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与生态防治对策
2022-12-13程爱玲
程爱玲
(太原市公园服务中心,太原 030002)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应地高标准的园林建设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它在优化环境,净化空气的同时还能够起到防风固沙的生态效果。但由于外来物种入侵,园林养护不善等因素影响,园林植物往往受到病虫害侵袭,对其观赏性及生态价值带来影响。因此,笔者结合太原市常见园林植物及病虫害特点,提出几点园林植物病虫害生态防治的措施。
1 太原市自然条件及常见园林植物
太原市坐落于山西省中部,总占地面积6 988 km2,境内东部、西部和北部三面环山,南部为平原地区。气候特点为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极端最低温度与极端最高温度分别为-25.5℃和39.4℃,年平均气温9.6℃[1]。年均降雨量456.8 mm,在6月-9月间较为集中,平均有165 d为无霜期。
太原市园林植物以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藤本植物、多年生花卉以及草坪草为主,见表1。
表1 太原市常见园林植物
2 太原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及其特点分析
2.1 园林植物常见的病虫害
园林植物病虫害是影响太原市园林植物景观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其常见病害可分为以下几类,见表2。
表2 太原市园林植物常见病害
续表2 太原市园林植物常见病害
园林植物常见虫害包括以下几种,见表3。
表3 太原市园林植物常见虫害
2.2 病虫害特点的分析
2.2.1 病害结构复杂且种类多样
基于太原市气候特点等自然条件,为病害及虫害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繁殖条件。同时在园林植物搭配中,植物品种多,有着较大的设计和配置差异,比如,乔木、灌木和草坪等,颜色各异[4]。其为病虫的寄生和繁衍提供了有利的生态条件,从而导致园林植物病害结构过于复杂,给防治工作带来难度。
2.2.2 病虫害发生具备持久性
太原市园林环境主要以人工建造的生态系统为主,主要在公园、景区中有所分布,这些环境有着较高的敏感性,为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契机。此外,在长期驯化影响下,园林植物抗性逐渐减弱,在光照、水质和土壤等生长环境影响下,致使病虫害加重,该类型病害往往具备一定隐匿性和突发性,给园林植物的生态平衡带来较大影响。
2.2.3 病害防治难度大
如今,太原市园林植物绿地主要由各区规划管理,但各区植保技术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效果并不佳。园林植物在城市环境特殊性的影响下,导致病虫害治理特点存在多样性及特殊性,有着较大的防治难度[5]。因此,在病虫害生态防治过程中应综合分析病虫害发展趋势及受害植物种类,对防治措施进行动态调整,以灵活多变的防治对策应对防治难度大的病害,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3 园林植物病虫害生态防治的原则
3.1 遵循生态学理念及植保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们对于生态平衡有着更高的重视程度。其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意识到害虫在生态系统中仍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其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中,任何生物种群数量发生变化,均会对生态系统带来影响。在生态学理念下,将有害生物的数量控制在能够承受的经济水平以下即可,不需将其全部消灭[6]。将该理念应用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即保证虫害不影响园林植物观赏性及正常生长,从而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均最大化。
3.2 合理配置园林植物,提高植物抗病性
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绿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内容,但在园林设计中往往只考虑设计的美观性,却忽略了通过合理植物搭配也能够起到生态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在实际搭配中不合理搭配植物,为病虫害的生存繁衍提供有利条件。比如,园林植物搭配不可将海棠与柏树等柏科类植物搭配在一起,如图1所示为二者搭配后海棠树感染锈病,这是园林规划设计不合理的一种体现。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病害,主要因为海棠等植株中的病原菌为转主寄生,其夏季寄生在海棠、梨树等蔷薇科树木中,冬季则寄生在圆柏、龙柏等柏科类植物中。若将二者搭配在一起不仅不会起到美化环境作用,还会加剧锈病的产生与传播[7]。在植物配置中需将二者距离间隔在100 m以上且需注意风向,降低锈病的发生。此外,还有很多植物不能一起搭配,比如,芍药和松树一起搭配将诱发松芍锈病。
图1 海棠与柏科类不合理配置,诱发锈病
还有一些园林景观设计一味以追求视觉效果为目的,导致不合理引进外来物种,为有害生物的侵袭带来机会,从而增加防治难度。另外,一些园林植物搭配更换过于频繁,为病虫害的传播提供机会,从而使病虫害随着植物品种更换而蔓延。
4 太原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生态防治对策阐述
4.1 加强植物检疫,避免发生检疫性病虫害
对园林植物进行检验是避免病虫害侵袭的主要手段,从宏观角度分析,该方法能够阻断一切病虫害的传播与扩散。现如今,在太原市园林植物配置中为强化景观效果,多引进彩叶植物。在引进前均需对苗木进行检疫,排除植物自身自带致病菌、树干中有蛀虫或枝条中有虫卵附着,对检疫合格的植物发放相应的检疫合格证明,对不合格植物及时销毁,避免其在市场中流通。对于外来引进物种而言,在检疫之后还需在隔离苗圃中进行试种植,使其经过一个完整生长周期后确定未携带病虫害,方能将其应用在园林绿化中。
4.2 加强园林植物养护管理,保障植物健康生长
园林植物的生长趋势及抗病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植物生长越旺,其抗病能力就越强,反之则有着较高的病虫害发生风险。因此,在园林植物病虫害生态防治中需加强植物养护管理。①首选抗病能力较强的苗木品种,遵循适地适树原则。②加强植物养护管理,根据养护计划进行水肥管理、杂草管理、枝叶修剪和为其营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修剪园林植物能够强化透光、通风效果,为植物生长提供优势,修剪过后对切口均匀涂抹愈合剂,对病虫枝进行集中销毁,避免病虫传播。
4.3 引进生物及物理防治手段,注重绿色防治
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均为绿色防治中具有代表性的防治手段。首先,对于生物防治而言,其是化学防治的辅助方法,具体包括微生物防治、以鸟治虫和以虫治虫3种。微生物防治即通过细菌、真菌和抗生菌等微生物对病虫害加以防治。比如,在太原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分别使用白僵菌、病毒粗提液、5 406抗生素和苏云金杆菌制剂等防治油松毛虫、柏毒蛾、苗木立枯病以及多种林业害虫,取得了不错成效[8]。以鸟治虫及通过引进益鸟,灰喜鹊、啄木鸟等对害虫进行捕食。以虫治虫是利用虫害的天敌,比如,瓢虫、寄生蝇等消灭虫卵和虫害。
物理防治为借助于简易工具以及声光电等物理要素做到防治虫害,比如,黑光灯诱杀、杀虫灯诱杀等物理防治手段在园林虫害防治中较为多见[9]。但由于园林植物虫害发生具备一定隐匿性及突发性,物理防治手段难以在短时间内发挥效力。
4.4 合理选用化学防治,降低病虫害
化学防治为利用化学药剂实现病虫害的防治,该方法具有操作便捷、见效快和作用范围广等优势,但长期用药会导致害虫出现耐药性,需选择合适药剂,合理安排用药间隔。比如,使用石灰硫磺合剂、波尔多液以及硫酸铜溶液可有效防治白粉病、叶枯病和花叶病等[10]。通过化学方法防治虫害时应合理选择药剂,表4为笔者总结在太原市某公园虫害防治中所制定的化学防治方案。
表4 园林植物虫害化学防治方案
化学方式不同于其他防治方法,化学药剂具有一定毒性,因此要在用药时划分安全区域并科学制定化学制剂浓度,保障病虫害防治的生态性及安全性[11]。
5 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病虫害不仅会对园林植物的观赏性带来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苗木植物的正常生长。该文结合太原市某公园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经验,提出植物检疫、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生态防治手段,取得不错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