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药剂除治薇甘菊研究

2022-12-13韦美满

林业科技情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二甲胺甘菊二氯

韦美满

(广东省森林资源保育中心,广州 510000)

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Kunth),菊科多年生草本,别名小花蔓泽兰、小花假泽兰。温暖潮湿环境下生长极快,生命周期极短,只需要10~15 d能够完成从开花到种子成熟的过程。由于繁殖力强、适应力好和竞争力极强,可以随风、水和动物等进行远距离传播,同时其生长会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1]。薇甘菊目前入侵广东将近 30 a,目前已经有40余个县区发现其入侵,面积超过数十万亩,危害范围不断扩大。

近些年薇甘菊蔓延速度很快,从交通干道(公路、铁路线)周边荒山、种植园、田地,到人工林地、纯天然次生林地等疏密度相对较低的林地类,从沿海地区向内地蔓延,从一般地区蔓延到旅游景区、保护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蔓延到落后地区。这些有害生物继续蔓延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更严重的破坏,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更严重的危害。目前,该病在全国半数以上县市发生,呈快速扩散,已侵入多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重点生态区,生态服务价值损失不计其数,严重破坏了我国的林地、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

1 薇甘菊防治进展

薇甘菊是外来入侵物种,生命力顽强,适应能力强,繁育能力令人震惊,传播途径多样。 如大规模蔓延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除。 因此,抵制其传播蔓延,预防其变成生态灾难是一项十分急迫和重要任务。 因而,要牢固树立“攻坚战”的观念,要持之以恒防治,直至多年后薇甘菊克星产生不稳定因素。 这是防范危害的最有效的方法。 将薇甘菊封闭在未侵入地区以外,能够获得足够的投入产出率,这是防治的关键所在。 薇甘菊在各地遍布不一样,危害状况也不尽相同,每个地方薇甘菊的防治应归类统筹安排。

目前,薇甘菊的防控方式有检疫、监测预警、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复耕还田和天敌反制等多种手段。薇甘菊是国内检疫对象的重点,由于主要途径为人为传播,加强检疫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对薇甘菊原产地的产品和工具,进行全面检验。严防输入和严防输出结合,防止薇甘菊的进一步传播[2-3]。小面积的薇甘菊初发阶段可以采取物理防治,开展人工拔除。对其植株全部开展清除,并开展焚烧,尤其注意清除根部,彻底杀灭可能存活的植株。

化学防治是当前防治薇甘菊的主要方法,但治标不治本,只能控制,不可能彻底杀灭,见效快和省时省事是优点,需要结合其他手段开展除治。薇甘菊在原产地危害不大,主要由于自然天敌的数量控制,不至于其海量生长,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薇甘菊的生物防治主要依靠天敌开展防治,艳婀珍蝶(Actinotethaliapyrrha)是其原产地的天敌,它的重要食物就是薇甘菊的叶片[2],同时被食用后叶片的功能会受到影响,薇甘菊植株内的代谢被干扰,从而控制了薇甘菊的群体数量。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地点

实验地点选在薇甘菊分布较多的广州市[1]花都区山坡地,试验区域约6亩,原为旱地,弃耕多年,未进行人工除治实验。实验开始时分布着大量薇甘菊,覆盖度8%~95%。该地点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2.1 ℃,年均降雨量1 900 mm。

2.2 供试农药

供试农药有3种。二氯吡啶酸,30%水剂,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PD20085963)。2,4-滴二甲胺盐,70%水剂,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HNP32014-C4384)。草甘膦铵盐,30%水剂,浙江金帆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PD20110832)。

2.3 实验方法1

药剂活性筛选试验剂量设计见表1。二氯吡啶酸、2,4-滴二甲胺盐和草甘膦铵盐分别采用3个梯度开展单独实验,设置为处理C1~C9,二氯吡啶酸、2,4-滴二甲胺盐和草甘膦铵盐另外采用中间浓度搭配成C10、C11、C12。C13为空白对照,即采用人工拔除方式,观察处理效果。

表1 药剂实验设计表

2.4 实验方法2

在晴好、无风和高温的日期开始实验,按照上述实验设计,每个处理设置4重复,间隔10 m,按照处理编号顺序依次排列,将药剂配置成所需浓度的水剂后,倒入喷雾器加压喷洒,每个处理按照0.1L/m2药剂开展化学除治。喷药时,采取横向左右摇摆喷洒,保证薇甘菊的枝、叶、根及土壤一次施药到位。实验均在2020年6月—2021年9月开展。设置的空白对照组,在喷药后人工除草1次,同其他处理一样管理。

2.5 防效调查及计算方法

药剂筛选试验,为期90 d试验期中共调查5次,分别于喷药当天及施药后10、20、30、60、90 d调查覆盖率,施药后30、60、90 d调查薇甘菊情况,并计算茎藤防效。

药剂除治试验时间共90 d,在喷药当日,及除治后的10、20、30、60、90 d调查覆盖率,除治后的30、60、90 d调查计算防效。

按照GB/T 17980.51-2000进行计算,具体公式如下:

减退率(%)=(药前覆盖率-药后覆盖率)/药前覆盖率x100%

覆盖度防效(%)=(处理减退率±CK减退率)/(100±CK减退率)x100%

3 结果与分析

3.1 3种除草剂的防治效果

通过对薇甘菊9个时间点的盖度调查,测得不同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12个处理的除治防效

通过除治实验发现二氯吡啶酸、2,4-滴二甲胺盐和草甘膦铵盐3种药剂的除治效果差异较大。其中覆盖度防效从大到小依次为二氯吡啶酸、2,4-滴二甲胺盐和草甘膦铵盐,伴随浓度的增大,防治效果也随之提升。二氯吡啶酸、2,4-滴二甲胺盐施药后10 d、20 d、30 d可以有效控制薇甘菊,施药后60 d出现效果出现回落,施药后90 d二氯吡啶酸的覆盖度防效在85%以上,2,4-滴二甲胺盐的覆盖度防效回落到65%左右。草甘膦铵盐施药后10 d效果不明显,施药后20 d开始出现显著效果,施药后60 d后达到顶点。施药后90 d覆盖度防效回落到32.7%~35.6%,效果是3种药剂中最不明显的。

茎藤防效上来看,二氯吡啶酸效果最佳,施药后30 d最高达到97.2%,施药后90 d最高达到了68.7%。伴随浓度的上升,效果也愈发显著。草甘膦铵盐的茎藤防效比二氯吡啶酸略差,各均值要少10%以上。茎藤防效最差的是2,4-滴二甲胺盐,施药后30 d最低只有70.3%,施药后90 d最低只有25.1%。

3.2 3种复合药剂的防治效果

通过除治实验发现,3种复合药剂覆盖度防效从大到小分别为二氯吡啶酸+2,4-滴二甲胺盐、二氯吡啶酸+草甘膦铵盐和草甘膦铵盐+2,4-滴二甲胺盐。其中二氯吡啶酸+2,4-滴二甲胺盐、二氯吡啶酸+草甘膦铵盐的效果接近。

3种复合药剂的覆盖度防效均较单一药剂为优。二氯吡啶酸+2,4-滴二甲胺盐、二氯吡啶酸+草甘膦铵盐施药后10 d、20 d、30 d可以有效控制薇甘菊,施药后60 d出现效果出现回落,二氯吡啶酸+2,4-滴二甲胺盐施药后60d覆盖度防效为89.1%,二氯吡啶酸+草甘膦铵盐施药后60 d覆盖度防效为88.7%。施药后90 d,二氯吡啶酸+2,4-滴二甲胺盐覆盖度防效为88.1%,二氯吡啶酸+草甘膦铵盐覆盖度防效为76.2%。草甘膦铵盐+2,4-滴二甲胺盐的覆盖度防效稍差,施药后60 d覆盖度防效为86.3%,施药后90 d,覆盖度防效为72.3%.

茎藤防效上来看,二氯吡啶酸+2,4-滴二甲胺盐效果最佳,施药后30 d最高达到87.2%,施药后90 d最高达到了69.6%。二氯吡啶酸+草甘膦铵盐的茎藤防效比二氯吡啶酸略差,各施药后60 d、90 d均值要少10%以上。茎藤防效最差的是草甘膦铵盐+2,4-滴二甲胺盐,施药后30 d最低只有79.2%,施药后90 d最低只有45.1%。

4 结论和讨论

4.1 结论

通过对3种药剂不同浓度和3种药剂互相混合处理后的除治实验,表明二氯吡啶酸+2,4-滴二甲胺盐的处理效果最佳,比单一使用1种药剂效果要好,可以在今后广东省的薇甘菊除治中进行推广。

4.2 讨论

薇甘菊当前防治主要依靠化学防治,但由于薇甘菊目前分布面积广、生境复杂和生长极快,对防治药剂提出来极高的要求[4]。在研究中需要对薇甘菊主要生长区域的动植物开展敏感性测试,尤其是对生产性果蔬开展重点排查。在除治过程中还要研究配套技术,做好相关的工作保障[5-6]。

对于混用效果较好的二氯吡啶酸+2,4-滴二甲胺盐、二氯吡啶酸+草甘膦铵盐要开展不同浓度的正交实验,探索最佳配比,进一步改进药剂浓度,为薇甘菊的除治服务。

5 结语

外来植物侵入的原因之一是这些外来植物的天敌没有在新侵入地域出现,外来植物破坏新侵入地域局部地区的生物的多样性[7]。 只有引进或挑选这种植物天敌,使它具有特殊的由来和肉食性,复建有危害绿色植物与天敌间的互相调整和制约机制,才能恢复和保持这类生物的多样性。 天敌在新环境要素中创建平衡,凭借自繁育和自扩散抑止有害植物蔓延,产生新的生物多样性平衡。 因而,其具备持续稳定、环境安全管理和操纵低成本的优势。 将来薇甘菊防治应该是以生物防治为主导、化学防治为辅、人力消除和生物群落更新改造综合防治体系。

现阶段,相关部门对薇甘菊在广东省的产生总面积、伤害程度和扩散发展趋势作出了统计分析[8],而缺乏科学合理的预警监测体系和风险评价、适用性分析技术体系。依据其耐低温耐高温的最基本环境温度规定、成长发育和繁育规律性、环境因子影响开展适应能力分析与风险评价,创建我省外来物种预警监测技术性体系,向其遍布程度、伤害程度和扩散发展趋势给予科学论证。此外,针对农药和农药杀菌剂的应用,灭草剂的应用要求更高、更严格,稍不留神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无法估量。追求完美防治具备“速效性”效果得到的结果,有些地区也会导致农药的乱用和农药的滥用。即长期存在服药技术以及仪器设备落伍、药水消耗、药力低状况。因而,根据除治队伍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制订科学合理防治技术规范,解读合理的用药知识和打药的实际操作技术规范,确保安全用药和防治实际效果,降低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9-10]。

猜你喜欢

二甲胺甘菊二氯
薇甘菊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废水中的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胺
离子色谱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药物中二甲胺的含量
薇甘菊光能利用及叶绿素合成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响应
烟嘧磺隆中间体废水中二甲胺的分析提取研究①
新型油井堵水用原油乳化剂的研究与应用
薇甘菊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
可爱的德国甘菊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血液中的1,2-二氯丙烷
回收制备二氯二氨合钯(Ⅱ)前驱体材料的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