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宝相花历史流变及图像造型

2022-12-14刘芷欣

西部皮革 2022年12期
关键词:金银器花心纹样

刘芷欣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100)

宝相花作为中国植物纹样的典型代表,它的最初形成、发展和衰败与唐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息息相关。自隋唐以来,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儒家、佛家、道家三者逐渐融合,佛教注重精神世界,注重本质圆满周遍,注重流转轮回,普通的莲花图案逐渐被僧俗淘汰。至盛唐时期这种圆满轮回的需求更为强烈,因此,在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中宝相花的花瓣细节组合逐渐丰富。

沿袭唐代丰腴为美的审美倾向以及民族特性,铸造出更多圆满圆润繁复华丽的宝相花纹,极具大唐气象。宝相花的运用主要在当时的瓷器、壁画、金银器、染织等各种工艺美术中。宝相花是一种多种纹样结合的综合变形纹样,因此,《中国纹样史》认为“装饰上的宝相花,是指以牡丹或莲花为母体的经过艺术加工的一种花纹,它吸取众花的形象特点,简化提炼,使之程式化、样式化,因而富于装饰美……它的花瓣形似如意,外形工整,结构严谨,已成定式。”[1]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得知,在我国的装饰艺术中宝相花具有明显富丽繁杂、综合多样的特点。

1 宝相花纹样的初成

宝相花属于植物纹样与本土纹样的结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植物纹样开始出现,在隋唐时期,开始出现植物纹的交融和创新,新样式的产生与西域风格的融合,使致宝相花纹样在敦煌石窟中破土而出,它是由旧转新的来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成果,是中西民族融合的产物。

首先,最早的宝相花纹样的结构是“十”字结构,有人认为,忍冬纹的十字结构纹样,其为石榴莲花纹样的雏形。隋朝末年,敦煌壁画中的藻井图案出现了石榴花纹饰,主要以石榴果为中心,以“十”字、“米”字结构偏多,由中心向外发散连接单瓣多瓣纹样,这与宝相花纹样极具相似,但认为石榴花纹样就是宝相花纹样,宝相花纹样层次丰富的特点并没有很好凸显,但是我们可以认为,早期的石榴纹样是宝相花纹样的雏形。

宝相花纹有“十”字、“米”字结构,与石榴花填充纹样十分接近[2],以中心为放射状的垂直四出纹瓣,唐代在此为基础进行装饰,组合变形,一直保持着稳定之感。同时在敦煌的藻井图案中,花瓣数目逐渐递增,与此同时增加的还有其他装饰纹样,云纹、忍冬纹、如意纹、葡萄纹、对勾型花瓣、云曲型花瓣等。在宝相花形成的初期阶段,虽然融合图案花型相对简单不够成熟。但是却为盛唐图案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李重润墓、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吐鲁番墓出土文物中的宝相花图案,可以总结出宝相花初成时期的几个特征:(1)宝相花纹主要以十字对称型,从中间向四面垂直发散,外轮廓大多可以归纳成方形。(2)以这三个为例可以看出明显的石榴花造型特征,纹样风格写实。以石榴花纹、忍冬纹、云头纹和云曲叶形纹逐渐融合为一个整体,且不再使用原来的四出结构,而是采用大莲花的多瓣结构。

2 宝相花纹样的盛世

贞观后期至开元时期,丝绸之路畅通,主要分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中原文化与外来多种文化的交流碰撞,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达到了高潮,唐代社会风气的宽容,受封建礼教束缚较少,对中国文化也相对包容,基于这种文化背景下,使得当时人们对艺术的创造性有所提高并得以自由发挥,也有了后世认为“充实而多元”的特征。

在相同时期,细致精密、井然有序、满目缤纷的敦煌图案超越了以往,无论是在风格上转变成豪迈浪漫、追求意蕴的观念,在题材上内容丰富还是在表现方法上更注重装饰性的抽象表达。宝相花图案的层次更加华丽贵气、形象丰富、层次繁缛、构思严谨、整齐有序。

贞观后期至开元前期,宝相花纹逐渐成熟并进入到的鼎盛阶段,这一时期的宝相花纹在藻井图案中无出其右,在唐朝风格的影响下,宝相花的造型圆润丰满、华美庄重、精美细腻、色彩贵气、结构整齐,强大的朝代就像汪洋大海,容纳百川,是开放也是接收,经历着外来纹样的拼接、重组、再创造,给予了装饰艺术新的发展意向,吐故纳新完成了从借鉴到本土民族化的过程,从简单到丰富,从青涩到成熟,使这些唐代纹样从自然纹样中脱颖而出。

在盛唐时期,宝相花纹逐渐向写实风格靠拢,宝相花的造型纹样也日渐丰富,花瓣的造型也逐渐成熟并定型,按照唐代宝相花纹样造型分析可分为瓣式宝相花纹样、团式宝相花纹样和花朵式宝相花纹样。瓣式宝相花纹样花纹似雪花,有祥瑞美好之意,其特点层次丰富,外延单元花瓣不相互依赖,由似发散式的外卷对勾在其单元花瓣根部相连。有时,不同风格的花瓣穿插在相同的两个单位花瓣之间,呈放射状对称排列,稀疏而轻盈[3]。

我们可以观察初唐莫高窟第335 窟藻井井心图案与唐代陕西何家村窖藏金银器纹样,以十字形为基础,向斜放射四个或八个花瓣,多为石榴纹卷瓣、卷草纹、云曲叶形瓣,外形可以概括为正多边形;桃形金银花花瓣、钩卷花瓣、云弯花瓣等元素组合而成的抽象花卉图案,几乎贯穿了整个唐代的发展,也是定义上最流行、最无争议的类型。它的组织特点是左右单位花瓣相互靠着,没有明显的缝隙。同一个单元的花瓣重复排列成球形,圆润而富有魅力,像盛开的花瓣。因此,它被称为团式宝相花图案[4]。其花瓣外形简约,内部细节多样,从团形放射状图形可以看出两种形式:花心与花瓣相离的花心空地式和花心与花瓣相接的花心满地式。

从李重润墓天井过道天花纹样中可以看出,满地式的宝相花纹,以里面的小花为中心,大花瓣一层一层错落有规律地分布,可以看出层次分明,中间的小花为云曲瓣构成,外围的花瓣有的为勾卷瓣,有的为忍冬纹,整体来看花瓣外大内小。

敦煌中空地式的宝相花纹主要以对勾如意纹为花瓣主体基础,以六瓣、八瓣作为正多边形环状连续形式,花心形状与外侧花瓣不相接触。花心形式不一,一般由多瓣组成,在敦煌藻井的宝相花纹样中可以明显看出,交接在花心与花瓣中间的勾卷纹元素,出现十分常见,而外侧大瓣单独成层,对勾如意纹有的回卷面向花心有的向外发散,在对勾如意纹的基础上再添加忍冬纹、卷草纹等,这种形式可以使花心与外瓣纹划分清晰明确。

从满地式宝相花纹和空地式宝相花纹可以看出,他们的纹样是多层组合而成,而花朵式宝相花纹,顾名思义,是由许多花朵组成的团花,这类宝相花纹的出现,可以使我们看到,盛唐时期人们逐渐追求雍容富贵的美感,进一步向写实方向发展。宝相花纹样的花瓣逐渐增多,层次更加丰富。花瓣层数增加,云曲花裂增加开后,形状更接近牡丹,非常逼真。它不仅有正云曲的造型,还有侧微弯的云弯花瓣,增强了立体感。资料上整理发现,它有个别名叫做茶花纹,现实中与牡丹外形相似,但比牡丹花形小。从边饰纹样的角度来看,这一阶段的团花、半团花盛行,成为主流纹样,卷草纹发展成熟,同时出现叶形纹、茶花纹等新型纹样,还有菱格纹、回纹、龟甲纹等几何纹边饰。

盛唐后期,这种纹样极受人们的喜爱,从前期的简单大气到后期的庄重华丽,虽然造型华丽复杂却不失典雅和谐,造型不仅有盛唐的圆润之气,也有时代人们严谨思想的体现,层层叠叠,圆润饱满,十分美丽。

3 宝相花纹样的衰微与隐退

宝相花纹样的变化总是与一个时代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与初唐相比,唐朝末期的宝相花纹不管是在结构还是色彩造型上都有明显的基础变化,到了唐代末期,莲花纹逐渐回归替代了宝相花纹,再次出现在藻井的中心,图案造型由繁化简,色彩单一。宝相花纹已不再是流行趋势,主要以茶花纹和莲花纹为主,他们的造型简略,色彩朴素。唐朝末年,石窟艺术如同这个给朝代一样,逐渐衰退,因此宝相花图案逐渐被其他图案代替。

4 宝相花纹样在不同载体上的应用

4.1 宝相花纹样在唐三彩中的应用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也是中国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在唐朝,最著名的便是唐三彩,颜色主要以黄、绿、白三色,初唐时期与盛唐时期的纹样制作不尽相同,分别为印花划花、堆贴雕塑的手法,这样装饰的好处就在于使瓷器纹样更加饱满与立体。以唐代三彩宝相花罐为例,罐子的腹部中央印有六瓣式花心满地式的宝相花纹样,整体造型是由,向内的如意对勾吉祥纹,以及石榴纹,云曲瓣纹、桃形忍冬莲瓣纹进行外瓣装饰,呈现前面所说的似雪花型。再如同唐三彩宝相花三足盘,它的造型与其他造型不同,宝相花纹作为中心,周围以线条、点来填满整个盘面,利用色彩、中心位置、疏密的变化突出宝相花的造型。

4.2 宝相花在铜镜中的应用

铜镜在唐代突破了以往的圆形的样式,创造出各种花镜,如菱花镜、葵花镜等等,除了造型变化纹样题材也逐渐增加西方元素,由传统的祥瑞元素增加了西方的海兽葡萄纹等。唐代铜镜的分布布局也突破唐代之前的规范排列,虽然大致仍然是环绕形和对称式,但换种方式可以分为散点式和放射式。散点式排列主要以中心纽为中心,环绕五个、六个、八个等相同独立的宝相花,这几个相同的宝相花并不相连,宝相花的造型一般为瓣式放射性宝相花纹。另一种放射式宝相花纹有满地式和空地式,相同的花纹由卷勾瓣连缀,成放射性生长。

4.3 宝相花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唐代不仅对文化更加包容,对生活品质也逐渐提高,丝绸丝织物品作为外来主要输出物,纺织品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唐代经济的兴盛,作为唐朝流行的花纹样式,纺织物品上宝相花纹的频繁出现,也不足为奇。宝相花纹样形式内部主要以二方连续、四方连续、不规则的适合纹样出现,外部有三角形、正方形、多边形的轮廓。比如敦煌石窟的维摩诘织物和地毯上的宝相花图案。中心有五片花瓣,第二层有六对钩状花瓣,第三层有六对侧卷花瓣,整体形态紧凑致密。比如坐垫中间有一朵小花,中间的小花被双层花瓣包围。四个角沿边缘用小花装饰,做成合适的图案,整体构图工整,结构致密,这些组合一直使用到现在。

4.4 宝相花在金银器中的应用

中国的金银器到了唐代才逐渐发展,大唐帝国盛行奢靡享乐之风,金银器的使用成为皇家贵族的追求,如果说上面分析的瓷器、铜镜、纺织品已经够为华丽,那么金银器将比之更甚。初唐时期的金银器受到西方粟特、萨珊、拜占庭等装饰风格的影响造型多为高足杯、多瓣圆形盘等,到了唐代后期,碗、盆、壶、杯、鼎、盘、盏为中国传统器物中常见的类型,其中盆、碗、盘与宝相花结构相似,因此在金银器中,出现了大量的圆形底和盖,两者完美地结合,众人逐渐将西域文化排列在后。

唐代金银器制作极其复杂有销金、拍金、镀金、织金、磨金、扎金、圈金、贴金、嵌金等十几种。在如此精致的工艺下,唐代金银器的图案极其精致,线条流畅舒展,品味轻松活泼。其上装饰的宝花图案多以细腻的纹理装饰,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精致富贵的感觉。常与卷草纹、动物纹样结合,更具有写实意义。

5 结语

宝相花纹样千姿百态,无论是初唐的简单华丽还是盛唐的富贵繁华,都有当时代美的特征,彰显大唐的华贵雍容。通过分析宝相花纹样及宝相花纹样的载体,我们可以知道,要想了解当时代的风气可以通过了解当时代所创造的艺术产物,宝相花的出现是中国装饰艺术中再一次转折,打破传统思想,在传统纹样的基础上包容外来纹样,与多民族元素结合,完美地完成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晶。

宝相花纹样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在现代设计领域中,设计师们将宝相花认为是一种中国传统设计的一种语言,虽然说将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已经不再是创新点,但是如何使传统纹样更好地传承发展、更好地传播、如何进行极具创意性的再设计,对设计者来说同样是难题。

猜你喜欢

金银器花心纹样
吐蕃金银器纹饰中鸟形象的起源与文明演变试论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吐蕃金银器知见录
「金」风吹开一池莲 金银器中的池塘小景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西夏陵出土砖饰纹样与特点
这样过生活要慢一点 —个人的“花心”养成记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怎样判断他是不是花心男
贵州遵义官田坝明墓出土金银器 失而复得的大明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