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非遗文创产业开发策略研究
2022-12-14王怡清贵阳人文科技学院
王怡清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
一、引言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宝贵的财富。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来源于各族人民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与社会实践,从而形成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元素。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重视,诸多传统技艺也在非遗项目中大放异彩,其中作为贵州少数民族非遗文化宝贵遗产的就有贵州民族服饰项下的印染技艺、银饰制作、织锦技艺、民族建筑营造技艺、牙舟陶制作以及民族食品类制作技艺等。
二、贵州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与文创产业的现状
(一)贵州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现状
贵州省有十多个世居少数民族,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人文资源,经过历史的沉淀与积累,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众多,目前,具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贵州省就占有74 项,省级则多达460 项,并且这个数目年年都会有更新。近年来,专家对贵州省如此巨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进行保护与传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2012年3月30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采取了实质性措施,对极具贵州民族非遗文化代表性的印染技艺、银饰制作、织锦技艺、民族建筑营造技艺、牙舟陶制作以及民族食品类制作技艺等宝贵遗产的保护高度重视。
在贵州,以家庭作坊形式存在的手工业蜡染技艺,是贵州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特色的代表,区域性是贵州传统蜡染的典型特点,苗族、布依族、水族等各少数民族所秉承的蜡染技艺各有特色,形成传承悠久的民间艺术,贵州蜡染是贵州少数民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既具备实用性又具备观赏性。贵州蜡染的工艺材质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如选取原始材质如动物血液、杨梅汁等进行填红处理,或采用稻草灰混合锅烟煮染,也有制造精良的,如地处黄平、安顺一带的苗族彩色蜡染,还有位于黔南、黔西南的布依族的扎染技艺,其成品色调柔和、图案精细唯美,令人爱不释手。贵州蜡染以其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极具民族艺术特色的典型代表。
(二)贵州少数民族非遗文创产业现状
1.贵州非遗文创产业项目与工艺现状
在当下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贵州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赖于贵州文创产业的振兴。自古以来,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布依族、侗族等各少数民族,都穿着染有本民族特有图腾标志的蜡染服饰或刺绣服装,这种精美的民族风手工艺术作品在当下已经不再只是本民族的专属艺术作品。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和祭祀用品上如百鸟衣、鼓藏幡等,其织纹与工艺更多地被应用和开拓到其他地方。如,图1是贵州丹寨传统蜡染中的吉宇鸟图案,这种蜡染图形是贵州少数民族特有的智慧结晶,深具传统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审视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现代化元素。设计师在进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设计时,既要体现其本原性,又要彰显现代化的时尚感。
图1 贵州丹寨传统蜡染中的吉宇鸟图案
2016年,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中,为贵州增添了“贵州文创”版块,为贵州少数民族非遗文创产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与交流空间。在《贵州省十三五,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助力“贵州文创”,保重点企业、建重点项目、立重点品牌,使贵州民族文创产业走向世界,进入国际市场。在贵州,非遗文创企业不胜枚举,耳熟能详的有宁航蜡染公司、杨芳蜡染合作社、黔艺行、晟世锦绣、黔之羽(台江锦绣图腾)、太阳鼓银饰、国春银饰等,另外还有“多彩贵州”下属的多个机构,这些机构一方面从事传统非遗手工艺品的制作,一方面也要以传统手工艺术为基础,不断打磨研发,设计创新可推广的项目。
2.贵州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园现状
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是贵州文创产业的发展平台。文创企业的产品大多在创意园中得以展现,其代表着各个文创产业的品牌标识,如金凯利、仰阿莎、瑞银鸟、太阳鼓、旋子创意等,这些文创企业品牌的打造,都是贵州文化历史根源的深度挖掘,同时融入现代高科技时尚理念,大大推进了贵州少数民族非遗文创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贵州省龙头生产企业——贵阳金凯利民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与“多彩贵州”强强联手,成立了专营苗族艺术品、工艺品以及旅游产品的研发基地,开发的文创品牌有仰阿莎、黔珍贵宝、金凯利,成为贵州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的领航标。
贵州丹寨的蜡染驰名海内外,蜡染机构以及从业人员至今仍采用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相关销售模式也没有得到进一步改善。由于蜡染产品大多销往北上广等大都市,有的甚至走出国门,这种传统生产和销售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当前市场需求。一件非遗文创产品,从最初的企划到设计再到最终的完成,是需要企业设计部、生产部、宣传部以及销售部等多个部门人员共同完成的,也就是说,非遗文创产品的诞生需要一套完整的产业链给予支持。通过策划,设计师对当地文化进行采风、资料搜集和整理,提炼当地的地域性原始元素,以独特的视角加以创作,使产品集结于群体性和共通性,并以极具代表性的典型符号予以诠释,使产品在市场中有一定的接受度。只要产品经得住市场调研即可进入大批量生产环节。
3.贵州非遗文创产业的销售模式现状
在部分非遗项目的流水线制作工艺过程中,仍然延续着师傅传、帮、带或合作社的传统生产模式,贵州丹寨的蜡染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制作和销售模式依然沿袭着传统方式,所以在销售上就会受到极大的制约,因为这种非遗文创产品面向的受众更多的是省外人群。目前订单来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来样定制,一种是机构按客户的要求进行创意。
如来样定制的案例代表作《远远的阳光房》。由甲方对长袍样式等提出设想和要求,乙方则按要求设计绘制以及染色,交出成品给甲方,销售由甲方负责。再如哈雷摩托定制的五百条蜡染方巾,要求图案体现贵州蜡染传统工艺,并绘制哈雷摩托的标识。这种创意产品本身并非完全是苗族传统的图案,而是按客户的需求进行创意制作。苗族蜡染自古反映的是苗族传统文化,过多加入现代化或其他地域性的元素,就破坏了本土文化元素,使非遗产品失去了本真的意义,画娘们从小就受到本地传统文化的影响,一直以来传承下来的也是蜡染的传统技艺,图案纹路早已铭刻在心,所以对非传统的现代元素的图案很难接受。
三、贵州少数民族非遗文创产业发展困境
(一)单一的产业模式难以开发创新产品
贵州建立非遗文创产业链的关键点在于将非遗文化进行再度开发以及全新包装,改变传统、古老、简陋的包装,融入现代化元素,使文创产品既能体现传统工艺的价值又具备现代化功能,既能满足大众的传统审美观念又能满足人们对实用性的要求。笔者在实地调研中看到,当前的蜡染、刺绣等工艺产品,设计依然呈现单一化,仅仅局限于服装、箱包和家居用品类,具体产品有传统旗袍、桌布、床单被罩等,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产品少之又少。
(二)品牌效应的缺失难以凝聚竞争力
贵州非遗文创产业应树立品牌意识,打造自身的IP 形象,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打开市场,进一步扩大企业知名度,同时将产业核心文化重点表现出来,以提升市场竞争力。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丰富多彩,但却因分布零散而欠缺地方产业的凝聚力,企业品牌效应难以全面体现。主要表现在只局限于传统工艺,缺少创新精神,过于保守的创作和销售理念,使产业故步自封,无法获得市场以及消费者的青睐。
(三)市场定位有待精准化
贵州非遗文创产业要精准定位市场,全面提升产品形象,巩固已有消费人群,开拓培养新的客户,才能使产业长久生存。当前贵州少数民族非遗文创产业还没有完成精准市场定位,对消费群体和市场还没有进行全面划分,出现了产业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当前,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力度正日益加大,而产业却经常被资金不足和人才匮乏的问题困扰。
四、贵州少数民族非遗文创产业开发策略研究
(一)多元开发满足大众群体的需求
要想开拓少数民族非遗文创产业的视角,就应将立足点定位于大众消费市场,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流行元素和文化理念,使产品的研发与大众需求紧密关联起来。注重多元化开发,满足不同需求的消费受众,增强产品的实用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适时加入时尚元素。
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地处贵阳机场与长途客运站之间,内设贵州服饰、民俗等大型展馆,同时还设有现场演示手工艺品制作流程,创意园内的文创产品商店开拓了贵州文创产业的多元销售渠道,园区内经常举办“非遗周末聚”系列活动,每周设定具有本省特色的活动,现场展示典型非遗产品的手工艺制作过程,增强了园区游客的现场感与体验感,使游客在现场参与中真正体验到非遗文化的精粹,比如在2016年9月10日举办的“丹寨文化周末聚”活动,现场向游客展示丹寨皮纸的制作、苗族蜡染技艺、锦鸡舞等,由于园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园区充分利用此点吸引了来往于机场的各地游客来园参观。
(二)全面打造文创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
要想全面打造贵州少数民族非遗文创品牌,就应深度挖掘文创产品的传统文化价值,提升品牌效应,提升产品附加值,以产品质量和特色吸引更多的消费人群,以品牌巩固培养固有的消费者,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贵州少数民族非遗文创产业要大力开发个性化产品,另外要时刻关注时代发展趋势,适时融入现代元素,将非遗文创市场紧紧锁定。当品牌建设基本完成后,消费市场趋于稳定,还应进一步提升地方区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拉动产业全面提升,带动地区经济效益快速增长。
(三) 创新产业营销模式,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贵州非遗文创产业以创新的营销模式深度挖掘非遗文化,全面打造品牌形象,通过互联网平台,将非遗文创产品推向更加广阔的市场,全面融通线上线下的营销渠道。在文化市场欣欣向荣的形势下,“非遗”文创产品的营销渠道不拘一格,采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进行全面推广。以线上消费带动线下销售,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大众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另外,现实中与博物馆联合举行相关宣传活动,利用场地开设文创商店,时时更新主打产品,基于消费群体的需求及时供应产品。
五、结语
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贵州少数民族的珍贵遗产,是民间传统技艺的传承。而飞速发展中的贵州文创产业,必将承载起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艰巨任务。贵州省紧紧围绕振兴民族产业的中心思想,采用培养重点、树立品牌、政策扶持等多种手段助力贵州少数民族非遗文创产业提升与发展,实施多元化、多渠道、立IP 等见仁见智的开发策略,改变文创产业传统的思维模式,不断创新,勇于开拓,使产业形成生产化、专业化、平台化的完整产业链,助力“贵州文创”迈出地域、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使贵州非遗文创产业迎来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