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苗医药对“痔”的认识

2022-12-14饶廷琴赖象权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说苗族医药

饶廷琴 赖象权

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

痔病是临床诊疗工作中的常见病、多发病[1],发病率高,罹病人群广,易反复发作[2],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不良影响及经济负担,因此从多元素、多层次认识疾病,为进一步的诊疗工作提供新思维、新方法、新手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从苗医药文化的理论基础、苗医药对“痔”的认识及小结三个部分进行阐述,其中第二部分着重从疾病分属、病名、发病机制几个方面阐述对该病的认识。

1 苗医药的理论基础

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沉淀,在广袤的苗疆大地上,繁衍出独具特色的苗族医药文化,守护着一代代苗疆人的健康,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大放异彩,其方药之多,有“三千苗药,八百单方”之称;其医术之湛,有“医技特殊,离奇多样,其功尤著”之说[3]。由于苗药其名特别,苗术运用多样等原因,给苗医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但是仔细深究,面纱之下是理论体系丰富、且较为完备的内核。苗族医药理论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和一代又一代人的长期医疗经验的积累,已成为理论体系比较完备的独立学科。“苗医生成学”“五基成物学说”“三界学说”“三肚学说”“九架组学说”“气、血、水三要素论”“交环学说”“四大筋脉学说”“魂魄学说”“苗药毒气说”“毒乱致病论”“三本一体”等基本理论构成了苗族医学的基本理论[4]。苗医的诊疗方法有看、听、闻、问、拿脉五诊,用药规律有以热治冷、以冷治热、以色治色、以形定用、以毒攻毒、以克为治、以脏补脏等七大规律[5]。为养生保健、疾病的预防、诊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2 苗医药对“痔”的认识

2.1 从疾病分类及定位方面的认识 苗族医学在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得到启示[6],传统苗医认识疾病常以取类比象、主要症状、病变部位、病灶色泽、病因、病变部位结合植物形态等多种命名方式命名,包括症、风、经、翻、痧、胎、丹、癀、疔、龟、疮、花等[7],涵盖了内、外、妇、儿各科的疾病。“症”类疾病是最常见的,主要表现为疼痛、出血、冷热、吐泻、肿胀等;“风”类疾病通常表现为疼痛、痉挛、肿胀、眩晕等;“经”也作“惊”解,表现为高热、昏迷、抽搐、惊慌失措;“翻”类疾病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仆地难起为主症的疾病;“痧”类是一类急性发作以冷热、吐泻、腹痛、身痛为主症的疾病;“胎”和“抽”均是小儿病,“胎”是小儿营养不良、贫血等一系列慢性疾病的总称,“抽”病是指1岁以内的孩子因外界环境的变化出现的过敏性疾病;“疔”“癀”类疾病是一类皮肤感染性疾病,“花”类多由“癀”发展而来,后期皮肤红肿破溃,腐肉外翻突起;“丹”即丹毒;“疮”即干疮、湿疮;龟病主要表现为腹部包块,因形似龟背而得名。痔病以出血、疼痛、块物脱出等为主要症状,当属于“症”类疾病,并分为老鼠偷粪(内痔)和老鼠钻洞(外痔)两类。其病变部位在肛门,故属于窟架中的肛窟。从五经辨病,热经病表现为“红、肿、热、痛、干”;冷经病表现为“白、清、冷、抖、润”;快经表现为“急、快、变、重”;慢经表现为“缓、慢、长、弱”;夜经以夜间加重为主要表现。本症为冷热并病,急性发作时疼痛便血,为热经热病,平时则为冷经冷病。

2.2 从病名方面的认识 蒙杠嘎久杠(痔疮)一词是近现代文化交融传入苗族地区的外来语,参照《苗族医学·中篇苗医病症》[8],认为以前苗医称内痔为老鼠偷粪,外痔为老鼠钻洞。苗医有两个基本观念,即“人天合一的自然观”“万物有灵的思想观”,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现代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观念十分契合,苗医从自然界和居住环境得到启发,常采用取类比象(或以动物形象、或以植物形象、或以常见物件、或以金属色泽)、症状命名、病变部位及色泽命名、病变部位结合植物命名、病因命名等,从痔的名称“老鼠偷粪”和“老鼠钻洞”来看,应该属于取类比象中以动物形象命名,病名本身影射了病变的部位及疾病隐晦的特点,“粪”的形状各异,有如团块状的,与痔核表现有共通之处。然“钻洞”笔者认为与肛瘘的发病原因更为相似,肛瘘是肛管直肠周围反复感染形成脓肿,后破溃形成异常通道的一种疾病。“钻洞”与肛瘘的通道似乎更相似,且在《苗族医学·中篇苗医病症》中未找到肛瘘对应的介绍,笔者认为对病名认识尚待深入考究。

2.3 从发病机制方面认识

2.3.1 蒙杠嘎久杠与“气、血、水三要素论” 苗医药学认为,人体的基本组分是气、血、水、骨、髓、肉、筋、皮、毛等,气、血、水是构成人体最重要、最基础的物质,这些物质保持在均衡状态,维持正常的身体机能活动[9]。其中体内运化能力、身体防病、抗病能力,表现出惠气充沛与否。此处惠气与中医学中的正气有相似之处[10],当惠气不足,毒气易犯。

2.3.2 蒙杠嘎久杠与“苗药毒气说”“毒乱致病论” 苗医中有著名的“苗药毒气说”“毒乱致病论”,苗医认为,毒是致病最重要的因素,并有“毒为百病之源”之说[11],按性质分为冷、热、风、湿“四大毒”,可由外感,也可内生。当外界的热毒侵入人体后“三本一体”遭到破坏,热过盛或体内的冷不制热就表现出热为征象的疾病,在痔疾中表现出肛门灼热疼痛,肛门直肠附近血运丰富,毒热加快血液运行,气血的关系紊乱,而出现便血情况。当人体内水气过度或感受外界湿毒,湿性重着,易阻滞气机,易伤经脉,气血通行的通道阻塞,病变在肛门直肠则见疼痛、肿块。故痔病的发生与热毒、湿毒关系密切。

2.3.3 蒙杠嘎久杠与“三本一体”“四大筋脉学说”“苗医生成学”从更宏观的角度认为万事万物均由能量、物质、结构三大要素构成,即“三本一体”[12],能量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的,但是可以通过对外界物质的摄取得以补充,能量充沛,经过复杂、精细的工序,不断的加工、转化为人体不同的组织结构,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并且结构正常又能生成能量,又开始新一轮的循环,使生命不息。所以能量-物质-结构三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且一直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当中。痔术后的表现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手术导致肛门部结构遭到破坏,能量-物质-结构的“三本一体”遭到破环而发生本病;从“四大筋脉学说”来看,手术外伤导致筋脉受损,气滞血瘀,能量失去线路约束而产生疼痛、水肿等症状。苗医认为“毒为乱之因,乱为病之本”。当人体惠气不足,热毒、湿毒入侵肛门部,破环了“能量-物质-结构”及“气-血-水”的相对稳定状态,局部经脉阻塞不畅而发为本病。

2.4 从治疗方面认识 苗医治疗疾病可分为内治法、外治法和奇治法,针对蒙杠嘎久杠一病,多在急性发作时予以治疗,其治法与“气、血、毒”密切相关,热病宜冷治,气宜通,血宜散,毒要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散瘀止痛为总的治疗原则,常选的药物有土大黄、黄连、地榆、野菊花、槐花等,此类药物属冷药,性多寒、凉,味苦、辛,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兼能调理气血。根据苗医多喜外治疗法及考虑病变之部位,本病多采用熏洗坐浴的疗法,通过药疗和热疗的双重效果达到治病目的。除此之外尚有塞药疗法、挑痔疮疗法,可资借鉴。塞药疗法主要是将新鲜药物捣烂或蘸取药汁塞于肛窟,通过药达病所,局部吸收以达到治疗效果;针挑疗法(泮承布疗法),是苗族民间以针挑特定部位用于痔疮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内痔、外痔、混合痔均可使用。操作部位常规消毒后,用大号缝衣针在尾骨之两侧的反应点挑出白色纤维,扯断该纤维并挑不出白色纤维为止,最后挤压伤口出血1~2滴,用干棉球擦拭并压迫止血即可。张雄等[13]通过挑治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痔疮,5 d后症状明显好转,1周后无复发。李瑞雪等[14]通过该法治疗痔病后取得满意疗效。

3 小结

通过一种“新”的理论来认识“旧”的疾病,为诊疗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或手段,一方面可以加快苗医药的开发和现代化进程,对继承和发扬苗医药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和完善对疾病的诊疗,能够更好地为患者疗疾苦。但是由于苗族医学是一门以经验为主建立的学科,是一种口碑相传的“草根”文化,对它的继承和研究均增加了难度。由于可以参阅的资料有限,本文对痔的认识可能尚不完全,需要不断深入探究。

猜你喜欢

学说苗族医药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云南医药》杂志征订启事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我国蒙医药法律保护的意义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中国古代医药及导引养生诸术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