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仲巴县吉拉牦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2-12-13达瓦琼达鲜莉莉陈晓英罗布次仁赤列白桑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吉拉牦牛牧民

达瓦琼达 鲜莉莉 陈晓英 罗布次仁 米 玛 达 平 赤列白桑 张 强*

(1仲巴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西藏仲巴 858800;2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藏拉萨 850000;3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西藏拉萨 850009)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草食反刍家畜。长期高原生态环境的自然选择,使牦牛拥有了耐劳、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性能力。据统计,目前全球牦牛数量约1 500万头,其中我国约1 400万头,占到全球牦牛数量的93%以上。在这1 400万头牦牛中,有3万~4万头野牦牛[1]。

牦牛为高原藏族人民提供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产与生活资料,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牦牛肉、乳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牦牛的皮、毛也是许多轻工用品原材料,近年来在市场上倍受欢迎[2]。牦牛作为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中特有的宝贵生物资源,对于维系高原生态系统稳定、区域发展及民族繁荣等起着重要作用。

仲巴,藏语意为“野牦牛故乡”,属于高寒草原自然生态区,地处雅鲁藏布江源头,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处青藏高原南缘(北纬 29.15°~31.08°,东经82.00°~84.76°)、喜马拉雅山脉以北。行政区域隶属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位于日喀则市的最西端,西衔阿里地区普兰县,北依阿里地区革吉、改则县,东邻阿里地区措勤县、日喀则市萨嘎县,南部与尼泊尔接壤。全县总面积4.59万km2,占日喀则市所辖面积的1/4。仲巴县共有草场332.36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为306.05万hm2,占比92.08%。仲巴县落实承包到户的草场面积为305.84万hm2,占92.02%。仲巴县是日喀则市唯一的纯牧业大县。该地区平均海拔在5 000 m以上,气候类型为高原亚寒带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不超过20℃,年降雨量约280 mm。仲巴县共有1个镇、12个乡、58个行政村以及212个自然村,截至2020年全县总人口达27 574人,其中牧业人口24923人,共6064户,占总人口的90.39%。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5亿元,增长率7.9%。2020年牲畜存栏54.8万头,牲畜出栏20.8万头,其中羊出栏19.5万只,牛出栏1.3万头,肉类总产量3 277.2 t,奶产量 5 323.3 t。

吉拉牦牛主要分布在仲巴县吉拉乡,是仲巴县吉拉乡特有品种,以全身被毛金色、腹部毛色金灰色为特点,因而又被称为“吉拉金丝牦牛”[3]。据当地人说,吉拉牦牛是野生金丝野牦牛与家牦牛自然交配的后代。截至2020年底,吉拉牦牛核心区吉拉乡存栏实数为99 977头。吉拉牦牛养殖方式为放牧加补饲,补饲时期一般为当年12月至翌年4月底,其余时间根据牛只生长状况适时给予补饲。母牛3年产2个犊,但普遍2年产1个犊,犊牛自然断奶周期一般持续1年。近年来,在地方政府政策和科技攻关项目的大力支持下,吉拉牦牛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良种化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种群规模有限等问题,吉拉牦牛产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干扰,本就脆弱的高寒生态系统出现了生产力下降、水土流失等一系列草场退化问题,影响了正常生产,也导致吉拉牦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品种退化现象[4]。因此,加快吉拉牦牛良种选育与复壮、挖掘吉拉牦牛遗传资源特性、提高吉拉牦牛种群数量是仲巴县吉拉牦牛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必经之路。

1 仲巴县吉拉牦牛产业发展现状

1.1 粗放式养殖占主导地位

吉拉牦牛养殖目前总体仍处于传统的粗放式放牧管理阶段,生产方式较落后。牧民多以村为单位,将草场按冷暖两季划分为冬场和夏场,每年3月和11月转场,冬场离家较近且在水源充足地区,夏场一般离家较远,牧民在夏场附近扎帐篷进行放牧。此外,也有少数牧户按春、夏、秋、冬划分草场。不同牧户的养殖规模差异较大,有的仅20~30头,有的超过100头。这取决于牧户所拥有的草场面积、草地质量以及劳动力数量。由于生产管理方式落后,牦牛因疾病、饲草供应不足、野生动物捕杀等因素死亡较多,给牧民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也有牧户种植人工牧草,但由于自然环境、缺乏技术指导以及种植经验等因素导致产量较低,不足以解决牦牛饲草不足的问题。

1.2 集约化养殖处于起步阶段

仲巴县牦牛多以散养户为主,集约化程度低,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十三五”期间,仲巴县提出“乡乡有扩繁场、村村有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建立合作社“公司式的党支部,经理式的两委班子,监理式的两委员一代表,员工式的村民或股民”管理模式。目前,仲巴县已成立了“政府+合作社+牧户”的集牦牛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商业模式,正在原有基础上持续摸索引进国内畜牧业龙头企业集生产、销售、加工、运输等多元化一体的产业链发展模式。仲巴县迄今已发展壮大了58个养殖合作社、18个生态合作社以及20个劳务输出合作社。以吉拉乡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牦牛作为股份按照成年牦牛1万元/头的价格入股,年底实行分红制,但由于合作社初步成立,牧民对此并不看好,导致合作社目前仅有140头牦牛。牦牛繁殖均采用自繁留种方式,且生产成本主要集中在补饲、疫病控制和机械使用上,虽然建立了合作社,但缺乏相应的牦牛原种场、选育场以及机械化设备等硬性条件,导致牦牛出栏率低、生产周期长,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1.3 交易市场亟须完善

2015—2020 年,仲巴县与日喀则市百亚成农贸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拓展了销售渠道,有效地提升了全县牲畜的商品代出栏量,其中牦牛出栏量为9.28万头。牦牛交易一般在县里固定的活畜交易市场或者牧户家中进行。以合作社为单位向日喀则市百亚成农贸有限公司出售的牦牛平均年龄6~7岁,公牛体质量在250 kg以上,母牛体质量在200 kg以上。仲巴县虽然有固定的牦牛收购市场,但普遍缺乏固定的销售渠道,销售渠道单一,市场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2 仲巴县吉拉牦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目前吉拉牦牛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仲巴县交通、电力、草场维护、牲畜养殖以及疫病防控等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发达。尤其当下仲巴县牦牛养殖多以散户为主,由于牧民思想观念陈旧,加之合作社经营方式不能让牧民短期内获得直接经济效益,导致大多数牧民对合作社建立心存疑虑,影响了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削弱了牦牛集约化养殖和产业发展动力。

2.2 疫病防控体系不完善

资金短缺、饲草料不足以及自然灾害频发导致牦牛疫病防控难度较大。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畜牧兽医专家缺乏,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导致牧民在应对自然灾害、疫病流行时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造成当地牦牛死亡率居高不下,进而影响牦牛产业发展。雪灾和野生动物伤害是牧区主要自然灾害。雪灾天气发生时,大雪覆盖牧草,导致牦牛不能饱腹,温度降低增加了牦牛的能量消耗和缩短性生态适应阈值,使体质欠佳、个体死亡率增加。牦牛主要疾病有肠炎、痢疾、牛巴氏杆菌病、牛咀败、脑胞虫等,当地防控水平低,主要依靠村里的兽医治疗。

2.3 饲草料短缺现象严重,草畜矛盾突出

目前,仲巴县牦牛饲养主要以放牧散养为主,牦牛主要通过啃食天然草地获得营养物质。该地区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不利于天然草地生长。长期以来,过度放牧等因素导致天然草地沙化、水土保持功能降低,鼠害频发,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冷季牧草营养物质匮乏,加之雪灾等自然灾害影响,家畜陷入“夏饱、秋肥、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当地畜牧业发展受阻。虽然牧民会通过种植牧草、购买饲料等途径进行补饲,但由于种植面积小、缺乏专业技术以及恶劣环境影响,自产饲草并不能满足牦牛越冬的储备需求。由外地运输过来的饲草价格高,大多数牧民不愿意购买,常购买当地青稞秸秆、糌粑、剩菜等作为补饲原料以缓解饲草不足问题。饲草资源匮乏是限制仲巴县吉拉牦牛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2.4 养殖技术落后,牦牛生产能力低

由于长期处于天然放牧的经营管理状态,导致牦牛饲养管理以及饲养技术落后,加之牦牛生长周期长,生产性能改良程度落后,致使吉拉牦牛生产力低并出现一定程度的种群退化现象,极大地限制了牦牛养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虽然仲巴县提出发展合作社以及引进相关龙头企业带动牦牛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但由于当地基础设施薄弱、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先进技术、资金,不能及时地开展技术培训活动。当地牧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专业技术培训缺乏理解,影响专业技术的应用。

2.5 牦牛产品加工方式落后,品牌化宣传不足

牦牛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矿物质丰富的特点,牦牛乳富含乳清蛋白、氨基酸、脂肪等营养物质,牦牛肉、奶及其加工产品以其丰富的营养特性满足了当地牧民的营养需求,是当地牧民生活的基本保障。然而,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多数牧民饲养牦牛只是满足自身需求,只有少部分流向市场,并且出售大多是未加工的初级产品,结构较单一,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当地加工企业普遍存在技术不足、设备薄弱、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以致仲巴县牦牛特色产品开发力度不足。

3 仲巴县吉拉牦牛产业发展建议

3.1 推进集约化养殖发展

首先,要加大仲巴县牦牛养殖合作社、联户经营、单户经营牧场的牲畜棚圈、饲草基地等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其次,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建立牦牛养殖技术培训基地,完善畜产品加工基础设施,建立集生产、销售、运输、培训等于一体的现代化畜牧业体系。再次,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对牧民的技术指导,使牧民明确畜牧业发展方向[5],推进仲巴县牦牛集约化养殖发展进程。最后,依托现代物流建设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利用物流+互联网技术打通吉拉牦牛产品面向外地的销售渠道。

3.2 加强人工饲草基地建设

扩大人工饲草基地建设规模,为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草地作为牦牛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在人为干扰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导致草地生产能力降低。针对天然草地退化问题,应该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草畜平衡”政策,加大鼠害、虫害治理力度,尽最大可能恢复草地生产力,使生态系统平衡稳定。冷季饲草储备不足引起牦牛掉膘,诱发疾病,给牧民造成直接损失。针对冷季饲草储备不足问题,可以在不破坏天然草地的基础上采取补播、灭鼠、灭虫等措施治理退化草地,在“黑土滩”极度退化草地上引进披碱草、高羊茅、黑麦草等优良牧草品种建立人工草地,同时建立牧草补播、施肥、灌溉等实用技术培训基地,提高牧民种植技术,解决草畜矛盾问题。通过大力发展人工草地建设,达到种养结合,降低牦牛养殖成本,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牦牛产业稳定发展,最终达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功能一体化的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3.3 完善疫病防控体系

完善疫病防控体系,对有效应对牦牛养殖过程中的疫病、自然灾害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在提升畜产品质量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在疫病流行时期做好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疫病的发生;二是加强县、乡、村等基层兽医站的建设,同时注重兽医专业人员培养和团队建设;三是提高牧民防控疫病水平,强化风险意识,科学确立疫病防控基本底线,尽可能降低疫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四是健全牲畜保险制度,鼓励牧民购买牲畜保险,在发生重大损失时给予牧民保障。

3.4 加强吉拉牦牛品种选育

仲巴县吉拉牦牛有着金丝野牦牛的优良血统,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生产性能好等优良种质特性,但由于长期以来当地在更新换代过程中并未注重吉拉牦牛品种选育,使这些优良特性不能较好地遗传,出现品种退化现象,造成牦牛生产能力降低等问题。因此,在今后的牦牛产业发展中,要加强吉拉牦牛品种选育工作。首先,仲巴县应加快各乡镇牦牛保种场、繁育场的建设工作,完善吉拉牦牛品种选育、品种改良、引种、人工授精等良种繁育措施,建立集品种选育、生产、繁殖、培训于一体的良种繁育基地,提高吉拉牦牛生产性能[6]。其次,加强对吉拉牦牛特色品种的保护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使吉拉牦牛优良种质特性稳定遗传,同时引进遗传育种方面的专业人才开展指导培训工作,推广先进育种技术,加大牦牛繁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区域性特色牦牛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3.5 打造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

吉拉牦牛肉、奶及其制品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独特的生产方式符合有机食品认证的基本条件,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有机食品。仲巴县应立足于吉拉牦牛特色种质资源优势,开展吉拉牦牛特色品牌认证工作,加强产品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有机、环保、低碳和具有文化特色的高端吉拉牦牛产品,引进龙头企业带动牦牛产业发展,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有效推动仲巴县吉拉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实现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生态保护的目的,促进仲巴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吉拉牦牛具备优良的种质资源特性,其在畜牧业发展中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重点培育吉拉牦牛产业,既能实现牧民增收,也能带动企业发展,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目标。然而,当前仲巴县吉拉牦牛产业仍以粗放式经营为主,相关基础设施薄弱和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对吉拉牦牛产业发展造成了极大阻碍。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吉拉牦牛生产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引进龙头企业等措施促进吉拉牦牛产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吉拉牦牛牧民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Yak of All Trades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商人买马
吉拉索要一辈子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