学校借助“立根—力耕—力更”课程体系优势,将各类教学资源相整合,力求发挥德育项目群整体效应。

1.“立根育人”项目群

“立根育人”旨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牢根基。学校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永济娃”小岗位项目组,该项目采取岗位模拟的形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责任意识,进一步提升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2.“力耕育人”项目群

“力耕育人”旨在帮助学生实现自育与他育的融通。学校通过“力耕园”劳动实践、红领巾宣讲团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悟“立根”内涵,为“立根”奠基,使“力耕”发生。以“力耕园”劳动实践活动为例,该项目以家庭劳动活动为基础、以学校劳动课程为桥梁、以社会劳动体验为靶向,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合理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实践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3.“力更育人”项目群

“力更育人”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趣。学校通过艺术科技节、学科文化节、体育运动节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引导学生在展示中经历、在经历中创新、在创新中蜕变。此外,学校创设开放性项目组,如“至善微班会” ,围绕德育课程的主体内容进行单元化设计,通过“魅力晨会”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三)实践德育课程融合

学校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程实施上坚持以“融合实践”为主线、以“成果展示”为载体、以“角色转换”为主要形式,侧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力耕园”劳动实践项目为例,学校将农业劳动实践与学科课程相融合,研发了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农业劳动课程(见表1),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责任担当、懂得感恩、学会尊重并体谅他人。

表1 “力耕园”劳动实践项目课程表

三、共建“一体同心”德育网络

为更好地建成家校社紧密配合的德育网络,使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学校精心打造“至善家长学校”项目,该项目以课程化建设为重点,覆盖幼儿园小班到初三全学段。学校定期录制家庭教育云课堂、邀请专家进校园开设讲座,全方位构建“一体同心”的德育网络。

(一)科学开办家长学校

首先,学校全面开展“至善家长学校”建设工作,努力实现标准化、特色化发展。其次,学校在家校管理、家长培训、团队建设等方面,设立统一标准,严格落实办好学的标准与要求。此外,学校还成立了专业化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进一步完善了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建设。

(二)构建四维课程体系

“至善家长学校”的创建旨在转变家庭教育理念、向家长传递科学的教育方法。学校以预防、改进、发展为目标;围绕六大主题,即家庭氛围建设、道德品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亲子关系构建、综合素养提升、生命安全教育;创建三个层级,即分通、拓展、个性;研发“阅读启智”“听课习法”“写作凝思”“实践生慧”四大课程,以阶梯式的课程满足家长的不同需求。

(三)积极创新评价模式

一方面,为落实“双减”及“五项管理”政策,学校组织编写《青葵待晞——家庭生活记录册》,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学习生活与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学校汇总对学生、家长、老师的调查结果,创新设计《青葵待晞——家庭生活评价记录册》,以家评、师评、自评为基本维度,从课外阅读、体育锻炼、家庭劳动等多个方面,制定分层清单,提供标准化依据,助力家长,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实现资源协同共享

学校大力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联合园区妇联、文明办、共青团等机构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小组,开展多样化家庭教育讲座及亲子活动,如送课进社区、“幸福树”线上公益课堂等,多角度、立体化地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此外,学校长期与淮阴师范学院、淮安市教师发展学院等保持密切联系,构建起“教育科研机构—高校—学校—家庭”四级专家资源库,既让家庭教育难题可见可析、可解可破,也使得家长学校的创建有依有据、有知有行。

学校在德育课程化、任务项目化、项目课题化、实施活动化的指导思想的带领下,结合教学实践,融通各类资源,全面推进“立根—力耕—力更”德育体系建设,打造专业化领导、教师、学生干部队伍,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