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治疗所致胃肠道反应肿瘤患者中医药外治法的应用进展*
2022-12-13林慧梅全喜
林慧,梅全喜
(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2.广东省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1)
中医药外治法是指在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下,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用药物、手法或器械施于体表皮肤(黏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可使脏腑经气循环往复,气血和畅通达、阴阳平衡、濡养脏腑,其运用形式多样,疗效独特,作用迅速,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其是对于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而难以接受口服药物的患者,既可避免药物内服加重胃肠道反应及难以吸收的情况,减少药品不良反应(ADR),增强治疗效果,又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有效提高化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外治法应用历史悠久,其雏形和发展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1],后世医家对此多有发挥及完善。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仍以西医为主,化疗对抗肿瘤的临床疗效毋庸置疑,但因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口腔溃疡、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反应,不仅影响治疗效果,降低治疗依从性,同时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临床中医学家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以辨证施治为治疗原则,认为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与化疗药物的“药毒”“邪毒”进入机体后导致脾胃虚弱、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相关。随电、磁、治疗仪、注射液、羊肠线等现代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引入和运用,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传统外治法与现代医学技术结合,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外治法在肿瘤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治疗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是中医外治疗法的延伸,更是中医药外治法治疗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为此,以“中医药”“外治法”“化疗”“胃肠道反应”等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2000 年1 月至2021 年8 月关于中医药外治法应用于肿瘤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相关文献,从传统疗法和新疗法与新技术两方面进行总结与分析,为中医药外治法在减轻肿瘤化疗毒副作用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 传统疗法
1.1 灸法
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点燃后直接或间接通过灸热熏灼刺激患者肌肤孔窍传至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有艾灸、隔姜灸、雷火灸等灸法,可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祛邪扶正,调节胃肠功能而降逆止呕,临床常用于缓解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刘玉等[2]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艾灸双侧足三里穴治疗胃癌化疗患者,结果常见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王小妮等[3]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神阙穴、内关穴、双侧足三里穴隔姜灸,与予以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比较,行蒽环类化疗药物治疗乳腺癌致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潘琦津等[4]应用雷火灸联合止吐剂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含铂类药物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与单纯应用止吐剂的对照组患者比较,雷火灸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期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完全保护率和完全控制率相当(P>0.05)。
1.2 针刺疗法
针刺对恶性肿瘤化疗具有减毒增效作用,尤其可有效缓解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症状,降低ADR 发生率[5]。刘猛等[6]在大肠癌患者给予一线大肠癌化疗前采用针刺穴位治疗,与单纯应用西药止吐剂的患者比较,化疗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呕吐持续天数及追加止吐药剂量均显著减少(P<0.05)。沈宝玉等[7]采用针刺足三里穴、内关穴联合止吐药治疗化疗第3 天发生的ADR,结果显示,针刺联合止吐药防治胃肠肿瘤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效果确切,尤其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1.3 耳穴埋籽法
耳穴埋籽法又称耳穴贴压法,是在中医经络学说指导下,利用药籽、药丸、谷类等贴压在人体各部位在耳廓上的对应点或反射区,给予适度的揉压,使其造成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效果,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减轻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8]。
胡攀等[9]将接受含铂类药物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药止吐治疗,试验组患者加用耳穴埋豆治疗,评价治疗第1~5天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第2~5天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耳穴埋豆对化疗导致迟发性恶心呕吐的疗效确切,可作为防治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辅助治疗手段。
何翠琴等[10]以妇科肿瘤化疗患者为观察对象,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化疗后胃肠道反应预防及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加用耳穴埋籽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1.4 脐疗
脐疗是将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脐部,激发经络之气,调理脏腑功能,祛邪治病[11]。谢鑫灵等[12]观察了肿瘤化疗患者在服用常规止吐药基础上,加用姜夏敷脐防治化疗致胃肠道反应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加用姜夏敷脐可减轻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尤其是减轻恶心的效果明显。陶晓虹等[13]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前预防性使用常规止吐药的基础上予以中药脐疗,结果其预防恶心呕吐的疗效显著优于使用常规止吐药治疗的患者(P<0.05)。
1.5 足疗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足部为足三阴之始,亦为足三阳之终。现代医学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有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足疗包括足浴和足部穴位按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非口服疗法,通过刺激足部穴位,达到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的效果,对多种疾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14]。周江红等[15]对乳腺癌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患者在化疗前给予常规止吐药治疗,并给予中药足浴联合足部按摩治疗,结果中药足浴联合足部按摩治疗患者降低乳腺癌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给药组(P<0.05)。张丁一等[16]观察了大承气汤足浴和足底穴位按摩干预改善肿瘤切除术后引起便秘的疗效,结果该方法对肿瘤切除术后化疗所致便秘的改善效果显著。
1.6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是将中药贴敷于患者体表的穴位,通过刺激体表穴位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是临床治疗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常用方法之一[17]。张馥丽等[18]使用常规止吐治疗加中药吴茱萸贴敷涌泉穴,防治顺铂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结果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联合常规止吐方案可降低顺铂化疗所致恶心的发生率,并将呕吐的发生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武寒飞等[19]对直肠癌术后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半夏止吐方贴敷穴位,结果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且化疗后当天及第3,7 天的胃肠道反应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1.7 穴位按摩疗法
穴位按摩疗法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的保健按摩,用以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可达到温经通络、和胃理气功效,能防治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便秘等胃肠道反应[20]。陶军芝[21]对中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同时取内关穴、足三里穴、中脘穴等特定穴位按摩干预,结果穴位按摩有助于降低患者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凡国华等[22]对行顺铂类药物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给予常规抑酸药、止吐药治疗,同时加用穴位按压及艾灸治疗,结果明显减少了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的发生。
2 新疗法与新技术
2.1 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采用注射器注射药物至相应穴位而起到刺激作用,由此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以达到更佳的疗效[23]。熊天惠[24]对肿瘤围化疗期恶心呕吐患者采用甲氧氯普胺(商品名胃复安)加维生素B6足三里穴位注射,结果恶心呕吐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胃复安肌肉注射(P<0.05)。田娜等[25]应用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止吐剂防治肿瘤患者化疗所致难治性呕吐,与常规应用静脉推注止吐剂比较,临床疗效更佳。
2.2 穴位埋线法
穴位埋线是将不同型号的羊肠线或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埋入所需穴位,通过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且具有中医特色的一种外治法,其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疗效确切,广泛运用于临床[26]。臧国栋等[27]对肿瘤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穴位埋线法,结果其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容焕兰等[28]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患者于化疗前采用常规止吐剂静脉注射,并在首次化疗前行穴位埋线防治,结果其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减轻(P<0.05)。
2.3 穴位埋针法
穴位埋针法又称皮内针疗法,是将特制的揿针、麦粒针等小型针具,固定埋藏于腧穴部的皮内,通过长时间刺激皮部及腧穴,以调节经络脏腑机能,达到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治疗多种疾病的功效[29]。唐倩等[30]对肿瘤化疗患者采用皮内针联合西药治疗,结果其恶心呕吐总控制率显著优于单用西药组(P<0.01)。林燕梅等[31]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患者化疗前采用常规止吐药治疗,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揿针治疗,结果有效降低了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缩短了呕吐持续时间,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4 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疗法
TENS 疗法是一种通过一定技术参数的低频脉冲电流,经皮肤表面作用于人体穴位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无创性治疗方法。凡国华等[32]在给予肺癌化疗患者常规抑酸药、止吐药治疗基础上,加用TENS 疗法及加用穴位按压和艾灸,结果两种疗法均可减轻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在降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减轻症状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TENS 疗法在改善食欲不振和症状程度方面有一定优势。
2.5 哈慈五行针
哈慈五行针是一种高科技专利磁疗针灸器,把针灸和磁力线有机融为一体,利用负压吸附原理,通过经络传递,刺激人体穴位而达到治疗目的。林来华等[33]在神阙穴上敷贴中药制剂暖胃止痛贴基础上加用哈慈五行针穴位治疗肿瘤化疗,结果哈慈五行针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止吐剂(P<0.05)。
2.6 子午流注治疗仪
子午流注治疗仪是根据中医子午流注理论,对当时时辰所主脏腑、经络、气血运行相关穴位进行电刺激的方法。曹静等[34]运用中医子午流注治疗仪联合口服护胃止吐药治疗化疗患者,发现可减轻其胃肠道反应。
2.8 电子灸治疗仪
电子灸治疗仪是依据传统中医经络理论,结合现代电子温控技术和中医经络穴位灸疗法而研制的现代艾灸诊疗设备,是中西医结合的一种新疗法,能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效果[35]。杨红等[36]应用电子灸联合胃复安穴位注射治疗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疗效良好。
3 展望
胃肠道反应是化疗最常见的副反应,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机体电解质紊乱,影响患者进食,降低其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中医药外治法对缓解化疗患者的胃肠道反应症状疗效显著,具有操作简便、种类多样、副作用少、治疗范围广、患者依从性好等优势。
在肿瘤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治疗中,多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用多种中医药治疗手段,但在此纳入的多为小样本、单中心临床研究,在临床评价中缺乏权威和统一的标准,治疗多以个人经验为主,由于术者自身操作手法差异而效果不同,疗效评价不同程度地带入了主观性和人为因素。故今后还需大样本和多中心的研究,应加强对单一恶性肿瘤患者或应用同一类化疗方案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进一步深化研究,探索中医药外治法的优势,以扩大该疗法在肿瘤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