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文化人形神形象的服饰及造型设计研究

2022-12-14王斯薇

西部皮革 2022年12期
关键词:巴人形神神女

王斯薇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1 巴文化人形神形象的历史背景

“巴”是中国历史上生活的长江流域的一个有着独特个性的古老部族,也是当时该地区的古国。巴文化作为地域性文化流传至今,按照文化性质,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类。最早记载巴文化的是《山海经》[1]。《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西南有巴国,有黑蛇,青首,食象。”这些神话故事,表达了古代巴人对大自然的朴素认知和浪漫想象,侧面反映了当时巴人的文化信仰和物质生活。巴文化的神话故事中人形神有很多,比如:廪君、巫山神女、盐水神女。

1.1 巴文化人形神形象的由来

1.1.1 廪君的由来

廪君相传是巴人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在《世本》[2]中记载表明:当时,在古代南方的钟离山居住着五个不同姓氏的部落,这便是巴、樊、瞫、相、郑这五姓,他们没有自己的首领,因此五个部落的人决定,通过比试,选出一位共同的首领,比试方法便是掷剑于古穴之中、乘土船能浮于水面,获胜者便将其奉为君主。巴氏子获得最终的胜利,于是成为五姓的首领,称为廪君,并以此名族。这是对廪君成为巴族君王的渊源及其地位的确立的记载。在《世本》中还记载了廪君与盐水神女的爱情及其悲惨结局。

1.1.2 巫山神女的由来

巫山神女是我国历史上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记录巫山神女的文献有《山海经》、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等。在《高唐赋》中记录了巫山神女梦会楚王,《太平广记》卷中记载巫山神女化为瑶草,后有文献记载,巫山神女帮助大禹治水等,皆描述了不同形象的巫山神女[3]。

1.1.3 盐水神女的由来

相传盐水神女为廪君的妻子,《世本·氏姓篇》记载,廪君是乘坐土船一路从夷水到达盐阳。盐水一带有神女,她对廪君说道:“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同意盐水神女的请求。神女便到了傍晚悄悄跑来伴廪君宿夜,待早晨天刚放亮,就化为细小的飞虫,而且率领飞虫聚集在空中,遮天蔽日。这样的场景,七天七夜,廪君一筹莫展。廪君派人送给女神一缕青色发丝,去的人说:“这缕青色发丝是我们首领廪君从头上拔下来的,作为定情之物,表示与女神同生共死,结为永久夫妇,请你一定要把它系在身上,不要辜负廪君的一片好意。”盐水女神沉浸在幸福憧憬中,开心地把青色发丝系在腰间。廪君登上一块石头,弯弓搭箭,朝着青色发丝的方向射去,盐水女神中了箭伤,从半空中飘然而下,坠入盐水之中。瞬间,空中数不清的飞虫便飞散得无影无踪,天空又恢复往日的明亮。

1.2 巴文化人形神的文化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挖掘巴文化的文化内涵,有利于传承与发扬其物质与精神文明,巴文化中的人形神均为巴文化的社会文化发展载体,在文献描述中极具艺术美感,并蕴含民族精神,是巴文化中神话艺术的瑰宝,神话故事部分反应了当时的生活状态,因此通过对巴文化神话故事里的人形神的深入研究,可以窥探到当时的文化及巴人的生活习俗、精神与物质文明。巴文化中人形神的造型各具特点与魅力,体现了巴族人作战勇猛、能歌善舞的特点,多角度地展示了巴族的地域文化。直到今天,还可以在土家族看见古代巴族的一些习俗,例如:图腾崇拜、服饰特点等。

形象造型作为一种设计艺术,设计手法可以是抽象或具象,是一种视觉艺术,不仅能传达巴文化本质的元素,还能结合当下流行元素,将其进行创作升华,成为符合当代的艺术作品,通过对巴文化人形神的研究与运用,能够清晰地发现这一支古老的族群曾经的灿烂文明能够更广泛的传播文化内核。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正在以现代人所熟悉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眼帘,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扬,让其产生新的活力,通过对巴文化中人形神造型设计的研究,能够以创新的手段提升巴文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焕发出新的生机。

2 巴文化人形神形象的服饰造型基础

巴文化中的人形神在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的发展下,巴人善于征战,能歌善舞,在其基础上发展的精神与物质文明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造型风格,下面主要从巴族图腾运用、巴族服饰材质和服饰色彩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2.1 图腾

巴文化中有强烈的图腾崇拜,其中更是将图腾运用在服饰、头饰上。图腾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其承载的不仅是图像本身,更代表了民族的精神。巴族的图案具有民族的审美性,是地域性与传统美术风格融合的成果。

巴人的祖先认为万物有灵,自然事物以及动物皆有其自身的灵魂,他们认为某一类生灵与巴族有着奇妙的联系,因此将其作为本族的精神崇拜之物。巴文化中主要出现的图腾为蛇纹、虎纹、鱼纹、凤鸟纹,这些图腾承载了巴族的精神文明。其中广为人知的是巴人所崇拜的“蛇图腾”“白虎图腾”。巴人崇拜“蛇图腾”起源于《山海经》中记载的“大皞生咸鸟”,大皞便是伏羲,其模样为蛇身人首。巴人自认为是伏羲的后代,自然也以蛇为他们崇拜的图腾。关于巴蛇的记载最早是出现在《山海经》[1]之中,记载如下:“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根据内容可知,这片土壤上所生长的巴蛇并非寻常小蛇,所塑造的巴蛇是勇猛高大、能够吞食大象的形象,可见当时的巴族人对蛇的崇拜与敬畏之情。在关于“白虎图腾”的文献记载中表明,巴族对白虎图腾的崇拜与信仰起源于廪君,传说在廪君死后魂魄化为白虎,后代以奉祀,因此巴人认为廪君为白虎化身,便开始崇拜白虎图腾。巴蛇的神话传说与白虎的神话传说都是巴人崇拜图腾的有力见证。

2.2 材质

古代巴文化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是可以从古史记载与部分考古报告中可以窥探当时的巴人服饰的材质主要是身着兽皮、树叶、鸟羽、茅草等披在身上为衣物,已达到遮蔽身体的效果,其中个别有身份的人物身着苎麻布,或丝织品为主。距研究表明,巴族早已能够利用天然纤维蚕丝、麻进行加工,并且会开采丹砂进行着色。

在宋玉的《神女赋》[3]中,对巫山神女服饰作出了详细的描述:“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缋盛文章,极服秒采照万方。振绣衣、被袿裳,秾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这一时期的巫山神女身着华丽的服饰,并且是丝织品,绣着华美的花纹图案,色彩鲜艳无比,所穿的服饰分为上衣与下裙的样式。据史料记载[4],廪君身着兽皮、头戴鸟羽等,呈现出巴族的民族特色,更体现了巴族服饰的独特魅力。

2.3 色彩

巴文化人形神的服饰色彩也具有其民族代表性。色彩是直观的视觉感知,色彩可以表达不同的文化内涵,是凝聚在、聚集在一种感官意识活动中的符号,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社会意识、即巴人那独特的情感、观念和心理,便使色彩获得了特殊的内涵和意义,在自然形式中积累了社会的价值与内容,在感性中积累了人的观念形式[5]。

巴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背景,因此巴族人民对色彩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在《后汉书》[6]中记载:“巴人五族,其中一姓居赤穴,其余四姓居黑穴。”巴人先祖居住在“赤穴”“黑穴”中,所以巴人尚红、尚黑其实是出于对祖先的崇拜和纪念,并且当时的巴人已经会开采天然的丹砂用于着色以及祭祀,因此推断出巴人对红色的推崇也与此有关。同时,巴族制盐业较为发达,制盐业是巴族发展自身的经济基础,出于对“盐”的感恩和对白虎图腾的崇拜,巴人也相当崇尚白色。

3 巴文化人形神形象的造型特点

巴文化人形神的造型是集合了巴文化的民族元素语言,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是巴文化中从主观出发追求的一种文化情结,在人形神的造型中可以看见古代巴族纯洁的审美。廪君象征着英雄正义、巫山神女象征着智慧美貌且仁爱之心、盐水神女象征着为爱斗争,这三位人形神不同的造型及人物特点,代表了他们不同的属性与象征意义,也体现了出这一民族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特色。

3.1 廪君的造型设计特点

廪君成为巴人原始社会部族的首领之前,曾参与比试,最终获得胜利,成为廪君;随后,廪君率领部族大迁徙,遇到盐水神女,廪君为了全族的利益将盐水神女射杀[1]。由此,可以得知,廪君是具有崇武尚勇,强壮的体魄与过人胆识。文献记载廪君身着兽皮、头戴鸟羽、手持武器的形象。综上所述,廪君是大众心目中的英雄正义的形象。

3.2 巫山神女的造型设计特点

宋玉《神女赋》[3]用华丽的文字来描述巫山神女的美貌和优雅气质,展现了其不仅多情,且有绝世的美貌、华丽多彩的服饰,以丝织品为主,绣着花纹的样式,披着上衣,穿着下裙,紧俏合身。在《墉城集仙录》中记载在巫山神女作为瑶姬,助大禹治水,不仅仁义且美丽动人、多思好动,并且身着紫色与黄色这两种代表尊贵的颜色,展现出她尊贵的地位与神圣的形象。

3.3 盐水神女的造型设计特点

据记载,盐水神女部落以蛇图腾为主,生活资源有丰富的盐和鱼类。盐水神女在当时是作为一氏族的女性首领,她不仅长得楚楚动人,而且聪颖智慧,敢于为自己所爱而去斗争的女性,盐水神女可以化为飞虫,在服饰上其带有羽毛等装饰物件,并且因为对盐资源的感恩,盐水神女是崇尚白色,服饰也有蛇图腾的样式。

4 当下巴文化人形神形象的应用思路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作出文化建设部署,会上明确提出2035 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鉴于此,对传统文化不仅要做到传承弘扬,也要做到继承与创新。巴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地域文化,它的文化内涵是具有独特性,这就使巴文化在设计的各个领域都具有可开发性与创新性,需要当下我们去深入挖掘巴文化的内涵,与各专业进行研究,创造出具有新生命力的文化精神。

4.1 传统设计与当下审美的融合

巴文化独特的美学特征,与今天的美学观念相互融合,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视觉审美与精神追求。通过对巴文化人形神形象造型传承与创新,能够鲜明地让大众感知到这一文化的内在魅力。传统的巴文化人形神形象是独特的,它的精神内涵与艺术内涵是创作的源泉,在将其与现代审美进行融合之时,应该充分分析如何提炼优秀的巴族传统文化元素,并且将其转化为可使用的艺术语言,一方面提炼出优秀的元素加以弘扬,另一方面要让巴文化的魅力走进现代审美体系中。在创新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对其进行夸张造型、夸张动作等,优化角色的特点,更好的突出人物的形象塑造,加强民众对它的记忆点,让巴文化的传统形象丰富多彩。巴文化人形神形象走进当下,首先要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体系。角色的形象满足人们对这一类形象的审美认知。其次,人形神的设计要与该形象的属性相符合,能够完整的表达出该形象的文化内涵。

4.2 与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结合

在媒体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子科技发展的技术为传播巴文化提供了更加便利且高效的传播模式。以巴文化人形神形象为元素设计的角色,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过程,可以有效的激发大众的兴趣与好奇,能够使得大众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巴文化的魅力。巴文化人形神形象具有可开发性,能与互联网时代相辅相成,在当代的设计中,常需借助到数字技术加以完善设计,目前,PS、3Dsmax 等软件能够有效提高创作的时间与空间,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对角色设计有着积极的影响。数字绘画技术作为数字媒体技术的一部分,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创作方式之一,能够充分的发挥其作用力,竭尽全力的展现巴文化人形神形象的内在魅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巴文化人形神形象服饰及造型设计统一于巴文化的文化体系中,但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不仅体现了巴文化本身的魅力,又展现了其文化的多样性。巴文化人形神形象的发展脱离不了现代美学与当代技术的支持,在巴文化人形神形象原有的传统文化基础上推陈出新,让其绽放出新的生命力,使其与时代接轨,让大众感受到巴文化人形神形象的价值,巴文化人形神形象必能在新时代展现出它多元化的艺术特征。

猜你喜欢

巴人形神神女
形神兼备,聚焦小学数学公式定律教学策略
英勇善战的巴人
神女游
形神之间 浅谈古代人物故事画的发展历程
意象、形神
英勇善战的巴人
亲近神女(组章)
巴人:一个不能忘却的文化战士
试论土家民族的历史渊源
作画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