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外治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2022-12-14吉星云范建华
刘 佩 吉星云 范建华
1.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
随着现代社会迅速发展,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工作、生活压力巨大,失眠发病率逐年上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全球大约四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睡眠不好,有研究[1]对四大洲10个国家进行大规模睡眠情况调查,根据AIS评分31.6%的人群有失眠症状。上海江浦社区卫生门诊对480位19~87岁的就诊者调查,其失眠患病率为38.41%,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老年人患病率高于年轻人[2]。失眠重症患者较正常人群更易发生意外事故、外伤[3],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差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4],且严重影响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对患者心理健康造成危害[5]。因此失眠的治疗就变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失眠治疗以西药口服为主,长期使用佐匹克隆、唑吡坦等药物产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和抗药性。壮医针刺、药线点灸、穴位贴敷等外治法作为民族医学特色疗法,是壮族人民自古至今,经过一代代人实践探索与疾病斗争中不断发展形成的治疗方法[6],临床治疗有着简便廉验的特点。
1 壮医对失眠的认识
1.1 壮医基础理论对失眠的认识 壮医称失眠为“年闹诺、夜不睡”,壮语中“年”为睡之意,“闹”为不的意思,意译为睡不着。年闹诺由思虑恼怒过甚、气机郁阻不畅和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所致气血不足、阴阳失调,天地人不能同步所致[7]。失眠又称“巧坞病”,属巧坞范畴,壮医天地人三气同步理论贯穿于人体生理功能的运行,天、地为自然界之气,人气位于两者之间,沟通上下起到和的作用。巧坞就是脑的意思,其位于人体上部属天,主宰全身各脏腑器官活动,调控人的视听嗅觉和思维感觉,故神志思维方面的疾病都与巧坞密切相关[8]。全身的行为活动、语言动作和思考能力都受巧坞指挥和主导。人体龙路火路畅通正常运行贯穿全身,天地人三气同步和谐运行,邪毒无法侵扰人体,则不会出现失眠。壮医认为失眠发生的病因与虚和毒相关,一方面由于机体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正气虚损运化失司,气血水精无法正常运行,导致邪毒留滞三道和两路影响机体正常生理活动,正邪交争不断才出现失眠长期慢性反复发作的现象;另一方面壮医认为外感痧瘴蛊毒风湿等毒邪阻滞三道两路,导致机体无法正常有序运行,外感邪毒可扰神闭窍,导致失眠[9]。因此外界邪毒侵扰和正气虚损是失眠的病因,龙路火路失调和巧坞失养是失眠的病机。
1.2 诊断 《中国壮医病证诊疗规范》[7]拟定失眠症状以睡而不稳易惊易醒,醒后无法再次入睡,甚则久久不能入睡,彻夜无眠为主症。失眠患者多伴心烦健忘、头晕乏力、烦躁易怒、心悸善惊、不思饮食等兼症。壮医诊断失眠主要来自患者自身的主观反应,所以医者在临床诊断时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其他症状,以免误诊。
1.3 壮医体质学说对失眠的认识 壮医体质学说是指由于环境禀赋种族等差异形成的不同体质,不同体质人群感邪后疾病的性质、发展也有所不同[10]。体质不同对疾病的易感性亦有差异,通过归纳分析此差异,对不同体质病人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壮医体质理论运用到壮医临床为疾病的认识治疗有了新的方向[11]。唐汉庆等[12]将失眠病人进行体质归类,研究不同体质失眠患者的不同症状,将失眠患者大体分为平和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气郁体质和气虚体质6种体质。每种体质的患者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根据不同体质归类分析,辨明体质对证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失眠的效果。
2 治疗失眠常用的壮医外治法
2.1 壮医针刺法
2.1.1 脐环针刺 壮医特色的脐内环针是黄瑾明教授在挖掘整理民间疗法和壮医基础理论过程中创新的针刺治疗方法,脐内环针是脏腑中心,通过针向迎随调整全身气机,现已成为壮医针刺主要的调气方法[13]。罗本华等[14]研究脐内环针治疗失眠的疗效,以肚脐为圆心,在脐周0.5寸环线上取心(12时)肝(9时)脾(3时)肺(10.5时)肾(6时方向)5穴,由内向外15°~30°方向刺入留针30 min。研究结果示脐内环针愈显率为51.6%,其疗效在晨起体力恢复情况和症状改善情况方面与口服安定组无差异。因此壮医脐内环针疗法治疗失眠有较肯定的临床疗效,且脐内、外环穴不行针,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和疼痛,此法更容易使患者接受。其团队进一步观察脐内环针疗法对失眠所伴随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影响,其结果示脐环针法对改善失眠患者焦虑、抑郁效果明显,但在睡眠质量的改善不如安定组[15]。罗本华等[16]选取PCPA失眠大鼠作为观察对象,脐内环针组可以有效改善失眠大鼠的认知功能与安定疗效相当。
2.1.2 壮医常规针刺配合壮医特定穴 李秀娟等[17]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采用壮医安眠三穴(沿眉毛内侧缘上、中、下各取1穴)为主穴,配平刺脐内环穴心(12点方向)肾(6点方向)2穴和直刺脐外环穴心(12点方向)肾(6点方向)2穴。试验结果示总有效率达91.4%,壮医针刺可有效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实验研究者采用管针针刺壮医安眠三穴和脐内、外环穴且不行针,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和疼痛,此法更容易使患者接受。陈超群[18]采用壮医脐环穴调气法治疗失眠的试验中发现,壮医脐环穴调气法组受试者AIS评分总分、PSQI评分总分及日间功能障碍方面优于常规取穴针刺手法。
2.1.3 壮医“8”环针法 壮医“8”环针法是壮医独特的针刺方法,其“天圆地方”配穴处方原则和“以环为穴”的取穴方法,充分彰显着壮族独有的文化地域特色[19]。医者以针的“动”刺激调动人体天地人三气,以助机体抵御外邪。杨雪桦[9]对比研究壮医“8”环针法和壮医普通针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治疗组采用”8”环针法的顺序进行针刺,对照组按照先内后外先上后下的常规顺序针刺。经两组比较研究,壮医“8”环针法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方面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方法。通过对针刺顺序和选穴的研究,肯定了壮医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
2.2 壮医药线点灸 壮医药线点灸是指使用在特制壮药溶液中浸泡的苎麻线,点燃并灭掉明火,利用珠火接触人体的特定穴位或部位施灸,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壮医特色外治法[20]。林辰[21]运用药线灸配合壮药治疗失眠,以10天为1个疗程,每日1次药线灸攒竹、三阴交、百会、神门等穴位为主穴,再依据患者个体兼症选择相应配穴,结果示总体有效率占96%。壮医药线灸引药直达病所,疗效显著。黄莉[22]在中药内服基础上选用督脉的百会、膀胱经的攒竹内关,通过药线点灸对体表刺激,疏通龙路、火路,调节人体天地人三气的同步平衡,恢复巧坞正常生理功能,以达治疗目的,缓解失眠症状。该试验结果示壮医药线灸结合中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单纯中药组,其疗效得到肯定,且治法易被患者接受。
2.3 壮医刮痧排毒法 壮医刮痧排毒疗法包括刮痧、刺血和拔罐3部分,通过对痧斑点治疗维护人体正气[23]。陆岸英等[23]对失眠患者外用壮医刮痧排毒配合口服艾司唑仑,选择头颈腰背部刮痧、刺血、拔罐,激发体内之气,扶正祛瘀。治疗后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口服艾司唑仑对照组。壮医刮痧排毒通过刺激龙路火路、调节脏腑、增加血液循环、加快代谢来改善睡眠和日间功能活动。
2.4 壮医穴位贴敷疗法 李慧鹏等[24]观察70例失眠患者使用壮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其中分别采用单纯口服艾司唑仑片和口服艾司唑仑片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法,比较两种治法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总体有效率。观察得出口服西药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的PSQI下降程度、总体有效率均大于单纯口服西药组。覃骊兰等[25]初步研究壮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失眠的技术规范,壮药穴位贴敷疗法集穴位贴敷和壮药药效之所长,将药物直接作用体表,畅通龙路火路的瘀滞,以达治疗目的。
2.5 壮医穴位刺血疗法 壮医穴位刺血疗法是壮医外治法瑰宝之一,具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畅龙路火路、维持三道两路同步等作用[26]。陈红等[27]早期研究壮医穴位刺血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发现该治法对失眠恶性循环具有抑制和逆转作用。陈红等[28]后期进一步观察壮医穴位刺血疗法治疗30例实热型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结果对比显示壮医刺血疗法可提高血浆5-羟色胺(5-HT)含量、降低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有效缓解失眠症状。
2.6 联合治疗 罗梅桂[29]观察失眠穴方合并脐内环针治疗失眠,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量表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治疗组为失眠穴方合脐内环针治法,对照组为口服安定片治疗,治疗结束后组间比较两组疗效,治疗组有效率 86.67%;对照组有效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失眠穴方合并脐内环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安定片治疗。采用PSQI对自身治疗前后比较,两组PSQI总分均比治疗前改善,因此失眠穴方合脐内环针治法疗效优于安定,能够有效改善失眠症状。脐环穴是壮医特定穴,位于人体中央连接天部地部,沟通三气。黎玉宣等[30]探索针刺脐环穴结合温针涌泉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疗效,用此法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2%,温针涌泉激发肾气、针刺脐环穴畅通三道两路,两者联合疗效确切。范郁山等[31]采用针罐结合药线灸治疗30例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先针刺后施以壮医药线灸,刺激体表激发人体正气,改善阳盛阴衰症状、维持阴阳气血平衡。最后在膀胱经第一侧线和督脉走罐活血通络调理气血。治疗后总有效率93%,针刺走罐结合壮医药线灸综合疗法有镇静安神之效。黄海筹[32]将122例失眠患者随机等量分至壮医综合疗法治疗组和西药口服法对照组,观察壮医综合疗法治疗失眠的疗效。壮医综合疗法包括内服方药、拔罐和药线点灸,结果示壮医综合疗法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且复发率低。王瑜等[33]观察穴位埋线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40例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2个疗程后,穴位埋线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的PSQI明显降低,总有效率97.5%。穴位埋线持续刺激和壮医药线点灸的体表点灸刺激体内正气、沟通龙路火路,起到调节机体、抵御外邪的作用。综合疗法集合多种疗法的优势,明显增强疗效,更快显效,且相对传统口服西药治法其副作用小、复发率低,为临床治疗开辟新思路。
2.7 壮医外治法治疗失眠的实验研究 李文康[34]探讨针刺改善PCPA失眠在中枢5-HT睡眠递质及5-HT亚型受体后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针刺脐内环合失眠穴方)组、非穴组,进行干预治疗,脐内环合失眠穴方针刺组大鼠海马内5-HT1AR表达上升而5-HT2AR表达下降;5-HT含量、AC活性的显著升高。梁薇[35]采用壮医脐内环穴合失眠方对PCPA大鼠行为学及大鼠下丘脑5-HT、Glu、GABA睡眠递质含量的影响,脐内环穴合失眠穴方能缓解PCPA大鼠紧张程度并降低其兴奋程度,降低下丘脑Glu含量,升高GABA含量,并降低Glu/GABA比值,脐内环穴合失眠方通过影响睡眠递质含量来达到治疗效果。
3 小结
目前临床治疗失眠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药物治疗存在一些缺点,依赖性强,疾病易复发,副作用大。壮医学有特色的治疗方法,外治法体系一步步发展完善。壮医药治疗失眠已取得一定进展,特色外治法临床疗效、安全性已得到验证,壮医外治法治疗失眠的研究成果不但可以规避临床西药的副作用,而且为不愿意内服中、西药的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来缓解失眠症状;在疗效方面壮医外治法对于改善睡眠质量、时间与西药组疗效存在较小差异,对于日间精神恢复、焦虑等症状的缓解更有效。但目前壮医特色外治法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壮医失眠的病因病机学说不够深入全面,可加强失眠的壮医病因病机理论挖掘整理;二是壮医对失眠的治疗体系缺乏系统化标准化,应建立起完备的失眠治疗准则,便于临床不同证型失眠的治疗;三是疗效评价存在主观性干扰,多数研究选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作为观察指标,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应再选择多导睡眠图等方法客观监测睡眠进程指标、睡眠结构指标等,增强失眠疗效评定的客观性、准确性[36]。四是壮医外治法治疗失眠缺乏大样本的临床试验,现阶段的临床试验多数都是小样本量,仍需进一步加大样本量研究其临床疗效。
总之,壮医外治法治疗失眠的前景较好,但需不断完善壮医失眠的病因病机理论研究,建立系统的失眠外治法治疗体系,不断探索研究壮医特色外治法的临床疗效,才能更好地发挥壮医外治法在失眠病诊治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