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理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平台的构建
2022-12-14李莹陈晓青裴乐圆
李莹 陈晓青 裴乐圆
岗位胜任力(post competency)是指一个特定的组织中,促使员工能够胜任本岗位工作,并且在该岗位上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的总和[1],它与特定组织中的具体工作岗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受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职权、环境,以及激励与约束机制等因素的影响[2-3]。护理岗位胜任力包含临床护理能力、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领导力、人际关系能力、法律与伦理实践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教育与咨询能力等7个方面[4]。护理流程的正确规范操作正是临床思维和整体护理能力,即护理岗位胜任力重要指标的实际体现。有效的护理实践教学是目前解决临床思维和整体护理能力教学难题的唯一方法,学生通过全程、大量接触临床患者,对其健康问题进行准确判断和正确处理,来不断提高临床思维和整体护理能力。然而由于受到课程教学资源、患者安全、法律法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学生在临床实践学习中难以全程参与患者完整的诊疗护理过程,而且适于教学的患者资源有限、不能反复实践,无法满足大规模学生床边教学的需求,影响学生临床思维和整体护理能力训练。为了给学生创建安全、高效、体验真实环境的实践条件,学校基于护理岗位胜任力的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学习-虚拟操作-模型练习-多维测评的学习过程,通过计算机虚拟仿真系统和智慧实验室操作模拟训练,构建护理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平台。
1 护理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平台设计
1.1 平台内容设计
分析护理学专业课程,根据国家规划教材中基础及主干临床护理课程实训要求,确定需要进行虚拟仿真的实验项目,构建平台四大模块:理论学习、虚拟训练、模型练习、考核评价。理论学习模块主要包含实验项目的概述、相关疾病病因背景知识、疾病临床表现、治疗、护理、预防及康复等知识回顾及大量针对性练习题。虚拟训练模块分为训练和挑战两种模式,基于临床真实病例,按照患者病情进展的过程,设计不同的临床情境进行虚拟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的同时,训练其临床思维。模型练习和考试使用智慧实验室模型操作,可预约、记录学生训练时间、次数以及操作练习和考试全过程。考核评价模块对学生利用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学习和训练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可视化的分析报告的形式反馈给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
1.2 平台结构
采用SQLServer 2012数据库规划管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平台。平台管理包括用户管理、课程管理、资源管理和考试管理。用户管理开发软件为C/S架构,设置客户端和服务器,服务器独立构建数据库和Server构建,客户端在构建三维虚拟场景中实现虚拟实验的交互操作,包括年级管理、班级管理、角色管理和用户导入;课程管理根据护理专业课程划分为基础护理技能、内科护理技能、外科护理技能、儿科护理技能、妇产科护理技能、急危重症护理技能等六个模块。每个课程的资源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对实验内容进行新增、删除、编辑、屏蔽等;考试管理包括管理员、教师和学生,如图1所示。
图1 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平台内容结构图
单案例虚拟实训设置理论及操作技能课件、视频、参考资料链接等辅助资源,人机交互模式下完成评估、护理诊断、执行相应护理技术操作。允许学生反复多次开展虚拟仿真实验,保留历次训练结果可供学生随时查阅并作为形成性评价依据。考核平台提供给学生按时间顺序的虚拟任务,学生按照患者病情演变过程依次解决问题,项目针对不同的任务设计解决方案和评分细则,系统会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最终成绩。如图2所示。
图2 单案例虚拟实训设计及结构流程图
2 护理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平台应用
2.1 理论学习
学生综合实训的理论学习通过虚拟训练项目的课前学习和课后巩固两个部分完成。课前学习部分以PPT、PDF、视频、Flash或动画等多种形式展开,并实现各种教学资源共享;课后巩固则需要完成题库内本项目理论相关练习题,题库含大量普通测试及护士资质考试类型题目,设置单句型、病例摘要型、病例组型、病例串型、多选题等各种类型的标准试题供学生自我学习,并有自定义栏目供教师根据自己要求进行题目新增、删除、编辑等。
2.2 虚拟训练
虚拟训练有基础护理技能、内科护理技能、外科护理技能、儿科护理技能、妇产科护理技能、急危重症护理技能等六个类型,每个课程模块中含若干常见护理操作项目。课程学习中,教师可以进行课程任务的发布,包括任务名称、任务周期、所属课程、关联班级、训练项目及训练形式等,可通过任务报告获取完成情况统计和成绩统计。虚拟仿真操作项目中,学生在平台创建的虚拟临床护理工作场景中通过鼠标指向、单击、双击、右击、拖动等操作,完成所需护理行为的虚拟练习,并且可以把护理操作中所涉及到一些抽象的知识转化在3D程序中用剖视、透视原理模式多视角进行360°查看。训练包含教学模式和挑战模式,教学模式可有动画、语音指导,实时纠正,学生在虚拟教师指导下完成训练;挑战模式则无信息及提示反馈,学生可测试自己对技能项目的掌握程度,平台提供客观与主观评价。
2.3 模型练习
学生使用护理模型的操作模拟训练及考试在智慧实验室中进行。智慧实验室依托数字化校园环境,在学校内网下,提供实验室及实验项目预约、操作练习记录及中控室中直播和多终端录像回放、实验数据综合管理等智慧化服务。
2.4 考核评价
平台考试中心可进行考试发布和理论试卷生成。考试发布含考试时间、地点、形式,理论试卷生成可根据类型进行题库选题进行手动或设定题型分配的自动组卷。
学生的平时成绩有虚拟仿真训练记录、理论学习记录及模型操作记录等;终末成绩有理论机试、在线虚拟仿真考试、模型操作考试等。虚拟仿真训练生成报告含操作得分和技能胜任力雷达图,得分通过操作要点完成情况、核心技能正确率和总用时长综合计算;技能胜任力则通过操作设置中的无菌观念、患者安全、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临床思维、专业素养、人文关怀、医患沟通等8个维度生成综合分析雷达图,并给出客观与主观最终评价。模型操作考试可由教师通过智慧实验室在直播或回放中按照操作标准给出成绩,亦可由学生按照标准互评。教师在平台设置各项目权重后生成综合成绩。
护理虚拟仿真综合训练平台可对学生利用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学习和训练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可视化的分析报告反馈给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智慧教室记录学生练习情况、教学演示和训练平台供学生反复多次观看和开展虚拟仿真实验,保留历次训练结果可供学生随时查阅并作为形成性评价依据。
3 讨论
3.1 教师教学理念更新
传统的护理实验教学尤其基础实践部分常以实验课堂反复练习技术操作为主,课后强化记忆相关知识点。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教师可发挥引导作用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的专业知识性、趣味性,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增强护生对虚拟仿真教学的切实感知[5-7]。平台线上实训教学依托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运用临床真实病例,结合教学目的进行改编,学生可以进行临床场景的演练,线下学生在实训室中使用模型训练具体操作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训练学生临床护理思维能力,从而加强教学效果。不单纯从教师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
3.2 教学模式改变
课内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虚实相结合。有研究显示, 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时期大学生读书学习常常感觉枯燥乏味,而对虚拟仿真的临床场景感兴趣,认为其可以提高学习效果,有利于临床思维训练[8-9]。使用仿真场景中人机交互模式沉浸式学习,加强理论和实践双重学习体验,并可以督促学生通过反复训练,尽量缩短见习、实习适应期,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在任何终端都可以登录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泛在化,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临床思维全面发展。
3.3 评价体系创新
教学演示、训练平台和操作记录等允许学生反复多次观看和开展虚拟仿真实验,保留历次训练结果可供学生随时查阅并作为形成性评价依据。考核平台根据要点完成情况、核心技能正确率和总用时长综合计算得分;通过操作设置中的无菌观念、患者安全、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临床思维、专业素养、人文关怀、医患沟通等8个维度评价技能胜任力,为终结性评价。
4 小结
虚拟仿真技术正逐渐应用于高等医学教育领域,对其教育质量产生积极影响[10-12]。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广大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而且能增强其临床思维能力及综合素质[13-14]。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理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平台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学习-虚拟操作-模型练习-多维测评的学习过程,通过虚拟仿真系统模拟真实的临床环境,应用典型病例将各学科临床教学内容导入仿真场景中,通过人机交互模式真实呈现临床护理决策过程,让学生不受时空限制及经费限制进行护理基础实践各项实验操作,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实景仿真模拟操作,虚拟制作立体的护士和患者形象,增强学生在练习时的真实感和代入感,帮助学生更深入、更好地履行护士的岗位职责,真正以护士身份接诊患者,思考问题,采取措施护理患者,逐步养成临床思维;智慧实验室可预约、记录学生训练时间、次数以及操作练习全过程。多维度学习过程的记录反馈的形成性评价与线上线下操作和理论测试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察学生学习效果。通过评估系统和交互步骤的练习,不断提高护生的整体护理能力,缩短后期进入临床实习的适应期。学生临床实践核心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护理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势[15]。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患者在不同场景存在的临床问题,可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以及人文关怀能力,以达到其具备护理岗位胜任力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