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 年射阳县水稻褐飞虱重发生原因分析及绿色防控技术

2022-12-14戴启洲田文健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稻株射阳县飞虱

戴启洲 田文健

(射阳县合德镇农业农村局,江苏射阳 224300)

射阳县地处江苏东部沿海,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十分利于水稻中后期病虫害发生。 褐飞虱是当地水稻生产上的主要迁飞性害虫,常年发生面积约6.67 万hm2,近10 年来,大发生年份占50%,轻发生年份占15%。 2020 年,水稻生长后期褐飞虱发生普遍,发生量较往年明显增大、危害加重。 省、市、县农业部门对褐飞虱虫情测报精准,植保信息发布及时,农技人员及时指导农户用药防控,基本控制了褐飞虱的暴发危害。但因存在漏防少防、药剂不对路等问题,后期大田调查发现不少“冒穿”田块,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和品质。 水稻生长中后期褐飞虱危害已对本地区水稻安全生产造成了潜在威胁。

1 生活习性及危害症状

1.1 生活习性

褐飞虱属半翅目飞虱科,是一种典型的迁飞性害虫,其食性专一,只能在水稻植株上取食并繁殖生长。 褐飞虱最适发育温度一般是22~28 ℃、相对湿度在80%左右,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多雨湿润的气候条件十分利于褐飞虱种群增殖,危害加重。 雌成虫繁殖力强,产卵期长,产卵量大,每头产卵250~500 粒,多的达700~1 000 粒;卵多产在稻株下部叶鞘及嫩茎组织内。 褐飞虱成虫寿命长,有趋光性、趋绿性和远距离迁飞特性,主要聚集在嫩绿茂密的水稻植株上[1-2]。

1.2 危害症状

褐飞虱通过积累性为害茎叶而伤害水稻植株,主要危害时间集中在水稻圆秆拔节至乳熟期。 主要是褐飞虱成虫和若虫聚集在植株基部刺吸汁液,消耗稻株养分。 水稻孕穗抽穗期受害,叶片发黄、植株低矮,影响抽穗结实;乳熟期受害,千粒重下降、瘪谷率增加。 受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常变黑发臭,整株枯死倒伏,逐渐扩大蔓延,后期大田会出现“冒穿”倒伏现象。 2020 年10 月14 日田间调查发现“冒穿”田块,不少田块即使没有出现“冒穿”现象,但因褐飞虱危害也严重影响了水稻植株养分积累、输送和灌浆结实,稻谷空瘪粒明显增多、千粒重不足。

2 重发原因分析

2.1 褐飞虱迁入峰次多、虫量大

射阳县地处东部沿海,受台风、强对流天气等自然气候影响,2020 年褐飞虱迁入峰次多、种群基数大,加之褐飞虱繁殖力强、产卵期长、产卵量大,出现了世代重叠,加重了其暴发性、危害性。 2020 年9 月24—27 日调查,沿海田块虫量达680~35 000 头/百穴,平均虫量1 352.4 头/百穴,较往年偏高(查阅射阳县植保站发布的虫情信息)。 褐飞虱随台风气流过境时,多会形成迁入峰。虽然一次性迁入的成虫数量不会特别大,但褐飞虱在田间繁殖速度快,虫量增加量大,会很快对水稻造成危害。

2.2 田间小气候适宜

射阳地区气候环境条件在水稻生长期适宜稻飞虱发生危害。 2020 年8 月盛夏不热,9 月、10 月晚秋不凉,是典型的凉夏暖秋,加之田间湿度大,更利于褐飞虱在水稻生长后期繁殖生长、暴发危害。

2.3 褐飞虱自身抗性增强和防治不合理

一是褐飞虱是射阳地区常年发生的水稻害虫,连年用药防治导致褐飞虱自身抗药性明显增强[3-4],如噻虫嗪、吡虫啉、吡蚜酮等单剂防效明显降低,已不能完全控制水稻后期褐飞虱的发生危害;二是少数农户药剂选用不当,防治效果不好,导致田间虫情危害加重;三是少数农药经销商植保技术不精,甚至不具备农药经营资格,加之唯利是图,随便指导农户乱用药,也直接影响了防治效果,错过了最佳防治时间,造成田间虫量高、危害重;四是少数农户年龄偏大,听不清、记不得农业部门宣传的防治内容,凭借个人多年田间劳作经验自主配方用药,没有按照植保部门宣传的防治时间科学用药,控制不了田间褐飞虱种群数量,难以保证防治效果。

2.4 稻株叶色偏绿、含氮量偏高

褐飞虱非常喜欢在含氮量高的水稻植株上取食和产卵,水稻植株含氮量过高、后期贪青是诱发褐飞虱种群暴发的重要因素。 2020 年射阳县部分田块由于腾茬较晚,特别是一些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由于机械配置原因,部分水稻移栽偏迟,水稻生育期偏迟延后,加之生产上往往用肥催苗,中后期施氮肥偏多,田间植株明显偏绿、含氮量偏高,为褐飞虱暴发危害提供了丰富的食料条件,褐飞虱不仅取食速度加快、蜜露分泌增多,而且若虫存活率高、生殖力强,加速了种群暴发频率。 11 月3 日田间调查统计,水稻开机收获达30%左右,基本是零星散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大户大部分还没有开机收获。

2.5 褐飞虱后期危害隐蔽性强

水稻生长后期稻株高大茂密、田间通透性差,加之褐飞虱成虫和若虫多在稻株中下部、基部刺吸危害,虫情危害状不易被发现,防治不及时,也加重了田间危害程度。

2.6 在水稻生育后期少数农户防虫意识淡薄

8 月底至9 月初水稻陆续抽穗扬花,逐渐进入灌浆结实阶段。 此时,少数农户认为水稻成熟在即,在思想上对水稻褐飞虱防治不重视、防治不到位,造成了大量褐飞虱回迁,田间虫量加大,危害加重。

3 绿色防控技术

3.1 农业防治

3.1.1科学管水。 选用抗虫水稻品种,科学管理田间水层,适时搁田、晒田,降低田间湿度。 坚持浅水勤灌,适时晒田,做到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控制无效分蘖,调控好田间基本苗数,创造不利于褐飞虱繁殖生长的田间小气候环境。

3.1.2稻鸭共生。 大田水稻合理稀植,在水稻分蘖初期,大田放养日龄15 d 左右的雏鸭300~450 只/hm2。鸭子尽量选择体型小的品种,水稻齐穗时将鸭子分离稻田。 稻田养鸭可以对褐飞虱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3.1.3坚持科学配方施肥,平衡营养。 严格按照水稻各个生育期需肥规律进行配方施肥,前期基肥要施足,后期控制氮肥施用量,防止过量施用造成稻株贪青[5];适量增施磷、钾、硅肥,提高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 大田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确定磷、钾肥的用量,并增施适量的硅肥。

3.2 生物防治

一是保护利用好天敌。褐飞虱天敌种类较多,有寄生蜂、绿盲蝽、瓢虫等。降低农药使用次数,加强保护有益昆虫和其他生物,如蜘蛛、蜻蜓、蛙、步甲等,促进田间生态平衡。二是田间释放天敌。通过田间释放一定数量寄生蜂等天敌,可有效降低褐飞虱数量。此外,青蛙对褐飞虱的发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建立稻蛙共生生态系统,可提高自然控制能力。一般在秧苗栽插活棵后,投放青蛙12 万~18 万只/hm2,稻田四周建好宽1 m、深0.5 m 的护沟,四周安装好围网,并注意防范蛇鼠伤蛙。 稻田作为蛙的生存场所,通过蛙捕食害虫可以降低田间虫口基数,同时蛙的取食活动可控草抑草,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促进水稻健壮生长。

3.3 物理防治

安装杀虫灯,灯距100~150 m,灯座离地面1 m左右,在田间呈“井”字形排布,通过灯光诱集捕杀成虫,降低田间虫口基数。 正常每2 d 清理1 次杀虫灯,高峰期要每天清理1 次杀虫灯。

3.4 化学防治

3.4.1防治策略。 坚持“治上压下,压前控后”,水稻褐飞虱防治时间宜早不宜迟。 射阳地区一般掌握在8 月底至9 月初结合水稻破口期“治三压四”防治,此次防治尤为关键;后期在若虫孵化高峰期、初龄盛期进行重点防治,坚持主动用药1~2 次,根据田间虫情选择性用好第3 遍药。 射阳地区四代褐飞虱防治时间一般在9 月中旬至10 月初。

3.4.2合理选用药剂。 选准药剂,用足药量,用足水量,注意保护天敌,禁止使用菊酯类农药,以减少对天敌的伤害。防治药剂可选用10%烯啶虫胺水剂,或50%烯啶虫胺可溶粉剂,或6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也可以与5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30%吡蚜·速灭威可湿性粉剂、5%丁虫腈乳油混用。 应停用噻虫嗪、吡虫啉,吡蚜酮、呋虫胺不宜单用。 用药前,田间上足浅水层;喷雾时,注意对准植株基部重点部位,加大水量,喷匀喷透;喷药后,田间保持浅水层3 d 以上。 用药时添加有机硅助剂可提高防效,确保防治效果。 后期田间密闭性大,为保证防治效果,尽量选用大型臂展式喷雾机,不使用无人机飞防。

3.4.3坚持安全用药。 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避开高温时段施药,尽量在上午或傍晚用药,防止出现农药中毒事故;坚持农药减量和生态农业发展理念,达到“绿色防控”要求,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剧毒农药及其复配剂,优先使用高效、低用量、低风险农药。 认真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防止农药残留超标,保证稻米质量安全;水产养殖区、蚕桑区用药时要注意避免药液污染水源和桑叶,及时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猜你喜欢

稻株射阳县飞虱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2020年射阳县蚕病发生状况调查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江苏省射阳县的“书法拥军志愿服务队”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射阳县蚕桑业“十四五”发展思考
商河县夏玉米灰飞虱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Bike-to-Work Day
我需要一片阿司匹林证明我还有疼痛(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