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相关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2022-08-09蒙光义王冬晓王春媚王广钊丘丹萍张勇昌
蒙光义,王冬晓,王春媚,王广钊,丘丹萍,张勇昌
(1.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 537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玉林 537000;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3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是一种毒力和致病性均较弱的非发酵革兰阴性需氧菌,易诱发免疫力低下或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患者肺部、血流、腹腔等部位的感染[1]。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显示,2019 年SMA 的分离率占所有细菌的2.49%,占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10.5%,居临床分离不发酵糖菌的第3位,仅次于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2-3]。但由于SMA 对碳青霉烯类和氨基苷类等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且易获得外源性耐药基因而导致多重耐药[4-5]。故临床可用于治疗SMA 感染的药物甚少,且严重影响预后。据报道,SMA 感染的病死率为21%~69%[6]。本研究中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SMA 感染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某三级综合医院2018 年至2019 年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SMA 感染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共20项,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入住ICU,快速序贯器官衰竭(qSOFA)评分,是否进行机械通气;是否合并肺部疾病(包括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或哮喘等)、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2 型糖尿病;是否伴发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低蛋白血症、低氧血症;是否混合其他细菌感染,治疗过程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第3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否联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抗感染疗程和住院总时间。
1.2 方法
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7]、《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8],同时参考病历记录和出院诊断,结合患者的临床感染症状、血液生化影像学等辅助检查、感染部位分离出SMA(排除同一病例相同部位重复分离的菌株),评估和诊断为SMA 感染。无临床感染症状则判定为定植菌或污染菌。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病程记录或出院诊断中有明确临床感染诊断;感染部位送检标本培养确认分离得到SMA菌株。
排除标准:SMA 社区感染;定植菌;污染菌(仅培养阳性,无临床表现)。
病例选择与分组:参考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选取SMA 感染患者289例,根据临床转归结局分为死亡组(41例)和生存组(248例)。收集两组患者可能与SMA感染死亡相关的20项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MA感染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筛选SMA 感染相关死亡的可能危险因素,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以死亡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计算每个危险因素的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CI)。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MA 感染相关的总体病死率
共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289例,其中男207例,女82例,SMA 感染相关的总体病死率为14.19%(41/289)。
2.2 SMA 分离的标本来源
289例SMA感染患者中,SMA菌株的标本主要来源为肺部系统、泌尿系统、外伤组织,提示SMA 感染以肺部系统感染为主,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和外伤组织。结果见表1。肺部系统感染患者中41 例死亡,占17.37%(41/236)。
表1 289例SMA感染患者的标本来源Tab.1 Specimen sources of 289 patients infected with SMA
2.3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qSOFA 评分=3分,进行机械通气,合并心血管疾病,伴发脓毒血症、MODS、低蛋白血症,混合其他细菌感染,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与SMA 感染相关死亡显著相关(P<0.05)。结果见表2。
表2 SMA感染相关死亡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Tab.2 Univariate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the death induced by SMA infection
2.4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与SMA 感染相关死亡存在显著相关的8 项危险因素进行自变量赋值,其中qSOFA 评分“=3 分”赋值为1,“≤2 分”赋值为0;其余7 项危险因素,“是”均赋值为1,“否”均赋值为0。以死亡结局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SOFA 评分=3分,合并心血管疾病,伴发脓毒血症、MODS、低蛋白血症是SMA感染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见表3。
表3 SMA感染相关死亡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Tab.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the death induced by SMA infection
3 讨论
一项Meta 分析[9]结果显示,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CHEⅡ)评分>20 分、入住ICU 时间>7d、住院时间、合并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进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中心静脉置管、留置鼻胃管、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使用氨基苷类抗菌药物、使用糖肽类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3种是SMA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qSOFA评分=3 分(OR=4.760,P=0.004),合并心血管疾病(OR=5.421,P=0.016),伴发脓毒血症(OR=2.913,P=0.044),伴发MODS(OR=3.605,P=0.008),伴发低蛋白血症(OR=2.895,P=0.009)均是SMA 感染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脓毒血症为SMA 感染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早期进行干预,可避免过度治疗、护理等造成的资源浪费和人员不足等情况,降低病死率,减少治疗费用等[10]。因SMA 感染等原因导致的MODS,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有研究证实,MODS 患者出现全身炎性反应是一个从轻到重缓慢发展的过程,机体衰竭器官每增加1个,死亡率会增加20%,故尽早有效判别和治疗SMA感染能防止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11]。胡田雨等[12]纳入SMA 感染非重复患者54例,其中6例死亡患者的共同特征为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经验性用药临床疗效较差,且细菌培养阳性后未及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导致病情迅速进展,最终因MODS死亡。
低蛋白血症是SMA 感染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MA 感染患者白蛋白消耗多,建议重症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时,使用亲水药物增加负荷剂量。低蛋白血症时,部分高蛋白结合率抗菌药物的分布和代谢可能受到较大影响,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13]。故及时适当补充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药物治疗效果,减少SMA感染相关死亡的风险。
合并心血管疾病是SMA 感染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群众多,明确心血管疾病与SMA 感染相关死亡的关系意义重大,有利于为临床治疗SMA感染提供新思路。
qSOFA 评分=3 分是SMA 感染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qSOFA 用于了解患者在危重情况下,机体疾病的严重程度,可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价患者的预后生存期。研究显示,降低qSOFA 评分,防控动脉血压和呼吸频率,控制高频率致感染的因素,同时加强支持疗法,改善患者全身状况,提高免疫力,有利于减少SMA感染相关死亡的风险[14]。
SMA 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还引起泌尿系统感染、伤口感染、血流感染。血流感染由于基础疾病严重、机械通气侵袭性操作需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避免交叉感染,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和对症治疗是治疗SMA 感染的关键,复方磺胺甲唑-甲氧苄啶为治疗首选药物,联合用药首选复方磺胺甲唑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
本研究中,未显示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第3代头孢菌素和糖皮质激素是SMA 感染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有研究显示,广谱抗菌药物的长期大量使用是SMA 医院感染最重要的医源性因素[8]。石磊等[15]研究了2017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综合ICU SMA 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头孢菌素+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糖肽类抗菌药物是SMA 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吕军等[16]研究发现,使用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菌药物(OR=2.015)、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OR=2.249)和入住ICU>7 d(OR=2.216)也是SMA 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SMA 对碳青霉烯类和多数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天然耐药,但临床应用此类广谱抗菌药物在杀灭其他病原体的同时,可能筛选出SMA 等优势菌种。本研究中发现,较高比例的SMA 感染患者联合使用了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或深部抗真菌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提示SMA 感染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以及可能存在混合细菌感染等情况。提示临床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效果不佳时,需要重点关注SMA感染的可能。此外,在ICU 中的侵袭性操作是SMA 感染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致呼吸道黏膜屏障破坏,为SMA 的定植和感染创造了有利的内部条件。准确诊断SMA 感染,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在ICU 的各种侵袭性操作,有利于减少SMA 感染和死亡的风险。