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污染现状及农业环境保护策略

2022-12-14叶美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5期
关键词:农药污染土地

叶美华

(黄山市黄山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安徽黄山 245700)

农业是国家的基本产业。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农业的进步,农产品质量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但人们对农村耕种土地给予的关注较少。在生活中,许多人尚未意识到环境保护会直接影响人们当下食用农作物的质量,缺乏耕地保护意识。因此,提高人们对土地污染的重视程度,加大土地污染的治理力度,并且加强对土地的保护,是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

1 我国土地污染及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耕地污染面积大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药、化肥、地膜等农业投入品大量使用以及畜禽粪污、工业“三废”、生活垃圾处理不完善等造成的农业污染日益突出,这些污染总面积大,且情况普遍[1]。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对农业资源的高强度利用,耕地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非常突出。此外,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变革,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都使用了现代化耕作工具以及大量耕地因为地方政策转变为建筑用地等情况也产生了许多污染,而且在各地普遍存在。

1.2 污染程度较轻,治理策略清晰

当下我国大部分耕地污染处于初期,通过治理可以有效恢复,大体上可以被控制。在污染较重的地区,耕地已经无法继续生产安全作物,被划归为非生产区,并划出了一部分缓冲区,以防止污染扩散。面对复杂的形势,各地政府组织环保及农业部门开展综合性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3 大力提倡环保事业

自工业革命以来,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发展经济,都不同程度地付出了环境污染的代价,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对环境进行修复和治理。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正是我国的前车之鉴。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了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国提倡和谐的生态环境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环保型发展之路,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1.4 环保理念继续深入

一些地区对环境治理的认识较为片面,在开展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措施不当、治理不力的情况。有些治理方案过于主观,未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导致治理效果不佳。有些地区在治理后不注重污染源头的控制,造成土地再次污染。近年来,各级政府针对这些现象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工作。一是把环保宣传教育作为环保工作的核心内容来抓,紧紧围绕中心和重点工作,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在新闻宣传、新媒体建设、科普教育、公众参与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各地环保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组织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总结治理经验,开展了新的治理工作,并取得了新的工作成果。

2 土地污染原因分析

2.1 农药、化肥污染

2.1.1 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农民通常会通过施用化肥促进作物生长。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农民对化肥过量施用的危害不了解,通常使用较高比例的化肥,以追求高产量。化肥中除了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以外,还含有许多其他元素和杂质。化肥施用过量,不能完全被作物吸收,残留于土壤中,不仅会对作物生长起到反作用,还会使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例如,过量施用磷肥会导致土壤硫元素流失,引起作物叶片黄化;过量施用钾肥会降低植物对钙、镁元素的吸收能力,破坏土壤内元素间的平衡,造成周围水体污染;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土壤氮肥过剩,土壤水溶氮含量非常高,极易转化成氨气或硝酸气体,并不断地释放到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中,产生毒害作用。过量施用氮肥还会加剧土壤酸化、盐碱化,使土地板结,破坏土壤中的菌群,导致蚯蚓难以存活,从不同方面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劣,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一些化肥富含氟元素,过量施用会导致土地暂时或长期无法耕种。

2.1.2 农药。一旦土壤受到污染,将导致污染物长期混杂在土壤中,较长时间内无法得到消除,尤其是重金属与有机农药的污染,对土壤的危害巨大[2]。农药中通常含有许多高分子物质,无法被动植物吸收、利用,随着田地中的动物、作物在土壤中沉积,进而影响周围水源。人在食用含有大量农药的作物后无法及时将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严重情况下有害物质会在人体内沉积,诱发各种疾病。农药对土地的污染也是持续的,农药工厂产生的污染物质会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土壤中,作物枯萎的茎叶中也有相当多的农药,进入水体中的农药会对其他土壤产生污染。土壤受到农药的危害程度与农药的使用量息息相关,用量越大,其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危害就越大,会使土壤的质量严重下降,从而降低农产品的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2.2 工业废水处理不达标

一些工厂为了节省成本,将未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废水排放出来。由于工业废水中含有各种化学成分,严重污染了周围的土地和河流。通常非法排污要很久才能被发现,这时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已经受到严重的影响,土地也因污染而难以继续耕种。

2.3 白色垃圾污染

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其降解时间通常需要200年。废弃的农膜、塑料袋等长期残留在耕地中,会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减产。若牲畜误食了塑料袋,会引起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随着可降解塑料和纸制餐具的推广,白色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减小。由于环保材料承重能力较差,较易断裂破损,传统塑料袋在市场中还占据着一定的空间。白色垃圾主要来自这些塑料袋和人们日常饮用瓶装水后扔掉的空瓶,也有限塑令未颁布前产生的白色垃圾。这些垃圾有少量被自然降解,也有一部分被分解成小分子颗粒并逐渐扩散开来。耕地土壤受到这些颗粒物的影响,泥土中含有许多细微颗粒,即微塑料,其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影响土壤性质、土壤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对深入的研究,发现土壤中的微塑料对水分、养分的运输和作物生长均有不良影响[3]。

2.4 大气污染和降水污染

工业污染不局限于废水、废料,一些工程实施过程中还会将许多未处理完全的废气排放到大气中。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核废料的处理,为了人民的健康尽可能控制建造核电站,并且对核废料处理和研究投入了十分巨大的经费。一些发达国家核废料处理能力已经饱和,将许多未经完全处理的核废料进行深埋和偷排,严重影响了全球土壤、水域和空气。在一些无良企业排放的废气和全球性核污染的共同作用下,大气环境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其通过降水污染土地。过去人们针对大气污染的主要防治目标是酸雨,在一系列的环保治理工作开展后,工业排放污染气体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现阶段,应继续加大监管力度,尽可能减少污染气体,为子孙后代留下洁净的土地资源。

3 土地污染防治对策

3.1 合理使用化肥与农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环保事业不断进步。许多环保低毒的化肥与农药被广泛使用,但相关管理标准只针对记录在内的元素进行规范,对一些杂质和其他元素的限制要求比较宽泛。这些化肥和农药虽然对人体危害很小,但对土地的影响巨大且深远。各地政府和下属单位要向农民宣传生态农业理念,推广生态农业技术,让农民学习土地保养的理论知识,指导其合理施肥,提倡增施农家肥、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丰富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群,让土壤状况得以改善。应注重生态环境的和谐,通过生物防治措施控制田间的杂草和害虫,尽可能少使用农药。对于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在喷洒农药时,尽量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或生物制药,还可以采用物理、人工等防治方法,也能够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政府应当积极推广国内外先进的生态治理农业技术,将先进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充分发挥生态农业技术的作用。

3.2 加强对工业排污的监管

环保部门应当切实贯彻环境保护原则,防止生产中产生的污水影响耕种环境。一些地方片面注重经济的发展,对污染环境的项目管控不严。一些工程团队或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的收益,未按规范对作业产生的污水进行过滤和处理,从而对当地人民的健康和耕地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环保部门应当与其他监管部门合作,杜绝胡乱采矿现象。严格监管工厂排污水质,对工厂周围进行布控,并使用先进的监测仪器对水质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对一些整改不到位的企业,应当加强环保教育、加大处罚力度,让其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环保部门应该向农民公布并宣传举报电话,让违法排污无处遁形,同时要保护好举报人的信息、保障举报人的安全。人们应慎重选择发展地方经济的方式,应该认识到治理被污染的土地和环境所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造成破坏时获得的收益,良好的生态环境才是乡村人民的宝贵财富,保护好“绿水青山”才能真正改善乡村的生活条件。

3.3 减少塑料的使用

人们现在身处一个“塑料”时代,塑料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其产量和废弃量逐年递增。塑料的大量使用已经导致环境中塑料及其衍生品对大气、海洋和陆地环境造成污染[3]。环保部门应当充分宣传塑料对土地的负面影响,组织相关治理活动,鼓励农民对乡村环境进行管护,防止不法分子向乡村、耕地中倾倒塑料垃圾。政府应当通过多种环保宣传形式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农民使用可循环利用的耕种材料和器具,减少地膜等一次性塑料薄膜的使用。例如,政府可以协助农民建立作物幼苗培育室,让作物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农民通过操作培育室的通风口改变作物幼苗生长环境。培育室可以使用垂直种植方法,以节省空间、利于农机的幼苗装配,从而减少机械播种时的工作量。这些举措可有效减少地膜和棚膜的使用。政府还要加强农膜等各种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因为回收废弃塑料并使之资源化利用才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

3.4 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

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不断推进,许多地方不再引进污染严重的企业,而是引进低污染的企业或纯信息产业。我国许多污染严重的产业也在不断创新,对一些暂时无法解决污染问题的产业,很多企业选择放弃国际市场份额,以保护国内土地的洁净。近年来,我国已经大量推广使用生物质燃料,其灰分和硫、氮含量都很低,具有燃烧清洁、高效环保以及节能等特性。生物质燃料的推广使用极大地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的排放,有益于农业环境的保护。

4 农业环境保护策略

4.1 合理开展土地保护宣传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工作也开始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保护农业环境,应加强对当下可用资源的保护工作,避免可利用资源被浪费。与此同时,要对各类环保措施进行改善,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社会发展依赖于农业发展。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农业产业发展始终处于重要地位。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环境是农业产业得以长久发展的基础保障。因此,想要发展农业产业,就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治理力度[4]。

政府应当每年定时对农民开展土地环境保护宣传,同时宣传最新的环保措施和应用方法。宣传活动应尽可能多样化,以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政府可以给各村印发土地保护策略,同时使用网络技术向农民宣传土地保护的方法,通过不同的方法联合使用,提升土地保护工作的效果。政府部门可以到乡镇设立现场宣传点,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环保袋、解答群众咨询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土壤污染防治及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传达学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

4.2 积极开展污染土地修复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土壤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亟须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在分析土壤污染特点、土壤污染源、土壤污染物及其危害的基础上,应采取防止土壤污染和改良治理已经污染土壤两方面的措施[5]。

政府应引导农民对轻中度污染耕地开展安全利用工作,优先采取石灰调节、优化施肥和深翻耕等农艺调控类技术,阻断或减少污染物进入农作物可食部分,降低农产品有害物质超标风险。对种植水稻的农田全面开展叶面阻控剂喷施作业。通过对水稻喷施富锌、硅、钙等水溶叶面肥,有效阻控镉向稻谷转移,降低水稻镉的积累,有利于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通过一系列安全利用措施,让污染耕地得到修复,重新达到耕种标准。对严重污染的土地加大修复力度,为子孙后代留出更多可耕种的土地。

4.3 加大防治技术和人才培养的投入

各地政府可加大对环境治理、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等研究的投入,完善土地污染治理技术,通过污染治理让更多的土地达到耕种标准,减少污染耕地面积。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人们在耕种生产中能够采用更多低污染和环保型材料,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提高了农业环境质量。政府部门还要加快相关技术人才培养和设备研发。一是在各大院校增设土壤修复等方面的专业,加大土壤防治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二是相关科研部门要加快土壤污染治理设备、原料的研发进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政府和环保部门要鼓励农民使用环保、低副作用的农药和化肥,帮助农民治理环境,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降低其对土壤的污染,提升食用农作物的安全性,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政府还要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气的治理力度,治理土地污染,大力推动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大业,让农村更加美丽、农业更加兴旺、农民更加富裕。

猜你喜欢

农药污染土地
我爱这土地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